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延机上厚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646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延机厚度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压延玻璃的生产趋势是一窑多线体,大引出量,这就对压延机的性能及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压延机投入生产以后,在引出量达到185吨/天的时候,拉引速度达到7米/分钟以上,现有的厚度间隙调整装置对上下辊的间隙起不了稳定的作用,表现出玻璃厚薄差无法控制,现采用的调整装置是封闭式、电机自动调整厚度,但是在这种高温环境里,经常会出现电机故障报警、轴承抱死而无法手动调整厚度,致使产品因厚度不合格而废弃,无法保证良品率,如何解决使压延机厚度保持稳定,易于调整的装置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可控制玻璃厚度稳定、易于调整的一种压延机厚度调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压延机上厚度调整装置,包括丝杆、固定座、齿轮箱、上辊和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杆的上半部固定在固定座上,丝杆在固定座上可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的丝杆下端连接上辊,所述的上辊下方设有下辊,所述的丝杆中间位置设有齿轮箱,所述的齿轮箱右端设有一个延长轴,所述的延长轴上设有一个手柄。

优选的,所述的丝杆表面设有螺纹,与齿轮箱内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的齿轮箱内齿轮调节比例为20圈:1毫米。

优选的,所述的丝杆上设有长度单位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和效果为:1、结构简单、实用方便;2、可控制玻璃厚度稳定、易于调整等特点,具体为本发明将电机自动调整厚度改为手动调整厚度,大大加强了对上下辊的稳定控制,使玻璃厚度始终在可控状态,可以随时进行微调,使玻璃厚度始终在最佳范围,不会因厚度不合格造成产品废弃;另外,延长的手动摇轮可以增加操作人员的安全系数,相对减少对操作人员的热辐射;手动调整丝杆,来调整上辊的位置,简便实用;丝杆上设有长度单位刻度,方便操作人员参考调整上下辊的相对位置,以免造成误操作,影响安全生产,以上方案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丝杆;2为固定座;3为齿轮箱;4为延长轴;5为手柄;6上辊;7为下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压延机上厚度调整装置,包括丝杆1、固定座2、齿轮箱3、上辊6和下辊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杆1的上半部固定在固定座2上,丝杆1在固定座2上可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的丝杆1下端连接上辊6,所述的上辊6下方设有下辊7,所述的丝杆1中间位置设有齿轮箱3,所述的齿轮箱3右端设有一个延长轴4,所述的延长轴4上设有一个手柄5,所述的丝杆1表面设有螺纹,与齿轮箱3内齿轮啮合,所述的齿轮箱3内齿轮调节比例为20圈:1毫米,所述的丝杆1上设有长度单位刻度。

因此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是这样的:将原有的调整电机拆除,将齿轮箱3内的齿轮比例由原来的150圈:1毫米的比例改为20圈:1毫米的比例,这样方便手动调整,齿轮箱3输入轴由原来的电机轴连接改为延长轴4连接,延长轴4上设有手柄5,齿轮箱3内齿轮输出端连接到丝杆1上,丝杆1上半部由固定座2固定,可上下移动,丝杆1的下端连接到上辊6,上辊6下方相对应位置设置下辊7,本方案是这样实施的,当需要增大上辊6和下辊7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加压延玻璃的厚度时,顺时针摇动手柄5,手柄5由延长轴4驱动齿轮箱3,齿轮箱3带动丝杆1向上移动,丝杆1则会带动上辊6上升,上辊6和下辊7之间的间隙就会变大,压延的玻璃厚度自然变厚;当需要减小上辊6和下辊7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减小压延玻璃的厚度时,逆时针摇动手柄5,手柄5由延长轴4驱动齿轮箱3,齿轮箱3带动丝杆1向下移动,丝杆1则会带动上辊6下降,上辊6和下辊7之间的间隙就会变小,压延的玻璃厚度自然变薄,完成本次操作,优选的可在延长轴4上设置定位销,当需要压延机厚度调整时,打开定位销,当完成厚度调整时,锁紧定定位销,起到防止误碰手柄,导致出现生产事故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