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致密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81436发布日期:2019-07-27 10:3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致密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陶瓷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备碳化硅复相陶瓷的方法。



背景技术:

sic陶瓷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例如高硬度、高强度、低热膨胀系数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半导体材料等诸多领域。其中,sic陶瓷除了具有密度小、热导率高的特点外,更具有硬度高、耐高温及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因此,sic陶瓷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sic陶瓷制成的轴承、发动机部件和耐火材料等在汽车、航空航天、空间技术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sic陶瓷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低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严苛的环境下服役,展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但由于陶瓷的脆性,即在外载荷的作用下,陶瓷材料会发生突然的断裂,表现为冲击阻力低、损伤容限低等。为解决sic陶瓷这一缺陷,可通过将陶瓷材料制备成陶瓷基复合材料来提高性能。纳米技术的出现,在改善陶瓷材料性能的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加入纳米相可提高材料的韧性。

现阶段,sic陶瓷制备的原料主要采用α-sic粉体,与常见的α-sic相比,β-sic属于低温晶型,超过1800℃时可转化为α-sic,在转化过程中体积发生变化,其组织更加致密,从而提高了sic陶瓷的强度和韧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备sic陶瓷强度和韧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致密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α-sic为主,加入纳米β-sic作为增韧相,β-sic粒子在1800℃以上的高温下会发生相变产生长轴状晶体,会产生裂纹偏转及桥连的作用,起到增韧的作用。本发明解决了陶瓷的脆性问题,提高了强度和韧性,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致密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以α-sic粒子为原料,纳米β-sic粒子为增韧相,加入一定的烧结助剂和粘结剂,进行高温烧结,最终形成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纳米β-sic粒子的制备:将碳粉、硅粉和二氧化硅粉混合均匀,在高温下烧结,得到纳米β-sic粒子,其中:碳粉、硅粉和二氧化硅粉的摩尔比为1:3~7:1;混合时间为30~90min;烧结温度为1200~1900℃,烧结时间为2~6h;

步骤二、混料:采用湿混工艺,以α-sic粒子为原料,纳米β-sic粒子为增韧相,添加烧结助剂和粘结剂,配好原料后投入到氧化铝质球磨罐中,加入蒸馏水,投入研磨球进行研磨,获得组分均匀分散的浆料,其中:α-sic粒子与增韧相纳米β-sic粒子的质量比为1:0.05~1;原料、研磨球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3:6~9:1;烧结助剂为b4c,添加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5%;粘结剂为酚醛树脂,添加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0~15%;研磨的转速为300~390r/min;时间为8~12h;

步骤三、造粒:采用喷雾造粒工艺,首先用蠕动泵通入清水,待整个体系得到润湿后,通入混合均匀的浆料,在喷雾干燥机喷头的一定转速下进行造粒,收集造粒粉,其中:喷雾干燥机的喷头转速为20000~24000r/min;

步骤四、成型:将造粒粉干压成型,得到素坯,其中:成型压力为100~600mpa;

步骤五、烧结:将素坯放置于真空烧结炉中进行常压烧结,得到致密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其中:烧结气氛为惰性气体,烧结温度为1900~2100℃,时间为0.5~2h。

上述方法在β-sic粒子生成的过程中体系中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一、固-气反应:

c(s)+si(s)=sic(s)(1);

sio(g)+2c(s)=sic(s)+co(g)(2);

二、气相反应:

sio2(s)+si(s)=2sio(g)(3);

sio2(s)+c(s)=sio(g)+co(g)(4);

c(s)+co2(g)=2co(g)(5);

sio(g)+3co(g)=sic(s)+2co2(g)(6)。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便、易于放大的制备致密的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方法,该方法改善了陶瓷的脆性,起到了强化和增韧的效果,制备的陶瓷耐高温、力学性能优异。

2、本发明通过改变纳米β-sic粒子的用量来调节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

3、本发明使用纳米β-sic粒子作为增韧相,纳米粒子周围的局部拉伸应力诱发穿晶断裂,并由于硬粒子对裂纹尖端的反射作用而产生韧化。

4、本发明使用的粘结剂是酚醛树脂,在高温下,酚醛树脂会发生碳化并产生65%的残炭,为烧结提供了少量碳源,有利于烧结致密化的进行。

5、本发明在高温烧结时,通过改变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可以调节碳化硅复相陶瓷的致密度和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样品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sem照片;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xrd图;

图4为实施例2制备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sem照片;

图5为实施例2制备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xrd照片;

图6为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sem照片;

图7为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xrd图;

图8为实施例1~5制备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压缩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致密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纳米β-sic粒子的制备:将碳粉、硅粉和二氧化硅粉以1:4:1的摩尔比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60min,在1600℃下烧结;

二、混料:采用湿混工艺,以α-sic粒子为原料,纳米β-sic粒子为增韧相,添加b4c和酚醛树脂,其中:α-sic粒子与增韧相纳米β-sic粒子的质量比为1:0.05,b4c的添加量为原料总质量的3%;酚醛树脂的添加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0%,按设计的配方配好原料后,投入到氧化铝质球磨罐中,加入蒸馏水,投入研磨球,其中:原料、研磨球、蒸馏水的质量比为3:8:1,以380r/min的转速研磨9h,获得组分均匀分散的实验浆料;

三、造粒:采用喷雾造粒工艺,首先用蠕动泵通入清水,待整个体系得到润湿后,通入混合均匀的浆料,在喷雾干燥机喷头的19000r/min转速下,造粒完成,然后在喷雾干燥机的下方收集造粒粉;

四、成型:将造粒粉在500mpa的压力下干压成型,得到素坯;

五、烧结:将压制的素坯置于石墨坩埚中,以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在高温烧结炉中于2000℃下烧结1.5h,冷却至室温,得到致密的纳米增韧碳化硅复相陶瓷。

图1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复相sic陶瓷的样品图,由图中可以看到:表面无裂纹,无明显宏观缺陷,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体积收缩。

图2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复相sic陶瓷的sem图,由图中可以看到:添加了β-sic的样品断面,晶界模糊,呈凹凸新装,它的断裂模式为沿晶/穿晶混合断裂模式,在裂纹产生的过程中,晶界对其扩展产生了阻碍,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图3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复相sic陶瓷的xrd图,由图中可以看到:烧结后的材料的主要晶相为6h-sic相,添加的β-sic已经全部转化为α-sic。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是:α-sic粒子与增韧相纳米β-sic粒子的比例为1:0.1。

图4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复相sic陶瓷的sem图,由图中可以看到:β-sic含量提高以后,制得的材料样品致密度提高。

图5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复相sic陶瓷的xrd图,由图中可以看到:烧结后的材料的主要晶相为6h-sic相,添加的β-sic已经全部转化为α-sic。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是:α-sic粒子与增韧相纳米β-sic粒子的比例为1:0.2。

图6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复相sic陶瓷的sem图,由图中可以看到:β-sic含量继续提高,制得的材料样品致密度提高。

图7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复相sic陶瓷的xrd图,由图中可以看到:烧结后的材料的主要晶相为6h-sic相,添加的β-sic已经全部转化为α-sic。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是:α-sic粒子与增韧相纳米β-sic粒子的比例为1:0.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是:α-sic粒子与增韧相纳米β-sic粒子的比例为1:0.4。

图8为实施例1~5制备的复相sic陶瓷的压缩强度,由图中可以看到:当:α-sic粒子与增韧相纳米β-sic粒子的比例为1:0.2时,复相sic陶瓷的压缩强度最大,为411mpa。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