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柔性玻璃拉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255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柔性玻璃拉边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拉边机构,具体涉及到一种超薄柔性玻璃拉边机构。



背景技术:

平板玻璃生产技术主要有平拉法、引上法、下拉法、浮法等,都需要使用拉边机牵引住熔融状态的高热玻璃板边缘,防止玻璃板受表面张力作用向中心收缩。以往的拉边机都是适合较厚的平板玻璃,玻璃的厚度较大,对于拉边机的精度、温度、夹持力和拉引力等控制精度要求不高,在生产超薄柔性玻璃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①拉边机通体采用耐高温不锈钢制成,夹持部分的玻璃板温降较快,导致玻璃板面边缘和中间的温差大,易产生变形、翘曲等缺陷;②拉伸方向单一,只能给玻璃板向下拉伸的力量,虽然有些拉边机构可以转向成斜向下方向夹持玻璃,但这样施加的力量不稳定,增加了玻璃断板的风险,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拉边机构,来进行超薄柔性玻璃的拉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超薄柔性玻璃拉边机构,可以降低与机头接触处玻璃板的温降速度,减小玻璃板边缘和中间部分的温度差,可以有效避免玻璃板变形、翘曲等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柔性玻璃拉边机构,包括在机架上平行设置的机杆,机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机头固定连接,相邻机头内侧面之间的空腔为玻璃板的夹持腔,驱动电机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关键是:所述的机头和机杆都是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内增设冷却风管,冷却风管与中空结构之间的空隙是与外部连通的散热通道,冷却风管的出口端与散热通道连通形成机头和机杆的降温结构,在机头外侧增设由加热元件及设置于加热元件上的测温元件组成的温度补偿机构,测温元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控制端与加热元件的受控端连接。

所述的机头是用耐1000℃高温的不锈钢制成的杆状结构,机杆是用耐1600℃高温、导热系数小于2千卡/米·时·℃的陶瓷制成的杆状结构。

所述的机头外壁上设置有螺纹,螺纹的宽度为0.5-1mm、深度为0.5-0.8mm、螺纹与机头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0°-60°,相邻螺纹之间沿轴向的间距为3-4mm。

所述的机头和机杆之间借助螺纹锁紧固定、以形成可拆卸式结构。

所述的机杆与驱动电机之间设置有变速齿轮箱,变速齿轮箱的输入端借助万向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变速齿轮箱的输出端与机杆连接。

所述的变速齿轮箱与万向联轴器之间、变速齿轮箱与机杆之间都设置有支撑块且两个支撑块固定在同一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丝杠,相邻的机头借助丝杠靠近或远离形成为夹持腔的宽度调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冷却风管对机头和机杆进行降温,利用加热元件来弥补机头带走的热量,利用测温元件可以实时检测玻璃板周边的环境温度,根据所测温度及时调节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和冷却风管内的通风量,可以精确控制与机头接触处玻璃板的温降速度,减小与机头接触处玻璃板和其它部分玻璃板之间的温度差,使与机头接触处的玻璃板正好处于适宜拉薄的粘度范围(105.25-106.75dPa·s)内,可以有效避免玻璃板变形、翘曲等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拉边机构对所夹持的玻璃板温度控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拉边机构与普通拉边机构对玻璃板拉边效果的对比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机头,2代表机杆,3代表变速齿轮箱,4代表丝杠,5代表万向联轴器,6代表支撑块,7代表驱动电机,8代表加热元件,9代表测温元件,10代表玻璃板,11代表冷却风管,α代表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超薄柔性玻璃拉边机构,包括在机架上平行设置的机杆2,机杆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7连接、另一端与机头1固定连接,相邻机头1内侧面之间的空腔为玻璃板10的夹持腔,驱动电机7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机头1和机杆2都是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内增设冷却风管11,冷却风管11与中空结构之间的空隙是与外部连通的散热通道,冷却风管11的出口端与散热通道连通形成机头1和机杆2的降温结构,在机头1外侧增设由加热元件8及设置于加热元件8上的测温元件9组成的温度补偿机构,测温元件9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控制端与加热元件8的受控端连接。

利用冷却风管11将冷风送入机头1和机杆2内部,用来降低机头1和机杆2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而影响机头1和机杆2的正常使用,延长了机头1和机杆2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加热元件8即加热板来弥补机头1带走的热量,机头1的外径小于等于55mm,加热板与玻璃板10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100mm,加热板的长度、宽度分别为200mm、100mm,加热元件8的加热功率由测温元件9即热电偶的温感自动控制,冷却风管11内的冷却风用来降低机头1的温度,以机头1不与玻璃板10粘接为准,在保证机头1和机杆2处于正常温度范围的前提下,利用测温元件9可以实时监测玻璃板10周边的环境温度,根据所测温度及时调节加热元件8的加热功率和冷却风管11内的通风量,可以精确控制与机头1接触处玻璃板10的温降速度,从而控制此处玻璃板10的温度,减小与机头1接触处的玻璃板10和其它部分玻璃板10之间的温度差,使与机头1接触处的玻璃板10正好处于适宜拉薄的粘度范围(105.25-106.75dPa·s)内,可以有效避免玻璃板10变形、翘曲等现象的发生。

如图3所示,散热通道远离机头1的一端与外部连通,即冷风沿着冷却风管11向前运动对机杆2进行第一次降温,经过机杆2后到达机头1的冷却腔内对机头1进行第一次降温,然后经过冷却风管11与机头1之间的空隙进入冷却风管11与机杆2之间的空隙,对机头1和机杆2进行第二次降温,升温后的热气由远离机头1的一端排出,可以避免热气与玻璃板10接触而影响玻璃板10的温度。

机头1是用耐1000℃高温的不锈钢制成的杆状结构,机杆2是用耐1600℃高温、导热系数小于2千卡/米·时·℃的陶瓷制成的杆状结构,机头1、机杆2分别采用不同材质,有利于减小对拉边区域玻璃板10及空间温度的影响,避免与机头1接触处的玻璃板10温降太快而导致玻璃板10边缘和中间的温差较大、易产生变形、翘曲等缺陷的发生。

机头1外壁上设置有螺纹,螺纹的宽度为0.5-1mm、深度为0.5-0.8mm、螺纹与机头1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40°-60°,相邻螺纹之间沿轴向的间距为3-4mm。普通的机头在夹持玻璃板10时,只能克服玻璃板10的表面张力,防止玻璃板10向中心收缩,而刻有螺纹的机头1在旋转夹持玻璃板10时能提供外旋的力,使得玻璃板10可以更好的向外展薄,如图4所示,而加热元件8和冷却风管11的设置,使得玻璃板10温度合适,即使受到外旋力也不会出现断板情况,非常适合超薄柔性玻璃的拉边。

机头1和机杆2之间借助螺纹锁紧固定、以形成可拆卸式结构,当机头1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旧的机头1拆卸下来,装上新的机头1即可,不用把机杆2也一起换掉,降低了维护成本。

机杆2与驱动电机7之间设置有变速齿轮箱3,变速齿轮箱3的输入端借助万向联轴器5与驱动电机7连接,变速齿轮箱3的输出端与机杆2连接,利用变速齿轮箱3可以调整机杆2旋转的速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玻璃的生产需求。变速齿轮箱3与万向联轴器5之间、变速齿轮箱3与机杆2之间都设置有支撑块6且两个支撑块6固定在同一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丝杠4,相邻的机头1借助丝杠4靠近或远离形成为夹持腔的宽度调节结构,可以精确调整夹持腔的宽度,每个底座上设置有两个丝杠4,使得调整夹持腔宽度时更加稳定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