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热弯机的自动进出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676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3D热弯机的自动进出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进出料系统,具体涉及一种3D玻璃热弯机的自动进出料系统。



背景技术:

热弯玻璃是平板玻璃在模具中受热软化,在一定压力下弯曲成型,再经退火制成的曲面玻璃。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3D曲面玻璃在建筑、民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选用了3D曲面屏,并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追捧。

随着3D玻璃需求的不断增加,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作为生产3D玻璃的核心加工设备,3D热弯机需求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热弯机的传统进出料人工操作方法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人工操作误操作率高,操作速度慢,大大降低了玻璃成型的效率及良率,另一方面,人工成本较高,也相应的提高了玻璃片成型的生产成本。因此对热弯机自动进出料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传统玻璃热弯机人工进出料方式生产效率低,人工误操作率高、玻璃片合格率低等问题,提供了一种3D热弯机的自动进出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自动进出料系统主要包括机械手总成、传送系统、吹尘腔、玻璃片料腔、废料架、成品架、吸尘装置、控制系统;自动进出料系统整体设置于设备进料腔侧,设备前侧为传送带,进料腔左侧依次为废料架、成品架、上模吸尘槽、机械手总成、下模吸尘装置、下模具定位架、吹尘腔、玻璃片料腔,通过控制系统实现了各机械结构动作、传送系统及机械手总成的协调配合,完成自动进出料动作。

本实用新型还有这样一些特征:

1、所述的机械手为六轴机械手,手臂底端为夹持手爪结构,并在手臂底端加装有视觉系统及吸盘。夹持手爪结构实现模具的夹取动作,视觉系统在模具开模时检测是否碎片,机械手带动吸盘吸取玻璃片。

2、所述的传送系统为伺服电机控制的传送带,置于设备前侧,可实现自冷却腔拨出的模具传送至进料侧。

3、所述的吹尘腔为密闭结构,吹尘腔上板设置有吹尘孔,腔体底部设置有吸尘装置,实现下模具的吹尘及腔内石墨粉等杂质灰尘的吸尘清洗操作。

4、所述的下模具定位架把接于气缸轴外接的两根送料杆上,通过气缸轴的动作可实现下模具定位架进出吹尘腔的动作。

5、所述的吸尘装置分为上模吸尘槽,下模吸尘装置,其中下模吸尘装置包括下模吸尘槽,下模具翻转架,旋转气缸、上升气缸、模具吸盘,可实现下模具的上下移动及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该自动进出料系统,可直接应用于不同型号的热弯机装备中,实现玻璃片的装模、卸模、初检等动作,进而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2.该自动进出料系统,采用视觉检测系统,可在线检测碎片情况,及时给出结果反馈,提高了生产效率。

3.该自动进出料系统,机械手与下模具定位架的配合,可实现下模具自动吹尘动作,降低压片过程的污染问题,提高成品率。

该自动进出料系统,机械手、下模具吸尘装置的配合,可实现下模具的自动吸尘动作,保证了模具的清洁性,提高了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械手总成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自动进出料系统整体结构图,图2为机械手总成结构简图。

该自动进出料系统整体设置于热弯机箱体左侧,炉腔11前侧为传送带1及出料腔12,左侧由前至后依次为成品架2,废料架3,上模吸尘槽4、机械手总成5、下模吸尘装置6、模具定位架7、吹尘腔8、玻璃片料腔9。

该自动进出料系统模具13由出料腔拨出后,由传送带送至进料侧,机械手夹取模具上模并同时通过视觉检测装置501检测玻璃片情况,如碎片即将模具上模放回模具下模具处,夹取整套模具放于废料架上。如未碎片,即将模具上模放入上模吸尘槽进行吸尘工作。机械手返回模具下模处吸取玻璃片放入成品架上。机械手返回模具下模处夹取下模放入模具定位架上,送入吹尘腔进行吹尘工作。吹尘完毕,机械手夹取模具下模放于下模吸尘装置中进行吸尘操作。吸尘完毕,机械手夹取模具下模放于进料侧前端,在玻璃片料腔中吸取平板玻璃片至于模具下模上,之后夹取模具上模放于模具下模上,完成整个装模动作。推料杆14将模具推入进料腔10,至此完成自动进出料系统整个动作循环。

以上内容是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限于这些说明。对于具有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基础知识的人员来讲,可以很容易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更和修改,这些变更和修改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