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塔造粒生产用加热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213发布日期:2019-01-04 23:57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高塔造粒生产用加热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肥料生产装置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高塔造粒生产用加热混合器。



背景技术:

在肥料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造粒手段为高塔造粒。高塔造粒的原理是利用尿素熔融液与磷酸一铵、氯化钾混合后能形成具有流动性能良好低共熔体的特性,并通过造粒喷头喷淋,该喷液在塔中降落与上升的空气流接触时,便产生了冷却固化形成颗粒,获得养分分布均匀带有针孔状的高氮、高浓度复合肥料。

从上述过程可知,高塔造粒的关键在于将尿素或硝酸铵熔融后与磷酸一铵、氯化钾等不同的固体原料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以保证造粒的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均衡,以及形成便于造粒的熔融料浆。例如在大豆防重茬专用肥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多种原料进行混合与熔融,熔融后的原料再经过造粒后筛选分装。

现有的加热混合器,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56500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加热混合器,其能够实现内筒进行加热,加热均匀且混合均匀,但是其搅拌和颗粒分散后并不均匀,熔融后的效果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塔造粒生产用加热混合器,其能够实现加热混合器中原料的分布均匀,促进熔融过程的效率,提高熔融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高塔造粒生产用加热混合器,至少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包括驱动轴体、进料轴体、混合轴体,其中所述的驱动轴体、进料轴体和混合轴体均通过法兰盘和紧固螺栓连接;所述的进料轴体和混合轴体均为中空轴体,在进料轴体上分布有若干的进料装置,所述的混合轴体上开有若干的分布孔,且混合轴体的下方通过支架安装于底板上,底板在位于混合轴体的中轴线处安装有锥形块。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位于进料轴体上的进料口,进料口外部的进料轴体处焊接有圆弧形的铲料片。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料轴体的底部轴体内安装有棱形杆体构成的分料装置。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驱动轴体上安装有驱动轮。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锥形块的底部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穿过底板并通过轴承与底板连接,所述进气管与外部供气管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分节设置的搅拌轴实现物料的进给与分散,提高熔融用加热混合器的熔融效率和熔融液体中各元素含量的均衡,提高高塔造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棱形杆体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搅拌轴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驱动轴体;2、驱动轮;3、法兰盘;4、紧固螺栓;5、进料装置;6、进料轴体;7、混合轴体;8、分布孔;9、支架;10、锥形块;11、底板;12、进料口;13、铲料片;14、棱形杆体;15、进气管;16、壳体;17、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一种高塔造粒生产用加热混合器,其中所述的高塔造粒生产用加热混合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安装有加热管体,以及在壳体内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的搅拌轴,所述的壳体及加热管体的形式参见所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3565005U。本技术方案旨在对该技术方案进行改进,以增加颗粒的分散程度,提高熔融效率,提高高塔造粒效果。搅拌轴上的驱动轴体1通过驱动轮2、同步带与驱动电机连接。

进一步讲,如图1所示,搅拌轴包括三节结构,分别为驱动轴体1、进料轴体6和混合轴体7,所述的驱动轴体1、进料轴体6之间通过法兰盘3和紧固螺栓4连接固定,所述的进料轴体6与混合轴体7之间同样通过法兰盘3和紧固螺栓4连接固定。

所述的驱动轴体1为实心轴体,其能够保证动力传输的稳定性,防止受到较大的扭力作用而发生形变。为了更好地进料以及进料后物料的分散,本技术方案中采用的进料轴体6和混合轴体7采用的是壁厚为15mm~25mm的中空管体,并且在进料轴体6上设置有供混合后原料进入的进料装置5,在混合轴体7上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分布孔8。分布孔8的直径要远大于原料颗粒物的直径。

进料轴体6上加工有矩形通孔形状的进料口12,并且在进料轴体6的进料口12的位置处一侧焊接有圆弧形的铲料片13,铲料片13的自由端位于远离进料口12的一侧。这样设置的结构能够在进料轴体6的旋转过程中,从分隔板17与壳体16分隔出的进料腔体中铲入原料进入到进料轴体6中。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隔板17与壳体16之间堆积的原料应当为混合之后的原料。

当原料进入到进料轴体6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混合轴体7的内部。下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分散原料,进料轴体6在与混合轴体7的连接位置处一侧安装有由棱形杆体14构成的网格结构,棱形杆体14的纵向剖面为菱形。菱形剖面结构的棱形杆体14能够防止原料堆积于杆体上,又能够在原料下落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分散作用,延缓物料的下落速度。

位于混合轴体7的底部锥形块10能够将进气管15进入的高温气体分散并从较长的混合轴体7上的分布孔8逸出。逸出的气体能够扰动落入混合轴体7内的原料,在混合轴体7的扰动下不同的原料混合更加均匀,颗粒之间的分散效果更好。

一部分的原料从分布孔8中抛出,一部分的原料从通过支架9支撑的底板11上的锥形块10处向四周扩散,扩散后的原料能够在壳体及加热管体的加热下熔融。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混合轴体7的长度大于进料轴体6的长度,在本技术方案中可选用3倍于进料轴体6长度的混合轴体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