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弯曲片材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60296发布日期:2019-04-09 22:0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用于弯曲片材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弯曲片材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玻璃片材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采用不同的弯曲方法,这些方法已经可以大量地从专利文献中找到。

例如wo2012/080072描述了一种具有在边缘区域和内部区域中分级地弯曲玻璃片材的方法。在这里首先将玻璃片材在预弯曲环上移入到炉膛中,其中,片材边缘被预弯曲,随后通过第一抽吸装置继续弯曲片材边缘、将玻璃片材在最终弯曲环上放下并且在面上进行弯曲并且借助于第二抽吸装置完成弯曲成希望的最终几何形状。通过分级弯曲玻璃片材,可以在复杂的片材形状下减小视觉误差。

在wo2004/087590和wo2006072721中分别描述了一种方法,其中,玻璃片材首先在弯曲框架上通过重力被预弯曲,随后借助于上弯曲模具或下弯曲模具进行挤压弯曲。

在ep255422和us5906668中分别通过对着上弯曲模具的抽吸来弯曲玻璃片材。

ep1550639a1、us2009/084138a1和ep2233444a1可以分别获知一种装置,其中,挤压框架可在滑座上在弯曲工站之间运输,滑座可移动地支承在固定不动的支架上。

一般来说需要用于弯曲玻璃片材的比较紧凑的设施,其中,玻璃片材应能够利用比较短的周期时间和比较低的生产成本来制造。此外应能够满足高的品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相对于已知的方法所改进的用于弯曲玻璃片材的方法以及一种相应的装置。该任务和该另一任务按照本发明的建议通过具有并列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用于弯曲玻璃片材的装置和方法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从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术语“预弯曲”指的是相对于定义的或可定义的片材最终弯曲(最终几何形状或最终形状)而言的片材不完全弯曲。预弯曲可以例如占最终弯曲的10至80%。在作为“边缘预弯曲”的应用中,该术语指的是在与片材棱邻接的、位于末端的片材边缘区域、典型地条带形包围片材的边缘区域中的片材不完全弯曲。例如条带宽位于3至150mm的范围中。片材棱通过(切割)面形成,该面典型地垂直于两个相互对置的片材主面布置。在作为“面预弯曲”的应用中,该术语指的是在由边缘区域包围的且直接与边缘区域邻接的片材中央区域或内部区域中的片材不完全弯曲。与此不同的是,术语“最终弯曲”指的是片材的完全弯曲。在作为“边缘最终弯曲”的应用中,该术语指的是在片材边缘区域中的完全弯曲,在作为“面最终弯曲”的应用中指的是在片材内部区域中的完全弯曲。

术语“片材”一般指的是玻璃片材,尤其是热预紧的钠钙玻璃。

术语“侧向”或“侧向可错开”指的是具有至少一个水平运动分量的运动,由此可以将一个构件相对于另一个构件侧向地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弯曲片材的装置包括多个结构上和功能上相互可限界的区。根据本发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用于弯曲被加热的片材的弯曲区,其有利地配备有用于加热片材的加热装置。尤其是弯曲区为此可以被带到一个温度上,该温度能够实现片材的塑性变形且典型地处在600℃至750℃的范围中。

弯曲区优选构造成相对于外界环境关闭或可关闭的、可加热的室,下面称作“弯曲室”。弯曲室具有弯曲室中空空间,其被优选隔离的壁部完全包围限界。弯曲室中空空间具有至少一个通入到弯曲室中空空间中的开口,该开口优选可通过弯曲室门关闭。弯曲室包括至少两个弯曲模具,即第一弯曲模具和第二弯曲模具,它们优选布置在构造成弯曲室的弯曲区的弯曲室中空空间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一弯曲模具和第二弯曲模具分别具有用于接触片材的接触面。第一弯曲模具和第二弯曲模具的接触面分别具有外部面区段和内部面区段或者说由外部和内部面区段组成。第一弯曲模具和第二弯曲模具的外部面区段分别构造成适合于在片材边缘区域中的边缘最终弯曲。优选第一弯曲模具和第二弯曲模具的内部面区段分别构造成适合于在被边缘区域包围的片材中央区域或内部区域中的面预弯曲。替选地,第二弯曲模具的内部面区段可以构造成适合于面最终弯曲。

如这里以及在下文中应用的那样,表述“构造成适合于”在与接触面的外部面区段的关联中理解为外部面区段这样成形,即能够产生片材的边缘最终弯曲。但片材不是绝对必要地经受边缘最终弯曲,而是也可以仅进行边缘预弯曲。边缘最终弯曲之后在下一方法实施中才产生。外部面区段为此不是绝对必要地具有与边缘最终弯曲的片材的形状互补的形状。与接触面的内部面区段相关联地,“构造成适合于”意味着内部面区段这样成形,即,能够产生片材的面预弯曲,其中,不是绝对必要地进行面预弯曲。如果第二弯曲模具的内部面区段替选地构造成适合于面最终弯曲,那么这意味着,能够产生但不是绝对必要地产生面最终弯曲。面最终弯曲也可以在下一方法实施中才产生。

在本发明的该设计方案中,下面与进给模块相关联地描述的挤压框架(例如挤压环)具有用于挤压片材的挤压面(接触面),该挤压面与第一弯曲模具或第二弯曲模具的构造成适合于边缘最终弯曲的外部面区段互补地构造。挤压面例如以条带的形状构造,例如具有3至150mm范围中的条带宽。挤压面为了与片材接触而向上定向。此外,挤压框架构造成适合于在片材内部区域中通过重力进行面预弯曲,其中,片材内部区域的下陷(durchsacken)可通过重力实现。挤压框架为此可以敞开地构造,也就是说设有中央穿通部,或者完整面地构造,只要能够实现片材内部区域的下陷。敞开的设计方案就片材的更简单的处理而言是优选的。不言而喻,通过更好的重力分布造成的条带形挤压面的更大宽度在避免不希望的记号(片材平整表面的变化)而言是有利的,其中,通过片材在边缘区域中在挤压框架上的挤压可以抑制记号的产生。挤压框架的挤压面具有定义的几何形状,其中,挤压框架为此是足够刚硬的。挤压框架例如成形为铸件,其中,挤压面例如通过铣削来制造。在重力弯曲的情况下片材通过其自重被预弯曲。通过片材边缘抵靠挤压框架的挤压面的事先挤压可以减少片材的面预弯曲。此外,在挤压框架上运输期间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实现用于固定片材的止挡件的应用。

在此情况下,第一弯曲模具和挤压框架沿竖直方向相对于彼此可错开,从而片材在边缘区域中可在第一弯曲模具的外部面区段和挤压框架的挤压面之间被挤压。片材由此在边缘区域中被预弯曲或最终弯曲。有利的是,第一弯曲模具与一运动机构耦接,通过该运动机构可以使第一弯曲模具向挤压框架进给。

以相应的方式,第二弯曲模具和挤压框架沿竖直方向相对于彼此可错开,从而片材在边缘区域中可在第二弯曲模具的外部面区段和挤压框架的挤压面之间被挤压。片材由此在边缘区域中被预弯曲或最终弯曲。有利的是,第二弯曲模具与一运动机构耦接,通过该运动机构可以使第二弯曲模具向挤压框架进给。

通过在边缘区域和内部区域中片材在多个阶段中实施的弯曲,可以大大减少在第二弯曲模具上的弯曲时间,以便缩短周期时间。为此,通过借助于在挤压框架上的挤压造成的片材的特别准确的定位,能够以特别高的品质制造复杂成形的片材。

优选第一弯曲模具和第二弯曲模具分别具有用于将片材固定(festlegen)在相应接触面上的器件。用于将片材固定在接触面上的器件有利地包括用于抽吸气态流体、尤其是空气的气动抽吸装置,通过该抽吸装置可以将片材借助于负压对着相应的接触面抽吸。接触面为此可以例如设有至少一个抽吸孔,有利地设有大量的在接触面上例如均匀分布的抽吸孔,在这些抽吸孔上针对接触面上的抽吸作用可分别施加负压。抽吸装置可以替选地或附加地具有对接触面进行包边的裙围,通过该裙围可以产生接触面上的负压。抽吸装置产生典型地指向上的气态流体、尤其是空气的流,该流足以将片材固持在接触面上。这能够实现尤其是将用于容纳固定在接触面上的片材的框架放置到片材下方。

替选地或附加地,用于将片材固定在接触面上的器件有利地包括用于产生气态流体流、尤其是空气流的气动鼓风装置,该鼓风装置这样构造,即片材能够通过气态流体流从下方被吹气、由此被升高并且能够抵靠第一或第二弯曲模具的接触面按压。鼓风装置可以尤其是这样构造,即固定在接触面上的片材能够通过由气态流体流施加的压力在边缘区域中和/或在内部区域、有利地至少在边缘区域中被预弯曲。

如这里以及在下文中所应用的,术语“固定(festlegen)”表示片材在接触面上的固定(fixierung),其中,片材可以抵靠接触面按压和/或被吸到接触面上。片材在接触面上的固定不是绝度必要地与弯曲过程相连。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具的接触面为了与片材的接触分别向下定向。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还包括模块,下文中称作“进给模块”,其形成结构单元并且优选地、但不是绝对必要地相对于弯曲区可运动。进给模块优选与弯曲区在空间上可分开。进给模块优选具有可主动或被动地驱动的运动机构,用于使进给模块相对于弯曲区、例如滚动运输机构或空气垫运输机构运动。优选地,进给模块以进给室的形式构造,该进给室具有进给室中空空间,该进给室中空空间被优选隔离的壁部完全包围限界。通过壁部将进给室中空空间与外界环境分开。优选地,进给室中空空间是关闭的或可关闭的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通入到进给室中空空间中的开口,该开口优选可通过进给室门关闭。尤其是进给室中空空间可以通过关闭开口与弯曲区(弯曲室中空空间)在空间上分开,从而在进给室中空空间和弯曲区之间不存在空间上的连接。而是进给室中空空间和弯曲区(弯曲室中空空间)可以通过壁部在空间上彼此连接或彼此分开,所述壁部设有可关闭的开口。

进给模块具有可运动的支架,该支架具有优选牢固(不可逆地)安装在支架上的挤压框架,用于挤压和运输片材。优选支架连同挤压框架布置在构造成进给室的进给模块的进给室中空空间中或者可以(完全地)布置在进给室中空空间中。支架相对于两个弯曲模具可运动。支架可以尤其是运动到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其完全容纳在进给室中空空间中(并且也不是部分地布置在弯曲区中)。与开头提到的现有技术不同,挤压框架不是支承在可在支架上运动的滑座上,而是挤压框架的运动可以仅通过支架的运动来自主进行。术语“挤压框架”这样理解,即挤压框架可以用于挤压片材,其中,借助于挤压框架的挤压是有利的、但不是绝对必要的。尤其是挤压框架可以作为运输框架仅用于在弯曲模具之间运输片材(不进行挤压)。

进给模块这样进给或优选可进给到弯曲区处,即支架连同挤压框架能够(从弯曲区外部的位置)引入到弯曲区中。优选地,以进给室的形式构造的进给模块进给或优选可进给到以弯曲室的形式构造的弯曲区处,其中,进给室中空空间与弯曲室中空空间可连接。为此,进给室中空空间具有至少一个开口,该开口可被带入到与弯曲室的弯曲室中空空间的第二开口的对置位置中,从而可建立进给室中空空间和弯曲室中空空间的优选齐平的连接。优选地,进给室中空空间的第一开口和/或弯曲室中空空间的第二开口分别设有门,通过该门可以关闭所属的开口。重要的是,进给室中空空间和弯曲室中空空间、尤其是通过打开进给室中空空间和弯曲室中空空间之间的至少一个门而产生的可连接性。

根据本发明,进给模块这样进给或可进给到弯曲区处,即挤压框架在支架上可通过(从弯曲区外部输入到弯曲区中的)支架的运动在配属于第一弯曲模具的第一挤压框架位置和配属于第二弯曲模具的第二挤压框架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具侧向地运动。优选地,第一挤压框架位置沿竖直方向(例如直接)位于第一弯曲模具下方并且第二挤压框架位置沿竖直方向(例如直接)位于第二弯曲模具下方。有利的是,挤压框架可在水平平面中交互地且平移地(即1维地)运动。此外,支架连同挤压框架可(完全地)返回运动到进给模块中,其中,优选的是,支架连同挤压框架可完全地容纳在以进给室的形式构造的进给模块的进给室中空空间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挤压框架在弯曲区(例如弯曲室)内部的运动通过从弯曲区的外部输送的支架进行,这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实现了挤压框架的特别准确的定位。支架为了其运动与运动机构耦接。实际上为了满足对于制造出的片材的特别高的品质要求,需要片材相对于弯曲模具的特别准确的定位,典型地要求少于1mm、典型地至少大约0.5mm的准确度。为了避免在热的弯曲区中通过热膨胀造成的故障,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在进给模块中在热弯曲区的外部在冷区域中布置一用于支架的运动机构。此外由此实现了支架的特别快速的定位,这是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的优点,因为由此可以减少周期时间。

用于挤压框架的支架与布置在进给模块上的支架运动机构耦接,其中,承载挤压框架的支架区段可以由进给模块输入到弯曲区中并且可以返回运动至进给模块。尤其是挤压框架可以通过支架的运动被带入到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其完全容纳在进给室中空空间中。支架可以通过支架运动机构这样运动,即挤压框架能够在弯曲区内部在第一挤压框架位置和第二挤压框架位置之间以交互(reziproker)的方式侧向地运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用于支撑挤压框架和/或支架的至少一个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一挤压框架位置和/或第二挤压框架位置上。尤其是在第一挤压框架位置和第二挤压框架位置上可以分别布置单独的支撑装置,例如伺服马达或液压或气动的支撑装置,通过其使得挤压框架和/或支架向下地受支撑。由此可以特别准确地定位挤压框架,其中,可以以有利的方式避免挤压框架的姿势变化,该姿势变化尤其是通过与布置在其上的弯曲模具的触碰接触所引起。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与第一和/或第二弯曲模具可连接的至少一个工具可在支架上运输,例如借助于安装在支架上的工具托架。工具可通过支架的运动在进给模块和配属于第一弯曲模具的第一工具位置和/或配属于第二弯曲模具的第二工具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具侧向地运动。优选地,第一工具位置沿竖直方向(例如直接)位于第一弯曲模具下方并且第二工具位置沿竖直方向(例如直接)位于第二弯曲模具下方。优选地,但不是绝对必要地,第一挤压框架位置与第一工具位置相同并且第二挤压框架位置与第二工具位置相同。支架运动机构这样构造,即所述至少一个工具在支架上可通过支架的运动从进给模块运动到弯曲区中并且从弯曲区运动至进给模块。尤其是支架可以通过支架运动机构这样运动,即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能够以交互的方式侧向地运动到第一工具位置或运动到第二工具位置中。本发明的该设计方案实现了以工具特别简单且快速地装备弯曲模具,尤其是供给更换,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工具在支架上可通过支架的运动从进给模块被运输至第一或第二工具位置,用以装备第一弯曲模具或弯曲模具。另一方面工具可以通过放下到支架上以简单的方式再次从弯曲区撤除。

有利地,与第一弯曲模具可连接的第一工具和与第二弯曲模具可连接的第二工具同时在支架上运输,其中,通过支架的运动,第一工具可在弯曲室和第二工具位置之间并且第二工具可在弯曲室和第二工具位置值之间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具侧向地运动。为此有利的是,两个工具能够以一中间间隔在支架上定位,该中间间隔相应于第一和第二工具位置的中间间隔。以这种方式可以在两个弯曲模具上以特别简单和快速的方式进行工具更换。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工具在装备弯曲模具之前布置在构造成进给室的进给模块的可加热的进给室中空空间中。以这种方式可以在工具更换时特别快速地推进片材到弯曲区中的处理,无需工具的费时加热。这尤其是在更换弯曲模具的两个工具时有效。进给室为此设有可加热的进给室中空空间,在其中可加热所述至少一个工具。

在可加热的进给室中空空间中特别有利的是,支架运动机构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可加热的(热的)进给室中空空间外部。由此可以以有利的方式避免支架运动机构的部件的不希望的加热以及与此相连的热诱导的长度变化。这以实质性的方式有助于,以特别高的准确度和高的速度定位支架和尤其是紧固在支架上的挤压框架,从而能够以特别高的品质要求制造片材。

除了挤压框架的特别准确的定位之外,可运动的进给模块实现了以优选被加热的工具简单且快速地装备弯曲区的弯曲模具。例如可以设置多个可运动的进给模块,它们设有彼此不同的工具,用以能够根据需要的不同以不同的工具来装备弯曲区。同样地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弯曲模块的工具的维护或更换。在此情况下分别将仅一个进给模块进给至弯曲区。

进给模块、优选进给室是自给自足的结构单元,其实现了与弯曲区无关地以工具和/或挤压框架来装备进给模块以及在进给模块中更换工具和/或挤压框架。尤其是支架向外的可移动性实现了进给模块的简单和快速的装备。

如果进给模块、优选进给室是可运动的,则进给模块可以进给至弯曲区,优选弯曲室并且被再次撤除。这提供了至弯曲区的尤其是自由的进入,用以针对确定的弯曲过程进行匹配或进行维护工作。

有利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还具有带有用于将片材加热到弯曲温度上的加热装置的预热区以及运输机构、尤其是滚床类型的运输机构,用以将片材从预热区向弯曲区运输,尤其是向(例如直接)位于第一弯曲模具下方的取出位置运输。滚床有利地这样构造,即一个个片材可以先后被运输至取出位置。取出位置可以尤其相应于滚床的端部区段。

有利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还具有热预紧区,其具有用于热预紧片材的冷却装置,其中,为了将片材从配属于第二弯曲模具的第一预紧框架位置(其尤其是可以与第二挤压框架位置相同)向用于将片材在预紧区中预紧的第二预紧框架位置运输,预紧框架(例如预紧环)可相对于第二弯曲模具以交互的方式侧向地运动(也就是说以至少一个水平运动分量)。有利的是,预紧框架可在水平平面中交互地且平移地(1维地)运动。通过热预紧(退火)有目的性地产生片材的表面区和核心区之间的温度差,用以提高片材的断裂强度。片材的预紧有利地借助于用于利用气态流体、优选空气来向片材鼓风的装置产生。优选地片材的两个表面同时利用冷却的空气流加载。

当挤压框架和预紧框架侧向错开时,分别运输一单个的片材,其中,两个片材可以同时在两个弯曲模具上被处理,而第三片材处于预紧区中。通过挤压框架和/或预紧框架的优选交互的平移运动,一个个片材可以高效且快速地在不同的工具之间运输。通过在多级中实施的在边缘区域和内部区域中的片材弯曲,可以大大减小在第二弯曲模具上的弯曲时间,用以缩短周期时间。此外,由此也可以以高的品质制造出复杂的几何形状。

有利地,用于将片材从弯曲区向预紧区运输的预紧框架具有构造成适合于在片材边缘区域中的边缘最终弯曲的框架面。此外有利的是,预紧框架构造成适合于在片材内部区域中通过重力进行面最终弯曲。当片材在预紧框架上的运输期间,可以通过重力进行边缘最终弯曲和面最终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预热区以预热室的形式构造,该预热室具有预热室中空空间,该预热室中空空间由优选隔离的壁部完全包围限界。通过壁部将预热室中空空间与外界环境分开。例如预热室中空空间是关闭或可关闭的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通入到预热室中空空间中的开口,该开口优选可通过预热室门关闭。预热室中空空间可与弯曲区,尤其是构造成弯曲室的弯曲区的弯曲室中空空间连接,用以向第二预紧框架位置输送被弯曲的片材。优选地但不是绝对必要地,第二挤压框架位置与第一预紧框架位置相同。预紧框架与预紧框架运动机构耦接,通过预紧框架运动机构可以使预紧框架在第一预紧框架位置和第二预紧框架位置之间以交互的方式侧向地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具运动。预紧框架运动机构与用于挤压框架的支架不耦接。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弯曲片材的装置尤其是用于执行在下文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就此而言,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描述范畴内参考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上述实施方案。该方法包括下列(例如逐步的)步骤:

在配属于第一弯曲模具的取出位置中提供被加热到弯曲温度上的片材的步骤。

将片材固定在第一弯曲模具的接触面上的另一步骤。有利的是,片材在第一弯曲模具的接触面上的固定如此进行,即片材通过以气态流体的鼓风而升高并且抵靠第一弯曲模具的接触面按压。替选地且优选附加地,片材通过抽吸来固定在第一弯曲模具的接触面上。示例性地、但不是绝对必要地,片材在第一弯曲模具的接触面上在边缘区域中经受边缘预弯曲和/或在片材内部区域中经受面预弯曲。

将用于片材的挤压框架定位在配属于第一弯曲模具的第一挤压框架位置中的步骤,尤其是在片材固定在第一弯曲模具上期间。

将片材放下到挤压框架上的步骤。如果挤压框架构造成挤压框架,则该方法可以包括另一步骤,其中,片材在第一弯曲模具和挤压框架之间被挤压,其中,在片材边缘区域中进行边缘预弯曲或边缘最终弯曲。

片材在挤压框架上被输送至配属于第二弯曲模具的第二挤压框架的步骤。当片材在挤压框架上运输期间,优选在被边缘区域包围的片材内部区域中通过重力进行面预弯曲。这尤其在如下情况下是有利的,当片材在第一弯曲模具和构造成挤压框架的挤压框架之间已被挤压。如果挤压框架构造成挤压框架,则该方法可以包括另一步骤,其中,片材在第二弯曲模具和挤压框架之间被挤压,其中,在片材边缘区域中进行边缘预弯曲或边缘最终弯曲。

将片材固定在第二弯曲模具的接触面上的步骤。在此情况下可以例如在片材内部区域中进行面预弯曲或面最终弯曲以及在片材边缘区域中进行边缘预弯曲或边缘最终弯曲。有利地,片材通过抽吸来固定在第二弯曲模具的接触面上。

在此情况下重要的是,挤压框架紧固在由进给模块(优选进给室)输入到弯曲区(优选弯曲室)中的支架上,其中,挤压框架通过支架的运动在第一挤压框架位置和第二挤压框架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具侧向地运动。优选进给模块是可运动的并且向弯曲区进给。

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挤压框架和/或支架在第一挤压框架和/或第二挤压框架中向下受支撑。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能与第一弯曲模具和/或第二弯曲模具连接的至少一个工具在支架上在进给模块和弯曲区之间运输。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工具在进给模块中在运输到弯曲区之前被加热。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该方法包括另一步骤,其中,片材在(冷却的)预紧框架上被运输至冷却装置,用于热预紧片材。在预紧框架上运输期间,可以在片材内部区域中通过重力进行面最终弯曲。

有利地,当片材固定在第二弯曲模具上期间,将用于预紧片材的预紧框架定位在配属于第二弯曲模具的第一预紧框架位置中,将片材放下到预紧框架上,并且使预紧框架在用于预紧片材的第一预紧框架位置和第二预紧框架位置之间侧向地相对于第二弯曲模具运动。优选地,预紧框架交互地(双向地)平移地(1维地)在水平平面中在第一预紧框架位置和第二预紧框架位置之间运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弯曲模具和挤压框架之间挤压片材进行在片材边缘区域中的边缘预弯曲。随后通过在第二弯曲模具和挤压框架之间挤压片材进行在片材边缘区域中的另一边缘预弯曲。最后在片材在预紧框架上运输期间进行片材的边缘最终弯曲。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弯曲模具和挤压框架之间挤压片材进行在片材边缘区域中的边缘预弯曲。随后通过在第二弯曲模具和挤压框架之间挤压片材进行在片材边缘区域中的边缘最终弯曲。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弯曲模具和挤压框架之间挤压片材进行在片材边缘区域中的边缘最终弯曲。

在第二弯曲模具上的弯曲可以赋予片材最终的或近似最终的形状。典型地,但不是绝对必要地,片材的形状在预紧框架上仍被(通常极小地)改变,为此,预紧框架优选具有一框架面,该框架面构造成适合于边缘最终弯曲。此外,预紧框架构造成适合于通过万有引力进行面最终弯曲。片材因此在预紧框架上获得其最终形状。

此外,本发明延伸到根据本发明的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制造陆地、空中或水上交通的运输工具、尤其是机动车中的片材,特别是用于机动车中的后窗。

本发明的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单独地或以任意的组合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尤其是前述的以及下面还要说明的特征不仅可在给出的组合中应用,而且也可在其他组合中或单独地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参考附图。在简化但不按比例的图示中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弯曲片材的装置的一种示例性构造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3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不同阶段中示出了图1的装置的其他示意图;

图4-10在不同的时间点示出了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弯曲片材的装置,不具有进给模块;

图11a-11b示出了用于展示在第一弯曲工具和挤压框架之间挤压片材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片材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来看图1和4,其中,参照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一种示例性构造的横截面图。参照图1描述了总体上利用附图标记1表示的用于弯曲片材的装置的主要部件。图4中在没有进给模块38的情况下示出了图1的用于弯曲片材的装置1的一个放大截断。

装置1包括弯曲区,其在这里例如构造成用于弯曲(玻璃-)片材5的关闭的或可关闭的弯曲室2;布置在弯曲室2侧部的预热区3,具有用于将片材5加热到弯曲温度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未详细示出,因为其在所示的图示中位于弯曲区2后面;以及布置在弯曲室2侧部的预紧区4,用于冷却或预紧被弯曲的片材5。预紧区4耦接在弯曲室2的右侧。预热区3和预紧区4在从上方的俯视图中以90°的角度布置在弯曲室2处并且在功能上耦接在弯曲室上。预热区3、弯曲室2和预紧区4在这里分别构造成所述装置的在空间上分开的区域。弯曲室2设有隔离的弯曲室壁部36,其将弯曲室2的中空空间、下面称作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与外界环境限界。由此可以将弯曲室中空空间38加热到适合于片材5的弯曲过程的温度(弯曲温度)上并且保持住。为了加热弯曲室中空空间37,弯曲室2具有加热装置,这在图1中未详细示出。

在所述装置1中,片材5可以逐渐地从预热区3运输到弯曲室2中且最终运输到预紧区4中。为了将片材5从预热区3运输到弯曲室2中,设置片材运输机构6,其在这里例如包括滚床7,该滚床具有用于面式支承片材5的柱形滚轴8。滚轴8以它们水平取向的旋转轴线、在这里例如平行于x方向、主动和/或被动地能转动地受支承。借助于滚轴8可以将在预热区3中加热到弯曲温度上的片材5分别单个地且先后地带入到弯曲室2的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的取出位置22中。用于片材5的运输装置垂直于绘图平面。

弯曲室2具有在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的两个空间上分开的弯曲工站9、9’,其中,第一弯曲工站9和第二弯曲工站9’沿水平的x方向错开布置。在两个弯曲工站9、9’的描述中,带有”’”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第二弯曲工站9’的部件,其中,第二弯曲工站的部件也可以不带有”’”,如果认为合适的话。为了更容易地参照,第二弯曲工站9’的所有部件也被称作“第二”部件,与第一弯曲工站9的部件不同,第一弯曲工站的部件也被称作“第一”部件。

弯曲工站9、9’分别具有竖直的保持件10、10’,用于可脱开地紧固弯曲工具11、11’。保持件10、10’通过未详细示出的保持件运动机构13、13’分别沿竖直方向可错开。可选地,保持件10、10’通过保持件运动机构13、13’分别也以至少一个水平运动分量,尤其是沿着正或负的x方向侧向可错开。在保持件10、10’的下端部处分别可脱开地安装弯曲工具11、11’。每个弯曲工具11、11’具有指向下的、凸形的接触面14、14’,用于面式地贴靠(anlage)片材5。在相应的贴靠压力下,片材5可以在相应的接触面14、14’上被弯曲。两个接触面14、14’为此分别具有位于端部或位于边缘的外部面区段15、15’和内部面区段16、16’,它们具有彼此不同的面轮廓(面造型),其中,内部面区段16、16’被外部面区段15、15’完全包围(包边)。

除了同一弯曲工具11、11’的外部面区段15、15’和内部面区段16、16’彼此不同的面轮廓之外,两个弯曲工具11、11’的接触面14、14’也具有不同的面轮廓。具体而言,第一弯曲工具11的接触面14的外部面区段15具有一面轮廓,该面轮廓与片材5的(例如条带形的)边缘区域17的希望的边缘最终弯曲、也就是说最终弯曲相匹配,或者说能够在下一处理中实现这种最终弯曲。片材5的位于端部的边缘区域17邻接在垂直于两个彼此对置的片材主面布置的片材(切割)棱19上。第一弯曲工具11的接触面14的内部面区段16具有一面轮廓,该面轮廓相应于被边缘区域17完全包围的片材5内部区域18中的面预弯曲,也就是说非最终弯曲。第二弯曲工具11’的接触面14’的外部面区段15’具有与第一弯曲工具11的接触面14的外部的面区段15相同的面轮廓并且具有与片材5边缘区域17中希望的边缘最终弯曲相匹配的面轮廓。与第一弯曲工具11的接触面14的内部面区段16不同,第二弯曲工具11’的接触面14’的内部面区段16’具有一面轮廓,该面轮廓与片材5内部区域18中的面最终弯曲、也就是说最终或近似最终弯曲相匹配,或者说能够在下一工序中实现这种最终或近似最终弯曲。第一保持件10与第一弯曲工具11一起形成第一弯曲模具12。以相应的方式,第二保持件10’与第二弯曲工具11’一起形成第二弯曲模具12’。

两个弯曲工站9、9’分别设有用于将片材5对着接触面14、14’进行抽吸的抽吸装置20、20’。接触面14、14’为此例如可以设有均匀分布的吸孔(未示出)和/或位于边缘固定的裙围。通过产生的负压或真空,可以将片材5对着接触面14、14’抽吸。

第一弯曲工站9还具有未详细示出的鼓风装置21,通过其可产生沿竖直方向穿过滚床7流动的气态流体,例如空气流33。由此可以使处在取出位置22中的片材5朝第一弯曲模具12的方向提升。取出位置22沿竖直方向直接位于第一弯曲模具12的弯曲工具11下方。

所述装置1还包括可运动的(移动的)进给室38,其与预紧区4对置地布置在弯曲室2的外侧面处。如弯曲室2那样,进给室38以关闭或可关闭的室的形式构造。进给室38为此包括隔离的进给室壁部39,其将进给室38的中空空间、在下面称作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与外界环境限界。进给室中空空间40可通过至少一个通入到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中的进给室开口43从外面进入。进给室开口43可通过进给室门44关闭,从而进给室中空空间40可以被打开以及相对于外界环境被关闭。如图1中所示,进给室38布置在弯曲室2外侧,其中,进给室开口43处在与弯曲室中空空间37的第一弯曲室开口45的对置位置中。弯曲室中空空间37可通过通入到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的第一弯曲室开口45从外面进入。第一弯曲室开口45可通过第一弯曲室门46关闭。

如果进给室38布置在弯曲室2处,则可以通过打开进给室门44和第一弯曲室门46将弯曲室中空空间37和进给室中空空间40在空间上相互连接。另一方面,通过关闭进给室门44和/或第一弯曲室门46可以将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与弯曲室中空空间37在空间上分开。

进给室38相对于弯曲室2可运动并且为此具有可主动或被动地驱动的进给室运动机构42,用于使进给室38运动,该进给室运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能以压缩空气加载的用于在进给室38下方产生空气垫的空气垫平台47构造,进给室38可以在空气垫上浮动。当然也可以考虑的室,进给室运动机构42例如以滚轴支座的形式构造。借助于进给室运动机构42可以使进给室38向弯曲室2进给或从弯曲室2离开。

进给室中空空间40被隔离的进给室壁部39包围限定。由此可以将进给室中空空间40加热到希望的温度上并且保持住。例如将进给室中空空间40如弯曲室2那样加热到适合于片材5的弯曲过程的温度(弯曲温度)上并且保持住。为了加热进给室中空空间40,进给室38具有进给室加热装置41,其在图1的设计方案中以热辐射器的形式构造。热辐射器分布地布置在多个热辐射场中。

进给室38还具有用于挤压框架25的纵长的支架27。支架27可通过支架运动机构26运动。支架运动机构26包括滑座48,支架27安置在滑座上,其中,滑座48可沿纵长的滑座引导件49运动,该滑座引导件完全容纳在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中。支架运动机构26还包括驱动装置50,其可将滑座48连同支架一起沿着滑座引导件49交互地以及平移地运动。如图1中所示,滑座引导件49朝弯曲室2延伸,其中,支架27的一个区段可在打开的进给室门44和打开的弯曲室门46的情况下输入到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方式为,滑座48沿着滑座引导件49朝向弯曲室2运动。另一方面,支架27可以通过滑座48的运动沿着相反方向从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离开并且完全容纳在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中。用于支架27的驱动装置50布置在可加热的进给室中空空间40外部(在图1中在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下方)。驱动装置50基本上可以以任意的方式构造,只要能够实现准确地定位支架2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50以装配有被驱动的小齿轮的小齿轮链条机构的形式构造,该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且不必详细说明。在图1中所示的情况中,支架27输入到弯曲室2中且因此部分地位于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中并且部分地位于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进给室门44和弯曲室门46分别处在打开姿势。不言而喻,进给室38和弯曲室2、包括它们的部件这样构造,即承载挤压框架25的支架27区段可以从进给室中空空间40输入到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

用于运输片材5的挤压框架25牢固地安置在支架27的自由端部处。支架27为此包括例如两个平行的支架臂52,在它们之间紧固挤压框架25。如果支架27(部分地)输入到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则可以通过支架27的运动使挤压框架25在弯曲室中空空间37内部(交互地且平移地)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具12、12’侧向地运动。尤其是挤压框架25可以通过支架27的运动而在配属于第一弯曲模具12的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和配属于第二弯曲模具12’的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之间运动。优选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沿竖直方向(例如直接)位于第一弯曲模具12下方并且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沿竖直方向(例如直接)位于第二弯曲模具12’下方。在图1中示出了一种情况,在该情况下运输框架25位于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中。在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中具有预紧框架30。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在这里与第一预紧框架位置相同,其中,预紧框架30可借助于预紧框架运动机构31在第一预紧框架位置24和第二预紧框架位置32之间在预紧区4内部平移地且交互地运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中,挤压框架23的运动在弯曲室2内部通过从弯曲室2外部输送的支架27进行,其中,用于支架27的驱动装置50布置在可加热的进给室中空空间40外部,从而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实现了挤压框架25的特别准确的定位。

如图1中所示,不仅在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中而且在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中分别向下布置一用于支撑支架27的支撑装置51、51’。支撑装置51、51’在这里例如分别构造成液压或气动的支撑装置。由此可以将挤压框架25特别准确地在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种或在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中在不改变姿势的情况下尤其是通过与第一弯曲模具12或第二弯曲模具12’的触碰接触来定位,用以进一步改善片材处理的准确性。图1中示出了一种情况,在该情况下挤压框架25或支架27在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中通过支撑装置51支撑。

现在参照图2,其中,用于弯曲片材5的装置1在与图1中不同的方法情况中示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仅说明与图1的区别并且其余内容参见上面的实施例。在图2的情况中预紧框架30从第一预紧框架位置24运动到预紧区4内部的第二预紧框架位置32中。挤压框架25从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通过支架27的运动而运动到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中。在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中,挤压框架25或支架27向下通过第二支撑装置51’支撑。

现在参照图3,其中,用于弯曲片材5的装置1在与图2中不同的方法情况中示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仅说明与图1的区别并且其余内容参见上面的实施例。在图3的情况下支架27通过滑座48在滑座引导件49上的运动来完全地返回行驶到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中。在支架27上放下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具12、12’的两个工具11、11’。例如第一弯曲模具12的工具11放下到支架27上的(未详细示出的)工具托架53上。第二弯曲模具12’的另一工具11’例如放下到挤压框架25上,该挤压框架用作工具托架53’。为此这样移动支架27,使得工具11可以放下到第一工具托架52上并且工具11’可以放下到第二工具托架53’上。在此情况下,第一工具托架53被带入到第一工具位置中,该第一工具位置与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相同。以相应的方式,第二工具托架53’被带入到第二工具位置中,该第二工具位置与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相同。第一工具托架53和第二工具托架53’为此以一中间间隔布置在支架27上,该中间间隔相应于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和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的中间间隔。为了放下两个工具11、11’,将两个弯曲模具12、12’分别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随后将支架27与放上的工具11、11’完全移动到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中。两个工具11、11’通过支架27输送的可能性实现了在两个弯曲模具12、12’上的简单且快速的工具更换。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在将两个弯曲模具12、12’装备到进给室中空空间40之前加热工具,由此能够避免在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的费时的加热。此外,能够实现简单的工具维护。进给室中空空间40可以通过相对于外界环境关闭进给室门44来关闭,这能够实现在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中快速的工具加热。特别有利地也可以通过关闭第一弯曲室门45来关闭弯曲室2的弯曲室中空空间37。通过关闭弯曲室2,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进给模块从弯曲室2撤除,而不会将弯曲室中空空间37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其中,尤其是能够避免弯曲室中空空间中的较大的温度下降。相应地可以将另一进给模块以简单的方式耦接到弯曲室2上。在进给室中空空间40关闭的情况下,容纳在进给室中空空间40中的工具可以被高效且快速地加热。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进给模块在弯曲室处的快速更换,尤其是为了将不同的工具在弯曲模具12、12’处快速且便宜地投入使用。

在装置1中挤压框架25用于挤压和运输片材5。挤压框架25为此具有位于边缘的(例如条带形的)挤压面28(参见图11a和11b),其面轮廓与第一弯曲模具12和第二弯曲模具12’的弯曲工具11、11’的外部面区段14、14’的面轮廓互补。指向上的挤压面28适合于在边缘区域17中挤压贴合的片材5。挤压框架25不是构造成完整面的,而是具有在内的穿通部,其能够通过重力来补充地实现放下到其上的片材5的内部区域18的面预弯曲。

侧向地耦接在弯曲室2上的预紧区4具有两个所谓的预紧盒29,它们沿竖直方向彼此错开地布置。借助于两个预紧盒29可以分别产生用于对位于两个预紧盒29之间的片材5进行空气冷却的空气流,以便预紧被弯曲的片材5。预紧框架30用于在预紧被弯曲的片材5期间运输和支承。预紧框架30可以通过未详细示出的预紧框架运动机构31沿着至少一个水平运动分量相对于弯曲工站2侧向地错开。确切地说,预紧框架30可以在第一预紧框架位置24和第二预紧框架位置32之间在水平的平面中平移地来回运动,其中,第二预紧框架位置位于预紧区4的两个预紧盒29之间。弯曲室中空空间37可通过一通入到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的第二弯曲室开口54从外部进入。第二弯曲室开口54可通过第二弯曲室门35关闭,从而弯曲室中空空间37可向外打开并且相对于外界环境关闭。预紧框架35可通过打开的第二弯曲室开口54运输到弯曲室中空空间37中,用以容纳完成弯曲的片材5并且运输到预紧区4中。片材5可以从那里以简单的方式被取出并且被继续加工。

现在参照图4至10,其中,在弯曲过程期间在不同的相继的时间点分别示出了图1的用于弯曲片材5的装置1,用以描述用于弯曲片材5的一种示例性方法。为了更好地概览,仅还有装置1的选出的组件配有附图标记。此外,装置1是在没有进给模块38的情况下示出的。

图4中示出了在弯曲过程期间的一种情况,在该情况下片材5已被带入到第一弯曲工站9的取出位置22中。第一弯曲模具12位于片材5上方的升高位置中。第二弯曲模具12’与第一弯曲模具12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上。在第二弯曲模具12’下方,挤压框架25位于第二弯曲工站9’的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中,具有放下到其上的另一片材5。预紧框架30位于两个预紧盒29之间的预紧区4的第二预紧框架位置32中。

图5在相比于图1中更晚的时间点示出了用于弯曲片材5的装置1。第一弯曲模具12朝向片材5从升高位置向下移动到第一下降位置中。片材5通过以由鼓风装置21产生的鼓风装置空气流33(通过箭头象征性示出)的鼓风在其底面上沿竖直方向从取出位置22朝向第一弯曲模具12被提升并且通过鼓风装置空气流33抵靠第一弯曲工具11的接触面14按压。在第一弯曲模具12的第一下降位置中,接触面14被一直下降,使得片材5可以通过鼓风装置空气流33抵靠接触面14按压。此外,片材5在接触面14上的固定通过借助于抽吸装置3的抽吸来进行。产生接触面14上的负压的抽吸装置空气流34同样通过箭头象征性示出。通过抵靠接触面14的典型的不完全的贴靠,仅进行片材5在边缘区域17中的预弯曲。通常通过鼓风装置空气流33的挤压压力不足以产生片材5在边缘区域17中的边缘最终弯曲。另一方面,抽吸装置20的抽吸作用基本上仅用于将片材5固持在接触面14上,直至挤压框架25移动到片材5下方,并且对于片材5的弯曲只有很小的影响。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由此去除片材5中的鼓风。在片材5的内部区域18中通过接触面14总归仅实现了面预弯曲。图2中示出了一种情况,其中,片材5已经固定在接触面14上。

第二弯曲模具12’从升高位置被带入到下降位置中,在下降位置中在接触面14’和放下到挤压框架25上的片材5之间存在面接触。在此情况下,片材5在边缘区域17中在弯曲工具11’的接触面14’的外部面区段15’和挤压框架25的挤压面28之间被挤压(参见图8a和8b)。挤压面28具有与接触面14的外部面区段15’互补的形状。片材5的边缘区域17由此优选被完成弯曲,也就是说获得其边缘最终弯曲。但也可能的是,片材5的边缘区域17仅被预弯曲。随后通过借助于抽吸装置20’的抽吸来进行片材5在接触面14’上的固定。可以想象,接触面14’替选地具有与片材5很小的间隔,如果能够在一定的间隔之外抽吸片材5的话。产生接触面14’上的负压的抽吸装置空气流34’同样通过箭头象征性示出。与第一弯曲模具12不同,那里仅要固持片材5且因此负压不引起片材5的(至少值得注意的)弯曲,片材对着接触面14’的抽吸也可以用于弯曲片材5,也就是说,通过抽吸产生足够的机械压力,用以使片材5以希望的方式弯曲。这样,片材5在第二接触面14’上在片材5的内部区域18中被预弯曲。此外,在片材5上可以维持在边缘区域17中事先产生的边缘最终弯曲。预紧框架30还位于两个预紧盒29之间的预紧装置4中。

图6在比图5中更晚的时间点示出了用于弯曲片材5的装置1。第一弯曲模具12又向上移动到其升高位置中,其中,片材5在接触面4上通过抽吸装置空气流34固定。第二弯曲模具12’同样向上移动到其升高位置中,其中,片材5在接触面14’上通过抽吸装置空气流34’固定。挤压框架25是无片材的并且位于第二弯曲模具12’下方。预紧框架30还位于两个预紧盒29之间的预紧装置4中。

图7在比图6中更晚的时间点示出了用于弯曲片材5的装置1。第一弯曲模具12在一种情况下示出,在该情况下其在去往第一下降位置上方的第二下降位置的路途中向下移动。片材5仍还通过抽吸装置空气流34固定在接触面14上。挤压框架25借助于支架运动机构26在支架27上沿水平方向(负x方向)平移地从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向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移动并且位于第一弯曲模具12下方。此外第二弯曲模具12’位于其升高位置中,其中,片材在接触面14’上通过抽吸装置空气流34’固定。预紧框架30从预紧位置32移动到第二弯曲工站8’的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中并且位于第二弯曲模具12’下方。

图8在比图7中更晚的时间点示出了用于弯曲片材5的装置1。第一弯曲模具12现在已经移动到第二下降位置中,其中,片材5到达与挤压框架25的接触中。在此情况下,片材5在边缘区域17中在弯曲工具11的接触面14的外部面区段15和挤压框架25的挤压面28之间被挤压(参见图11a和11b)。挤压面28具有与接触面14的外部面区段15互补的形状。片材5的边缘区域17由此被预弯曲或完成弯曲。片材5抵靠挤压框架25挤压的一大优点是:利用片材5的边缘区域17在挤压框架25的挤压面28上的准确贴合,由此引起在挤压框架5上片材5的位置的特别准确的限定。这能够通过贴靠片材5的止挡件实现片材5在挤压框架25上准确的支承固定,该止挡件未详细示出。由此可以实现被弯曲的片材的特别高的制造准确性以及良好的视觉品质。第二弯曲模具12’移动到其下降位置中,其中,片材5被放下到预紧框架30上。

图9在比图8中更晚的时间点示出了用于弯曲片材5的装置1。第一弯曲模具12和第二弯曲模具12’分别又已经移动到它们的升高位置中。预紧框架25沿水平方向(正x方向)平移地从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向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移动并且位于第二弯曲模具12’下方。尤其是在运输期间,位于挤压框架25上的片材5在内部区域18中通过重力被预弯曲。通过在边缘区域17中的挤压,限制了在内部区域18中通过重力的面预弯曲。预紧框架30连同放下到其上的片材5从第二弯曲工站9’的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已经移动到预紧位置32中并且位于两个预紧盒29之间。为了能够实现从弯曲区2中出来,将门35打开一小段时间。由此可以避免在弯曲区2中的值得注意的温度损失。在预紧框架30上运输期间,可通过重力进行片材5的边缘最终弯曲和面最终弯曲。预紧框架30为此具有指向上的框架面55用于与片材5接触,该框架面构造成适合于边缘最终弯曲。此外,预紧框架30构造成适合于通过万有引力的面最终弯曲。

图10在比图9中更晚的时间点示出了用于弯曲片材5的装置1。第一弯曲模具12和第二弯曲模具12’继续位于它们的升高位置中。新的片材5被带入到第一弯曲工站9的取出位置22中。位于挤压框架25上的片材5可以被第二弯曲模具12’挤压并且抽吸。位于预紧区32中的片材5为了预紧而通过空气流冷却,这通过箭头说明。图10的情况因此与图1的情况相同。弯曲过程可以以这种方式连续地推进。

图11a和11b中示出了片材5在挤压框架25和第一弯曲工具11的接触面14之间的挤压。可以看到接触面14具有外部面区段15和内部面区段16,它们具有不同的面轮廓。外部面区段15具有一种面轮廓,该面轮廓相应于在片材5的边缘区域17中希望的边缘最终弯曲或者说能够实现这样的边缘最终弯曲。内部面区段16具有一种面轮廓,该面轮廓相应于片材5的内部区域18中的面预弯曲或者说能够实现这样的面预弯曲。挤压框架25的挤压面28具有一种面轮廓,该面轮廓与接触面14的外部面区段15的面轮廓互补。图11a示出了一种情况,在该情况下片材5的内部区域18到达与内部面区段16的贴合(初次接触)。这已经可以理解为挤压。图11b中片材5也在边缘区域17中到达与接触面14的外部面区段15的完全贴合,其中,在边缘区域17中已经产生了希望的边缘最终弯曲。

图12中参照流程图说明了借助于装置1制造片材5的方法的逐渐发生的步骤。在此情况下在第一步骤i中在取出位置22中提供被加热到弯曲温度上的片材5。在第二步骤ii中将片材5抵靠第一弯曲模具12的接触面14固定。在第三步骤iii中将用于片材5的挤压框架25在第一挤压框架位置23中定位。在第四步骤iv中将片材5放下到挤压框架25上。在第五步骤v中将片材5在挤压框架25上向第二挤压框架位置24运输。在第六步骤vi中将片材5抵靠第二弯曲模具12’的接触面14’固定。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示例性设计方案中,通过片材5在第一弯曲模具12和挤压框架25之间的挤压进行片材5的边缘区域中的边缘预弯曲并且通过片材5在第二弯曲模具12’和挤压框架25之间的挤压进行片材5的边缘区域17中的边缘预弯曲,其中,边缘最终弯曲在预紧框架30上运输期间进行。在挤压框架25上运输期间,片材5的内部区域中的面预弯曲通过重力进行。在预紧框架30上运输期间,片材5的内部区域中的面最终弯曲通过重力进行。片材因此在预紧框架上才获得其最终形状。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种示例性设计方案中,通过片材5在第一弯曲模具12和挤压框架25之间的挤压进行片材5的边缘区域17中的边缘预弯曲并且通过片材5在第二弯曲模具12’和挤压框架25之间的挤压进行片材5的边缘区域17中的边缘最终弯曲。在预紧框架30上运输期间,另一种边缘最终弯曲仅以在如下意义上进行,即已经存在的边缘最终弯曲不会丢失,也就是说边缘最终弯曲被维持住。在挤压框架25上运输期间,片材5的内部区域中的面预弯曲通过重力进行。在预紧框架30上运输期间,片材5的内部区域中的面最终弯曲通过重力进行。片材5因此在边缘区域17中通过第二弯曲模具12’就已经获得其最终形状。片材在内部区域中在预紧框架30上才获得其最终形状。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种示例性设计方案中,通过片材5在第一弯曲模具12和挤压框架25之间的挤压进行片材5的边缘区域17中的边缘最终弯曲。在挤压框架25和预紧框架30上运输期间另一种边缘最终弯曲仅在如下意义上进行,即已经存在的边缘最终弯曲不会丢失,也就是说边缘最终弯曲被维持住。在挤压框架25上运输期间,片材5的内部区域中的面预弯曲通过重力进行。在预紧框架30上运输期间,片材5的内部区域中的面最终弯曲通过重力进行。片材5因此在边缘区域17中通过第一弯曲模具12就已经获得其最终形状。片材在内部区域中在预紧框架30上才获得其最终形状。

在该方法的所有设计方案中,边缘预弯曲和/或面预弯曲可以通过片材5在第一弯曲模具12或第二弯曲模具12’上的固定来进行。此外,通过片材5在第二弯曲模具12’上的固定可以进行面最终弯曲。

从前述的实施例中得出,通过本发明提出了用于制造片材的一种方法以及一种紧凑的装置,通过它们能够以短的周期时间实现简单且便宜地制造片材。尤其是可以由此在复杂的玻璃设计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产量。特别有利的是,在挤压框架上在两个弯曲模具之间的运输时间可以用于在面的内部区域中的重力弯曲。通过进给室连同支架以及安置在支架上的挤压框架可以以特别高的准确度定位挤压框架。片材在挤压框架上的定位的准确性可以通过片材在第一弯曲模具和挤压框架之间在片材的边缘区域中的挤压来更进一步改善,其中,片材在边缘区域中被预弯曲或最终弯曲。由此能够以特别高的品质要求来制造片材。此外,通过进给室和在支架上运输的工具可以简单且便宜地更换和/或维护两个弯曲模具的工具。特别有利的是,在装备弯曲模具之前可以加热工具,从而在工具更换之后可以顺畅地推进片材的处理。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以相对较短的周期时间和特别高的品质要求来特别便宜地制造片材。

附图标记列表

1装置

2弯曲室

3预热区

4预紧区

5片材

6片材运输机构

7滚床

8滚轴

9、9’弯曲工站

10、10’保持件

11、11’弯曲工具

12、12’弯曲模具

13、13’保持件运动机构

14、14’接触面

15、15’外部面区段

16、16’内部面区段

17边缘区域

18内部区域

19片材棱

20、20’抽吸装置

21鼓风装置

22取出位置

23第一挤压框架/工具位置

24第二挤压框架/工具位置、第一预紧框架位置

25挤压框架

26支架运动机构

27支架

28挤压面

29预紧盒

30预紧框架

31预紧框架运动机构

32第二预紧框架位置

33鼓风装置空气流

34、34’抽吸装置空气流

35第二弯曲室门

36弯曲室壁部

37弯曲室中空空间

38进给室

39进给室壁部

40进给室中空空间

41进给室加热装置

42进给室运动机构

43进给室开口

44进给室门

45第一弯曲室开口

46第一弯曲室门

47空气垫平台

48滑座

49滑座引导件

50驱动装置

51、51’支撑装置

52支架臂

53、53’工具托架

54第二弯曲室开口

55框架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