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7877发布日期:2019-06-22 00:3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抛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抛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翻抛机。



背景技术:

肥料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有机肥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进行作发酵处理,而物料在作发酵处理时需要定时对其进行翻动,以保证物料的发酵效果。由于工作量大,且工作环境差,生产厂家常采用专用的翻堆机进行翻动作业,不仅使得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但是在进行翻抛时需要的功率很大,使得翻抛机的驱动组件很热,在本就炎热的夏天,会给操作者造成很大的负担,同时也会大大影响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抛机,通过散热电路控制进风机、出风机的启闭,达到控制驱动组件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翻抛机,包括车架、连接于车架内的驱动组件、连接于车架底部的翻抛辊,所述车架两侧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处设有翅片;所述排风口处设有朝向驱动组件工作的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包括设于驱动组件一侧的进风机、设于驱动组件另一侧的出风机,所述进风机、所述出风机通过散热电路进行控制。

进风机与出风机靠向排风口设置,排风口处设有防止尘土进入车架内的翅片,通过进风机与出风机的配合,使得驱动组件处的空气流通更快,风量更大,进而使得对驱动组件的散热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架顶部设有水箱,所述水箱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驱动组件周壁设有环绕于驱动组件的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一端连通于进水口,另一端连通于出水口。

通过冷却水管的设计,使得风冷效率不足时,通入水流进行水冷,达到加速冷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与所述冷却水管之间设有水泵。

通过水泵的设计,使得水流能够得以流动,不仅加快了冷却速度,而且使驱动组件的冷却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电路包括:

检测电路,包括设于驱动组件外壁的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车架内温度并发出检测信号;

比较电路,耦接于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以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

控制电路,耦接于比较电路并根据比较信号控制水泵、进风机、出风机是否得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温度传感器能够对车架内温度进行检测,当车架内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后,进风口与吸风口启动进行初步降温;当温度继续上升直至高于第二预设值后,水泵启动进行水冷降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比较电路,包括,

第一比较部,耦接于检测电路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比较部,耦接于检测电路与第一比较部的连接点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预设值为温度较高时的温度,第二预设值为温度进一步升高,对驱动组件产生影响时的温度,比较电路将温度传感器与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进行对比,当感应信号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当感应信号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发出第二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散热部,耦接于第一比较部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当温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高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散热部使进风机、出风机得电并保持得电状态;

第二散热部,耦接于第二比较部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当温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高于第二预设值后,第二散热部使水泵得电并保持得电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高于第一预设值时,进风机、出风机开始工作;

当温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高于第二预设值后,水泵也开始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

第五电阻,一端耦接于第一比较部;

第一三极管,发射极接地,基极耦接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

第六电阻,一端耦接于第五电阻与第一三极管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与地的连接点;

第九电阻,一端耦接于直流电,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

第二继电器,包括线圈、第二常开触点开关,线圈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与直流电的连接点,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连接点,第二常开触点开关与进风机、出风机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二继电器导通,从而使第二常开触点开关闭合,进而使得进风机、出风机得电,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散热部包括,

第七电阻,耦接于第二比较部;

第二三极管,基极耦接于第七电阻,发射极接地;

第八电阻,一端耦接于第七电阻与第二三极管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与地的连接点;

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线圈,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与进风机、出风机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二三极管导通,使第一继电器工作,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闭合,使水泵工作,从而通过水冷达到降温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散热电路控制进风机、出风机的启闭,达到控制驱动组件温度的目的;

其二,通过使用散热电路进行智能控制,在不那么热的时候仅使用风冷,而水冷在关键时使用,防止在需要水冷时,水温过高难以达到需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散热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车架;11、驱动组件;12、翻抛辊;2、水箱;3、水泵;4、冷却水管;5、温度传感器;6、进风机;7、出风机;8、翅片;1000、散热电路;100、检测电路;200、比较电路;201、第一比较部;202、第二比较部;300、控制电路;301、第一散热部;302、第二散热部;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A、第一比较器;B、第二比较器;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KM1、第一继电器;KM2、第二继电器;S1、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2、第二常开触点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翻抛机,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1、连接于车架1内的驱动组件11、连接于车架1底部的翻抛辊12,其中车架1两侧设有排风口,排风口处设有过滤粉尘的翅片8。排风口所在位置设有朝向驱动组件11工作的散热风机,散热风机包括设于驱动组件11一侧的进风机6、设于驱动组件11另一侧的出风机7,进风机6、出风机7通过散热电路1000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驱动组件11的智能散热。

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加对驱动组件11的冷却降温效果,在车架11顶部设有水箱2。水箱2顶部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驱动组件11周壁设有环绕于驱动组件11的冷却水管4,冷却水管4一端连通于进水口,另一端连通于出水口,在冷却水管4与水箱2之间还设有水泵3。当水泵3启动时,水箱2内的水流入冷却水管4,达到水冷降温的目的。

如图1、图2所示,为了使水泵3、进风机6、出风机7能够智能工作,在车架11内设有散热电路1000,散热电路1000包括用于检测温度并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电路100、耦接于检测电路100的比较电路200、耦接于比较电路200的控制电路300,其中检测电路100设置为温度传感器5。

如图2所示,比较电路200包括第一比较部201、第二比较部202。

如图2所示,第一比较部20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比较器A,第一电阻R1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第一电阻R1另一端耦接于第二电阻R2一端,第二电阻R2另一端接地,第一比较器A反相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以接收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为温度较高,需要对驱动组件11进行降温时的温度;第一比较器A正相端耦接于温度传感器5以接收检测信号。

第二比较部202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比较器B,第三电阻R3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第三电阻R3另一端耦接于第四电阻R4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接地,第二比较器B反相端耦接于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点以接收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为温度进一步升高,将要影响驱动组件11使用寿命时的温度;第二比较器B正相端耦接于温度传感器5与第一比较器A正相端的连接点以接收检测信号。

控制电路300包括第一散热部301、第二散热部302。

第一散热部301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Q1、第九电阻R9、第二继电器KM2,第五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第一比较器A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第六电阻R6一端耦接于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基极的连接点,第六电阻R6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与地的连接点。

第九电阻R9,一端耦接于直流电,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

第二继电器KM2,包括线圈、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2,线圈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与直流电的连接点,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与第一三极管Q1的连接点,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2与进风机6、出风机7耦接。

第二散热部302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二三极管Q2、第一继电器KM1、续流二极管D1,第七电阻R7一端耦接于一端耦接于第二比较器B输出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第八电阻R8一端耦接于第七电阻R7与第二三极管Q2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与地的连接点;第一继电器KM1耦接于直流电,第一继电器KM1包括耦接于水泵3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1,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1连接于地。续流二极管D1一端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与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的连接点,续流二极管D1另一端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与地的连接点。

工作过程:当温度升高时,散热电路1000启动进风机6、出风机7进行降温;当温度继续上升时,散热电路1000启动水泵3,通过水冷对驱动组件11进行降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