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配料炉渣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655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水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泥配料炉渣料仓。



背景技术:

火电厂炉渣(灰渣)是由煤经自动输送带、漏斗、计量装置送入磨粉机,粉碎后,与高温蒸汽以一定比例混合,再由喷嘴吹入锅炉内燃烧。构成炉壁内衬的整排水管中的循环纯水被加热而沸腾产生蒸汽发电。煤颗粒经过碰撞烧结冷却后形成炉渣落由出灰口排出。炉渣粒径一般为0.05-5.0mm,其中符合水泥细度要求,小于0.08mm颗粒约占4-6%,其化学成分为SiO2 40-50%、Al2O3 30-35%、Fe2O3 4-20%、CaO 1-5%及少量镁、硫、碳等。其矿物组成主要有:钙长石、石英、莫来石、磁铁矿和黄铁矿、大量的含硅玻璃体(Al2O3·2SiO2)和活性SiO2、活性Al2O3等。

作为水泥混合材料,不仅扩大了水泥混合材来源,而且可化害为利,降低水泥生产成本。由于其结构疏松,有许多空隙,使熟料中的fCaO水化形成Ca(OH)2体积的膨胀有了余地,消除了fCaO的破坏作用改善了水泥的稳定性;熟料水化生成的Ca(OH)2 是一种碱性介质,它对炉渣来说是一种激发剂,炉渣的水化反应降低了水泥石液相的碱度,进一步促进了熟料的水化,使水泥石的孔隙被填充,增加了致密性,使水泥的后期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通常火电厂炉渣作为水泥混合材料在水泥生产时和熟料、石膏以及其他混合材一起粉磨,即破坏了其物理结构,降低了水泥稳定性,又增加了水泥磨的负荷,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泥配料炉渣料仓,可将预定尺寸的细颗粒炉渣料分离,不进行粉磨,直接进入水泥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泥配料炉渣料仓本体成V型设计,在其底部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控制插板,以控制原料的流量,在出料口下面有配料称,原料经称量后,通过入磨皮带送入水泥磨粉机。所述料仓的仓壁由钢结构件固定连接的内外两层构成,内仓壁安装有过虑炉渣料的滤网,起到支撑滤网的作用,内仓壁有便于过虑后炉渣料下落的空洞,外仓壁安装有振动电机;内外仓壁之间的空腔通过软连接与负压风管路接通,连接到高效选粉机;同时,在料仓本体内的下部中间安装有隔板,隔板由焊接的支撑件固定在内仓壁上,并与内仓壁之间留有间隙。

为方便控制负压,在负压风管路上安装有控制阀门。

为实现大于5mm的炉渣不直接进入水泥生产线,需经过粉磨加工,所以滤网的漏孔尺寸不大于5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炉渣料仓振动时可将小于5mm的细颗粒炉渣落入内外仓壁之间,经负压管送入高效选粉机,由于细颗粒炉渣结构疏松,在后续的选粉过程中碰撞分散形成小于0.08mm颗粒,直接形成水泥成品的组成部分,提高了炉渣的利用率,改善了水泥稳定性。

细颗粒不经过粉磨机,减轻了粉磨的负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滤网 2-内仓壁 3-钢结构件 4-振动电机 5-外仓壁 6-控制插板 7-配料称 8-出料口 9-入磨皮带 10-软连接 11-负压风管路 12-控制阀门 13-空腔 14-隔板 15-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水泥配料炉渣料仓本体成V型设计,在料仓的底部有出料口8,安装有控制插板6,便于控制炉渣料的流量,出料口8的下方有配料称7,称量好落下的炉渣料后,送入入磨皮带9,炉渣料由入磨皮带9送到水泥磨粉机。

料仓的仓壁分为内外两层,内仓壁2上覆盖滤网1,内仓壁2起到支撑滤网1的作用;内仓壁2与外仓壁5之间形成空腔13,滤网1漏过的细小炉渣料通过内仓壁2的空洞可落入该空腔13内,外仓壁5上安装震动电机4,为增加仓壁的抗震强度,内外仓壁之间由钢结构件3焊接固定。

在料仓本体内的下部中间安装有隔板14,隔板14由焊接的支撑件15固定在内仓壁2上,并与内仓壁2之间留有炉渣料通过的间隙。

内外仓壁之间的空腔13通过负压风管路11及控制阀门12与高效选粉机连接,从滤网1过虑的细小炉渣料可通过负压风管路11送入选粉机。为便于料仓震动,料仓与固定的负压风管路11采用软连接10连接,此处软连接可以使用橡胶管等柔性良好的材料。同时料仓的支撑也要采用弹性橡胶或螺旋弹簧支撑。

工作时,启动震动电机4,调整好控制插板6,炉渣料从隔板14与内仓壁2的间隙中流过,经过滤网1的过虑,尺寸小于5mm的炉渣料通过滤网1和内仓壁2落入空腔13,大于5mm的炉渣料从出料口8流出,经配料称7称量后送入入磨皮带9,再经入磨皮带9送进水泥磨粉机。

落入空腔13的细小炉渣料,在料仓满仓时,通过负压风管路11吸出,送入选粉机。

本炉渣料仓可将过虑后小于5mm的细颗粒炉渣不经过水泥磨粉机,而通过负压管送入高效选粉机,直接形成水泥成品的组成部分,提高了炉渣的利用率,改善了水泥稳定性,减轻了粉磨的负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