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氨基酸母液造粒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1887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氨基酸母液造粒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基酸造粒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氨基酸母液造粒的设备。



背景技术:

氨基酸的母液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不仅可以作饲料添加剂,还可用作肥料造粒。造粒时使用氨基酸母液将粒径为4~5mm的肥料颗粒包覆,氨基酸母液价格低廉、本身具有多层养分,利用其包粒,粘性大,包粒效果特别好。

目前使用氨基酸母液包粒时,采用喷洒的方式进行,将母液喷洒在肥料颗粒上,完成造粒。此种造粒方法容易出现包裹不均,甚至有部分肥料颗粒并不能裹覆母液,影响造粒效果及肥料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氨基酸母液造粒的设备,可以将肥料颗粒全部均匀裹覆,保证造粒后使用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使用氨基酸母液造粒的设备,包括母液池以及进液口与所述母液池连通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喷洒管,所述喷洒管上方设有扣于喷洒管上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朝向喷洒管的一侧固设有电阻丝,利用电阻丝对喷洒管加热,防止氨基酸母液凝固,保证喷洒管的通畅和喷洒的连续性,所述喷洒管的底面开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喷液口,所述喷洒管下方设置有固定在底盘上的造粒槽,所述造粒槽下方固接有开口朝向造粒槽的风道,所述风道一端密封,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底盘上的鼓风机出风口连接,造粒槽与风道之间通过网格板隔开,所述网格板的网孔直径为2~3mm。

本方案在使用时,将肥料颗粒放于造粒槽内,通过水泵将母液池内的氨基酸母液抽至喷洒管,并喷洒在肥料颗粒上,喷洒时,鼓风机往风道内鼓风,气流通过网格板将肥料颗粒吹起,使肥料颗粒在造粒槽内进行翻腾,氨基酸母液在包覆肥料颗粒时更加均匀,且能使所有肥料颗粒全部包覆。

作为优化,还包括支撑所述底盘的支撑架,所述底盘远离鼓风机的一端通过铰轴与所述支撑架铰接。卸料时可以将鼓风机所在的一端抬起,使肥料颗粒聚集到一端,方便往外清理。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架上远离所述铰轴的一端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出端往上顶至所述支撑架并与支撑架铰接。利用液压缸将造粒槽一端顶起,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作为优化,所述造粒槽靠近铰轴的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料门。造粒槽倾斜时,肥料颗粒由出料口滑出,代替人工往外清理,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造粒槽的横截面为梯形,且长边朝上,所述风道的横截面为开口朝上的圆弧形。此种结构可使肥料颗粒翻滚更充分,正对风道的颗粒被吹起,未对风道的颗粒自重下落,落至风道口上方时被吹起,形成连续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中所示:

1、母液池,2、水泵,3、液压缸,4、鼓风机,5、喷洒管,6、底盘,7、弧形板,8、风道, 9、造粒槽,10、网格板,11、料门,12、铰轴,13、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使用氨基酸母液造粒的设备,包括母液池1以及进液口与母液池1连通的水泵2,水泵2的出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喷洒管5,喷洒管5的底面开设有若干沿喷洒管长度方向布置的喷液口,氨基酸母液由喷液口喷出。

喷洒管5下方设置有固定在底盘6上的造粒槽9,造粒槽9下方固接有开口朝向造粒槽的风道8,为使肥料颗粒得到充分的混合,本实施中的造粒槽9的横截面为梯形,且长边朝上,风道8的横截面为开口朝上的圆弧形。风道8一端密封,另一端与固定在底盘6上的鼓风机4出风口连接,造粒槽9与风道8之间通过网格板10隔开,网格板10的网孔直径为2~3mm。

由于氨基酸母液容易低温凝固,因此本实施例在喷洒管5的上方还设有扣于喷洒管上的弧形板7,弧形板7朝向喷洒管5的一侧固设有电阻丝,电阻丝通电后对喷洒管进行加热,防止喷洒管内的氨基酸母液凝固,确保喷洒管的通畅与喷洒的顺利进行。

在底盘6下方还设有支撑架13,底盘6远离鼓风机4的一端通过铰轴12与支撑架13铰接。支撑架13上远离铰轴12的一端固定有液压缸3,液压缸3的伸出端往上顶至支撑架13并与支撑架13铰接。利用液压缸抬起造粒槽的一端,使肥料颗粒聚集到另一端,方便往外清理。

为方便卸料,减轻劳动强度,在造粒槽9靠近铰轴12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料门11。造粒时,料门关闭,造粒结束后卸料时,料门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造粒设备在造粒过程中,边喷洒氨基酸母液,边利用气流使肥料颗粒翻滚混合,使包粒更加均匀,也保证了母液包裹的完全性。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