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肥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6415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堆肥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肥料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堆肥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垃圾、城市污水污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的产生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处理此类废弃物的主要手段有填埋、堆肥、焚烧等;其中,好氧堆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法,通过堆肥处理既可以解决有机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同时堆肥产品又可以起到改良和培肥土壤的效果,这样使废弃物转化为一种良好的资源,而且无二次污染问题。好氧堆肥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热,并灭杀废弃物中携带的病原体、虫卵和杂草种子等,并且使废弃物中可降解成分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最终达到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的目的。

虽然在现有技术中出了较多的利用含有有机物的淤泥或者蓝藻进行生物利用的文献,但是现有的专利文献或者期刊文献中关于对以食物垃圾(例如厨房废弃物)、家禽粪便、有机废水等富含氮磷钾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用于制造堆肥的介绍或者记载却寥寥无几。同时,现有的堆肥生产系统除了对原料有较大的限制之外,还存在自动化程度较低、占地面积较大且极其产生二次污染等技术瑕疵。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堆肥生产系统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堆肥生产系统,用以实现对食物垃圾(例如厨房废弃物)、家禽粪便、有机废水等富含氮磷钾的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以连续、高效地生产缓释性肥料,同时避免在堆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气、污水等二次污染物,提高堆肥生产系统的环保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肥生产系统,包括:

储液罐,与储液罐连通的堆肥原料混合装置,用以对堆肥原料混合装置所产生的堆肥原料进行发酵的发酵装置,所述发酵装置与堆肥原料混合装置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物料传递装置,用以向堆肥原料混合装置投放辅料的辅料投放装置,至少设置于堆肥原料混合装置上方的废气收集罩,通过废气收集管道连接的废气净化装置,控制装置,以及与堆肥原料混合装置连接的减压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堆肥生产系统还包括:集尘器,

所述堆肥原料混合装置上方设置集尘罩,并在抽风机的驱动下,通过集尘管道将集尘罩所收集到的灰尘输送至集尘器中作净化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料由生石灰与具孔隙的生物纤维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具孔隙的生物纤维包括椰糠、稻糠、麸皮或者棉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仅用于控制发酵装置的第一控制设备,以及至少与储液罐、堆肥原料混合装置及减压罐连接的第二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发酵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设备,送风机,与送风机连接的送风管,若干个设置在送风管上的出风口,发酵室,污水池,安装在发酵室上方的横向模组,安装在横向模组上且可作横向往复运动的翻料机构,面向发酵室内的喷水头,与喷水头连接且延伸入污水池中的水管,连接在水管上的水泵;所述出风口位于发酵室内,所述发酵室沿其横向的一端或者两端呈敞开状;

所述翻料机构包括托持架,安装在托持架上的支撑体,包覆在支撑体外部的输送带,带动输送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驱动主动轮的第一电机;所述主动轮安装在支撑体一端,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支撑体另一端,所述输送带表面设有若干个沿输送带纵长延伸方向依次布置的翻料钩,各翻料钩呈平行布置;

所述送风机、水泵、第一电机均与第一控制设备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酵装置还包括:接在托持架上的连杆,一端连接在连杆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另一端连接在托持架上,所述支撑体侧部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堆肥原料混合装置,包括:

混合罐,在混合罐中水平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两端端部横向凸伸出混合罐,并在转轴的一端端部设置驱动轮,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通过第一传动件连接的减速机,减速机通过第二传动件驱动驱动轮转动;

其中,沿转轴纵长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支撑构件,并在转轴上设置两个相互错位布置并相互咬合转动的第一螺旋体及第二螺旋体,所述转轴与第一螺旋体及第二螺旋体之间通过支撑构件连接;

所述混合罐的顶部形成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及出料口,所述混合罐的底部形成启闭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罐的底部还形成独立的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中设置至少一个加热棒,并在加热腔体中充满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选自水或者导热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启闭装置安装在混合罐的底部,所述启闭装置包括:

与混合罐通过第一支座铰接的上铰链及门体,与上铰链铰接连接的下铰链,卸料罩,以及设置在卸料罩顶部并围绕卸料罩转动连接的第二液压装置,所述下铰链呈镰刀形;

所述门体远离第一支座的一侧设置第二支座,所述下铰链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第二支座及第二液压装置的顶杆铰接连接,所述上铰链与下铰链的折弯处铰接连接,并在第二液压装置的驱动下,由上铰链与下铰链共同驱动门体围绕第一支座转动,以打开或者闭合混合罐的卸料口;

所述门体呈矩形,并在门体面向混合罐的四边形成凹槽,所述混合罐在卸料口的四边形成嵌入所述凹槽的凸块;

所述门体面向混合罐的一侧设置内衬板,所述内村板面向混合罐的一侧形成弧形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底部设置进料启闭装置;

所述进料启闭装置包括:

第一液压装置,并通过顶杆驱动舌板在水平方向上作往复运动,以打开或者闭合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混合罐所形成的进料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堆肥生产系统,可实现对食物垃圾(例如厨房废弃物)、家禽粪便、有机废水等富含氮磷钾的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以连续、高效地生产缓释性肥料,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在堆肥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污水等二次污染物,提高了堆肥生产系统的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堆肥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发酵室和污水池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所示的输送带的另一种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出的堆肥生产系统中的堆肥原料混合装置的轴向视图;

图8为图7所示出的堆肥原料混合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图9为转轴上装配第一螺旋体、第二螺旋体及支撑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支撑构件的主视图;

图11为支撑构件的轴向视图;

图12为沿图11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3为安装在发酵罐底部的启闭装置在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4为安装在发酵罐底部的启闭装置在开启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5为启闭装置中的门体在闭合状态下闭合卸料口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至图15所示出的发明一种堆肥生产系统2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堆肥生产系统200包括:储液罐21,与储液罐21连通的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用以对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所产生的堆肥原料进行发酵的发酵装置(参图2所示),所述发酵装置与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物料传递装置,用以向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投放辅料的辅料投放装置,至少设置于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上方的废气收集罩20,通过废气收集管道2011连接的废气净化装置2004,控制装置(具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控制设备299及第二控制设备298),以及与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连接的减压罐24。

在本实施方式中,泔水抽水机2001向储液罐21的物料投放口输入泔水(例如呈液态或者固液混合状态的餐厨垃圾),水泵2002向储液罐21的物料投放口输入水,堆肥原料预处理装置2003向储液罐21的物料投放口输入堆肥原料。储液罐21的顶部还设有一个排气口,并在排气口上设置一个废气收集罩20,废气收集罩20通过废气收集管道2011连接废气净化装置2004。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在本堆肥生产系统200中所有与外界连通的设备的顶部或者侧部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废气收集罩20,并具通过独立或者汇聚的废气收集管道2011与废气净化装置2004连通,从而通过废气净化装置2004对该堆肥生产系统200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或者臭气通过电离、过滤网净化、光触媒净化或者活性炭净化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手段进行净化。

储液罐21的底部设置一个三通阀212,并受控于第二控制设备298,以执行打开操作或闭合操作。三通阀门212形成的第一条有机物垃圾输出路径按照箭头213的方向,自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中的混合罐233的顶部所形成的第二进料口2333进行物料投放。

同时在三通阀212的尾部设置一个液压装置214,液压装置214连接一个控制器211,控制器211通过线缆与第二控制设备298连接,从而通过第二控制设备298控制储液罐21中的有机物垃圾(主要呈液态)向混合罐233中输送有机物垃圾。同时,自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中的第二电机231也连接一个控制器215,控制器215同样通过线缆与第二控制设备298连接,以通过第二控制设备298控制第二电机231的工作状态及功率输出。

进一步的,参图1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一个输入料斗221,用以通过输入料斗221投放生石灰;同时,也配置一个输入料斗222,用以通孔输入料斗222投放具孔隙的生物纤维。生石灰与具孔隙的生物纤维共同组成用于制备堆肥原料的辅料。优选的,该具孔隙的生物纤维包括椰糠、稻糠、麸皮或者棉花。

输入料斗222的底部配置一个蜗杆输送机2221(其通过线缆与第二控制设备298连接)。同时,在输入料斗221及输入料斗222的底部设置一个物料输送装置2901,并在物料输送装置2901的输出端连续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物料输送装置2902。物料输送装置2901将辅料按照箭头2222的方向将辅料投放至物料输送装置2902中,并最终通过物料输送装置2902将辅料沿箭头2903的方向,通过混合罐233的第一进料口2331向混合罐233中投放辅料。辅料与储液罐21中所输送的有机物垃圾在混合罐233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与混合,并进行第一次封闭状态下的化学反应。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辅料投放装置由上述输入料斗222、输入料斗221、料输送装置2901及料输送装置2902组成。

同时,为了降低在投放辅料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或者灰尘对环境所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集尘器250,并可在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并进一步具体为在在混合罐233的第一进料口2331的上方设置一个或者多个集尘罩251,并在抽风机252的驱动下,通过集尘管道将集尘罩251所收集到的灰尘输送至集尘器250中作净化处理。集尘器250可配置为过滤网集尘器或者布袋式集尘器。

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最终制备得到堆肥原料按照箭头230的方向投放至物料传送装置2904上,并依次通过物料传送装置2905、物料传送装置2906、物料传送装置2907及物料传送装置2908向发酵室2811投放堆肥原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物料传送装置2901、物料传送装置2902、物料传送装置2904~2907均可配置为蜗杆输送装置或者皮带输送装置,并可单独或者共同地在上述物料传送装置的顶部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废气收集罩20,并具通过独立或者汇聚的废气收集管道2011与废气净化装置2004连通,从而通过废气净化装置2004对该堆肥生产系统200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或者臭气进行净化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平衡混合罐233中的压力,混合罐233的出料口2332可通过管道239将产生的气体向减压罐24进行输送。减压罐24通过管道241与水泵2005连接。管路241中设置电磁阀,并将电磁阀与第二控制设备298连接,以通过该第二控制设备298控制水泵2005向减压罐24中所输送的水。堆肥原料通过发酵装置进行十天左右的发酵处理,并最终形成具有缓效效力的堆肥。

参图2至图6所示出的本发明一种堆肥生产系统中的发酵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

如图2所示的一种肥料发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设备299,送风机271,与送风机271连接的送风管2711,若干个设置在送风管2711上的出风口2712,发酵室2811,污水池2812,安装在发酵室2811上方的横向模组282,安装在横向模组282上且可作横向往复运动的翻料机构29,面向发酵室2811内的喷水头284,与喷水头284连接且延伸入污水池2812中的水管(未标出),连接在水管上的水泵283。送风机271和送风管2711的个数均为四个。出风口2712位于发酵室2811底部,被肥料覆盖住。

发酵室2811和污水池2812相邻连接,肥料位于发酵室2811内。所述喷水头284的个数为四个。生活污水可通过污水输送泵2006向污水池2812输送污水,再利用水泵283从污水池2812中抽出并通过喷水头284喷入发酵室2811内,使污水添加到肥料中进行发酵,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成本。

所述出风口2712位于发酵室2811内,用以烘干发酵完成后的肥料。还包括位于发酵室2811上方的吸气罩273,用以将肥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抽出。还包括位于发酵室2811上方的送料输送带272,用以将肥料输送至发酵室2811中。

所述送风机271、水泵283、第一电机2924均与第一控制设备299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设备299为plc设备。

如图3,所述横向模组282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输送带2821和第二输送带2822、驱动第一输送带2821和第二输送带2822的电机2823。所述托持架291固定在第一输送带2821和第二输送带2822上,所述输送带2923延伸入发酵室2811内。所述电机2823与第一控制设备299连接。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的翻料机构29,其包括托持架291,安装在托持架291上的支撑体292,包覆在支撑体292外部的输送带2923,带动输送带2923的主动轮2921和从动轮2922,驱动主动轮2921的第一电机2924。托持架291上形成有通孔(未示出),用以供输送带2923穿过,输送带2923底部延伸入肥料中。托持架291固定在第一输送带2821和第二输送带2822上,且随第一输送带2821和第二输送带2822同步运动。

所述主动轮2921轴心安装在支撑体292一端,所述从动轮2922轴心安装在支撑体292另一端,从而不影响主动轮2921和从动轮2922的正常转动。支撑体292为实心体。

所述输送带2923表面设有若干个沿输送带2923纵长延伸方向依次布置的翻料钩2923a,各翻料钩2923a呈平行布置。翻料钩2923a与输送带2923横长同步延伸。所述翻料钩2923a横截面呈三角形,也可存在其他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翻料钩2923b横截面呈弧形。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翻料机构29还包括:铰接在托持架291上的连杆2911,一端连接在连杆2911上的固定板2912,所述固定板2912另一端连接在托持架291上,所述固定板2912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持架291上。所述支撑体292侧部与固定板2912焊接固定。固定板2912为两块且分别位于支撑体292两侧。

输送带2923呈倾斜布置,具体的,该输送带2923倾斜角度为0°~90°,并优选为45°。输送带2923底部延伸入肥料堆中。输送带2923在转动过程中,每个翻料钩2923a均钩持部分肥料并重新返送入肥料堆中,起到了自动化翻料的作用,提高了发酵室2811中正在发酵的堆肥原料的翻料效率,有效防止了肥料结块,降低了翻料成本。

在电机2823的驱动下,翻料机构29在发酵室2811内作横向往复运动,输送带2923能够对发酵室2811内的肥料进行全面地、充分地搅拌和混合,使发酵室2811内的肥料呈松散状,有效防止了肥料结块,提高了肥料的发酵效果。

通过第一控制设备299控制送风机271、水泵283、第一电机2924、电机2823分别有序地工作,从而使肥料发酵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发酵肥料的效率以及肥料发酵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发酵室2811沿其横向的一端或者两端呈敞开状。因此,当发酵室2811内的堆肥原料完成发酵后,可通过铲车或者其他运载工具直接从发酵室2811中取出堆肥。

参图7至图15所示出的本发明一种堆肥生产系统200中的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的具体实现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用于对投放至混合罐233中的生石灰、椰糠、经过粉碎处理的有机物废料,在混合罐233中进行化学反应并进行充分的混合,以制成用于发酵的堆肥原料。堆肥原料在发酵池中经过10天左右的发酵就即可形成堆肥。

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堆肥原料混合装置23包括:混合罐233,在混合罐233中水平设置的转轴234,所述转轴234两端端部横向凸伸出混合罐233,并在转轴234的一端端部设置从动轮2341,电机231,与电机231通过第一传动件2311连接的减速机232,减速机232通过第二传动件2312驱动从动轮2341转动。

该第一传动件2311优选为链条,并通过第一传动件2311将电机231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减速机232的输出轴,然后通过减速及232进行减速处理后,将动力通过自减速机232的输出轮1621并通过第二传动件驱动从动轮2341以较低的转动速度进行转动。

其中,沿转轴234纵长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支撑构件2342,并在转轴234上设置两个相互错位布置并相互咬合转动的第一螺旋体2343及第二螺旋体2344,所述转轴234与第一螺旋体2343及第二螺旋体2344之间通过支撑构件2342连接,所述混合罐233的顶部形成第一进料口2331、第二进料口2333及出料口2332,所述混合罐233的底部形成启闭装置237。同时,该出料口2332通过管道连接加压罐(未示出),以平衡混合罐233中的压力。

具体的,可通过该第二进料口2333向混合罐233中输送泔水或者餐厨垃圾所产生的富含有机物的有机废水。通过第一进料口2331向混合罐233中投放生石灰及椰糠,从而将生石灰与有机废水及餐厨垃圾(或者家禽粪便)在混合罐233中进行化学反应(具体反应过程参下文所述)。

参图13至图15所示出的启闭装置237的具体实现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启闭装置237安装在混合罐233的底部,包括:与混合罐233通过第一支座2372铰接的上铰链2375及门体2374,与上铰链2375铰接连接的下铰链2376,卸料罩2371,以及设置在卸料罩2371顶部并围绕卸料罩2371转动连接的第二液压装置2370,所述下铰链2376呈镰刀形。

门体2374远离第一支座2372的一侧设置第二支座2374b,所述下铰链2376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第二支座2374b及第二液压装置2370的顶杆2370b铰接连接,所述上铰链2375与下铰链2376的折弯处铰接连接,并在第二液压装置2370的驱动下,由上铰链2375与下铰链2376共同驱动门体2374围绕第一支座2372转动,以打开或者闭合混合罐233的卸料口2339。

参图13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启闭装置237设置在混合罐233的底部附近。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卸料罩2371的底部倾斜设置的卸料斜面2379。第二液压装置2370的液压杆2370a的末端设置顶杆2370b。顶杆2370b与下铰链2376铰接连接,且顶杆2370b可在启闭装置237打开或者闭合混合罐233的过程中使得下铰链2376能够相对于顶杆2370b转动。上铰链2375靠近第一支座2372的一端设置夹持块2373,夹持块2373与门体2374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门体2374被上铰链2375与下铰链2376共同夹持,并围绕第一支座2372转动,从而通过门体2374闭合或者打开混合罐233底部所开设的卸料口2339。同时,在上述闭合或者打开卸料口2339的过程中,下铰链2376与第二支座2374b之间通过销轴2378连接,第二支座2374b与门体2374呈一体式结构。同时,上铰链2375通过销轴2377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卸料罩237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铰接支座23702,所述第二液压装置2370可围绕转轴23701进行转动,以配合第二液压装置2370的液压杆2370a伸长或者缩短;当液压杆2370a伸长时,可驱动门体2374闭合所述卸料口2339,当液压杆2370a缩短时,驱动门体2374打开所述卸料口2339。该第二液压装置2370可通过电磁阀及线缆连接plc控制器等控制器,以实现对该启闭装置237的远程控制,同时也可按照控制器设定的程序,按照设定时间驱动第二液压装置2370的液压杆2370a伸长或者缩短,从而使得该堆肥原料混合罐体的启闭装置237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结合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门体2374面向混合罐233的一侧设置内衬板23741,所述内村板23741面向混合罐233的一侧形成弧形面23743。门体2374呈矩形,并在门体2374面向混合罐233的四边形成凹槽23742,所述混合罐233在卸料口2339的四边形成嵌入所述凹槽23742的凸块23391。凸块23391由耐候性良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聚四氟乙烯或者丁基橡胶。弧形面23743与混合罐233内部所形成的圆柱形腔体所具有的弧形的内壁面自然过渡,并形成一个圆。

减速机232形成输出轮1621,所述从动轮2341与输出轮1621的直径比为1:10~1:20,并优选为1:15。从而使得减速机232所输出的动力可通过输出轮1621缓慢地将动力通过第二传动件2312驱动从动轮2341以较低的转动速度进行转动,从而驱动转轴234缓慢转动,从而驱动混合罐233中的第一螺旋体2343、第二螺旋体2344及支撑构件2342以转轴234为枢转轴,在水平方向上作圆周运动,从而将投放到混合罐233中的生石灰、椰糠及食物垃圾(或者其他富含有机物的垃圾皆可)进行混合,并发生化学反应;同时,通过对上述原料的翻动与混合,促进了水分的蒸发,以提供高了堆肥原料中的糖份。

在混合罐中233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式(1)及式(2)所示:

ca(oh)2+co2→caco3+h20(1)

ca(hco3)2caco3+h20+co2(2)

通过上述化学反应,使得生成的碳酸钙与椰糠、有机物废料相互配合,从而食物垃圾等有机物废料这些速效性肥料转换成缓效性肥料。同时,食物垃圾可被碳酸钙固化为颗粒状结构。因此,食物垃圾所产生的臭味物质可被碳酸钙、碳酸氢钙、椰糠等物质进行吸附,从而有助于去除臭味。

此外,由于生石灰在与食物垃圾相互混合的过程中,可大量消耗食物垃圾中的水份并产生大量的热及大量的游离的氢氧根离子,从而发酵罐233中将食物垃圾的ph值呈强碱性,从而有利于灭杀食物垃圾中所存在的害虫、细菌及病原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储液罐21中所存储的含水量为80%~85%的有机物垃圾(例如泔水、餐厨垃圾、家禽粪便等等)经过有机废水与有机固形物的分离操作,形成粘稠的粥状物后输送至混合罐233中。然后,通过加入生石灰及椰糠,并通过在混合罐233所执行的上述化学反应,显著地降低了水份含量,并提高了堆肥原料中的糖份,并在混合罐233进行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机废水。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终从混合罐233中所排出的堆肥原料的含水率可降低至40~50%,从而有助于通过发酵工艺而制成堆肥。从混合罐233中排出的堆肥原料可在发酵装置中通过发酵制备成堆肥。

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混合罐233的底部还形成独立的加热腔体235,所述加热腔体235中设置至少一个加热棒236,并在加热腔体235中充满导热介质。导热介质选自水或者导热油。第一进料口2331的底部设置进料启闭装置。参图1所示,混合罐233的底部所形成的加热腔体235形成可覆盖混合罐233底部的1/4圆周的区域,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加热棒236对加热腔体235中的导热介质进行加热,从而加快混合罐233中的生石灰与有机废水及椰糠的混合及化学反应效率。

该进料启闭装置包括:第一液压装置2303,并通过顶杆2313驱动舌板2314在水平方向上作往复运动,以打开或者闭合所述第一进料口2331与混合罐233所形成的进料通道1602。以通过该第一进料口2331向混合罐233中投放生石灰和椰糠(或者其他具孔隙的生物纤维)。

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混合罐233中投放椰糠或者其他具孔隙的生物纤维,可使得最终通过发酵制备得到的堆肥具有良好透气能力与保水能力,有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并有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与繁殖,促进堆肥对土壤的改良。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物垃圾使用生石灰和椰糠在反应罐233中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可在3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制成所述堆肥原料,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该堆肥生产系统200的制备堆肥的生产效率,并具有良好经济效益。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堆肥原料混合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启闭装置237,启闭装置237安装在混合罐233的底部,并具体包括:与混合罐233通过第一支座2372铰接的上铰链2375及门体2374,与上铰链2375铰接连接的下铰链2376,卸料罩2371,以及设置在卸料罩2371顶部并围绕卸料罩2371转动连接的第二液压装置2370,所述下铰链2376呈镰刀形。

门体2374远离第一支座2372的一侧设置第二支座2374b,所述下铰链2376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第二支座2374b及第二液压装置2370的顶杆2370b铰接连接,所述上铰链2375与下铰链2376的折弯处铰接连接,并在第二液压装置2370的驱动下,由上铰链2375与下铰链2376共同驱动门体2374围绕第一支座2372转动,以打开或者闭合混合罐233的卸料口2339。参7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启闭装置237设置在混合罐233的底部附近。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卸料罩2371的底部倾斜设置的卸料斜面2379。第二液压装置2370的液压杆2370a的末端设置顶杆2370b。顶杆2370b与下铰链2376铰接连接,且顶杆2370b可在启闭装置237打开或者闭合混合罐233的过程中使得下铰链2376能够相对于顶杆2370b转动。上铰链2375靠近第一支座2372的一端设置夹持块2373,夹持块2373与门体2374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门体2374被上铰链2375与下铰链2376共同夹持,并围绕第一支座2372转动,从而通过门体2374闭合或者打开混合罐233底部所开设的卸料口2339。

同时,在上述闭合或者打开卸料口2339的过程中,下铰链2376与第二支座2374b之间通过销轴2378连接,第二支座2374b与门体2374呈一体式结构。同时,上铰链2375通过销轴2377连接。

结合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门体2374面向混合罐233的一侧设置内衬板23741,所述内村板23741面向混合罐233的一侧形成弧形面23743。门体2374呈矩形,并在门体2374面向混合罐233的四边形成凹槽23742,所述混合罐233在卸料口2339的四边形成嵌入所述凹槽23742的凸块23391。凸块23391由耐候性良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聚四氟乙烯或者丁基橡胶。弧形面23743与混合罐233内部所形成的圆柱形腔体所具有的弧形的内壁面自然过渡,并形成一个圆。

参图8至图12所示,在混合罐233中还包括用于对投放至混合罐233中的食物垃圾、生石灰及椰糠进行混合的混合组件,该堆肥原料混合组件,包括:沿转轴234纵长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支撑构件2342,并在转轴234上设置两个相互错位布置并相互咬合转动的第一螺旋体2343及第二螺旋体2344。转轴234与第一螺旋体2343及第二螺旋体2344之间通过支撑构件2342连接,所述支撑构件2342由呈同心圆布置的外圈2345及内圈2346,以及与转轴234连接的四根连杆2347组成。所述外圈2345与内圈2346之间形成若干扇形间隙2300。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螺旋体2343与第二螺旋体2344彼此不接触。同时,该第一螺旋体2343及第二螺旋体2344之间的夹角为20~30度。内圈2346与四个连杆2347之间形成四分之一圆的扇形间隙2301。四个扇形间隙2300位于四个扇形间隙2301的径向外侧。投入到混料罐中的堆肥原料可在扇形间隙2300及扇形间隙2301之间作水平往复运动,以实现充分混合与搅拌。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2347沿转轴234纵长延伸方向形成圆弧面2348,并可通过该圆弧面2348对投放至混合罐(未示出)的各种堆肥原料起到推动作用,从而推动混合罐中的堆肥原料在混合罐中作往复的水平移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混合效果。连杆2347延伸过内圈2346,并与外圈2345通过加强件23451连接。优选的,该圆弧面2348的弧度为0.2~0.3rad。所述第一螺旋体2343及第二螺旋体2344外接于外圈2345的内部。

本发明所揭示的堆肥生产系统200,可实现对食物垃圾(例如厨房废弃物)、家禽粪便、有机废水等富含氮磷钾的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以连续、高效地生产缓释性肥料,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在堆肥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污水等二次污染物,提高了堆肥生产系统200的环保性能。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