变径联体式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一体化转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04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径联体式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一体化转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变径联体式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一体化转窑
背景技术
第一代活性炭生产线的转窑内径大约I. 5米、长度约为22米至25米;随着制造控制能力的提升,发展到第二代转窑,其内径增加为I. 8米至2. O米、长度增加为30米至35米;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到第三代转窑,已经产生了将活性炭生产的炭化及活化转窑进行分体组合式的技术。第三代的分体组合式(B卩“2+1”模式)技术,是将两个炭化转窑和一个活化转窑进行组合,即两个炭化转窑产生的炭化料经一条活化转窑进行活化。但这种技术存在“过段”环节(“过段”即炭化转窑与活化转窑分开放置,炭化料需通过人员及运送工具从炭化转窑输送至活化转窑进行活化),带来能耗大及场地占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过段”变径联体式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
一体化转窑。本实用新型变径联体式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一体化转窑,包括联成一体的炭化和活化两段,前者直径大于后者,两者之间设有固定过渡连接结构,并且转窑整体倾斜设置。所述的炭化转窑内径2. 6米,且内壁上均匀设有挡板,炭化段转动装置设置在含有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传动机构的底座上。所述的活化段内径2. 2米,且内壁上均匀设有挡板,活化段转动装置设置在含有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传动机构的底座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变径联体式技术,将磷酸法活性炭生产流程中(“2+1”)炭化和活化模式通过变径合为一体,并且转窑整体以一定的倾斜角度设置,这样就消除了过段环节,减少了设备占用的场地,同时在炭化段内均匀设置挡板,可以延长炭化停留时间,确保炭化段内物料炭化均匀,降低了能耗,整条转窑采用同步转速适合于产量要求大的场合,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变径联体式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一体化转窑,包括通过变径联成一体的炭化段I与活化段2,炭化段I直径大于活化段2,炭化段I和活化段2之间设有固定过渡连接结构3,转窑整体倾斜设置,以便于物料的自动输送。所述的炭化段I内径2. 6米,且内壁上均匀设有挡板4,挡板4主要用于控制炭化物料的下滑速度,炭化段I和活化段2传动装置设置在含有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传动结构5的底座6上。所述的活化段内径2. 2米,且内壁上均匀设有挡板,活化段转动装置设置在含有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传动机构的底座上。
权利要求1.变径联体式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一体化转窑,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联成一体的炭化和活化两段,前者直径大于后者,两者之间设有固定过渡连接结构,并且转窑整体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径联体式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一体化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炭化段内径为2. 6米,且内壁上均匀设有挡板,炭化段转动装置设置在含有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传动机构的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径联体式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一体化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化段内径2. 2米,且内壁上均匀设有挡板,活化段转动装置设置在含有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传动机构的底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径联体式磷酸法活性炭生产炭活化一体化转窑,包括通过变径联成一体的炭化和活化两段,前者直径大于后者,两者之间设有固定过渡连接结构,从而消除了过段环节,减少了设备占用的场地,降低了能耗,整条转窑采用同步转速,特别适合于产量要求大的场合,经济社会效益较为显著。
文档编号C01B31/08GK202379735SQ201120572630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魏安国 申请人:福建省建瓯市芝星活性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