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粉的提纯和分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粉悬浮液清质池。
背景技术:
碳化硅微粉是制作太阳能硅片、半导体硅片、工程陶瓷、加热元件、高级耐火材料等产品的重要材料,随着新材料科学的大力发展,对碳化硅微粉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在高质量的碳化硅微粉的生产中,需要先将碳化硅微粉原料与水均匀混合,制成微粉悬浮液,并在过滤筛上进行初步除杂作业,除杂后的微粉悬浮液需要在经过酸洗过程,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酸洗池体,并且其能够自动排出酸洗后漂浮在液面上的气泡和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排出液面杂质的微粉悬浮液清质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微粉悬浮液清质池,包括矩形池体,所述矩形池体的两侧壁上端分别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上安装有可沿轨道往复运动的车架体,所述车架体上竖直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下端延伸至矩形池体的池底上侧,以便搅拌矩形池体内的悬浮液;所述矩形池体的一端为进水端,进水端的侧壁高度较高;靠近进水端的矩形池体底部设置有进水口,靠近进水端的矩形池体内腔上部横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均布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朝向矩形池体的另一端;所述矩形池体的另一端为溢流端,溢流端的侧壁高度较矮,当水位上涨时,漂浮在水面上的杂质从溢流端流出。
使用时,先将微粉悬浮液抽送到本实用新型的微粉悬浮液清质池中,通过矩形池体底部进水口通入清水,并使水位淹没过进水管,停止清水的通入;在清质池中加入适量的酸液,并通过搅拌轴对清质池中悬浮液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让酸液与微粉悬浮液的杂质充分反应;静置,待微粉悬浮液沉淀后,从矩形池体内腔上部进水管通入清水,使清质池中的液面上涨,同时又不会对沉淀的微粉过多的扰动。当液面漫过溢流端的侧壁时,漂浮在液面的杂质就会缓缓地被溢流出来。
优选地,所述矩形池体是由两个长侧壁和两个宽侧壁围成的。
优选地,所述车架体上还安装有行程电机,以便驱动车架体底部的滚轮沿轨道运动;
优选地,所述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挡块,所述车架体的下部两端对应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经连接线接入到电控箱内的控制电路中,所述控制电路经连接线与行程电机相连接,以便控制车架体沿轨道自动地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行程电机经第一皮带传动机构与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经第二皮带传送机构与车架体底部的滚轮轴传动连接,所述行程电机和减速器均安装在车架体上。
优选地,所述搅拌轴有两根,两根搅拌轴平行设置在车架体上,搅拌电机经第三皮带传动机构带动两根搅拌轴同时运转。
优选地,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杆。
优选地,所述轨道与池体的两侧壁上端部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悬浮液中的碳化硅微粉容易沉淀堆积的特性,以及酸洗后杂质会漂浮在液面上的特性,结合巧妙地设计进水管和溢流口,不仅能推动液面水层向溢流口流动,又不对清质池底部的微粒沉淀层产生过多的扰动。在避免微粒沉淀物流失的前提下,将液面气泡和杂质等溢流清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微粉悬浮液清质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车架体及其上相关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进水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池体 2-轨道 3-支撑垫块 4-车架体 5-搅拌轴 6-搅拌电机 7-搅拌杆 8-第三皮带传动机构 9-行程电机 10-滚轮 11-挡块 12-行程开关13-电控箱 14-进水管 15-第一皮带传动机构 16-减速器 17-第二皮带传送机构 18-进水端 19-进水口 20-溢流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粉悬浮液清质池包括矩形池体1,所述矩形池体是由两个长侧壁和两个宽侧壁围成的。所述矩形池体1的两侧壁上端分别设置有轨道2,所述轨道2与池体的两侧壁上端部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垫块3。该支撑垫块3的设计一方面起到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缓冲车架体在轨道上运动时的振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轨道2上安装有可沿轨道往复运动的车架体4,所述车架体4是采用型钢或角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体。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架体4上竖直安装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的下端延伸至矩形池体1的池底上侧,以便搅拌矩形池体1内的悬浮液。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架体4上竖直安装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有两根,两根搅拌轴5沿池体宽度方向平行并排设置在车架体4上,所述搅拌轴5由搅拌电机6驱动,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杆7。所述搅拌电机6经第三皮带传动机构8带动两根搅拌轴同时运转。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架体4上还安装有行程电机9,以便驱动车架体4底部的滚轮10沿轨道2运动。所述轨道2的两端分别设置挡块11,所述车架体4的下部两端对应设置有行程开关12,所述行程开关12经连接线接入到电控箱13内的控制电路中,所述控制电路为继电器控制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或者PLC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经连接线与行程电机9相连接,以便控制车架体4沿轨道自动地往复运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行程电机9经第一皮带传动机构15与减速器16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16经第二皮带传送机构17与车架体4底部的滚轮10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行程电机9和减速器16均安装在车架体上。
假设,当车架体4移动到轨道2的左端部时,车架体4下部的行程开关12受到挡块11的挤压,使行程开关12被触发,产生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经连接线传递给电控箱13内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对行程电机9进行换相供电,使行程电机9反向转动,从而带动车架体4沿轨道2朝另一方向运动,以此类推,直到停机或切换到手动控制等。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矩形池体1的一端为进水端18,进水端18的侧壁高度较高;靠近进水端18的矩形池体底部设置有进水口19,靠近进水端的矩形池体内腔上部横设有进水管14,所述进水管14上均布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朝向矩形池体的另一端;所述矩形池体的另一端为溢流端20,溢流端的侧壁高度较矮,当水位上涨时,漂浮在水面上的杂质从溢流端流出。
使用时,先将微粉悬浮液抽送到本实用新型的微粉悬浮液清质池中,通过矩形池体底部进水口通入清水,并使水位淹没过进水管,停止清水的通入;在清质池中加入适量的酸液,并通过搅拌轴对清质池中悬浮液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让酸液与微粉悬浮液的杂质充分反应;静置,待微粉悬浮液沉淀后,从矩形池体内腔上部进水管通入清水,使清质池中的液面上涨,同时又不会对沉淀的微粉过多的扰动。当液面漫过溢流端的侧壁时,漂浮在液面的杂质就会缓缓地被溢流出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