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曲面石英玻璃拉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7732发布日期:2018-07-31 20:27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曲面石英玻璃拉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石英玻璃作为一种特种工业技术玻璃,是近代尖端技术中空间技术、原子能工业、国防装备、自动化系统,以及半导体、冶金、化工、电光源、通讯、轻工、建材等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优良材料之一,常会被制成柱状或者板材,进而加以利用。

在其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常会产生很多余料或者很难再利用的废料,例如柱状石英玻璃加工切除的尾部余料,其很难被直接利用,但研究发现如能将其转化成平面板材,则可大大提高其再利用率,例如将其再加工制作成石英舟,但目前并无针对性的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曲面石英玻璃拉直的装置,其适应对不同尺寸的石英玻璃进行拉直,并且能够提高这一过程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曲面石英玻璃拉直的装置,包括支架、喷灯组、曲面托板、滚轮、工作台、夹持器,所述支架上端设置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方设有曲面托板,所述滚轮连接于阻尼杆的一端,用于加热软化石英玻璃的所述喷灯组设于曲面托板与滚轮之间,所述曲面托板连接在工作台的一端,所述夹持器设置在工作台的另一端,在所述曲面托板与所述夹持器之间设置轧制用的所述滚轮,其中,待拉直的曲面石英玻璃放置在所述曲面托板用于送料,所述曲面石英玻璃经喷灯组烧软后再经所述滚轮轧制后与所述夹持器相连。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发明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杆包括连接杆与阻尼件,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滚轮,另一端通过阻尼件固定在所述支架处。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所述曲面托板与所述滚轮之间的位置具有通槽,所述喷灯组上的喷灯成一直线设置在所述通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器与滚轮平行布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直器,在工作台上开有直线型的导向槽,拉直器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拉直器的一端与夹直器相连,用于水平拉动所述夹持器,进而拉伸出平直的石英玻璃。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曲面石英玻璃拉直的装置,能够适用于对不同尺寸的曲面石英玻璃的拉直工作,其操作简单,便于操作,加工效率也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曲面石英玻璃拉直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2、喷灯组;3、曲面托板;4、滚轮;5、夹持器;6、工作台;7、拉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用于曲面石英玻璃拉直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一般性地可以包括支架1、喷灯组2、曲面托板3、滚轮4、夹持器5、工作台6,所述支架1上端设置工作台6,所述工作台6上方设有曲面托板3,所述滚轮4连接于阻尼杆8的一端,用于加热软化石英玻璃的所述喷灯组2设于曲面托板3与滚轮4之间,所述曲面托板3连接在工作台6的一端,所述夹持器5设置在工作台6的另一端,在所述曲面托板3与所述夹持器5之间设置轧制用的所述滚轮4,其中,待拉直的曲面石英玻璃放置在所述曲面托板3用于送料,曲面托板可以拆卸换置以适应不同半径的待拉直的石英玻璃,所述曲面石英玻璃经喷灯组2烧软后再经所述滚轮4轧制后与所述夹持器5相连,喷灯组2给石英玻璃均匀加热使其硬度降低,使得软化后的曲面石英玻璃能够通过夹持器5拉出、滚轮4的轧制、最终拉直。

具体说来,阻尼杆8包括连接杆81与阻尼件82,连接杆81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滚轮4,另一端通过阻尼件82固定在所述支架1处,连接杆81的摆动角度通过阻尼件82调节与所需压制石英玻璃的厚度相适应。

同时,在所述工作台6上位于所述曲面托板3与所述滚轮4之间的位置具有通槽,所述喷灯组2上的喷灯成一直线设置在所述通槽中。喷灯组2设置于所述曲面托板3与所述滚轮4之间且其喷灯呈直线排列能够对曲面石英玻璃母线位置均匀加热,不会出现母线方向厚度不均的情况,提高拉直后石英玻璃的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

同时,为了保证拉直效果,夹持器5与滚轮4平行布置,使得通过压制后的石英玻璃的位置与夹持器5方向保持一致。

另外,拉直器7在工作台上开有直线型的导向槽,拉直器7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拉直器7的一端与夹直器5相连,用于水平拉动所述夹持器5,进而拉伸出平直的石英玻璃,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同时对于生产商和需求方能够节约成本、降低产品成本投入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解决了曲面石英玻璃的再利用问题,达到保护环境、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同时加工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