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热弯机的大尺寸多工位炉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676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尺寸多工位炉腔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玻璃3D热弯机的大尺寸多工位炉腔结构。



背景技术:

热弯玻璃是平板玻璃在模具中受热软化,在一定压力下弯曲成型,再经退火制成的曲面玻璃。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3D曲面玻璃在建筑、民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选用了3D曲面屏,并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追捧。

随着3D玻璃需求的不断增加,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作为生产3D玻璃的核心加工设备,3D热弯机需求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传统热弯机工位站数少,保温效果差,大大增加了生产节拍及运行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对大尺寸多工位炉腔结构的研究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传统玻璃热弯机工位站数少,保温效果差,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3D热弯机的大尺寸多工位炉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大尺寸多工位炉腔结构主要包括箱板壳体、加热结构、下压结构和传递结构,箱板壳体内侧搭接复合保温板,下压结构位于箱板壳体顶部,其气缸控制的主轴穿过箱板连接上加热板,下面为下加热板,下加热板前侧为传递结构,其中上加热板,下加热板未装有加热管,内部开有冷却水循环水道,采用18站工位结构设计,由左向右依次为8站预热工位,2站成型工位,5站缓冷工位,3站冷却工位,模具通过传递结构依次经过18站工位。各工位均设置有加热区、降温区,通过各加热区、降温区加热板材质及结构的不同选择及设计,实现模具的快速升温、降温,保证了温度梯度的均匀性。该结构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玻璃片成型质量及良率。

本实用新型还有这样一些特征:

1.所述的箱板壳体内侧搭接多层2-4cm复合保温板,可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

2.所述的炉腔内采用18站工位结构设计,玻璃成型节拍大大减少。

3.所述的加热结构中预热工位前3站采用不锈钢材质加热板,后5站预热工位、2站成型工位、缓冷工位前1站采用陶瓷加热板,后4站缓冷工位、3站冷却工位采用不锈钢材质加热板,其中3站冷却工位加热板未装有加热管,内部开冷却循环水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该大尺寸多工位结构,采用18站工位结构设计,大大减小了玻璃成型节拍,保证了模具升温及降温所需的温度梯度,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及玻璃片成型质量及良率。

2.该大尺寸多工位结构,箱板壳体内侧的多层复合保温板结构,有效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降低了设备运行功耗、节能。

3.该大尺寸多工位结构,成型工位通过选用陶瓷加热板,保证了玻璃成型质量。

该大尺寸多工位结构,预热区及缓冷区通过采用耐高温不锈钢板,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升温及降温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本实施例大尺寸多工位炉腔结构中外侧为箱板壳体1,箱板壳体内侧搭接多层复合保温板2,下压结构3位于箱板顶部,其气缸控制的主轴穿过箱板连接上加热板401-418,下面为下加热板501-518,下加热板前侧为传递结构6,其中上加热板401-403、412-418,下加热板501-503、512-518采用不锈钢材质加热板,且上加热板416-418、下加热板516-518未装有加热管,内部开有冷却水循环水道。

模具进入到加热到设定温度的下加热板上,上加热板在下压结构的控制下进行下压,对模具进行预热,完成后下压结构控制上加热板升起,传递结构拨动模具进入下一工位,依次完成预热、成型、缓冷、冷却四个过程,模具完成在18站工位上的行走动作、出炉即完成玻璃的整个3D成型过程。

炉腔整体18站工位结构的设计,减少了模具在单工位停留的时间,在连续走模具的情况下,减少了玻璃成型节拍,提高了生产效率。不锈钢材质加热板可保证模具在快速通过过程中保证热量的供给及散失,实现模具的快速升温及降温。冷却工位开有冷却水循环水道的不锈钢水冷板,可实现模具的快速降温。箱板壳体内侧搭接的多层复合保温板可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降低了设备运行功耗,节能。

以上内容是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限于这些说明。对于具有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基础知识的人员来讲,可以很容易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更和修改,这些变更和修改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