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2947发布日期:2019-06-13 11:2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分子筛挤条装置,特别是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碳分子筛生产过程中,挤条成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传统的挤条装置普遍为螺杆挤条装置,其挤压力低且易磨损,随着液压挤条机的出现螺杆挤条机的使用比例在逐年递减,但是现有的液压挤条机普遍在挤压过程中会有物料的渗漏,而且物料渗漏后不易清理,当物料渗漏累积到一定量后还会影响装置的运行,大大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在装置充料后进行第一次挤条时,需要比常规挤条更大的压力将原料挤出,现有的挤条孔孔型设计也会使得挤条过程不顺畅。因此,现有的碳分子筛的挤条装置存在物料容易渗漏、物料渗漏后不便清理、充料后的第一次挤条顺畅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它具有物料不易渗漏、物料渗漏后容易清理、挤条顺畅度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包括挤压筒身,挤压筒身下端连接有成型模头,挤压筒身顶部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经活塞杆连接有设置在挤压筒身内的下压板,挤压筒身的中部侧壁设有开口方向为斜向下的进料管,挤压筒身的上部侧壁设有检修门;所述下压板边缘部位的厚度大于中间部位的厚度,下压板的上表面设有多层与下压板相贴合的隔离垫;所述成型模头包括若干个挤条孔,挤条孔的进料端直径由上至下递减。

前述的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中,所述挤压筒身与成型模头之间经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连接,挤压筒身与成型模头的连接处设有环形密封垫。

前述的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中,所述挤压筒身内设有与挤压筒身顶部连接且穿过下压板的导杆。

前述的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中,所述挤条孔进料端的最大直径为挤条孔出料端直径的2-3倍。

前述的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中,所述挤压筒身的顶部设有通孔。

前述的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中,所述下压板的下表面为平面,下压板的上表面为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下压板边缘部位的厚度大于中间部位的厚度,在挤条过程中,物料不易通过下压板与挤压筒身之间的缝隙渗漏到下压板上方,下压板的上表面设有多层与下压板相贴合的隔离垫,而且在挤压筒身的上部侧壁设有检修门,即使有物料渗漏到下压板上方,可以打开检修门取出一层隔离垫,将渗漏的物料连同带出,容易清理;在挤压筒身的中部侧壁设置开口方向为斜向下的进料管,相比于现有进料口设置在挤压筒身顶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缩短活塞杆运动行程,节约能源,相比于现有进料口水平设置在挤压筒身侧壁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进料管斜向下的设计可以使下压板运动至进料口高度以下时,进料口残余的物料不会落到下压板上方,而且可以大大减小下压板的厚度,不必在挤条过程中使下压板侧壁始终将进料口堵住;成型模头上的挤条孔进料端直径由上至下递减,在装置充料后进行第一次挤条时,挤条过程会更加顺畅。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挤压筒身与成型模头之间经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连接,成型模头拆装更加便捷,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成型模头,成型模头也可以拆下后进行清洁。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物料不易渗漏、物料渗漏后容易清理、挤条顺畅度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压板上表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挤条孔进料端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挤压筒身,2-成型模头,3-液压缸,4-活塞杆,5-下压板,6-进料管,7-检修门,8-隔离垫,9-环形密封垫,10-导杆,11-通孔,21-挤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碳分子筛液压挤条装置,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挤压筒身1,挤压筒身1下端连接有成型模头2,挤压筒身1顶部设有液压缸3,液压缸3经活塞杆4连接有设置在挤压筒身1内的下压板5,挤压筒身1的中部侧壁设有开口方向为斜向下的进料管6,挤压筒身1的上部侧壁设有检修门7;所述下压板5边缘部位的厚度大于中间部位的厚度,下压板5的上表面设有多层与下压板5相贴合的隔离垫8;所述成型模头2包括若干个挤条孔21,挤条孔21的进料端直径由上至下递减至与挤条孔21的出料端直径相同。

所述挤压筒身1与成型模头2之间经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连接,挤压筒身1与成型模头2的连接处设有环形密封垫9。

所述挤压筒身1内设有与挤压筒身1顶部连接且穿过下压板5的导杆10,可以提高下压板5在下行、上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述挤条孔21进料端的最大直径为挤条孔21出料端直径的2-3倍,增加了物料挤出的顺畅度。

所述挤压筒身1的顶部设有通孔11,通孔11可以使下压板5下压过程中挤压筒身1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所述下压板5的下表面为平面,下压板5的上表面为曲面,不影响对物料的正常挤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液压缸3与活塞杆4作用将下压板5下表面提升至进料管6管口的上方,通过进料管6向挤压筒身1内填装成型物料,物料填充量保持在进料管6管口以下,填料完毕后液压缸3与活塞杆4驱动下压板5对物料进行挤条,由于进料管6斜向下设计,下压板5运动至进料口高度以下时,进料管6残余的物料不会落到下压板5上方;当有物料通过下压板5与挤压筒身1之间的缝隙渗漏到下压板5上方时,可以定期打开检修门7,取出一层隔离垫8,渗漏的物料会连同带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