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粉活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67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炭粉活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作粉状活性炭的制造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活化反应的余热来制造蒸汽的炭粉活化炉。
背景技术
粉状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炭,具有吸附容量大、快速过滤等特性。主要适用于各种氨基酸工业、精制糖脱色、味精工业、葡萄糖工业等。目前,活性炭的生产方法很多,使用的活化设备类型也比较复杂,这其中回转活化炉是一种较好的活化设备,它既能生产粉状糖用炭或药用炭, 又能生产颗粒状活性炭,但该设备在活化过程中需要外加热源,能耗比较大,由于制备过程相对复杂,因而整个系统所占用的空间也会比较大。另外,回转活化炉的活化时间长,而且所制备的粉状活性炭基本上不具有A法焦糖脱色力。专利201020143964. 9提供了一种自热式连续制备生物质粉状活性炭的旋风炉,其特征是,所述的旋风炉为卧式圆筒型,在旋风炉炉头部设有进料口,在旋风炉炉尾部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通过管道与余热锅炉连接。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所述余热锅炉与炉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所述余热锅炉不能充分利用炉体尾部的高温余热来制造蒸汽。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需探索一种更加节能的炭粉活化炉,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炭粉活化炉,该炭粉活化炉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充分利用活化反应自身余热的问题。另外,通过对炉体进气管的合理布局,使得炭粉的活化更加彻底,生产出的产品品质更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炭粉活化炉,包括炉体、设置于炉体头部的进料通道和设置于炉体尾部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与外界的收集装置相连通,炉体的筒形侧壁上设置有与炉体内部相通的进气管,还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设置于炉体尾部并与炉体制成一体。进一步,所述余热锅炉包括内胆和与内胆紧密相连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分别与出料通道和收集装置相连通。进一步,所述余热锅炉上设置有分别与内胆和进气管相连通的蒸汽管。进一步,所述进气管的进气方向与炉体的筒形侧壁相切。进一步,所述进气管为多个,所述多个进气管沿炉体的轴向并列设置。进一步,所述炉体的顶部沿炉体轴向设置有螺旋加料器,所述螺旋加料器与炉体紧密贴合。进一步,所述螺旋加料器的出料端设置有与出料端相连通的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一端接通外界的风源,文丘里管的另一端与进料通道相连通用以将炭粉原料吹送至炉体中。进一步,所述进料通道的进料方向与炉体的筒形侧壁相切。进一步,所述炉体的头部端面上设置有开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炭粉活化炉,包括炉体、设置于炉体头部的进料通道和设置于炉体尾部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与外界的收集装置相连通,炉体的筒形侧壁上设置有与炉体内部相通的进气管,还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设置于炉体尾部并与炉体制成一体。由于炉体尾部的热量最高,将余热锅炉设置于炉体尾部可以使余热锅炉能够充分吸收炉体尾部的热量,因此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另外,所述进气管的进气方向与炉体的筒形侧壁相切。将进气管沿活化炉炉膛的切线方向设置可以使进入炉膛内的物料在由进气管射出的高速气流的带动下充分旋转,使物料与水汽的反应更加充分和均匀,进而提高产品的品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余热锅炉炉体剖面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
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炭粉活化炉,包括炉体1、设置于炉体头部的进料通道2和设置于炉体尾部的出料通道3,所述出料通道3与外界的收集装置5相连通,所述炉体I呈卧式圆筒形,炉体I的筒形侧壁4上设置有与炉体内部相通的进气管6,还包括余热锅炉7,所述余热锅炉7设置于炉体I尾部并与炉体I制成一体。所述余热锅炉7包括内胆8和与内胆紧密相连的加热腔9,所述加热腔9分别与出料通道3和收集装置5相连通。所述余热锅炉7上设置有分别与内胆8和进气管6相连通的蒸汽管10。本实施例中的余热锅炉7设置在炉体I尾端的上部并与炉体I制成一体,其优点在于一是可以减少余热锅炉7所占用的场地空间;二是使余热锅炉7能够充分利用炉体I尾端的燃烧热量,达到节能的目的。工作时,如图3所示,在风机的作用下,燃烧的炭粉原料从炉体头部向炉体尾部运动,另外在进气管切向送入的高速混合气体的共同作用下炭粉原料将以螺旋运动状态向炉体尾部的出料通道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炭粉原料与活化混合气体进行活化反应生成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参与燃烧并释放大量热量,这部分热量一是维持活化反应所需,二是对设置于炉体尾部的余热锅炉进行加热。活化反应生成的粉状活性炭与高温气体经出料通道进入余热锅炉的加热腔中加热内胆中的水,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汽管与进气管进入炉体内继续参与活化反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6的进气方向与炉体I的筒形侧壁4相切。将进气管6沿炉体I筒形侧壁4的切线方向设置可以使进入炉膛内的物料充分旋转,达到物料与水汽充分反应的目的,进而提高产品的品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6为多个,所述多个进气管6沿炉体I的轴向并列设置。在本实施中,靠近炉体I头部的几个进气管6通入的是空气,炉体I中后部的几个进气管6通入的是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将靠近炉体I头部的几个进气管6通入纯空气用以使得炭粉原料充分旋转并燃烧。将通入蒸汽的进气管6设置在炉体的中后部使的充分燃烧的炭粉原料在高温下与蒸汽进行活化反应,采用分段向炉体内注入不同水汽含量的气体可以大幅度提高所生产的活性炭的产品品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体I的顶部沿炉体轴向设置有螺旋加料器11,所述螺旋加料器11与炉体紧密贴合。所述螺旋加料器11的出料端12设置有与出料端12相连通的文丘里管13,所述文丘里管13的一端接通外界的风源,文丘里管13的另一端与进料通道2相连通用以将炭粉原料吹送至炉体I中。工作时,通过风机向文丘里管13内通入高速流动的空气,在文丘里管13与螺旋加料器11的连接处产生负压,炭粉原料将被吸进文丘里管13中,然后经进料通道2进入炉体内部。采用文丘里管13与螺旋加料器11结合的给料方式,使得炭粉原料在参与活化反应前能够充分与空气混合,进而使活化·反应更加均匀和彻底。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通道2的进料方向与炉体I的筒形侧壁4相切。采用切线送料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进入炉体内物料的旋转速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体I的头部端面上设置有开口 14。设置开口一是以方便人们对炉内反应情况进行观察,二是用于点火。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炭粉活化炉,包括炉体(I)、设置于炉体头部的进料通道(2)和设置于炉体尾部的出料通道(3),所述出料通道(3)与外界的收集装置(5)相连通,炉体(I)的筒形侧壁 (4)上设置有与炉体内部相通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锅炉(7),所述余热锅炉(7)设置于炉体(I)尾部并与炉体(I)制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粉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7)包括内胆(8)和与内胆紧密相连的加热腔(9),所述加热腔(9)分别与出料通道(3)和收集装置(5)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炭粉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7)上设置有分别与内胆⑶和进气管(6)相连通的蒸汽管(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炭粉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的进气方向与炉体⑴的筒形侧壁⑷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炭粉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为多个,所述多个进气管(6)沿炉体(I)的轴向并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炭粉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I)的顶部沿炉体轴向设置有螺旋加料器(11),所述螺旋加料器(11)与炉体紧密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炭粉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加料器(11)的出料端 (12)设置有与出料端(12)相连通的文丘里管(13),所述文丘里管(13)的一端接通外界的风源,文丘里管(13)的另一端与进料通道(2)相连通用以将炭粉原料吹送至炉体(I)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炭粉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2)的进料方向与炉体(I)的筒形侧壁(4)相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炭粉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I)的头部端面上设置有开口(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炭粉活化炉,属于活性炭生产设备领域内的发明,本实用新型的炭粉活化炉,包括炉体、设置于炉体头部的进料通道和设置于炉体尾部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与外界的收集装置相连通,所述炉体呈卧式圆筒形,炉体的筒形侧壁上设置有与炉体内部相通的进气管,还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设置于炉体尾部并与炉体制成一体。由于炉体尾部的热量最高,将余热锅炉设置于炉体尾部可以使余热锅炉能够充分吸收炉体尾部的热量,因此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文档编号C01B31/10GK202829597SQ2012204521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段作煌, 胡发碧, 段丽娜, 段超 申请人:重庆亿豪活性炭制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