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282阅读:10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玻璃。



背景技术:

玻璃现在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例如高层大厦玻璃幕墙或者是交通工具,例如飞机、汽车等的玻璃前窗等。

而其中,湿润性是玻璃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对于水而言,通常玻璃表面提供小于90°的接触角时,这样的表面可以认为是可湿润表面。

当玻璃表面附着水膜时,会导致玻璃吸附灰尘或者是改变玻璃的透光效果,降低其清晰度,导致玻璃的使用性能下降,无法使用。

通常,为提高玻璃的使用便利性,需要涂覆或者在玻璃表面添加疏水层,以提供更大的接触角,避免水膜的附着。但是现有的涂膜层难以在玻璃表面附着,或者是为了提高附着力而导致玻璃的透光性能、耐压性等下降,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玻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防水整体使用性能不佳,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玻璃,其中,所述防水玻璃包括:玻璃基材层;设置于玻璃基材层两侧的钢化层以及设置于钢化层上,位于防水玻璃表面的疏水层。

所述的防水玻璃,其中,所述钢化层为物理钢化玻璃,厚度为5-8mm。

所述的防水玻璃,其中,通过一次性擦涂的方法,在所述防水玻璃表面形成均匀疏水层;所述疏水层与水的接触角为120°。

所述的防水玻璃,其中,所述疏水层厚度为0.5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玻璃,设置了上述结构层次结构。由于存在钢化层,使得玻璃具备了较好的硬度,强度较高,抗压耐压能力较好。另外,在钢化层的表面会天然的存在有凹凸不平的现象,疏水层也能够较好的进行附着,实现防水效果,保证玻璃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防水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玻璃。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防水玻璃。所述防水玻璃包括:玻璃基材层100,钢化层200以及疏水层300。

钢化层200设置于玻璃基材层两侧。疏水层300位于钢化层200上,位于防水玻璃表面。

具体的,所述钢化层为物理钢化玻璃,厚度为5-8mm。亦即通过物理的方法对玻璃进行钢化处理,形成钢化玻璃。通过物理方法处理过程中,由于使用强风力使其快速冷却,会在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风斑)。较佳的,钢化层的厚度控制在6mm,以保证玻璃的使用性能。

所述疏水层300具体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何合适的疏水物质(即具有较多疏水基团的化合物)构成的涂层,例如,蜡质乳剂、硅质材料或者改性二氧化 硅等。

上述疏水物质可以溶解在相应的溶剂中,形成溶液并涂抹在钢化层表面以形成所述疏水层300。一般的,上述溶剂的应用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是通过喷头,由机器进行喷涂,另一种是擦涂。

在现实使用过程中,受喷涂工艺所限,需要对溶剂的产品浓度进行稀释,然后进行多次喷涂才能获得足够的疏水层。在钢化层上,这样的多次喷涂形成的疏水层,其与水的接触角在100°左右,防水性能有限。

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疏水层300通过一次性擦涂的方法在所述防水玻璃表面形成。采用擦涂的应用方式,不需要进行稀释,能够较好的应用于钢化层表面。擦涂形成的疏水层300与水的接触角能够达到120°,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具体的,所述疏水层厚度控制在0.5mm,保证玻璃清晰度和防水性之间的平衡。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玻璃的实际制造过程:首先依据实际的生产需要,对于玻璃基材进行切割加工,获得合适的尺寸和外形。

然后,对玻璃基材进行物理钢化(将玻璃加热到接近玻璃软化点温度,然后吹风强制冷却降温)。在物理钢化后的玻璃上涂抹防水药剂(在本实施例中为掺杂有有机氟基团的有机硅树脂涂料)。

最后在恒温烤箱内进行干燥操作,待玻璃表面药水完全干透后进行防水性能测试,并输出合格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本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