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富硒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富硒花椰菜土壤富硒及叶面富硒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花椰菜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适于育苗移栽。0℃以下易受冻害,25℃以上形成花球困难。叶丛生长与抽薹开花要求温暖,适温20-25℃。花球形成要经过低温春化阶段。花菜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而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既不耐涝,又不耐旱。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但以有机质高,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最好。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5.5-6.6。耐盐性强,在食盐量为0.3%-0.5%的土壤上仍能正常生长。
硒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 同是抗过氧化物质(过氧化物对人体有害),也证明它对缺少蛋白质引起的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治疗作用,对某些可能的致癌物质具有抵抗作用。人体缺硒的表现主要是脱发、脱甲,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及牙齿损害。人轻度或中度缺硒,其征兆或症状不明显。人体缺硒可能产生的疾病: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血溶性贫血、克山病、大骨节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胰腺炎、纤维瘤、癌症、肌瘤、不妊症、糖尿病、白内障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意识到缺硒的危害,所以各种补硒保健品大量产生,但是,对于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现代人,人们非常希望通过食补来代替药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硒花椰菜土壤富硒及叶面富硒的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花椰菜中硒含量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富硒花椰菜土壤富硒及叶面富硒的种植方法,施富硒营养液在花椰菜种植之前的土壤中,保证土壤总硒含量为380-420μg,在花椰菜种植前1-3天,再次对种植花椰菜的土壤施加富硒营养液,施加量为1000m2土壤施加30-40kg富硒营养液;
花椰菜春化阶段,保持光照强度为3000~4000lx,光照时间为8~10h;保持土壤温度为13~15℃,并按照氮磷钾复混肥中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25~27:15~18:7~10的比例,施肥一次,每株施肥3~5g,并适当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花椰菜花球生长期,保持土壤温度为15~17℃,并每13~17天给幼苗施一次腐熟的猪粪,并按照氮磷钾复混肥中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25~27:15~18:7~10的比例,施3~4次;每次每株施腐熟的干猪粪100~120克和复混肥3~5g,并适当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同时在花椰菜春化阶段和花球生长期在其叶面施加富硒营养液。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富硒营养液按照质量份数包括蛋壳粉60~100份、鱼粉80~120份、豆粕150~200份、秸秆150~200份、微生物菌剂1~3份、水1000~1500份和纳米硒粉剂0.5-0.8份,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富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蛋壳干燥后,粉碎过80~100目筛,制备蛋壳粉;
步骤2、鱼下脚料干燥后,粉碎过80~100目筛,制备鱼粉;
步骤3、按照重量份比,将蛋壳粉:鱼粉=(3~5):(4~6)混合,制备成硒活性粉;
步骤4、将秸秆和豆粕分别进行粉碎,过80~100目筛,按照重量份比,将秸秆:豆粕=(1~2):(1~2)混合,制备混合物;
步骤5、将硒活性粉和步骤4中混合物按照重量份比例为1:(1.5~4)混合,加入微生物菌剂,再加水搅拌,调节水分含量在60%~75%,开始发酵;
步骤6、当发酵温度达到60℃以上时,开始每天早晚搅拌一次,搅拌至发酵液鼓泡,并根据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步骤7、当发酵温度降低到35℃以下,继续发酵7~10天,即完成富硒营养液的制备。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土壤施加时,将富硒营养液加水稀释20~30倍使用;叶面喷施时,将富硒营养液加水稀释50倍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在花椰菜的种植过程中在土壤及其叶面均施加了富硒营养液,最终得到的花椰菜中的富硒含量是现有技术种植的花椰菜中富硒含量的5-8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富硒花椰菜土壤富硒及叶面富硒的种植方法,施富硒营养液在花椰菜种植之前的土壤中,保证土壤总硒含量为380μg,在花椰菜种植前1天,再次对种植花椰菜的土壤施加富硒营养液,施加量为1000m2土壤施加30kg富硒营养液;
花椰菜春化阶段,保持光照强度为3000lx,光照时间为8h;保持土壤温度为13℃,并按照氮磷钾复混肥中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25:15:7的比例,施肥一次,每株施肥3g,并适当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花椰菜花球生长期,保持土壤温度为15℃,并每13天给幼苗施一次腐熟的猪粪,并按照氮磷钾复混肥中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25:15:7的比例,施3次;每次每株施腐熟的干猪粪100克和复混肥3g,并适当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同时在花椰菜春化阶段和花球生长期在其叶面施加富硒营养液。
所述富硒营养液按照质量份数包括蛋壳粉60份、鱼粉80份、豆粕150份、秸秆150份、微生物菌剂1份、水1000份和纳米硒粉剂0.5份,
所述富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蛋壳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制备蛋壳粉;
步骤2、鱼下脚料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制备鱼粉;
步骤3、按照重量份比,将蛋壳粉:鱼粉=3:4混合,制备成硒活性粉;
步骤4、将秸秆和豆粕分别进行粉碎,过80目筛,按照重量份比,将秸秆:豆粕=1:1混合,制备混合物;
步骤5、将硒活性粉和步骤4中混合物按照重量份比例为1: 1.5混合,加入微生物菌剂,再加水搅拌,调节水分含量在60%,开始发酵;
步骤6、当发酵温度达到60℃以上时,开始每天早晚搅拌一次,搅拌至发酵液鼓泡,并根据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步骤7、当发酵温度降低到35℃以下,继续发酵7天,即完成富硒营养液的制备。
土壤施加时,将富硒营养液加水稀释20倍使用;叶面喷施时,将富硒营养液加水稀释50倍使用。
实施例2
一种富硒花椰菜土壤富硒及叶面富硒的种植方法,施富硒营养液在花椰菜种植之前的土壤中,保证土壤总硒含量为420μg,在花椰菜种植前1-3天,再次对种植花椰菜的土壤施加富硒营养液,施加量为1000m2土壤施加30-40kg富硒营养液;
花椰菜春化阶段,保持光照强度为4000lx,光照时间为10h;保持土壤温度为15℃,并按照氮磷钾复混肥中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27: 18: 10的比例,施肥一次,每株施肥5g,并适当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花椰菜花球生长期,保持土壤温度为17℃,并每17天给幼苗施一次腐熟的猪粪,并按照氮磷钾复混肥中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27: 18: 10的比例,施4次;每次每株施腐熟的干猪粪120克和复混肥5g,并适当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同时在花椰菜春化阶段和花球生长期在其叶面施加富硒营养液。
所述富硒营养液按照质量份数包括蛋壳粉100份、鱼粉120份、豆粕200份、秸秆200份、微生物菌剂3份、水1500份和纳米硒粉剂0.8份,
所述富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蛋壳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制备蛋壳粉;
步骤2、鱼下脚料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制备鱼粉;
步骤3、按照重量份比,将蛋壳粉:鱼粉=5:6混合,制备成硒活性粉;
步骤4、将秸秆和豆粕分别进行粉碎,过80~100目筛,按照重量份比,将秸秆:豆粕=2: 2混合,制备混合物;
步骤5、将硒活性粉和步骤4中混合物按照重量份比例为1: 4)混合,加入微生物菌剂,再加水搅拌,调节水分含量在75%,开始发酵;
步骤6、当发酵温度达到60℃以上时,开始每天早晚搅拌一次,搅拌至发酵液鼓泡,并根据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步骤7、当发酵温度降低到35℃以下,继续发酵10天,即完成富硒营养液的制备。
土壤施加时,将富硒营养液加水稀释30倍使用;叶面喷施时,将富硒营养液加水稀释50倍使用。
实施例3
一种富硒花椰菜土壤富硒及叶面富硒的种植方法,施富硒营养液在花椰菜种植之前的土壤中,保证土壤总硒含量为400μg,在花椰菜种植前2天,再次对种植花椰菜的土壤施加富硒营养液,施加量为1000m2土壤施加35kg富硒营养液;
花椰菜春化阶段,保持光照强度为3000lx,光照时间为10h;保持土壤温度为15℃,并按照氮磷钾复混肥中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27:15: 10的比例,施肥一次,每株施肥3g,并适当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花椰菜花球生长期,保持土壤温度为15℃,并每17天给幼苗施一次腐熟的猪粪,并按照氮磷钾复混肥中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27:15:7的比例,施4次;每次每株施腐熟的干猪粪120克和复混肥5g,并适当加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同时在花椰菜春化阶段和花球生长期在其叶面施加富硒营养液。
所述富硒营养液按照质量份数包括蛋壳粉60份、鱼粉80份、豆粕200份、秸秆150份、微生物菌剂1份、水1000份和纳米硒粉剂0.8份,
所述富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蛋壳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制备蛋壳粉;
步骤2、鱼下脚料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制备鱼粉;
步骤3、按照重量份比,将蛋壳粉:鱼粉=5: 6混合,制备成硒活性粉;
步骤4、将秸秆和豆粕分别进行粉碎,过100目筛,按照重量份比,将秸秆:豆粕=2):1混合,制备混合物;
步骤5、将硒活性粉和步骤4中混合物按照重量份比例为1:4混合,加入微生物菌剂,再加水搅拌,调节水分含量在60%,开始发酵;
步骤6、当发酵温度达到60℃以上时,开始每天早晚搅拌一次,搅拌至发酵液鼓泡,并根据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步骤7、当发酵温度降低到35℃以下,继续发酵10天,即完成富硒营养液的制备。
土壤施加时,将富硒营养液加水稀释30倍使用;叶面喷施时,将富硒营养液加水稀释50倍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