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颗粒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48614发布日期:2019-01-28 14:0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肥料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各类农业机械在大规模大面积的农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方便机械化施肥,颗粒肥已成为当今化肥的发展趋势,因其较之普通粉状肥料具有物理性能好,装卸时不起尘,长期存放不结块,流动性好,施肥时易均匀散布,易于实现机械施肥的优点。另外,粉末肥直接施用与土壤后,养分过快释放,易烧伤作物,未被及时吸收利用的养分极易流失而造成环境污染。而颗粒肥则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提高肥料养分的应用率,同时单养分颗粒肥可与颗粒大小相近的其他颗粒肥直接掺配制成混配肥。但是在现有的颗粒肥中的制作工艺中,对颗粒肥的干燥、脱水和冷却不彻底,造成颗粒表面在包装前的散装贮存期间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发生板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肥料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按照重量份数,将牛粪10~20份、猪粪10~20份、鸡粪5~10份、生骨粉5~10份、污水30~40份的混合物进行搅拌后投入到第一发酵池内进行发酵5~8天;

2)将步骤1的混合物进行除杂,调整含水率,使得含水率为40~50%;

3)将氮肥、硼砂和粘土按重量份数10:7:3的比例混合为氮肥粉末;

4)按照重量份数,将秸秆粉40~60份、草灰20~30份、稻壳粉50~70份、豆粕10~15份、马铃薯5~10份进行粉碎,投入到第二发酵池内,然后加入温度为90~100℃的水200~300份,然后进行搅拌,搅拌后,将发酵池封盖,发酵3~5天;

5)打第二发酵池开封盖,对肥料进行搅拌,然后再向发酵池中施加过磷酸钙和生物菌剂,将第二发酵池中的肥料自上往下翻转多次,然后将发酵池封盖,进行再次发酵,发酵时间为4~6天;

6)将磷肥、硫酸锌和粘土按重量份数8~12:3~5:2~5的比例混合为磷肥粉末;

7)按照重量份数,将20~30份的秸秆,8~10份米糠、10~15份河泥混合物进行搅拌;

8)将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后投入到第三发酵池中,向第三发酵池中添加生物有机肥发酵菌液,温度为30~35℃,发酵2~3天;

9)将钾肥和黄腐植酸和粘土按重量份数为10~15:2~4:2~3的比例混合为钾肥粉末;

10)将聚乙烯蜡、聚乙二醇和草木灰按重量份数1~3:2~4:5~10的比例与水混合成浓度为30~50%的溶液1;将脂酸甘油酯和聚丙烯酰胺按重量份数2~4:1~3的比例与水混合成浓度为25~35%的溶液2;

11)将步骤1、步骤3、步骤5、步骤6、步骤8和步骤9制得的肥料分别投入到脱水干燥设备中进行脱水,制得第一肥料粉末、第二肥料粉末、第三肥料粉末、第四肥料粉末、第五肥料粉末和第六肥料粉末;

12)将第一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1;

13)将颗粒1从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4)将第二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2;

15)将颗粒2从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6)将第三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3;

17)将颗粒3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8)将第四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4;

19)将颗粒4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20)将第五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5;

21)将颗粒5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22)将第六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6。

优选方案是:所述生物菌剂包括:酵母菌、放线菌、光合菌和固氮菌。

优选方案是:所述造粒机的转速为100~120rpm。

优选方案是:所述的氮肥为尿素。

优选方案是:所述的磷肥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混合物。

优选方案是:所述的钾肥为氯化钾和硫酸钾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多种农家肥为原料可以提高农家肥中n、p、k、ca,提高营养成分含量;

2、过磷酸钙在发酵过程中使得发酵温度迅速升高,保证了发酵环境,同时加入生物菌肥发酵剂,提高了发酵速度,使得发酵时间大大缩短,并且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施用方便,所制成的农家肥,肥力强、肥力持久,而且能有效改良土壤、缓解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可以有效保证植株的成长,果实饱满,提高作物产量;

3、本发明实现无机肥和有机肥的结合,有机肥和无机肥交替叠加,形成肥料颗粒,可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肥料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按照重量份数,将牛粪10份、猪粪10份、鸡粪5份、生骨粉5份、污水30份的混合物进行搅拌后投入到第一发酵池内进行发酵5~8天;

2)将步骤1的混合物进行除杂,调整含水率,使得含水率为40%;

3)将氮肥、硼砂和粘土按重量份数10:7:3的比例混合为氮肥粉末,所述的氮肥为尿素;

4)按照重量份数,将秸秆粉40份、草灰20份、稻壳粉50份、豆粕10份、马铃薯5份进行粉碎,投入到第二发酵池内,然后加入温度为90℃的水200份,然后进行搅拌,搅拌后,将发酵池封盖,发酵3天;

5)打第二发酵池开封盖,对肥料进行搅拌,然后再向发酵池中施加过磷酸钙和生物菌剂,将第二发酵池中的肥料自上往下翻转多次,然后将发酵池封盖,进行再次发酵,发酵时间为4~6天,所述生物菌剂包括:酵母菌、放线菌、光合菌和固氮菌;

6)将磷肥、硫酸锌和粘土按重量份数8:3:2的比例混合为磷肥粉末,所述的磷肥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混合物;

7)按照重量份数,将20份的秸秆,8份米糠、10份河泥混合物进行搅拌;

8)将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后投入到第三发酵池中,向第三发酵池中添加生物有机肥发酵菌液,温度为30℃,发酵2天;

9)将钾肥和黄腐植酸和粘土按重量份数为10:2:2的比例混合为钾肥粉末,所述的钾肥为氯化钾和硫酸钾的混合物;

10)将聚乙烯蜡、聚乙二醇和草木灰按重量份数1:2:5的比例与水混合成浓度为30~50%的溶液1;将脂酸甘油酯和聚丙烯酰胺按重量份数2:1的比例与水混合成浓度为25%的溶液2;

11)将步骤1、步骤3、步骤5、步骤6、步骤8和步骤9制得的肥料分别投入到脱水干燥设备中进行脱水,制得第一肥料粉末、第二肥料粉末、第三肥料粉末、第四肥料粉末、第五肥料粉末和第六肥料粉末;

12)将第一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1,所述造粒机的转速为100rpm;

13)将颗粒1从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4)将第二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2;

15)将颗粒2从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6)将第三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3;

17)将颗粒3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8)将第四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4;

19)将颗粒4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20)将第五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5;

21)将颗粒5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22)将第六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肥料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按照重量份数,将牛粪20份、猪粪20份、鸡粪10份、生骨粉10份、污水40份的混合物进行搅拌后投入到第一发酵池内进行发酵8天;

2)将步骤1的混合物进行除杂,调整含水率,使得含水率为50%;

3)将氮肥、硼砂和粘土按重量份数10:7:3的比例混合为氮肥粉末,所述的氮肥为尿素;

4)按照重量份数,将秸秆粉60份、草灰30份、稻壳粉70份、豆粕15份、马铃薯10份进行粉碎,投入到第二发酵池内,然后加入温度为100℃的水300份,然后进行搅拌,搅拌后,将发酵池封盖,发酵5天;

5)打第二发酵池开封盖,对肥料进行搅拌,然后再向发酵池中施加过磷酸钙和生物菌剂,将第二发酵池中的肥料自上往下翻转多次,然后将发酵池封盖,进行再次发酵,发酵时间为4~6天,所述生物菌剂包括:酵母菌、放线菌、光合菌和固氮菌;

6)将磷肥、硫酸锌和粘土按重量份数12:5:5的比例混合为磷肥粉末,所述的磷肥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混合物;

7)按照重量份数,将30份的秸秆,10份米糠、15份河泥混合物进行搅拌;

8)将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后投入到第三发酵池中,向第三发酵池中添加生物有机肥发酵菌液,温度为35℃,发酵3天;

9)将钾肥和黄腐植酸和粘土按重量份数为15:4:3的比例混合为钾肥粉末,所述的钾肥为氯化钾和硫酸钾的混合物;

10)将聚乙烯蜡、聚乙二醇和草木灰按重量份数3:4:10的比例与水混合成浓度为30~50%的溶液1;将脂酸甘油酯和聚丙烯酰胺按重量份数4:3的比例与水混合成浓度为35%的溶液2;

11)将步骤1、步骤3、步骤5、步骤6、步骤8和步骤9制得的肥料分别投入到脱水干燥设备中进行脱水,制得第一肥料粉末、第二肥料粉末、第三肥料粉末、第四肥料粉末、第五肥料粉末和第六肥料粉末;

12)将第一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1,所述造粒机的转速为120rpm;

13)将颗粒1从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4)将第二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2;

15)将颗粒2从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6)将第三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3;

17)将颗粒3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8)将第四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4;

19)将颗粒4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20)将第五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5;

21)将颗粒5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22)将第六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6。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肥料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按照重量份数,将牛粪15份、猪粪15份、鸡粪6份、生骨粉8份、污水35份的混合物进行搅拌后投入到第一发酵池内进行发酵7天;

2)将步骤1的混合物进行除杂,调整含水率,使得含水率为45%;

3)将氮肥、硼砂和粘土按重量份数10:7:3的比例混合为氮肥粉末,所述的氮肥为尿素;

4)按照重量份数,将秸秆粉50份、草灰25份、稻壳粉60份、豆粕12份、马铃薯6份进行粉碎,投入到第二发酵池内,然后加入温度为950~100℃的水270份,然后进行搅拌,搅拌后,将发酵池封盖,发酵4天;

5)打第二发酵池开封盖,对肥料进行搅拌,然后再向发酵池中施加过磷酸钙和生物菌剂,将第二发酵池中的肥料自上往下翻转多次,然后将发酵池封盖,进行再次发酵,发酵时间为5天,所述生物菌剂包括:酵母菌、放线菌、光合菌和固氮菌;

6)将磷肥、硫酸锌和粘土按重量份数9:4:4的比例混合为磷肥粉末,所述的磷肥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混合物;

7)按照重量份数,将25份的秸秆,9份米糠、12份河泥混合物进行搅拌;

8)将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后投入到第三发酵池中,向第三发酵池中添加生物有机肥发酵菌液,温度为32℃,发酵2天;

9)将钾肥和黄腐植酸和粘土按重量份数为12:3:2的比例混合为钾肥粉末,所述的钾肥为氯化钾和硫酸钾的混合物;

10)将聚乙烯蜡、聚乙二醇和草木灰按重量份数2:3:8的比例与水混合成浓度为40%的溶液1;将脂酸甘油酯和聚丙烯酰胺按重量份数3:2的比例与水混合成浓度为30%的溶液2;

11)将步骤1、步骤3、步骤5、步骤6、步骤8和步骤9制得的肥料分别投入到脱水干燥设备中进行脱水,制得第一肥料粉末、第二肥料粉末、第三肥料粉末、第四肥料粉末、第五肥料粉末和第六肥料粉末;

12)将第一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1,所述造粒机的转速为110rpm;

13)将颗粒1从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4)将第二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2;

15)将颗粒2从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6)将第三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3;

17)将颗粒3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18)将第四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4;

19)将颗粒4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20)将第五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1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5;

21)将颗粒5造粒机中取出,进行脱水、干燥和冷却后投入到造粒机中;

22)将第六肥料粉末投入到造粒机中,同时将所述溶液2喷入到造粒机中,制得颗粒6。

对比例

一种堆肥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将堆肥材料投入堆肥发酵混合机搅拌混合,所述堆肥材料的碳氮比为20~35;

2)将微生物菌剂加入步骤1所述堆肥发酵混合机中,加入微生物菌剂与所述堆肥材料的重量比为3:7,控制转子速度为25~30转/分;

3)再次加入微生物菌剂至所述堆肥发酵混合机,加入微生物菌剂与所述堆肥材料的重量比为3:7,控制转子速度为25~30转/分,连续骄傲版发酵2~3小时,冷却后制得有机肥。

对比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田a、b、c用来种植同品种的西瓜。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