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晶硅电池片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晶硅铸锭炉,尤其是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的坩埚组件升级改造。
背景技术:
多晶硅电池片的生产工序包括:坩埚喷涂→填料→铸锭→切割成块→线割成片→清洗干燥→检测→包装,其中,铸造多晶硅锭是一道重要的工艺,多晶硅铸锭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质量。
铸造多晶硅锭,是将填料后的坩埚放置在铸锭炉内,经过炉腔抽空、加热、熔化、长晶、退火、冷却后,完成硅锭的铸造。现有技术中多晶硅铸锭炉内设有顶部加热器和侧面加热器,顶部加热器和侧面加热器设为一体,通过顶部铜电极与炉体固定,顶部加热器和侧面加热器提供热量。在多晶硅锭铸造的整个过程中,现有技术的坩埚组件由内部的石英坩埚以及外部的多块石墨护罩构成,因此,由于石英坩埚与石墨护罩的接触面均为平面,且石墨护罩由多块侧板与底板组合而成,一旦石英坩埚出现溢流现象,溢流而出的硅液可能会通过间隙进入铸锭炉而造成安全隐患,且存在资源浪费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的坩埚组件,以避免坩埚出现溢流时硅液进入铸锭炉,并对溢流的硅液有效倒流并集液回收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晶硅铸锭炉的坩埚组件,所述铸锭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置有抽气孔,所述炉体内设置有保温护罩,所述保温护罩内设置有坩埚、对应所述坩埚的石墨护罩、对应所述石墨护罩的顶部加热器及侧部加热器以及位于所述石墨护罩底部的散热平台,所述顶部加热器与侧部加热器由安装在所述炉体顶部的外部加热铜电极控制以实现对石墨护罩顶部及侧部的外部加热,所述保温护罩及散热平台通过设置在所述炉体底部的石墨支柱来支撑,所述散热平台支撑所述石墨护罩,所述石墨护罩的底板支撑所述坩埚;
所述石墨护罩包括设置在所述坩埚侧部的石墨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坩埚底部的石墨底板,所述石墨侧板通过长度方向的卡槽与所述石墨底板周向凸出的卡块卡合连接;
所述石墨底板上位于周向的卡块内侧设置有集液槽。
其中,所述集液槽呈方形环状,所述集液槽的外侧壁沿高度方向与所述石墨侧板的内侧壁平齐,所述集液槽的内径小于所述坩埚的外径。
其中,所述集液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石墨底板厚度的二分之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晶硅铸锭炉坩埚组件,其升级改造后,通过石墨底板上一圈凸起的卡块,并配合集液槽回收利用,即使出现硅液溢流状况,也会由于集液槽的集液以及卡块的阻断而避免硅液进入铸锭炉,有效确保了铸锭炉的操作安全性以及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多晶硅铸锭炉的坩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1.坩埚 12.石墨侧板 13.石墨底板 14.卡块 15.集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晶硅铸锭炉的坩埚组件,铸锭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置有抽气孔,炉体内设置有保温护罩,保温护罩内设置有坩埚11、对应坩埚11的石墨护罩、对应石墨护罩的顶部加热器及侧部加热器以及位于石墨护罩底部的散热平台,顶部加热器与侧部加热器由安装在炉体顶部的外部加热铜电极控制以实现对石墨护罩顶部及侧部的外部加热,保温护罩及散热平台通过设置在炉体底部的石墨支柱来支撑,散热平台支撑石墨护罩,石墨护罩的底板支撑坩埚11;
石墨护罩包括设置在坩埚11侧部的石墨侧板12,以及设置在坩埚11底部的石墨底板13,石墨侧板12通过长度方向的卡槽与石墨底板13周向凸出的卡块14卡合连接;石墨底板13上位于周向的卡块14内侧设置有集液槽15。
其中,集液槽15呈方形环状,集液槽15的外侧壁沿高度方向与石墨侧板12的内侧壁平齐,集液槽15的内径小于坩埚11的外径,集液槽15的深度小于石墨底板13厚度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晶硅铸锭炉坩埚11组件,其升级改造后,通过石墨底板13上一圈凸起的卡块14,并配合集液槽15回收利用,即使出现硅液溢流状况,也会由于集液槽15的集液以及卡块14的阻断而避免硅液进入铸锭炉,有效确保了铸锭炉的操作安全性以及减少资源浪费。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