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2096发布日期:2020-10-28 12:4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建设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海洋工程用水泥资料可查仅为海洋工程用硅酸盐水泥,这种海洋工程用水泥的最大劣势就是早期强度低、凝结硬化慢,不能满足海洋工程用建设抢修工程的需要。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该水泥规避了现有海洋工程用硅酸盐水泥的缺点,具有早期强高、凝结硬化快、抗海水侵蚀能力强、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强、水化液相ph值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水利隧道、海港码头、海上桥梁、岛礁建设、围海造堤等工程以及各种海洋工程用施工抢修工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该水泥规避了现有海洋工程用硅酸盐水泥的缺点,具有早期强度高、凝结硬化快、抗海水侵蚀能力强、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强、水化液相ph值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水利隧道、海港码头、海上桥梁、岛礁建设、围海造堤等工程以及各种海洋工程用施工抢修工程。

为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55~62%,粉煤灰12~18%,超细矿渣粉10~18%、石膏9.5-10.5%、硅灰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具有早期强度高、凝结硬化快、抗海水侵蚀能力强、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强、水化液相ph值高等特点;

(2)本发明的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广泛应用于水利隧道、海港码头、海上桥梁、岛礁建设、围海造堤等工程以及各种海洋工程用施工抢修工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55~62%,粉煤灰12~18%,超细矿渣粉10~18%、石膏9.5-10.5%、硅灰0-7%,

其中,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中铁铝酸四钙c4af≥25%,无水硫铝酸钙c4a3so350-60%,硅酸二钙c2s15-25%之间,配制水泥时比表面积控制在350-400m2/kg;

粉煤灰比表面积为350~450m2/kg,so2为1.0~1.5%,密度2.0~2.5m3/kg,质量符合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的要求;

超细矿渣粉为s95级或s105级,质量符合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规定要求;

石膏为天然硬石膏,质量应符合gb/t5483-1996中g类二级以上规定要求;

最后,硅灰比表面积为500-600m2/kg,质量符合gb/t27690-2011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规定的要求。

下面通过5个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实施例1:

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61.6%,粉煤灰18%,超细矿渣粉10%、石膏10.4%、硅灰0%。

本实施例中,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中铁铝酸四钙c4af≥25%,无水硫铝酸钙c4a3so350-60%,硅酸二钙c2s15-25%之间,配制水泥时比表面积控制在350-400m2/kg。

本实施例中,粉煤灰比表面积为350~450m2/kg,so2为1.0~1.5%,密度为2.0~2.5m3/kg,质量符合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超细矿渣粉为s95级或s105级,质量符合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规定要求。

本实施例中,石膏为天然硬石膏,质量应符合gb/t5483-1996中g类二级以上规定要求。

本实施例中,硅灰比表面积为500-600m2/kg,质量符合gb/t27690-2011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规定的要求。

实施例2:

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59.8%,粉煤灰16%,超细矿渣粉12%、石膏10.2%、硅灰2%。

本实施例中,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中铁铝酸四钙c4af≥25%,无水硫铝酸钙c4a3so350-60%,硅酸二钙c2s15-25%之间,配制水泥时比表面积控制在350-400m2/kg。

本实施例中,粉煤灰比表面积为350~450m2/kg,so2为1.0~1.5%,密度为2.0~2.5m3/kg,质量符合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超细矿渣粉为s95级或s105级,质量符合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规定要求。

本实施例中,石膏为天然硬石膏,质量应符合gb/t5483-1996中g类二级以上规定要求。

本实施例中,硅灰比表面积为500-600m2/kg,质量符合gb/t27690-2011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规定的要求。

实施例3:

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59.0%,粉煤灰18%,超细矿渣粉14%、石膏10%、硅灰3%。

本实施例中,海洋工程用铝酸盐水泥熟料中铁铝酸四钙c4af≥25%,无水硫铝酸钙c4a3so350-60%,硅酸二钙c2s15-25%之间,配制水泥时比表面积控制在350-400m2/kg。

本实施例中,粉煤灰比表面积为350~450m2/kg,so2为1.0~1.5%,密度为2.0~2.5m3/kg,质量符合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超细矿渣粉为s95级或s105级,质量符合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规定要求。

本实施例中,石膏为天然硬石膏,质量应符合gb/t5483-1996中g类二级以上规定要求。

本实施例中,硅灰比表面积为500-600m2/kg,质量符合gb/t27690-2011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规定的要求。

实施例4:

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材料: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58.1%,粉煤灰14%,超细矿渣粉16%、石膏9.9%、硅灰4%。

本实施例中,海洋工程用水泥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中铁铝酸四钙c4af≥25%,无水硫铝酸钙c4a3so350-60%,硅酸二钙c2s15-25%之间,配制水泥时比表面积控制在350-400m2/kg。

本实施例中,粉煤灰比表面积为350~450m2/kg,so2为1.0~1.5%,密度为2.0~2.5m3/kg,质量符合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超细矿渣粉为s95级或s105级,质量符合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规定要求。

本实施例中,石膏为天然硬石膏,质量应符合gb/t5483-1996中g类二级以上规定要求。

本实施例中,硅灰比表面积为500-600m2/kg,质量符合gb/t27690-2011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规定的要求。

实施例5:

一种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55.4%,粉煤灰12%,超细矿渣粉18%、石膏9.6%、硅灰7%。

本实施例中,海洋工程用硫铁铝酸盐水泥熟料中铁铝酸四钙c4af≥25%,无水硫铝酸钙c4a3so350-60%,硅酸二钙c2s15-25%之间,配制水泥时比表面积控制在350-400m2/kg。

本实施例中,粉煤灰比表面积为350~450m2/kg,so2为1.0~1.5%,密度为2.0~2.5m3/kg,质量符合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超细矿渣粉为s95级或s105级,质量符合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规定要求。

本实施例中,石膏为天然硬石膏,质量应符合gb/t5483-1996中g类二级以上规定要求。

本实施例中,硅灰比表面积为500-600m2/kg,质量符合gb/t27690-2011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规定的要求。

以上实施例1~5均按照配比进行水泥胶砂的各项性能检测,抗压强度检测采用标准《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抗硫酸盐侵蚀检测采用gb/t749-2008《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检验,抗海水侵蚀检测参照gb/t749-2008《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进行检验试块成型,按照gb/t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配制海水进行养护检验,氯离子扩散系数检测采用jc/t2068-2008《水泥氯离子扩散系数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实施例1~5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胶砂的性能检测指标如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5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砂浆的性能检测指标

从上表可以看到实施例5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最短,抗硫酸盐侵蚀系数相对较高,抗海水侵蚀系数最高,cl-扩散系数相对适中,1d、3d、28d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相对较高,说明实施例5的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凝结硬化快,抗海水侵蚀能力强,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强。因此综合来讲,实施例5的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最为优异。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