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马铃薯专用滴灌肥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166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马铃薯专用滴灌肥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草本植物,其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全世界广泛种植。目前我国种植马铃薯近500万公顷,但单产很低,平均产量每公顷不到3000千克,这不仅和马铃薯栽培品种以及土壤肥力有关,还和目前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水平有关。

目前,传统的栽培马铃薯的方法是采用普通的肥料或者是普通的肥料进行混合后制得马铃薯专用肥,该种制备马铃薯用肥的方法均难以满足马铃薯对氮磷钾钙镁等营养元素的需求;如专利号为CN201510621724.2《一种马铃薯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以毒鱼藤20-150份、厚朴20-150份、芦荟15-100份、阴香叶15-100份、准噶尔大戟15-100份、枫杨树叶15-100份、辣椒15-100份、印楝15-100份、烟草下脚料15-100份、大蒜杆15-100份、黄腐植酸10-40份、废渣10-18份、福寿螺粉8-12份、生物菌4-8份、微量元素2-6份、保水剂2-6份、调理剂2-6份、分散剂2-4份、脂肪45-120份、钾盐2-3份、磷盐1-3份、氮盐1-2份、硼盐0.2-0.4份、铁盐0.2-0.4份、锌盐0.2-0.4份、锰盐0.2-0.4份、铜盐0.2-0.4份等原料制成,可见,该技术方案原料过于复杂化,导致成本高,且得到的肥料杂质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专用滴灌肥,原料以重量分计为:磷酸20~45份、硫酸钾30~45份、碳酰胺20~45份、微量元素1~5份、中量元素6~15份、硫代硫酸钠3~7份、乳化剂1~4份。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提供该滴灌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将磷酸与碳酰胺按照摩尔比为(0.9-1.3):1在搅拌式反应釜中,温度为70~100℃,控制搅拌釜的搅拌速度为200~220r/min搅拌混合反应1~3h,得到料浆;

(2)结晶:将硫酸钾、硫代硫酸钠、微量元素、中量元素、乳化剂同时加入到(1)搅拌釜中,温度保持在60~80℃,搅拌1h后,置于冷却结晶器中13s内降温至温度≤17℃,并检测分析滤液中的养分含量,待氮成分、五氧化二磷成分、钾成分的质量比为(0.8~1.2):(0.5~0.7):(1.3~1.5)时,停止结晶并过滤,过滤装置的孔径大小为0.6~1.0mm,用硝酸调节pH至6.5~7.0,向滤液中加入中、微量元素、乳化剂以及反应助剂调整肥料结构成为水溶肥初成品;

(3)烘干:将步骤(3)获得的水溶肥初成品置于干燥器中,采用升温速度为5℃/min升温至45-50℃,干燥2~3h后,调整水分含量为1-3%,即可制得用于改善土壤的滴灌肥。

其中所述微量元素为硫酸钼、二价铁螯合物、硼酸、硫酸锌、硫酸锰中的组合。

其中所述的微量元素以重量份计为:硫酸钼0.2~1.1份、二价铁螯合物0.6~1.2份、硼酸0.3~0.9份、硫酸锌0.6~1.0份、硫酸锰0.3~0.8份的组合。

其中所述中量元素为硫酸钙、硫酸镁的组合。

其中所述中量元素以重量份计为硫酸钙4~8份、硫酸镁2~7份的组合。

其中所述乳化剂为亲水性蔗糖酯,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脂肪酸、乙醇和浓硫酸分别投入酯化反应釜中,并且脂肪酸、乙醇按质量比1:3为反应温度为100~110℃,蒸馏回收过量的乙醇,并洗涤pH至6.5~7.0,即得到中间体脂肪酸乙酯;

(2)将丙二醇、脂肪酸乙酯、蔗糖和氢氧化钾分别投入酯交换反应釜中,并且丙二醇、脂肪酸乙酯、蔗糖的质量比为1:3:3,反应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6~7h,反应结束后加入柠檬酸,减压回收丙二醇,进行洗涤,加入过硼酸钾处理,最后进行喷雾干燥成粉末,即可。

其中所述亲水性蔗糖酯能够使溶液中未溶解颗粒悬浮分散在水中,并且能够促使不相溶的两种及以上液体形成稳定的乳化状态,不产生絮凝或聚结,并且密封保存长时间也不会出现分层现象,解决目前常温贮存过程中出现液滴聚结变大、沉降析水、析出晶体,甚至出现破乳现象,从而影响肥效的发挥。

本发明采用磷酸、硫酸钾、碳酰胺、硫代硫酸钠、微量元素、中量元素、亲水性蔗糖酯为原料,通过合理的配比,满足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求,从而提高产量;亲水性蔗糖酯使原料中各组不相溶的成分得以有效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乳化状态,与传统滴灌方式相比,不会因滴灌过程中,在管道内形成絮凝或聚结,从而造成喷头的的堵塞,同时,硫代硫酸钠的添加使得土壤中重金属离子与硫代硫酸根离子形成沉淀,聚沉土壤中重金属离子,使得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得到有效的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配方:磷酸20kg、硫酸钾30kg、碳酰胺20kg、微量元素1kg、中量元素6kg、硫代硫酸钠3kg、乳化剂1kg;

制备方法:

(1)混合:将磷酸与碳酰胺按照摩尔比为0.9:1在搅拌式反应釜中,温度为70~100℃,控制搅拌釜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混合反应1h,得到料浆;

(2)结晶:将硫酸钾、硫代硫酸钠、微量元素、中量元素、乳化剂同时加入到(1)搅拌釜中,温度保持在60~80℃,搅拌1h后,置于冷却结晶器中13s内降温至温度≤17℃,并检测分析滤液中的养分含量,待氮成分、五氧化二磷成分、钾成分的质量比为1.0:0.5:1.3时,停止结晶并过滤,过滤装置的孔径大小为0.6~1.0mm,用硝酸调节pH至6.5,向滤液中加入中、微量元素化合物以及反应助剂调整肥料结构成为水溶肥初成品;

(3)烘干:将步骤(3)获得的水溶肥初成品置于干燥器中,采用升温速度为5℃/min升温至45-50℃,干燥2h后,调整水分含量为3%,即可制得用于改善土壤的滴灌肥。

实施例2

配方:磷酸45kg、硫酸钾45kg、碳酰胺45kg、微量元素5kg、中量元素15kg、硫代硫酸钠7kg、乳化剂4kg;

制备方法:

(1)混合:将磷酸与碳酰胺按照摩尔比为1.2:1在搅拌式反应釜中,温度为70~100℃,控制搅拌釜的搅拌速度为210r/min搅拌混合反应2h,得到料浆;

(2)结晶:将硫酸钾、硫代硫酸钠、微量元素、中量元素、乳化剂同时加入到(1)搅拌釜中,温度保持在60~80℃,搅拌1h后,置于冷却结晶器中13s内降温至温度≤17℃,并检测分析滤液中的养分含量,待氮成分、五氧化二磷成分、钾成分的质量比为0.9:0.5:1.2时,停止结晶并过滤,过滤装置的孔径大小为0.6~1.0mm,用硝酸调节pH至6.7,向滤液中加入中、微量元素化合物以及硫代硫酸钾调整肥料结构成为水溶肥初成品;

(3)烘干:将步骤(3)获得的水溶肥初成品置于干燥器中,采用升温速度为5℃/min升温至45-50℃,干燥2h后,调整水分含量为2%,即可制得用于改善土壤的滴灌肥。

实施例3

配方:磷酸30kg、硫酸钾40kg、碳酰胺35kg、微量元素3kg、中量元素8kg、硫代硫酸钠5kg、乳化剂3kg;

制备方法:

(1)混合:将磷酸与碳酰胺按照摩尔比为1.1:1在搅拌式反应釜中,温度为70~100℃,控制搅拌釜的搅拌速度为220r/min搅拌混合反应3h,得到料浆;

(2)结晶:将硫酸钾、硫代硫酸钠、微量元素、中量元素、乳化剂同时加入到(1)搅拌釜中,温度保持在60~80℃,搅拌1h后,置于冷却结晶器中13s内降温至温度≤17℃,并检测分析滤液中的养分含量,待氮成分、五氧化二磷成分、钾成分的质量比为1.1:0.6:1.4时,停止结晶并过滤,过滤装置的孔径大小为0.6~1.0mm,用硝酸调节pH至6.8,向滤液中加入中、微量元素化合物以及硫代硫酸钠调整肥料结构成为水溶肥初成品;

(3)烘干:将步骤(3)获得的水溶肥初成品置于干燥器中,采用升温速度为5℃/min升温至45-50℃,干燥3h后,调整水分含量为1%,即可制得用于改善土壤的滴灌肥。

实施例4

配方:磷酸35kg、硫酸钾35kg、碳酰胺40kg、微量元素2kg、中量元素9kg、硫代硫酸钠6kg、乳化剂2kg;

制备方法:

(1)混合:将磷酸与碳酰胺按照摩尔比为1.0:1在搅拌式反应釜中,温度为70~100℃,控制搅拌釜的搅拌速度为210r/min搅拌混合反应1h,得到料浆;

(2)结晶:将硫酸钾、硫代硫酸钠、微量元素、中量元素、乳化剂同时加入到(1)搅拌釜中,温度保持在60~80℃,搅拌1h后,置于冷却结晶器中13s内降温至温度≤17℃,并检测分析滤液中的养分含量,待氮成分、五氧化二磷成分、钾成分的质量比为1.1:0.7:1.5时,停止结晶并过滤,过滤装置的孔径大小为0.6~1.0mm,用硝酸调节pH至6.6,向滤液中加入中、微量元素化合物以及硫代硫酸镁调整肥料结构成为水溶肥初成品;

(3)烘干:将步骤(3)获得的水溶肥初成品置于干燥器中,采用升温速度为5℃/min升温至45-50℃,干燥2h,调整水分含量为2%,即可制得用于改善土壤的滴灌肥。

实施例5

配方:磷酸40kg、硫酸钾37kg、碳酰胺25kg、微量元素4kg、中量元素12kg、硫代硫酸钠4kg、乳化剂2.5kg;

制备方法:

(1)混合:将磷酸与碳酰胺按照摩尔比为1.3:1在搅拌式反应釜中,温度为70~100℃,控制搅拌釜的搅拌速度为220r/min搅拌混合反应3h,得到料浆;

(2)结晶:将硫酸钾、硫代硫酸钠、微量元素、中量元素、乳化剂同时加入到(1)搅拌釜中,温度保持在60~80℃,搅拌1h后,置于冷却结晶器中13s内降温至温度≤17℃,并检测分析滤液中的养分含量,待氮成分、五氧化二磷成分、钾成分的质量比为1.2:0.7:1.5时,停止结晶并过滤,过滤装置的孔径大小为0.6~1.0mm,用硝酸调节pH至6.9,向滤液中加入中、微量元素化合物以及硫代硫酸钙调整肥料结构成为水溶肥初成品;

(3)烘干:将步骤(3)获得的水溶肥初成品置于干燥器中,采用升温速度为5℃/min升温至45-50℃,干燥2h后,调整水分含量为2%,即可制得用于改善土壤的滴灌肥。

试验例1

实验组:采用本发明的马铃薯专用滴灌肥;

对照组1:采用专利号为CN201510621724.2制作的马铃薯控释肥;

对照组2:采用市面上销售的倍丰45%马铃薯专用肥;

对照组3:采用生命素马铃薯专用肥;

每组随机30株马铃薯,种植40~60天后,测得其地上部分、低下部分钾含量,实验组平均值均高于其它3组,表明施用该肥料有利于植株对钾的吸收,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反应出无机肥料中的钾素在植株中的富集不理想,进入采摘期后下降严重。

试验例2

实验组:采用本发明的马铃薯专用滴灌肥;

对照组1:采用专利号为CN201510621724.2制作的马铃薯控释肥;

对照组2:采用市面上销售的倍丰45%马铃薯专用肥;

对照组3:采用生命素马铃薯专用肥;

每组随机50株马铃薯,马铃薯种植20~100天后,苗期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对马铃薯全株硼素积累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施用本发明滴灌肥,对马铃薯各个生长时期硼的积累均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均高于其它对照组,全期平均2.96mg/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