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肥料原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7975发布日期:2018-07-07 14:2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肥料原料。
背景技术
:生态肥料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包括有机垃圾、秸秆、人、畜、禽粪便、饼粕、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经微生物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制作而成的有机肥料。富含多种功能性微生物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对作物生长起到营养、调理和保健作用。目前普遍认为未完全腐熟的堆肥c/n比过高(25:1或更高),所含的有机质没有达到足够稳定,施人土壤之后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阻碍农作物对氨的吸收、造成植物缺氧;而c/n比过低,施入土壤后会造成大量氨气的产生,对植物生长有毒害作用。未腐熟的堆肥在施人土壤后一段时间,由于堆肥中的有机质尚未分解完全,从而引起由生物在土壤中继续剧烈活动而导致氧的缺乏,容易在植物根区形成厌氧条件,增加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未经处理的有机废物、未腐熟的堆肥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会产生量的中间代谢物--有机酸(如丁酸、戊酸、酚、己酸、庚酸),尤其是乙酸和酚类化合物会抑制植物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减少作物的产量。在还原条件下可产生h2s和no等有害成分,这些物质会严重毒害植物根系,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还会产生臭味,给堆肥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腐熟完全存在大量养分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白白消耗和污染环境问题,发酵产生的硝态氮随水流失,污染地下水,发酵产生的一氧化氮挥发,污染空气。腐熟时的热量散失以及腐熟后的产物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的问题,且有机质腐熟完全后,存在抑制致病菌效果差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肥料原料,本发明发酵时间短,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防止污染环境,不完全发酵产品可以为有益微生物提供更好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抑制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肥料原料,由物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制得,发酵为不完全发酵。所述物料是饲料下脚料;饲料下脚料是豆腐渣、油渣、淀粉渣、木薯渣、稻壳粉和花生壳粉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两种以上;所述微生物是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产氨棒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产氨短杆菌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两种以上。还包括营养物质,所述营养物质是尿素、硫酸铵、硫酸锌、白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琼脂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两种以上。优选地,饲料下脚料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组成:豆腐渣35~45份、淀粉渣20~30份、木薯渣35~45份和稻壳粉25~35份;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55%~75%;淀粉渣含水量为60%~80%;木薯渣含水量为40%~60%;稻壳粉含水量为9%~15%;饲料下脚料和微生物的质量比为995~999.9:0.1~5。优选地,饲料下脚料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组成:豆腐渣40份、淀粉渣25份、木薯渣40份和稻壳粉30份;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55%~75%;淀粉渣含水量为60%~80%;木薯渣含水量为40%~60%;稻壳粉含水量为9%~15%;饲料下脚料和微生物的质量比为995~999.9:0.1~5。优选地,物料经微生物发酵后的腐熟度为50%~95%。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含有产氨短杆菌。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icc10732、和cicc20079。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发明采用半腐熟发酵,半腐熟发酵发酵时间短,且养分浪费少。2.本发明可以为有益微生物提供更好的营养物质,使有益微生物形成种群效应,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达到抑制土传病害的目的。3.本发明可以减少部分养分的消耗和污染环境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将豆腐渣40份、淀粉渣25份、木薯渣40份和稻壳粉30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3份和尿素0.3份,在自然温度为28℃条件下进行发酵,当腐熟度达到60%时,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60%;淀粉渣含水量为70%;木薯渣含水量为50%;稻壳粉含水量为12%。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按照质量比2:1的组合物;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icc10732和cicc20079。实施例2将豆腐渣35份、淀粉渣30份、木薯渣42份和稻壳粉28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3份、尿素0.3份和硫酸镁0.1份,在自然温度为30℃条件下进行发酵,当腐熟度达到55%时,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55%;淀粉渣含水量为65%;木薯渣含水量为55%;稻壳粉含水量为11%。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按照质量比1:2的组合物;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icc10732和cicc20079。实施例3将豆腐渣45份、淀粉渣22份、木薯渣37份和稻壳粉31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2份、尿素0.1份、磷酸二氢钾0.1份和硫酸镁0.2份,在自然温度为12℃条件下进行发酵,当腐熟度达到70%时,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65%;淀粉渣含水量为75%;木薯渣含水量为55%;稻壳粉含水量为14%。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按照质量比1:2的组合物;所述微生物菌剂为地衣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icc24237和cicc20079。实施例4将豆腐渣37份、淀粉渣26份、木薯渣37份、稻壳粉35份、草木灰2份和膨润土3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3份、尿素0.1份和琼脂0.5份,在自然温度为35℃条件下进行发酵,当腐熟度达到75%时,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60%;淀粉渣含水量为70%;木薯渣含水量为50%;稻壳粉含水量为12%。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按照质量比2:1:1的组合物;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耐久肠球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icc10732、cicc24237和cicc20439。实施例5将豆腐渣40份、淀粉渣25份、木薯渣40份和稻壳粉30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3份和尿素0.3份,在自然温度为28℃条件下进行发酵,当腐熟度达到60%时,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60%;淀粉渣含水量为70%;木薯渣含水量为50%;稻壳粉含水量为12%。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为cicc10732。实施例6将豆腐渣40份、淀粉渣25份、木薯渣40份和稻壳粉30份放入发酵池中,加入微生物菌剂3份和尿素0.3份,在自然温度为28℃条件下进行发酵,当腐熟度达到60%时,即得生态肥料原料;所述豆腐渣含水量为60%;淀粉渣含水量为70%;木薯渣含水量为50%;稻壳粉含水量为12%。微生物菌剂为产氨短杆菌;所述微生物菌剂为产氨短杆菌来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为cicc20079。下面结合实验数据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验一1、实验供试材料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临沂某肥料企业。1.2供试材料:实施例1、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除未加入产氨短杆菌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对比2(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实施例5和实施例6。本实验除实验用处理不同外其他管理均一致。1.3试验设计:分别检测样品中总氮含量和总有机质的含量。2结果与分析见表1表1总氮含量(%)总有机质含量(%)实施例12.6777.8实施例51.8977.3实施例62.0577.5对比11.5265.3对比22.0465.5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保留了较多的氮和有机质,养分流失少,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除未加入产氨短杆菌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中氮和有机质流失较多,氮流失途径产生硝态氮,随水渗入地下流失;在还原环境中产生一氧化氮,溢散到空中流失,此两者流失对环境都有一定的污染。单纯加入枯草芽孢杆菌的实施例5和单纯加入产氨短杆菌的实施例6的氮也存在流失,效果最好的是实施例1。由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除未加入产氨短杆菌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和对比2(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加入产氨短杆菌后可以明显减少氮的流失,减少流失34.2%。由此可见,本发明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养分的流失。实验二1、实验供试材料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临沂大学。1.2供试材料:实施例1、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除未加入产氨短杆菌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和对比2(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本实验除实验用处理不同外其他管理均一致。1.3试验设计:分别检测样品中枯草芽孢杆菌、产氨短杆菌和大肠杆菌的量。2结果与分析见表2表2枯草芽孢杆菌(亿/g)产氨短杆菌(亿/g)大肠杆菌(个/g)实施例10.240.08未检出对比10.06032对比20.060.0215由表2可以看出,腐熟度60%的本发明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腐熟完全的对比1和对比2;且本发明由于有益微生物形成了种群效应,可以明显抑制灭杀大肠杆菌。实验三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临沂蒙阴县常路镇。1.2供试材料:实施例1、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除未加入产氨短杆菌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和对比2(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本实验除实验用处理不同外其他管理均一致。1.3试验设计:将2亩黄瓜大棚分为12个小区,每个小区93平方米,长为12m,宽为7.75m;小区间隔离带,为18平方米,长为12m,宽为1.5m,黄瓜大棚上一季作物为黄瓜,收获于5月份;6、7、8月份休棚。实验小区分别于黄瓜苗移栽前20天,基施实施例1、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除未加入产氨短杆菌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对比2(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实施例5、实施例6和15-15-15普通硫基复合肥,黄瓜定植时间为2017年9月15日,株距为30cm,行距40cm,每小区播种775株,每隔15天观察一次,统计记录如下:定植后15天观察施用本发明的实验小区,黄瓜叶片明显较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和对比2(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浓绿。2017年10月25日发现黄瓜有黄化病出现,统计数据见表3表3得病植株(棵)实施例16对比131对比221实施例511实施例6152017年12月18黄瓜进入采摘期,2017年12月25日对黄瓜品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见表4表4可溶性糖含量(g/100g)可滴定酸含量(g/100g)vc含量(mg/100g)实施例10.580.0610.84实施例50.520.0610.55实施例60.530.0610.69对比10.490.0610.49对比20.510.0610.40普通肥料0.410.069.47由表3可见半腐熟发酵的本发明在抗病方面优于全部腐熟的对比1(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除未加入产氨短杆菌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和对比2(发酵腐熟完全,即最终腐熟后温度与常温相差无几,且连续几天温度无变化,其它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对比2的效果又好于对比1。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两种菌,腐熟度为60%的实施例1在抗病方面又好于单纯加入一种菌,腐熟度为60%的实施例5和实施例6。由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可以明显提高黄瓜品质,其中以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两种菌,腐熟度为60%的实施例1效果最优,加入一种菌,腐熟度为60%的实施例5和实施例6次之,完全腐熟的对比1和对比2略差但明显好于普通肥料。本发明虽然也可单独使用,且能明显提高作物抗病性以及提高作物品质,但毕竟为面状,施用并不方便,因此建议加工成颗粒状肥料使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