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沼渣汽爆技术制取蘑菇营养钵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792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沼渣汽爆技术制取蘑菇营养钵的工艺。

背景技术: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沼气工程已初具规模。截止到目前,已形成了户用沼气、小型联户沼气、小型沼气工程、中型沼气工程、大型沼气工程和特大型沼气工程全面发展的格局;沼气工程的应用领域,也由以前的解决农村环境和用气问题,逐步向农村各种有机废弃物、工业有机废弃物等领域扩展。沼气能源的利用也由居民用气扩展到沼气发电、车用燃气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沼渣的利用还不仅人意,利用价值普遍较低,如规划不当,还会再次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沼渣是沼气发酵后的半固体物质,含有丰富的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等,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有机肥,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但对于沼气工程项目本身,这样利用效益不佳。而对于沼渣来说已经过厌氧发酵,病菌、病毒含量很低,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栽培基质原料,如果用于蘑菇的营养钵的原料,杂菇会很少,蘑菇产量会大幅提高,同时可降低原料成本。但是沼渣含有一部分蘑菇难以快速利用的有机质和新生的微生物菌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沼渣汽爆技术制取蘑菇营养钵的工艺系统,解决沼渣利用问题,实现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沼渣汽爆技术制取蘑菇营养钵的工艺,步骤如下:(1)混料:将沼渣与粪粉按质量比7:3的比例混合;(2)汽爆:混合后的物料置于汽爆罐中,然后通入饱和蒸汽,采用冲压和保压的方式进行汽爆处理;(3)复配:汽爆后的原料再混入过磷酸钙、尿素、石灰粉、石膏粉和碳酸钙粉,最后加入粘合剂,混合均匀;(4)成品:复配后的物料采用压制成型的方法得到成品。所述步骤(1)混合后物料的含水率为35~45%。所述步骤(2)在汽爆罐内冲压1.75~1.85MPa,保压2-3min。所述步骤(3)中过磷酸钙、尿素、石灰粉、石膏粉和碳酸钙粉的加入量各占沼渣与粪粉总质量的1%,粘合剂的加入量占沼渣与粪粉总质量的1.5%。所述步骤(3)中的粘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淀粉45份、磷酸盐15份、氧化剂0.13份、偶联剂0.11份、水40份。所述的淀粉为谷类淀粉或薯类淀粉;所述的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钠;所述的氧化剂为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钾的混合物,其中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钾的质量比为1:1;所述的偶联剂为糠醛和甲基丙烯酸的混合物,其中糠醛和甲基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所述步骤(3)中复配后物料的含水率为35~4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沼渣营养丰富,与食用菌栽培料的养分含量相近,且杂菌少,特别是汽爆后,十分适合食用菌的生长。沼渣利用汽爆技术,通过高温高压,物料中的有害菌、虫、虫卵、草籽等有害生物被迅速、彻底杀死,并抑制病原菌再次滋生;成本低、效果好、设备简单、占地少、生产周期短,可达到完全腐熟与增加营养的效果。因此,综合利用好沼渣这一宝贵的资源,不仅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促进项目结构调整、增加项目收入,而且更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经过试验研究,汽爆预处理后的沼渣,按碳氮比30∶1的要求,添加粪粉、过磷酸钙、尿素、石灰粉、石膏粉和碳酸钙粉等组成蘑菇营养钵,可大幅度缩短营养钵腐熟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利用沼渣栽培食用菌,具有取材广泛、技术简单、成本低、品质好、产量高等优点,实现了沼渣的高值化利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利用沼渣汽爆技术制取蘑菇营养钵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新鲜沼渣与风干后的粪粉按7:3进行混合,使混合后原料水分保持在40%左右,输送至汽爆罐,并密封打入饱和蒸汽;(2)将汽爆罐压力保持在1.8MPa,保压时间均为2分钟,然后爆破;(3)爆破后的原料及时用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混合罐,再混入过磷酸钙、尿素、石灰粉、石膏粉和碳酸钙粉,各占沼渣与粪粉总质量的1%,并加入占沼渣与粪粉总质量的1.5%的粘合剂,使水分含量控制在35%左右,最后,压制成型;其中粘结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薯类淀粉45g、磷酸氢二钠15g、氧化剂(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钾质量比1:1)0.15g、偶联剂(糠醛和甲基丙烯酸质量比为1:1)0.15g、水40g。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利用沼渣汽爆技术制取蘑菇营养钵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新鲜沼渣与风干后的粪粉按7:3进行混合,使混合后原料水分保持在40%左右,输送至汽爆罐,并密封打入饱和蒸汽;(2)将汽爆罐压力保持在1.8MPa,保压时间均为3分钟,然后爆破;(3)爆破后的原料及时用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混合罐,再混入过磷酸钙、尿素、石灰粉、石膏粉和碳酸钙粉各1%,并加入粘合剂,使水分含量控制在40%左右,最后,压制成型。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