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63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流料压延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



背景技术:

现今,压延技术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所谓的“压延”是这样一种工艺:经加热的高温流料经由压延口通过压延机的相对旋转、水平设置的多个辊筒之间的辊隙,制成板材等半成品(压延品)。辊筒(压延辊)的外表面形状决定了压延品的形状,因此可根据期望的压延品的形状设计压延辊的外表面形状。可将在炼钢、炼铁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矿渣在窑炉中进行高温熔融而形成高温流料,这样可有效利用矿渣等工业废弃物。

在现有技术中,压延口通常与窑炉一体地形成(例如,在窑炉主体设置一开口并向外延伸作为压延口)。由于在窑炉内部加热的高温流料的温度较高(可达上千度),在高温流料流经压延口而到达压延机的过程中,高温流料会对压延口的砖材形成一定的侵蚀(尽管压延口的砖材由耐高温材料形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侵蚀还是会逐步显现)。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更换压延口的砖材,以确保压延工艺正常进行。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更换压延口的砖材存在以下缺点:

1、操作人员在清理压延口处残留的坯料时,以及在更换压延口的砖材时,操作人员将在高温下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如果想要避免操作人员在高温下操作,则需要窑炉停机冷却,而窑炉停机、再启动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会导致低下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压延口,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所述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可拆卸地安装到窑炉上,所述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包括:底座;

尾砖,安装在底座上,并通过可拆卸紧固件固定到窑炉上;盖板,设置在尾砖上,尾砖与盖板形成内部中空的高温流料通道,高温流料通道与窑炉的流料槽对准并与流料槽紧密地流体连通;闸板,设置在窑炉和盖板之间,经由提升机构而上下运动,从而打开/封闭高温流料通道。

尾砖包括内尾砖和外尾砖,内尾砖和外尾砖沿着高温流料通道的方向而叠置。

内尾砖包括内尾砖水平部分以及从内尾砖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个内尾砖竖直部分,外尾砖包括外尾砖水平部分以及从外尾砖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个外尾砖竖直部分。

盖板包括内盖板和外盖板,内盖板和外盖板沿着高温流料通道的方向而叠置。

内盖板包括内盖板水平部分以及从内盖板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下延伸的内盖板竖直部分,外盖板包括外盖板水平部分以及从外盖板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下延伸的外盖板竖直部分。

内尾砖竖直部分的顶表面接触内盖板竖直部分的底表面,外尾砖竖直部分的顶表面接触外盖板竖直部分的底表面。

闸板包括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第一闸板设置在窑炉和内盖板之间,第二闸板设置在内盖板和外盖板之间。

第一闸板沿竖直方向与内尾砖水平部分对准,第一闸板的宽度与所述两个内尾砖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闸板沿竖直方向与外尾砖水平部分对准,第二闸板的宽度与所述两个外尾砖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相等。

第一闸板沿着高温流料通道的方向的厚度大于第二闸板沿着高温流料通道的方向的厚度。

在底座的底表面上安装有多个滚轮。

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可方便、快速地更换压延口,缩短更换维护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避免高温作业。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从下面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及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并且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的侧向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的局部正向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的侧向剖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的局部正向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可拆卸地安装在窑炉上。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可包括底座1、尾砖2、盖板3和闸板4。

尾砖2安装在底座1上,盖板3设置在尾砖2上,尾砖2与盖板3形成内部中空的高温流料通道5。高温流料通道5的形状和尺寸可与窑炉6的流料槽(未示出)的形状和尺寸匹配,高温流料通道5与窑炉6的流料槽对准并与流料槽紧密地流体连通,使得在窑炉6中加热的高温流料7从窑炉6的流料槽能够准确地流动到高温流料通道5,进而到达压延机的压延辊8,以被压延辊8压延成各种形状的板材。在将高温流料通道5与窑炉6的流料槽准确对准之后,可通过可拆卸紧固件(例如螺栓等)将尾砖2固定到窑炉6上(例如,固定到窑炉6的窑炉砖上),防止高温流料通道5与窑炉6的流料槽之间出现位移变化而导致流料泄漏。

尾砖2包括内尾砖21和外尾砖22。内尾砖21和外尾砖22沿着高温流料通道5的方向而叠置。内尾砖21和外尾砖22可彼此粘合。内尾砖21和外尾砖22可具有相同的尺寸。内尾砖21可包括内尾砖水平部分以及从内尾砖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上延伸的内尾砖竖直部分。内尾砖水平部分和内尾砖竖直部分可一体地形成,或者可由多个砖材拼接而成。外尾砖22可包括外尾砖水平部分以及从外尾砖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上延伸的外尾砖竖直部分。外尾砖水平部分和外尾砖竖直部分可一体地形成,或者可由多个砖材拼接而成。

盖板3包括内盖板31和外盖板32。内盖板31和外盖板32沿着高温流料通道5的方向而叠置。内盖板31和外盖板32可具有相同的尺寸。内盖板31可包括内盖板水平部分以及从内盖板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下延伸的内盖板竖直部分。内盖板水平部分和内盖板竖直部分可一体地形成,或者可由多个砖材拼接而成。外盖板32可包括外盖板水平部分以及从外盖板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下延伸的外盖板竖直部分。外盖板水平部分和外盖板竖直部分可一体地形成,或者可由多个砖材拼接而成。

内尾砖竖直部分的顶表面可接触内盖板竖直部分的底表面,外尾砖竖直部分的顶表面可接触外盖板竖直部分的底表面。因此,内尾砖水平部分与内盖板水平部分之间的距离可限定高温流料通道5的高度;同理,外尾砖水平部分与外盖板水平部分之间的距离可限定高温流料通道5的高度。两个内尾砖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可限定高温流料通道5的宽度,两个外尾砖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也可限定高温流料通道5的宽度;同理,两个内盖板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可限定高温流料通道5的宽度,两个外盖板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也可限定高温流料通道5的宽度。

闸板4设置在窑炉和盖板3之间。闸板4可经由提升机构(未示出)而上下运动,从而打开/封闭高温流料通道5。具体地,当闸板4经由提升机构向下运动而接触到尾砖2的水平部分的上表面时,闸板4封闭高温流料通道5,阻止高温流料7的流动;当闸板4经由提升机构向上运动远离尾砖2的水平部分的上表面时,闸板4打开高温流料通道5,允许高温流料7的流动。

闸板4包括第一闸板41和第二闸板42。第一闸板41设置在窑炉6和内盖板31之间,第二闸板42设置在内盖板31和外盖板32之间。第一闸板41可以是主闸板;第二闸板42可以是副闸板,起到辅助和增加安全系数的作用。因此,第一闸板41沿着高温流料通道5的方向的厚度可大于第二闸板42沿着高温流料通道5的方向的厚度。

第一闸板41沿竖直方向与内尾砖21的内尾砖水平部分对准。第一闸板41的宽度与内尾砖21的两个内尾砖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高温流料通道5的宽度)相等/匹配。第二闸板42沿竖直方向与外尾砖22的外尾砖水平部分对准。第二闸板42的宽度与外尾砖22的两个外尾砖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高温流料通道5的宽度)相等/匹配。

在制造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的过程中,可调整底座1、尾砖2、盖板3中的至少一个的高度,以使得高温流料通道5的高度与窑炉6的流料槽的高度匹配。或者,可在底座1上安装升降机构(可通过丝杠传动等方式实现该升降机构),以调整高温流料通道5的高度与窑炉6的流料槽的高度匹配。

此外,在底座1的底表面上可安装多个滚轮(未示出),从而在需要安装或移除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时便于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的运动。

当经过一段工作时间由于高温流料对于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的砖材的高温侵蚀而需要更换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时,可通过窑炉6的封闭结构封闭流料槽,然后可拆卸将尾砖2固定到窑炉6上的紧固件,将需要更换的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与窑炉6分离并移除(可通过底座1的底表面上的多个滚轮移动或通过行车吊离),然后将另一备用的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安装到窑炉6上,即可完成压延口的更换。在此过程中,窑炉6无需停机,操作人员也无需在高温下清理需要更换的压延口处残留的高温流料。

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压延口,可方便、快速地更换压延口,缩短更换维护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避免高温作业。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其示例性的实施例被具体描述和显示的,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