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制品的强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47942发布日期:2019-01-28 13:5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制品的强化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是由二氧化硅和其它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当今社会,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玻璃制品的耐挠曲性及耐冲击性较差,因此使得玻璃制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易因外部物体的碰撞而发生破裂,进而导致玻璃制品的使用寿命较低,且不利于玻璃制品的使用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玻璃制品的强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玻璃制品的强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制品的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玻璃制品的预热:将玻璃制品放置于恒温状态的预热室内,进行持续10-15分钟的预热;

(2)浸泡液的制备:选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及乙烯乙二醇醚,并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投入乙烯乙二醇醚中溶解,并获得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即为浸泡液;

(3)电解液的制备:向质量分数为7-9%的氯化钾溶液中添加其质量0.2-0.4%的谷氨酸钾,再添加氯化钾溶液质量8-12%的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对氯化钾溶液、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及谷氨酸钾进行混合搅拌,并最终形成电解液;

(4)浸化处理:将步骤1中预热后的玻璃制品沉浸在浸泡液中进行浸泡,且浸泡过程中,浸泡液完全将玻璃制品淹没,且整个浸泡过程持续40-50分钟;

(5)电解处理:将步骤(4)中浸泡后的玻璃制品取出,并投入至电解液中进行电解,电解过程具体为持续三次,且每次的持续时间为60-120秒,在第三次电解后,将玻璃制品从电解液中取出,使用清水清洗、自然晾干即可。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预热室内的温度具体为150-180摄氏度。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所配制的得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10%。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混合搅拌所处的温度具体为20-30摄氏度,且混合搅拌的时间持续10-16分钟。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中,四氯化钛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70%,有机溶剂的含量为50%-30%。

进一步的,在步骤(4)中,当浸泡液在对玻璃制品浸泡时,整个浸泡环境处于0.030-0.036mpa的真空度。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制品由浸泡液中取出后并在电解液前,需对玻璃制品进行清洗、干燥,且玻璃制品的清洗具体为使用清水,且在干燥的过程中,具体为在60-80摄氏度的热风吹拂下进行干燥。

进一步的,在步骤(5)中,三次电解过程之间的间隔时间为5-9分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玻璃制品的强化方法,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方案中的强化方法在对玻璃制品进行强化处理后,能够增强玻璃制品的耐挠曲性及耐冲击性,因此使得玻璃制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因外部物体的碰撞而发生破裂现象,即有利于提高玻璃制品的使用寿命,且进一步的能够确保玻璃制品在使用时的使用安全,整个强化方法的步骤、流程简易,有利于进行执行及操作,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玻璃制品的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玻璃制品的预热:将玻璃制品放置于恒温状态的预热室内,进行持续10分钟的预热;

(2)浸泡液的制备:选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及乙烯乙二醇醚,并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投入乙烯乙二醇醚中溶解,并获得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即为浸泡液;

(3)电解液的制备:向质量分数为7%的氯化钾溶液中添加其质量0.2%的谷氨酸钾,再添加氯化钾溶液质量8%的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对氯化钾溶液、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及谷氨酸钾进行混合搅拌,并最终形成电解液;

(4)浸化处理:将步骤1中预热后的玻璃制品沉浸在浸泡液中进行浸泡,且浸泡过程中,浸泡液完全将玻璃制品淹没,且整个浸泡过程持续40分钟;

(5)电解处理:将步骤(4)中浸泡后的玻璃制品取出,并投入至电解液中进行电解,电解过程具体为持续三次,且每次的持续时间为60秒,在第三次电解后,将玻璃制品从电解液中取出,使用清水清洗、自然晾干即可。

在步骤(1)中,预热室内的温度具体为150摄氏度。

在步骤(2)中,所配制的得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

在步骤(3)中,混合搅拌所处的温度具体为20摄氏度,且混合搅拌的时间持续10分钟。

在步骤(3)中,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中,四氯化钛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有机溶剂的含量为50%。

在步骤(4)中,当浸泡液在对玻璃制品浸泡时,整个浸泡环境处于0.030mpa的真空度。

所述玻璃制品由浸泡液中取出后并在电解液前,需对玻璃制品进行清洗、干燥,且玻璃制品的清洗具体为使用清水,且在干燥的过程中,具体为在60摄氏度的热风吹拂下进行干燥。

在步骤(5)中,三次电解过程之间的间隔时间为5分钟。

实施例2

一种玻璃制品的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玻璃制品的预热:将玻璃制品放置于恒温状态的预热室内,进行持续13分钟的预热;

(2)浸泡液的制备:选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及乙烯乙二醇醚,并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投入乙烯乙二醇醚中溶解,并获得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即为浸泡液;

(3)电解液的制备:向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中添加其质量0.3%的谷氨酸钾,再添加氯化钾溶液质量10%的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对氯化钾溶液、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及谷氨酸钾进行混合搅拌,并最终形成电解液;

(4)浸化处理:将步骤1中预热后的玻璃制品沉浸在浸泡液中进行浸泡,且浸泡过程中,浸泡液完全将玻璃制品淹没,且整个浸泡过程持续45分钟;

(5)电解处理:将步骤(4)中浸泡后的玻璃制品取出,并投入至电解液中进行电解,电解过程具体为持续三次,且每次的持续时间为90秒,在第三次电解后,将玻璃制品从电解液中取出,使用清水清洗、自然晾干即可。

在步骤(1)中,预热室内的温度具体为165摄氏度。

在步骤(2)中,所配制的得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

在步骤(3)中,混合搅拌所处的温度具体为25摄氏度,且混合搅拌的时间持续13分钟。

在步骤(3)中,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中,四氯化钛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有机溶剂的含量为40%。

在步骤(4)中,当浸泡液在对玻璃制品浸泡时,整个浸泡环境处于0.033mpa的真空度。

所述玻璃制品由浸泡液中取出后并在电解液前,需对玻璃制品进行清洗、干燥,且玻璃制品的清洗具体为使用清水,且在干燥的过程中,具体为在70摄氏度的热风吹拂下进行干燥。

在步骤(5)中,三次电解过程之间的间隔时间为7分钟。

实施例3

一种玻璃制品的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玻璃制品的预热:将玻璃制品放置于恒温状态的预热室内,进行持续15分钟的预热;

(2)浸泡液的制备:选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及乙烯乙二醇醚,并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投入乙烯乙二醇醚中溶解,并获得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即为浸泡液;

(3)电解液的制备:向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钾溶液中添加其质量0.4%的谷氨酸钾,再添加氯化钾溶液质量12%的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对氯化钾溶液、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及谷氨酸钾进行混合搅拌,并最终形成电解液;

(4)浸化处理:将步骤1中预热后的玻璃制品沉浸在浸泡液中进行浸泡,且浸泡过程中,浸泡液完全将玻璃制品淹没,且整个浸泡过程持续50分钟;

(5)电解处理:将步骤(4)中浸泡后的玻璃制品取出,并投入至电解液中进行电解,电解过程具体为持续三次,且每次的持续时间为120秒,在第三次电解后,将玻璃制品从电解液中取出,使用清水清洗、自然晾干即可。

在步骤(1)中,预热室内的温度具体为180摄氏度。

在步骤(2)中,所配制的得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在步骤(3)中,混合搅拌所处的温度具体为30摄氏度,且混合搅拌的时间持续16分钟。

在步骤(3)中,四氯化钛及醇类溶剂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液中,四氯化钛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有机溶剂的含量为30%。

在步骤(4)中,当浸泡液在对玻璃制品浸泡时,整个浸泡环境处于0.036mpa的真空度。

所述玻璃制品由浸泡液中取出后并在电解液前,需对玻璃制品进行清洗、干燥,且玻璃制品的清洗具体为使用清水,且在干燥的过程中,具体为在80摄氏度的热风吹拂下进行干燥。

在步骤(5)中,三次电解过程之间的间隔时间为9分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