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菇菌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9610阅读:15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菇菌棒,尤其涉及一种香菇菌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又名花菇、香蕈、香信、香菌、冬菇、香菰,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香菇的生长都是依据于培养基上的,通过培养基给其提供营养,但是目前的培养种类繁多,没有充分利用复合菌发酵后的营养成分,并且有的培养基为了过分追求其生长效果,添加了一些化学成分,这些化学制剂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并影响了香菇的营养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香菇菌棒及其制备方法,该种香菇菌棒中不含任何化学制剂,不会对香菇产生任何有害因数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香菇菌棒,由以下质量份成分组成:棉籽皮30-40份、玉米芯20-25份、麸皮3-4份、玉米粉2-3份、生石灰0.8-1.2份、生石膏0.6-1份、过磷酸钙1-2份。

进一步地,一种香菇菌棒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如下:先将棉籽皮、玉米芯摊铺在场地上,然后将麸皮、玉米粉、生石灰、生石膏、过磷酸钙按比例混合并洒到场地上的棉籽皮和玉米芯中,接着边加水边搅拌直至混合物均都湿透,将混合拌料好的混合物按规格装入袋中,然后将装好的袋进行灭菌处理,最后将灭菌处理好的袋子收集存储起来,最后得到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玉米芯在摊铺在场地上之前,先进行浸泡处理,将玉米芯浸泡到浓度为1-1.5%的石灰水中1-2h,然后取出玉米芯静置10-12h后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灭菌方式是采用锅炉蒸气灭菌处理,灭菌时间为16-18h,灭菌温度为100-105℃,灭菌开始的3h内,温度采用逐渐上升的方式,每个1h,温度上升30℃。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香菇菌棒中不含化学制剂,不会对香菇产生任何有害因数影响,同归发酵的方法获得的复合菌中含有香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与元素,应用该培养料所产香菇出菇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香菇菌棒,由以下质量份成分组成:棉籽皮30份、玉米芯20份、麸皮3份、玉米粉2份、生石灰0.8份、生石膏0.6份、过磷酸钙1份,其制备方法如下:先将棉籽皮、玉米芯摊铺在场地上,然后将麸皮、玉米粉、生石灰、生石膏、过磷酸钙按比例混合并洒到场地上的棉籽皮和玉米芯中,接着边加水边搅拌直至混合物均都湿透,将混合拌料好的混合物按规格装入袋中,然后将装好的袋进行灭菌处理,最后将灭菌处理好的袋子收集存储起来,最后得到成品,玉米芯在摊铺在场地上之前,先进行浸泡处理,将玉米芯浸泡到浓度为1%的石灰水中1h,然后取出玉米芯静置10h后使用,灭菌方式是采用锅炉蒸气灭菌处理,灭菌时间为16h,灭菌温度为100℃,灭菌开始的3h内,温度采用逐渐上升的方式,每个1h,温度上升30℃。

实施例2

一种香菇菌棒,由以下质量份成分组成:棉籽皮35份、玉米芯22份、麸皮3.5份、玉米粉2.5份、生石灰1份、生石膏0.8份、过磷酸钙1-2份,其制备方法如下:先将棉籽皮、玉米芯摊铺在场地上,然后将麸皮、玉米粉、生石灰、生石膏、过磷酸钙按比例混合并洒到场地上的棉籽皮和玉米芯中,接着边加水边搅拌直至混合物均都湿透,将混合拌料好的混合物按规格装入袋中,然后将装好的袋进行灭菌处理,最后将灭菌处理好的袋子收集存储起来,最后得到成品,玉米芯在摊铺在场地上之前,先进行浸泡处理,将玉米芯浸泡到浓度为1.2%的石灰水中1.5h,然后取出玉米芯静置11h后使用,灭菌方式是采用锅炉蒸气灭菌处理,灭菌时间为17h,灭菌温度为102℃,灭菌开始的3h内,温度采用逐渐上升的方式,每个1h,温度上升30℃。

实施例3

一种香菇菌棒,由以下质量份成分组成:棉籽皮40份、玉米芯25份、麸皮4份、玉米粉3份、生石灰1.2份、生石膏1份、过磷酸钙2份,其制备方法如下:先将棉籽皮、玉米芯摊铺在场地上,然后将麸皮、玉米粉、生石灰、生石膏、过磷酸钙按比例混合并洒到场地上的棉籽皮和玉米芯中,接着边加水边搅拌直至混合物均都湿透,将混合拌料好的混合物按规格装入袋中,然后将装好的袋进行灭菌处理,最后将灭菌处理好的袋子收集存储起来,最后得到成品,玉米芯在摊铺在场地上之前,先进行浸泡处理,将玉米芯浸泡到浓度为1.5%的石灰水中2h,然后取出玉米芯静置12h后使用,灭菌方式是采用锅炉蒸气灭菌处理,灭菌时间为18h,灭菌温度为105℃,灭菌开始的3h内,温度采用逐渐上升的方式,每个1h,温度上升30℃。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