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砖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5332发布日期:2018-07-13 19:1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瓷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抛光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抛光砖是将砖体表面打磨而成的一种表面光滑光亮的一种砖,在瓷砖体系中,非常受大众的喜爱,特别是一些添加有特殊材料的抛光砖,如添加有超白粉等超白材料的超白抛光砖,非常美观大气,但超白材料比较稀有,成本较高,全由添加有超白原材料的抛砖泥来烧制超白瓷砖,制造成本很高;因此研发出一种具有底砖层和面砖层的抛光砖,其底砖层不使用成本高的原料,面砖层才使用成本高的超白材料,如此便可以节约成本;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面砖层与底砖层脱离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抛光砖的制备方法,制备出来的超白抛光砖具有稳定的结构,可以避免底砖层与面砖层的脱离现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抛光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抛光砖成型的成型模具、底砖层砖泥、添加有超白粉材料的面砖层砖泥浆;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有下顶板、模具箱和上压板,所述模具箱内具有成型腔,上端为敞口结构,上压板活动的盖合在模具箱的成型腔中,所述上压板的下底面分布有若干第一凸起柱,所述模具箱底板对应第一凸起柱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下顶板位于模具箱下方,所述下顶板的上表面凸设有若干第二凸起柱,所述第二凸起柱可上下滑动地密封连接于通孔中;所述通孔靠近成型腔的一端边缘设有沉孔,所述第二凸起柱的上端边缘设有与沉孔配合的凸缘;所述第一凸起柱的直径小于凸缘的直径;当所述下顶板的上表面与模具箱的下表面贴合时,所述第二凸起柱与第一凸起柱相抵顶;

所述抛光砖的制备步骤如下:

1)用抵顶块,抵顶在下顶板和模具箱之间,使第二凸起柱的凸缘位于沉孔中;

2)将上压板从成型腔中拿出;

3)向成型腔中添加底砖层砖泥;

4)将上压板盖合至底砖层砖泥上,去除抵顶块,用力压下上压板使第一凸起柱和第二凸起柱相抵顶;

5)静置,定型;

6)去掉上压板,抬起模具箱,用抵顶块抵顶在下顶板和模具箱之间,使第二凸起柱的凸缘位于沉孔中;使所述底砖层砖泥定型成底砖层,具有若干贯通孔,且贯通孔的下端的直径大于贯通孔上端直径;

7)将面砖泥浆添加至成型腔中,覆盖在底砖层上,使面砖泥浆充分的充斥于底砖层的贯通孔中,形成面砖层;

8)静置、干燥、定型,形成砖胚。

9)取出砖胚进行窖烧成砖。

10)将面砖层的上表面打磨抛光。

优选的,所述底砖层砖泥是由抛光砖底料添加水制成的泥。

优选的,所述抛光砖底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砂18-21份、泥15-25份、石灰30-35份、烧滑石5-8份、彭润土1-3份、超白抛光砖废渣20-25份;将上述烧滑石、膨润土、超白抛光砖废渣预混合得到第一预混料;将上述原料砂、泥、石灰混合,并间歇加入所述第一预混料,混合均匀形成抛光砖底料。

优选的,超白抛光砖废渣是超白抛光砖打磨抛光时磨下的废弃粉料,将收集的废弃粉料通过筛网筛选制得可用的超白抛光砖废渣。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砖底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目数为大于等于50目的筛网。

优选的,所述面砖层泥浆是由面砖层材料加水制成的泥浆。

优选的,所述面砖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超白硅酸锆1-5份、超白球土6-10份、煅烧氧化铝7-9份、烧滑石20-30份、水洗高岭土8-10、中高温瓷砂20-30份。

优选的,所述抵顶块为立体形状的木块、铁块、石头。

优选的,所述下顶板的边缘具有凸出于模具箱的踩踏部。

优选的,所述模具箱相对的两外侧面设有便于提起模具箱的提手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抛光砖的制备方法,包括成型模具、底砖层砖泥、添加有超白粉材料的面砖层砖泥浆;利用独有的成型模具,定型底砖层,使底砖层具有若干贯通孔,然后再将面砖层泥浆铺设到底砖层上,使面砖层泥浆充斥于贯通孔中,最后经烧结出来的超白抛光砖,面砖层的下表面有凸起贯穿底砖层,并将底砖层与面砖层牢牢的结合在一起;其底砖层与面砖层的结合会相当牢固,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抛光砖的制备方法中所用到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抛光砖的制备方法所制成的抛光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抛光砖的制备方法,包括用于抛光砖成型的成型模具(如图1所示)、底砖层砖泥、添加有超白粉材料的面砖层砖泥浆;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有下顶板1、模具箱2和上压板3,所述模具箱2内具有成型腔,上端为敞口结构,上压板3活动的盖合在模具箱2的成型腔中,所述上压板3的下底面分布有若干第一凸起柱31,所述模具箱2底板对应第一凸起柱31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下顶板1位于模具箱2下方,所述下顶板1的上表面凸设有若干第二凸起柱11,所述第二凸起柱11可上下滑动地密封连接于通孔中;所述通孔靠近成型腔的一端边缘设有沉孔,所述第二凸起柱11的上端边缘设有与沉孔配合的凸缘;所述第一凸起柱31的直径小于凸缘的直径;当所述下顶板1的上表面与模具箱2的下表面贴合时,所述第二凸起柱11与第一凸起柱31相抵顶;

所述抛光砖的制备步骤如下:

1)用抵顶块(图未示),抵顶在下顶板1和模具箱2之间,使第二凸起柱11的凸缘位于沉孔中;抵顶块可以是能使模具板保持平衡的固体块,木块、石头、金属块均可。抵顶块一般使用4个,分别从4个角的方向放置,如此可保持平衡性。

2)将上压板3从成型腔中拿出;

3)向成型腔中添加底砖层砖泥;

4)将上压板3盖合至底砖层砖泥上,去除抵顶块4,用力压下上压板3使第一凸起柱31和第二凸起柱11相抵顶;

5)静置,定型;

6)去掉上压板3,抬起模具箱2,用抵顶块抵顶在下顶板1和模具箱2之间,使第二凸起柱11的凸缘位于沉孔中;使所述底砖层砖泥定型成底砖层5,定型后的底砖层5具有若干贯通孔,且因为凸缘的直径大于第一凸起柱的直径,使得贯通孔的下端的直径大于贯通孔上端直径;

7)将面砖泥浆添加至成型腔中,覆盖在底砖层5上,使面砖泥浆充分的充斥于底砖层5的贯通孔中,形成面砖层6;

8)静置、干燥、定型,形成砖胚。

9)取出砖胚进行窖烧成砖。最后的成砖如图2所示。

10)将面砖层6的上表面打磨抛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砖层砖泥是由抛光砖底料添加水制成的泥。

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光砖底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砂18-21份、泥15-25份、石灰30-35份、烧滑石5-8份、彭润土1-3份、超白抛光砖废渣20-25份;将上述烧滑石、膨润土、超白抛光砖废渣预混合得到第一预混料;将上述原料砂、泥、石灰混合,并间歇加入所述第一预混料,混合均匀形成抛光砖底料。

本实施例中,超白抛光砖废渣是超白抛光砖打磨抛光时磨下的废弃粉料,将收集的废弃粉料通过筛网筛选制得可用的超白抛光砖废渣。

本实施例中,所述筛网目数为大于等于50目的筛网。

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砖层泥浆是由面砖层材料加水制成的泥浆。

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砖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超白硅酸锆1-5份、超白球土6-10份、煅烧氧化铝7-9份、烧滑石20-30份、水洗高岭土8-10、中高温瓷砂20-30份。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顶板1的边缘具有凸出于模具箱的踩踏部12。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箱2相对的两外侧面设有便于提起模具箱的提手部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抛光砖的制备方法,包括成型模具、底砖层砖泥、添加有超白粉材料的面砖层砖泥浆;利用独有的成型模具,定型底砖层,使底砖层具有若干贯通孔,然后再将面砖层泥浆铺设到底砖层上,使面砖层泥浆充斥于贯通孔中,最后经烧结出来的超白抛光砖,面砖层的下表面有凸起贯穿底砖层,并将底砖层与面砖层牢牢的结合在一起;其底砖层与面砖层的结合会相当牢固,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