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油滴建盏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3382发布日期:2018-11-07 08:42阅读:12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瓷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建盏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建盏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建盏造型美观、釉面多变如宇宙之浩瀚,相比于其他瓷器具有独特的美,历经千年依然备受推崇。

近几十年来,陶瓷领域专家、艺人曾作过大量的恢复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但良方难找、精品难得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已近乎失传。

建盏的主要种类有兔毫盏和油滴盏,目前所报道的制备油滴盏的方法良品率低,且存在如下局限性:第一、配方的选择和温度的控制不明晰,很难产生油滴;第二,一般只能制备出银油滴,很难制备其它色彩的油滴,并且油滴的立体感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浮雕油滴建盏,该建盏油滴立体感强,色彩炫目,良品率较高,本发明还提供该建盏的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浮雕油滴建盏,其包括坯体和釉料;所述坯体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高岭土8-8.5份、黄土2-2.5份;坯体中高岭土含量高,有利于建盏成品花色艳、润,细腻;

所述釉料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釉石70-73份、草木灰5-5.5份、铁红9-10份及水68-72份;

所述高岭土、黄土均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所述釉石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所述釉石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64-68%,al2o316-20%,fe2o38-10%。

优选地,所述的浮雕油滴建盏,其包括坯体和釉料;所述坯体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高岭土8份、黄土2份;所述釉料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釉石70份、草木灰5份、铁红10份及水70份。

优选地,所述草木灰的制备工艺为:将晾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松木9-10份、稻壳1-1.5份及凤尾草0.5-1份混合,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研磨至100-120目。

如此制得的草木灰

上述浮雕油滴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坯体原料按配方称重混合,加水,搅拌装置搅拌9-10h,沉淀一周,过90-100目筛,滤水、陈腐;

(2)将陈腐后的坯体原料拉坯,修坯,素烧;

(3)釉料按配方称重混合,按釉料∶研磨球=1∶1-1.2的重量比,投入球磨机研磨8-8.5h,再过100-110目筛,得到釉浆;

(4)施釉(坯体底部不施釉),晾干;

(5)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温经30min,从常温升至300℃;再经50min,从300℃升至500℃;再经50min,从500℃升至800℃;再经50min,从800℃升至1000℃;再经1h,从1000℃升至1200℃;再经80min,从1200℃升至1300℃;

第二阶段:1300℃恒温1h,1h后保持1300℃,从窑炉孔投放3次松柴,每次间隔5min,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090-1100g;投完松柴后1300℃再保温40min;此阶段油滴花斑开始形成。

第三阶段:停炉,炉温降到1180℃,再投松柴,每降20℃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090-1100g;此阶段,投放松柴,使油滴的晶体更加立体,形成浮雕油滴的效果,且色彩丰富。

第四阶段:自然冷却出窑。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施釉的厚度为0.4-0.5mm。

本发明中松柴,又称为松木根、松树根、油柴,富含松脂,高温可剧烈燃烧。投松柴从窑炉孔投,窑炉孔为封闭状态,投松柴时打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经过科学配比得到合理的配方,采用创新的烧成方式,最终获得了高品位的浮雕油滴建盏,该建盏油滴粗大炫彩(以紫金色为基础,并闪耀出五彩光泽),析晶彻底,晶体的三维立体感强,如浮雕般层层叠簇,具有强烈、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2、该制备工艺流程明晰,易于实施,重复性好,良品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建盏的照片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浮雕油滴建盏,其包括坯体和釉料;所述坯体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高岭土8份、黄土2份;所述釉料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釉石70份、草木灰5份、铁红10份及水70份。

所述草木灰的制备工艺为:将晾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松木9份、稻壳1.5份及凤尾草0.5份混合,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研磨至100目。

上述浮雕油滴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坯体原料按配方称重混合,加水,搅拌装置搅拌9h,沉淀一周,过90目筛,滤水、陈腐;

(2)将陈腐后的坯体原料拉坯,修坯,素烧;

(3)釉料按配方称重混合,按釉料∶研磨球=1∶1.2的重量比,投入球磨机研磨8h,再过100目筛,得到釉浆;

(4)施釉(坯体底部不施釉),施釉的厚度为0.4-0.5mm,晾干;

(5)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温经30min,从常温升至300℃;再经50min,从300℃升至500℃;再经50min,从500℃升至800℃;再经50min,从800℃升至1000℃;再经1h,从1000℃升至1200℃;再经80min,从1200℃升至1300℃;

第二阶段:1300℃恒温1h,1h后保持1300℃,从窑炉孔投放3次松柴,每次间隔5min,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090g;投完松柴后1300℃再保温40min;

第三阶段:停炉,炉温降到1180℃,再投松柴,每降20℃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090g;

第四阶段:自然冷却出窑。

实施例2

浮雕油滴建盏,其包括坯体和釉料;所述坯体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高岭土8份、黄土2.2份;所述釉料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釉石71份、草木灰5.5份、铁红9份及水68份;

所述草木灰的制备工艺为:将晾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松木10份、稻壳1.2份及凤尾草0.8份混合,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研磨至110目。

上述浮雕油滴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坯体原料按配方称重混合,加水,搅拌装置搅拌10h,沉淀一周,过100目筛,滤水、陈腐;

(2)将陈腐后的坯体原料拉坯,修坯,素烧;

(3)釉料按配方称重混合,按釉料∶研磨球=1∶1.1的重量比,投入球磨机研磨8h,再过110目筛,得到釉浆;

(4)施釉(坯体底部不施釉),施釉的厚度为0.4-0.5mm,晾干;

(5)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温经30min,从常温升至300℃;再经50min,从300℃升至500℃;再经50min,从500℃升至800℃;再经50min,从800℃升至1000℃;再经1h,从1000℃升至1200℃;再经80min,从1200℃升至1300℃;

第二阶段:1300℃恒温1h,1h后保持1300℃,从窑炉孔投放3次松柴,每次间隔5min,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095g;投完松柴后1300℃再保温40min;

第三阶段:停炉,炉温降到1180℃,再投松柴,每降20℃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095g;

第四阶段:自然冷却出窑。

实施例3

浮雕油滴建盏,其包括坯体和釉料;所述坯体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高岭土8.5份、黄土2.5份;所述釉料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釉石73份、草木灰5.2份、铁红10份及水72份;

所述草木灰的制备工艺为:将晾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松木10份、稻壳1份及凤尾草1份混合,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研磨至120目。

上述浮雕油滴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坯体原料按配方称重混合,加水,搅拌装置搅拌10h,沉淀一周,过100目筛,滤水、陈腐;

(2)将陈腐后的坯体原料拉坯,修坯,素烧;

(3)釉料按配方称重混合,按釉料∶研磨球=1∶1.2的重量比,投入球磨机研磨8.5h,再过110目筛,得到釉浆;

(4)施釉(坯体底部不施釉),施釉的厚度为0.4-0.5mm,晾干;

(5)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温经30min,从常温升至300℃;再经50min,从300℃升至500℃;再经50min,从500℃升至800℃;再经50min,从800℃升至1000℃;再经1h,从1000℃升至1200℃;再经80min,从1200℃升至1300℃;

第二阶段:1300℃恒温1h,1h后保持1300℃,从窑炉孔投放3次松柴,每次间隔5min,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100g;投完松柴后1300℃再保温40min;

第三阶段:停炉,炉温降到1180℃,再投松柴,每降20℃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100g;

第四阶段:自然冷却出窑。

实施例1-3中,所述高岭土、黄土均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所述釉石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所述釉石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64-68%,al2o316-20%,fe2o38-10%。

实施例1-3,烧成了高品位的浮雕油滴建盏,该建盏油滴粗大炫彩,析晶彻底,晶体的三维立体感强,如浮雕般层层叠簇,具有强烈、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参见图1),且实施例1-3得到的建盏良品率较高,高达70%-78%。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浮雕油滴建盏的制备工艺的步骤(5)的第三阶段为停炉;第四阶段:自然冷却出窑。

对比例1在停炉降温到1180℃时,没有进行第二组投柴,而是让其自然降温。

如此,对比例1得到的建盏,虽然产生油滴晶体,但油滴析晶不彻底,晶体若隐若现,没有立体感,色彩灰暗。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浮雕油滴建盏的制备工艺的步骤(5)的第二阶段为:1300℃恒温1h,1h后保持1300℃,从窑炉孔投放3次松柴,每次间隔5min,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090g;

对比例2在步骤(5)的第二阶段投完柴后,没有进行保温40min,而是投完柴后即停炉。

如此,对比例2得到的建盏,虽然产生油滴晶体,但油滴析晶不彻底,油滴晶体不饱满。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对比例3的制备工艺的步骤(5)的第二阶段为:1300℃恒温1h,1h后保持1300℃,从窑炉孔投放3次松柴,每次间隔5min,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110g;投完松柴后1300℃再保温40min;

第三阶段:停炉,炉温降到1180℃,再投松柴,每降20℃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110g;

对比例3,每次投放的松柴量偏多,如此,得到的建盏,玻化感过强,表面过于平整,油滴晶体缺乏立体感,无法得到浮雕油滴。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对比例4的制备工艺的步骤(5)的第二阶段为:1300℃恒温1h,1h后保持1300℃,从窑炉孔投放3次松柴,每次间隔5min,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080g;投完松柴后1300℃再保温40min;

第三阶段:停炉,炉温降到1180℃,再投松柴,每降20℃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松柴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1080g;

如此,对比例4得到的建盏,虽然产生油滴晶体,但油滴析晶不彻底,油滴花纹不完整。

综上可见,本发明制备工艺具有独特的创新性,烧成的建盏油滴粗大炫彩,析晶彻底,晶体的三维立体感强。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