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钢化玻璃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5601发布日期:2019-08-17 01:34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钢化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曲面玻璃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钢化玻璃属于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

当前,水平辊道式曲面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包含以下过程:加热过程、转送过程、弯曲过程、冷淬过程。其中,在转送过程中,成型钢化段内的成型辊道组的各个辊道以水平状态迎接加热后的玻璃快速进入,直到玻璃完全进入成型钢化段内的成型辊道组。在弯曲过程中,成型钢化段内的成型辊道组的各个辊道从水平形状弯曲成既定成型形状。

但是在现在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转送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其温度会下降。随着玻璃直边长度的增加转送时间会越来越长,玻璃温度下降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当玻璃直边长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温度下降过多,尤其是玻璃的前端,玻璃变硬,弯曲后会出现炸口甚至炸裂,因而导致玻璃损坏,使得加工的成品率较低,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面玻璃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曲面玻璃生产工艺,包括玻璃装载、玻璃加热、玻璃转运、玻璃弯曲成型、冷却钢化和卸载过,

所述玻璃装载是将待加工的玻璃移送到进料辊道上,通过进料辊道将玻璃移送到加热炉内;

所述玻璃加热是通过设置于加热炉内上、下方向上的上、下加热丝对玻璃同时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炉由进口向出口的方向上至少设有两个加热分区,加热炉内后方的所述加热分区的温度不小于前方所述加热分区的温度;

所述玻璃弯曲成型是将加热后的所述玻璃移出加热炉并运送至成型辊道,调整上、下风栅以及成型辊道的弧度,打开上、下风栅并分别调整上、下风栅的风压,使充分软化后的玻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随成型辊道逐渐成型;

所述冷却钢化是对弯曲成型的玻璃进行急速风冷降温钢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在玻璃加热阶段,玻璃在加热炉内往复运动,所述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00mm/s-200mm/s。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炉内玻璃上方的加热温度为680-695℃,所述加热炉内玻璃下方的加热温度为685-69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时间为250s-1500s。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炉内从玻璃进口到玻璃出口方向上设有五个加热分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璃前方设有随玻璃运动的导辊或前置玻璃条,所述导条为硅胶材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璃前端上下棱边均倒圆角。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倒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所述玻璃的厚度为l,并且0.5l≥r≥0.3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对玻璃进行分区加热,而且后方加热分区的温度不小于前方加热分区的温度,且最后端的加热分区最温度最高的加热分区,因而能够提高玻璃前端的温度,使得玻璃在转运的过程中,即使玻璃前端有一定的温度降低,仍然能够保持玻璃前端温度与玻璃厚度温度基本相当,保证了玻璃温度的一致性,使得玻璃前端仍然处于软化状态,因而保证了在玻璃弯曲的过程中,玻璃前端不会出现炸口或开裂的现象;

2、本申请对待加工的玻璃前端的上下棱边进行倒角,原有的生产中,玻璃棱边为了去除毛刺进行45°倒角,但是,当对较厚尺寸的玻璃进行弯曲钢化时,这些倒角处仍会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所以,本申请在玻璃的前端进行大半径的倒圆角,降低玻璃端部的应力集中现象,进一步降低了弯曲过程中玻璃炸裂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玻璃装载:将厚度为15mm的玻璃放置在进料辊道,同时在玻璃前方放置前置玻璃条,通过进料辊道将玻璃移送到加热炉内;

玻璃加热:玻璃加热是通过加热炉内设置于加热辊道组上、下方的上、下加热丝对玻璃同时进行加热,玻璃上方加热温度高于所述玻璃下方加热温度,玻璃上方进行分区加热,本实施例中,加热炉内有玻璃进口至玻璃出口的方向上设置五个加热分区,玻璃上部加热分区由玻璃进口到玻璃出口处的温度依次为680℃、690℃、690℃、695℃、695℃,玻璃下部加热分区由玻璃进口到玻璃出口处的温度依次为685℃、695℃、690℃、695℃、695℃,加热时间为900s,加热的过程中,玻璃进行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00mm/s;

玻璃专利:快速的将玻璃从加热炉转运到成型辊道;

玻璃热弯成型:将加热后的玻璃移出加热炉并运送至成型辊道,当充分软化后的玻璃全部移动到成型辊道上方时,调整上、下风栅以及成型辊道的弧度,使得软化后的玻璃咋爱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随成型辊道进行变形,成型的过程中,玻璃在成像辊道上往复运动;

冷却钢化:对成型后的玻璃进行急速风冷,使玻璃快速降温冷却钢化,将钢化后的玻璃冷却至常温;

玻璃卸载:将钢化后的玻璃卸载。

实施例2

玻璃装载:将厚度为15mm的玻璃放置在进料辊道,通过进料辊道将玻璃移送到加热炉内;

玻璃加热:玻璃加热是通过加热炉内设置于加热辊道组上、下方的上、下加热丝对玻璃同时进行加热,玻璃上方加热温度高于所述玻璃下方加热温度,玻璃上方进行分区加热,本实施例中,加热炉内有玻璃进口至玻璃出口的方向上设置五个加热分区,玻璃上部加热分区由玻璃进口到玻璃出口处的温度依次为680℃、690℃、690℃、695℃、695℃,玻璃下部加热分区由玻璃进口到玻璃出口处的温度依次为685℃、695℃、690℃、695℃、695℃,加热时间为900s,加热的过程中,玻璃进行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55mm/s;

玻璃专利:快速的将玻璃从加热炉转运到成型辊道;

玻璃热弯成型:将加热后的玻璃移出加热炉并运送至成型辊道,当充分软化后的玻璃全部移动到成型辊道上方时,调整上、下风栅以及成型辊道的弧度,使得软化后的玻璃咋爱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随成型辊道进行变形,成型的过程中,玻璃在成像辊道上往复运动;

冷却钢化:对成型后的玻璃进行急速风冷,使玻璃快速降温冷却钢化,将钢化后的玻璃冷却至常温;

玻璃卸载:将钢化后的玻璃卸载。

实施例3

玻璃装载:将厚度为19mm的玻璃放置在进料辊道,通过进料辊道将玻璃移送到加热炉内;

玻璃加热:玻璃加热是通过加热炉内设置于加热辊道组上、下方的上、下加热丝对玻璃同时进行加热,玻璃上方加热温度高于所述玻璃下方加热温度,玻璃上方进行分区加热,本实施例中,加热炉内有玻璃进口至玻璃出口的方向上设置五个加热分区,玻璃上部加热分区由玻璃进口到玻璃出口处的温度依次为680℃、690℃、690℃、695℃、695℃,玻璃下部加热分区由玻璃进口到玻璃出口处的温度依次为685℃、695℃、690℃、695℃、695℃,加热时间为1200s,加热的过程中,玻璃进行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70mm/s;

玻璃专利:快速的将玻璃从加热炉转运到成型辊道;

玻璃热弯成型:将加热后的玻璃移出加热炉并运送至成型辊道,当充分软化后的玻璃全部移动到成型辊道上方时,调整上、下风栅以及成型辊道的弧度,使得软化后的玻璃咋爱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随成型辊道进行变形,成型的过程中,玻璃在成像辊道上往复运动;

冷却钢化:对成型后的玻璃进行急速风冷,使玻璃快速降温冷却钢化,将钢化后的玻璃冷却至常温;

玻璃卸载:将钢化后的玻璃卸载。

实施例4

玻璃装载:对厚度为19mm的玻璃前端上下棱边进行倒角,倒角半径为9mm,放置在进料辊道,通过进料辊道将玻璃移送到加热炉内;

玻璃加热:玻璃加热是通过加热炉内设置于加热辊道组上、下方的上、下加热丝对玻璃同时进行加热,玻璃上方加热温度高于所述玻璃下方加热温度,玻璃上方进行分区加热,本实施例中,加热炉内有玻璃进口至玻璃出口的方向上设置五个加热分区,玻璃上部加热分区由玻璃进口到玻璃出口处的温度依次为680℃、690℃、690℃、695℃、695℃,玻璃下部加热分区由玻璃进口到玻璃出口处的温度依次为685℃、695℃、690℃、695℃、695℃,加热时间为1200s,加热的过程中,玻璃进行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200mm/s;

玻璃专利:快速的将玻璃从加热炉转运到成型辊道;

玻璃热弯成型:将加热后的玻璃移出加热炉并运送至成型辊道,当充分软化后的玻璃全部移动到成型辊道上方时,调整上、下风栅以及成型辊道的弧度,使得软化后的玻璃咋爱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随成型辊道进行变形,成型的过程中,玻璃在成像辊道上往复运动;

冷却钢化:对成型后的玻璃进行急速风冷,使玻璃快速降温冷却钢化,将钢化后的玻璃冷却至常温;

玻璃卸载:将钢化后的玻璃卸载。

对实施例1-4弯曲钢化后的玻璃进行检查,在玻璃的前端均为发现炸口现象,因而本工艺有限的避免了弯曲过程中由于玻璃前端降温过快导致的炸口现象,提供了生产质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