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柑橘用肥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柑橘属芸香科柑橘属,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除枳以外)。中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柑橘品种资源,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柑橘适宜种植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边缘热带气候,柑橘种植区高温多雨,且多为陆地种植。2014年全国种植面积252.1万hm2,产量3492.7万t。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由简单需求转变为品质要求,另外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带来的柑橘产品大量进口,使得我国柑橘产品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其中柑橘品质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
柑橘的外观颜色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品质指标,也是柑橘商品性优劣的重要体现。因此,改善柑橘着色不均,提高柑橘果品品质,提升柑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高柑橘着色:
1)铺设反光膜:在柑橘成熟前30-40天,在园林中铺设反光膜,从地面向上反光,使下垂果实的顶部和背阴面都能受光,提高树冠中下层和内膛的光照强度,从而促进果实全面着色,例如公开号为CN103299872A的专利文献便公开了类似技术,但是铺设反光膜易使反射光过于集中,烧伤果实,而且反光膜成本高,铺膜前后配套工作繁多,如铺前将树盘修成中心高、外围低的凸面,清楚树行杂草,及时清理膜上泥土、落叶及积水等;该方法不适合密植园;
2)果实套袋:通过在生长期套袋,采前摘袋,促进柑橘果面光洁,改善果实外观,但是果实套袋会增加人工成本,且套袋后的果实风味差,含糖量下降,果皮颜色淡。
3)喷施调节剂:在柑橘的整个着色期,采摘前喷施乙烯利、石硫合剂、硫代硫酸盐等化合物,促进果实着色。但是这种方法易造成软果,不耐储运,柑橘着色慢,经雨水冲刷会产生着色不均现象,增加使用次数,则会造成柑橘果皮增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及其应用方法,组分配方合理,可以被柑橘叶面和果皮快速吸收,不受雨水影响,柑橘着色快且均匀,并提高柑橘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设计一种用于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氨基酸10-50%、稀土5-20%、大量元素1-10%、中量元素0.3-5%、微量元素0.5-5%、植物生长调节剂0.2-2%、余量为水。
所述氨基酸优选为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蛋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稀土优选为氯化稀土、硝酸稀土、氨基酸稀土、腐殖酸稀土、柠檬酸稀土、碳酸稀土、硫酸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氢氧化物、稀酸稀土和稀土复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大量元素优选为N、P、K中的至少二种, N取自尿素、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中的至少一种原料;P取自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钙镁磷肥中的至少一种原料;K取自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一种原料。
所述中量元素优选为Ca、Mg、S中的至少一种, Ca取自氯化钙、硝酸钙中的至少一种;Mg取自氯化镁、硫酸镁和硝酸镁中的至少一种;S取自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锌和硫酸亚铁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微量元素优选为B、Zn、Fe中的至少一种原料, B取自硼酸、硼砂和四水八硼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原料;Zn取自硫酸锌、氯化锌和硝酸锌中的至少一种原料;Fe取自柠檬酸亚铁、硫酸亚铁和EDTA-Fe中的至少一种原料。
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优选为复硝酚钠、胺鲜酯、芸苔素内酯、萘乙酸及其钠盐、氯吡苯脲、赤霉素、黄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本发明中,主要组分的作用机理如下:
氨基酸:可增强叶绿素合成,增加作物糖的含量,其中蛋氨酸是植物内源激素乙烯和多胺合成的前体、苯丙氨酸是花青素合成的前体物质。
稀土:有促进生长、防病抗逆、增加产量的作用,还可改善植物和果实品质,使果实含糖量、维生素含量及硬度指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可以促进果实着色,提早成熟。可以调控果皮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同时调控糖酸比,改善口感,提高品质及着色率。
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除了提供柑橘生长所必需的营养之外,还具有以下作用。
氮:延缓和防止柑橘器官衰老,延长柑橘保鲜期。
磷:参与蔗糖合成。
钾:促进有机酸代谢,能延长柑橘的储存期,更耐搬运和运输,使柑橘色泽更鲜艳,汁液含糖量和酸度都有所改善。
钙:稳定细胞膜,稳固细胞壁。
镁:对储藏组织中积累蔗糖有重要意义。
铁:磷酸蔗糖合成酶最好的活化剂,缺铁会导致体内蔗糖合成减少。
硼:促进柑橘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调节和稳定细胞壁和质膜结构。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复硝酚钠:促进原生质流动,加速柑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柑橘色泽更鲜艳。
胺鲜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提高柑橘碳、氮的代谢,增强柑橘对水肥的吸收。
芸苔素内酯:提高柑橘产量和坐果率,增加柑橘果实含糖量。
萘乙酸及其钠盐:能提高柑橘产量,改善品质,防止落花落果。
氯吡苯脲:促进柑橘花芽分化,防止生理落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柑橘果实膨大。
赤霉素:促进柑橘细胞分裂和伸长,减少落花落果,促进柑橘果实生长发育。
黄腐酸:提高柑橘的呼吸作用,提高柑橘的抗旱能力。
上述用于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的应用方法,为在柑橘转色期用水稀释1000-2000倍,然后对柑橘整株进行均匀喷施即可,具体用量可以根据植株大小进行调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叶面肥在柑橘转色期(早熟品种:9月底至10月初;晚熟品种:11月中下旬)施用,3-5天即可使得柑橘完全转色,而且由于含有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分,能够促进叶片和果皮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易受到雨水的影响且果实着色均匀。
2)配方搭配合理且成本低,各组成成分协调增效,肥料中营养物质与调节物质双效合一,在对果实转色的同时,提高果实的内在品质,保证了柑橘独特的风味,并增加其商品价值。
3)能增加柑橘果实硬度,减少软果,提高果实的耐贮性,便于运输。
4)能提高柑橘果实含糖量,降低酸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氨基酸母粉11%,稀土12%,磷酸二氢钾8%,硝酸钙1%,硫酸锌0.5%,芸苔素内酯0.7%,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甘氨酸10%,稀土18%,硝酸钾10%,硫酸镁0.5%,硼酸0.7%,胺鲜酯1%,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谷氨酸钠12%,稀土18%,磷酸一铵8%,硝酸镁1%,四水八硼酸钠0.5%,复硝酚钠0.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氨基酸母液50%,稀土8%,硝酸铵2%,硫酸钾8%,EDTA-Fe2%,氯化镁0.6%,氯吡苯脲1%,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5
一种用于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氨基酸10%,稀土18%,氯化钾8%,氯化钙1%,柠檬酸亚铁0.5%,赤霉素0.6%,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5所述的用于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在具体施用时,可以用水稀释1000-2000倍后,对柑橘整株均匀喷施即可。
效果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时间: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
地点:广西省贺州市钟山县凤翔镇江亚村和昭平县北陀镇敬业村。
试验地均选在柑橘种植园的南坡朝向,光照充足,树体施肥按当地常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柑橘(品种:树龄5年生的贡柑和砂糖橘,栽植密度为贡柑3m×4m,砂糖橘3m×4m,果树整形方式为自然开心形)
供试产品:实施例1所述的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计两个处理,具体如下:
处理1:实施例1所述的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稀释1500倍液;
处理2:空白对照
每个处理选取长势均匀一致的果树5株,分别于果实转色期(贡柑:11月6日,砂糖橘:11月8日)进行着色叶面肥喷施,对照喷施清水。果实成熟时采收(贡柑12月8日,砂糖橘12月10日)取样,每个处理从树冠不同方位中部外围受光基本一致枝条上采收15个果实,大小基本一致。1周内进行果实外观形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试验。将每个处理的15个果实分成3组,每组重复测定3次。
1.4 主要指标及测定方法
准确记录果实转色的时间;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纵横径和果皮厚度;用电子天平测定单果重,采用手持测糖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NaOH酸碱中和滴定法测总酸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Vc含量。
主要计算公式:
可食率=(将果实去皮后剩下质量÷果实未去皮时的质量)×100%
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的含量
糖酸比=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的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对果皮着色的影响
在前期同等管理水平下,在柑橘转色期喷施所述叶面肥可以发现,砂糖橘品种在转色期喷施后三天即能着色面积达75%,五天后着色面积能达90%以上;贡柑品种三天后着色面积达70%,五天后着色面积达86%;而空白处理五天后的着色面积才达到20%左右。这表明,喷施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叶面肥后可以促进贡柑和砂糖橘快速着色。
2.2 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喷施所述叶面肥与对照相比,贡柑果实平均纵径增加0.43cm,横茎增加0.32cm,与对照相比果型指数增加2.5%;单果重高于对照,平均增加19.98g。砂糖橘果实平均纵径增加0.48cm,横茎增加0.53cm,与对照相比果型指数增加1.3%;单果重高于对照,平均增加20.24g。从果皮厚度上来看,各处理之间的果皮厚度没有差异。
表1 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对贡柑和砂糖橘果实主要外观品质的影响
2.3 柑橘着色的稀土叶面肥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所述叶面肥对贡柑和砂糖橘可食率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比对照仅高出2.11和1.05个百分点。不同品种的不同处理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贡柑处理1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3.35%,与对照相比增加了6.9%;砂糖橘处理1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1.42%,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2.73%。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其中贡柑品种平均提高34.8%,砂糖橘品种平均提高18.61%。固酸比在贡柑品种上较对照提升1.0%,砂糖橘品种上较对照提升3.2%。各品种处理1与对照之间的Vc含量也有所提升,分别提升33.20%、14.97%。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所述叶面肥均能提高贡柑和砂糖橘果实的内在品质。
表2 新型着色叶面肥对贡柑和砂糖橘果实主要内在品质的影响
3 结论
(1)在贡柑和砂糖橘上喷施所述叶面肥,三天后着色面积达70%以上,五天后能达到85%以上,而对照处理则五天后的着色面积在20%左右。结果表明该产品能显著促进果实快速着色。
(2)在贡柑和砂糖橘上喷施所述叶面肥,在成熟期采收时,既能提高果实横茎、纵径、单果重和果形指数;又能提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Vc含量,提高柑橘的内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