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4324阅读:1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大量使用,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不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水的渗入是导致混凝土劣化,降低其耐久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混凝土进行防水处理来避免混凝土产生劣化、提高其耐久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简称CCCW(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Materials),作为一种新型刚性防水材料,能较好解决混凝土渗水的问题,它于20世纪八十年代以SMD 核心母料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因为其价格贵,在国内不容易推广。为此人们提出了诸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技术方案,如公告号:CN 101830674A“一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公告号:CN 102786275A“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公告号:CN 101074355B“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告号:CN 104355584A“一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建筑防水材料”等技术方案。这些诸多的技术方案有共同和各自的优点,共同的优点是价格都远低于进口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但也存在共同的缺点,即组成的物质成份样数多,所以其价格再降低有困难;另外,其防水的性能与进口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仍有差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它组成的物质成份简单,几种物质成份价格低,所以组成的防水材料制作成本低,容易推广;另外,防水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还有,无论是成份组成、对其使用,都能符合国家绿色环保建材产品的相关要求。

上述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其要点在于:所述防水材料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混合而成:水泥56~62份,石英砂27份~33份,络合催化剂7~11份,沸石防水剂1~3份;所述的络合催化剂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混合改性而成:沸石粉87~75份,硅酸锂5~10份葡萄糖酸盐5~10份,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3~5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沸石防水剂为改性沸石、脂肪酸、硅烷经表面改性处理再复合乳胶粉、纤维素醚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葡萄糖酸盐是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钠、葡萄糖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因为本防水材料仅用水泥、石英砂、络合催化剂、沸石防水剂四种物质成份,而四种物质成份价格都很有限,所以制作成本低,容易推广;而四种物质成份中的沸石防水剂,以高品级天然沸石为主要原料,利用其特有的吸附性、离子交换性、耐酸性、耐碱性,通过活化、焙烧、表面改性等一系列工艺处理而成,是集密实、引气、憎水、二次结晶、微膨胀、减缩等防水抗裂机理于一体的多功能砂浆。其防水机理:经改性处理后的沸石微晶能提高水泥拌合物的均匀性、和易性,促进水泥水化并形成憎水吸附层和不溶性胶体物质,填充水泥毛细孔缝,阻止水分迁移,降低吸水量,提高憎水性和抗渗性。由于沸石富含 SiO2、活性A12O3和多种微量元素,能与水泥进行连续均匀的水化反应,生成具有微膨胀性的硫铝酸钙即钙矾石,可起到补偿收缩的作用;由于经硅烷表面改性处理的沸石,能显著降低水泥石的表面张力,减小水泥毛细孔失水后产生的负压,从而减小水泥石的干缩。沸石中的活性硅和活性铝,能参与胶凝材料水化硬化,生成水化硅酸钙和铝酸钙,增加胶凝产物,改善集料与胶凝材料的胶结,增加密实性,提高抗压强度。同时还能与水泥水化后产生的氢氧化钙及石膏发生二次反应,生成憎水性结晶物质堵塞毛细孔、缝,进一步提高密实性和裂缝自愈合性。沸石特殊的多孔架状结构及火山灰活性,还能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抑制碱—骨料反应,使防水效果具有长期稳定性。本发明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采用络合-沉淀反应机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中存在着可与钙离子络合的化学活性物质-络合催化剂,在浓度和压力差的共同作用下,络合催化剂以水为载体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在经过氢氧化钙高浓度区时,与混凝土中电离出的钙离子络合,形成易溶于水的不稳定的钙络合物。络合物随水在混凝土孔隙中扩散,遇到活性较高的未水化水泥、水泥凝胶体等,活性化学物质就会被更稳定的硅酸根、铝酸根等取代,发生结晶、沉淀反应,从而将氢氧化钙转化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晶体化合物,填充于混凝土中的裂缝和毛细孔隙。而活性化学物质则重新变成自由基,继续随水向内部迁移。当混凝土处于干燥状态时,由于缺少扩散介质,活性物质处于“休眠”状态,当有水渗入时,活性物质将被再度激活,催化发生新的结晶反应,使结构防水。因此,该类材料具有永久防水特性。

从以上的描述表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可概括如下:

络合催化剂不同。本发明利用天然沸石的理化性能,主要是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将硅酸锂、葡萄糖酸盐、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吸附在沸石纳米孔隙内,并包裹沸石微粒表面,构成核心组分络合催化剂。

材料的组成配方不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最基本的材料组成是由硅酸盐水泥、催化剂、石英砂、硅灰、含硅矿粉、保水剂组成。但由于其早期抗渗压力不高,并且结晶过程时间较长,为了提高材料的早期抗渗性和施工后涂层硬化即能满足不漏水要求,只有通过材料组合技术才能加快防水要求,因此本技术在现有常规技术的基础上再增加了沸石防水剂组分,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早期抗渗性和防水性。本发明不仅适合混凝土结构迎水面先防水,还适合混凝土结构背水面后防水堵漏治理。

因为上述原因,本防水材料比一般水泥基渗透结晶具有如上面所描述的:增加了密实、引气、憎水、二次结晶、微膨胀、减缩等性能优势,使防水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与进口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相媲美。还有,本发明无论是成份组成、对其使用,都符合放射性核素限量和氨释放量标准要求、国家生活饮用水产品使用要求、国家绿色环保建材产品使用要求等相关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指标比较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一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所述防水材料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混合而成:水泥59份,石英砂30份,络合催化剂9份,沸石防水剂2份;所述的络合催化剂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混合改性而成:沸石粉80份,硅酸锂7份,葡萄糖酸盐7份,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5份;所述的沸石防水剂为改性沸石、脂肪酸、硅烷经表面改性处理再复合乳胶粉、纤维素醚而成;所述的葡萄糖酸盐是是葡萄糖酸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