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用玻璃陶瓷的蒸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3357发布日期:2020-04-21 18:1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日用玻璃陶瓷的蒸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陶瓷制作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日用玻璃陶瓷的蒸涂装置。



背景技术:

日用玻璃陶瓷是采用复合矿化材料,经1400-1500℃的高温熔练后形成玻璃浆,通过成型设备和模具制备出成型件,并通过特定温度使成型件内部生成足量的微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热震性的制品。

制品在成型过程中,由于模具对制品表面的摩擦,加之温度的变化,导致制品的表面产生纳米级到微米级的裂纹。这些微细裂纹虽然只能在放大镜下才能见到,常规的肉眼和自然条件下无法见到,但裂纹对于制品的强度、抗热震性和表面防水解等都产生影响,降低产品质量,同时在制品使用的易洁性方面产生反作用。

行业中常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制品表面裂纹进行消除处理,包括火焰处理和简易的化学或涂层处理,这些过程和方法易于使制品内部晶体变化,裂纹消除不够均匀和充分,特别是批量生产和生产线上的应用,产生不够经济和不够理想问题。

采用经济有效的制品表面改性处理方法,是清除制品表面微裂纹的良好途径,但需要制备专用的涂层材料,研究专用的施工装置,设定正确的技术路线,这些方面成为行业目前的一项技术攻关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经济有效、成本低廉,快速清除制品表面微裂纹的日用玻璃陶瓷的蒸涂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日用玻璃陶瓷的蒸涂装置,包括底座、蒸涂机构、控制柜与涂料罐,所述蒸涂机构设置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蒸涂机构与所述涂料罐,所述涂料罐与所述蒸涂机构管道连接,所述蒸涂机构包括蒸涂网带、两个加热循环结构以及蒸涂高度控制结构,所述蒸涂网带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两个所述加热循环结构倒置对称固定在所述蒸涂网带两侧的底座上,所述蒸涂高度控制结构架设在两个所述加热循环结构上并悬于所述蒸涂网带的上方,所述涂料罐通过涂料管分别与两个所述加热循环结构管道连接。

具体的,所述加热循环结构包括有加热壁与循环箱,所述加热壁与所述循环箱相互贴合,所述加热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遍布所述加热壁中部的通风风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通风风栅之间的空隙处设置有0~3根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设置量至少为3处,所述涂料管与所述循环箱相连通,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加热棒。

具体的,所述循环箱内设有分隔箱,所述分隔箱悬空于所述循环箱内并贴合在所述加热壁上,所述循环箱环绕所述分隔箱的四周贯通,所述分隔箱相对于与所述加热壁贴合的另一侧面开设有鼓风口,正对所述鼓风口处设置有固定在所述循环箱箱体上的鼓风机,所述循环箱的箱体上远离所述分隔箱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循环箱内部相互贯通的循环风机,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循环风机。

具体的,所述涂料管的端部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置于所述循环箱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蒸涂高度控制结构包括安装架、下压风机与风道,所述安装架的两端部分别架设在两个所述加热循环结构的中部上并可依托所述加热循环结构做垂直升降活动,所述风道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中部下方并悬空在所述蒸涂网带的上方,所述下压风机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方并贯穿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风道管道相连,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下压风机。

具体的,所述风道呈上窄下框的长方形喇叭状,所述风道的下开口宽度与所述蒸涂网带的宽度相匹配。

具体的,所述蒸涂机构上方设有封闭罩,所述封闭罩封闭至所述加热循环结构的上部,所述封闭罩相对于所述蒸涂网带移动方向的两侧面设有可滑动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加热循环结构相匹配。

具体的,还包括有抽余结构,所述抽余结构置于所述封闭罩的上方,所述抽余结构包括有抽余风机与抽余管道,所述抽余管道贯穿所述封闭罩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加热循环结构的端部相连通,所述抽余风机与所述抽余管道相连通,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抽余风机。

具体的,所述加热循环机构的两个端部均设有抽余孔,所述抽余管道与所有的所述抽余孔相连通。

具体的,所述加热循环结构侧面设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感知所述加热循环结构的内部温度,所述控制柜与所述热电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加热循环结构,为成型后的高温制品进一步保温,使高温制品保持足量的热辐射,在通过加热循环结构内部将蒸涂涂料雾化后飘溢到蒸涂网带的空间中,进而在足量的热辐射的作用下,直接吸附在成型后的高温制品表面,同时,采用单独配置的蒸涂涂料,配置方便,原料成本便宜,整体使用效率高,所配置的蒸涂涂料在成型后的高温制品表面形成纳米级的氧化锡包裹层,透明氧化锡薄层不会影响产品外观,对人体无害,可以牢固附着在产品的表面,修复产品表面在成型过程中形成的微裂纹,降低应力集中,提高产品强度,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抗热、抗震性能,同时,氧化锡包裹层还可以一定程度发挥保护层和潮湿隔离层作用,提高制品表面的化学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表示的意义如下:

1底座,2蒸涂网带,3加热循环结构,31加热壁,32循环箱,33通风风栅,34加热棒,35分隔箱,36鼓风口,37鼓风机,38循环风机,39热电偶,4蒸涂高度控制结构,41安装架,42下压风机,43风道,5抽余结构,51抽余风机、52抽余管道,53抽余孔,6涂料管,61雾化喷头,7封闭罩,8隔板,9高温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日用玻璃陶瓷的蒸涂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1、蒸涂机构、控制柜(图中未示出)与涂料罐(图中未示出),所述蒸涂机构设置与所述底座1上,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蒸涂机构与所述涂料罐,所述涂料罐与所述蒸涂机构管道连接,所述蒸涂机构包括蒸涂网带2、两个加热循环结构3以及蒸涂高度控制结构4,所述蒸涂网带2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两个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倒置对称固定在所述蒸涂网带2两侧的底座1上,所述蒸涂高度控制结构4架设在两个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上并悬于所述蒸涂网带2的上方,所述涂料罐通过涂料管6分别与两个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管道连接。涂料罐内设有涂料储存器与隔膜泵,涂料管6与隔膜泵相连,控制柜控制隔膜泵,使用时,通过控制柜控制隔膜泵启动,并推送涂料经涂料管6分别传输到两个加热循环结构3中。蒸涂网带2优选为不锈钢镂空网带。

具体的,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包括有加热壁31与循环箱32,所述加热壁31与所述循环箱32相互贴合,所述加热壁3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遍布所述加热壁31中部的通风风栅33,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通风风栅33之间的空隙处设置有0~3根加热棒34,所述加热棒34的设置量至少为3处,所述涂料管6与所述循环箱32相连通,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加热棒34。加热壁31能够同时对循环箱32以及对蒸涂网带2所在的空间进行辅助加热,保证空间温度,其一能够使引导到循环箱32内的涂料进行加温,其二能够保证整个设备的温度,从而对成型后的高温制品9进行辅助加热,保持高温制品9具有足够的热辐射。循环箱32内的涂料通过通风风栅33与蒸涂网带2所在空间进行气体交换。具体的,所述涂料管6的端部设有雾化喷头61,所述雾化喷头61置于所述循环箱32的内部。雾化喷头61使涂料在进入到循环箱32时呈雾状分布,并在加热棒34加温环境下保持雾状分布并随空气流动。

具体的,所述循环箱32内设有分隔箱35,所述分隔箱35悬空于所述循环箱32内并贴合在所述加热壁31上,所述循环箱32环绕所述分隔箱35的四周贯通,所述分隔箱35相对于与所述加热壁31贴合的另一侧面开设有鼓风口36,正对所述鼓风口36处设置有固定在所述循环箱32箱体上的鼓风机37,所述循环箱32的箱体上远离所述分隔箱35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循环箱32内部相互贯通的循环风机38,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鼓风机37与所述循环风机38。分隔箱35将循环箱32内区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循环部,供雾状的涂料在循环风机38的作用下进行循环飘溢,一部分为发散部,将雾状的涂料在鼓风机37的作用下,通过鼓风口36鼓入发散部,并在发散部所涵盖的通风风栅33鼓入蒸涂网带2所在区域,同时,循环部所涵盖的通风风栅33将会对蒸涂网带2内的空气吸入,使循环箱32中形成稳定的循环路径,雾化喷头61优选设置在循环内。

具体的,所述蒸涂高度控制结构4包括安装架41、下压风机42与风道43,所述安装架41的两端部分别架设在两个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的中部上并可依托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做垂直升降活动,所述风道43固定在所述安装架41中部下方并悬空在所述蒸涂网带2的上方,所述下压风机42置于所述安装架41上方并贯穿所述安装架41与所述风道43管道相连,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下压风机42。具体的,所述风道43呈上窄下框的长方形喇叭状,所述风道43的下开口宽度与所述蒸涂网带2的宽度相匹配。下压风机42将上溢的空气抽入再次往下吹,其一使上部散溢的涂料再次进行使用,其次可以控制飘溢出加热循环结构3的涂料,使涂料能够更多的直接处于在高温制品9的周围,而安装架41可以按照高温制品9的高度,进行调整整个蒸涂高度控制机构的高度,从而适应于不同的产品。此外,风道43吹出向下的风使蒸涂网带2所处环境内的气流形成局部紊乱,提高气流与高温制品9表面的接触次数,从而使整个设备能够适应于复杂多变的器型。此外,下压风机42通过控制柜能够调节风量大小,进而可以按照不同器型的特点,调节风量,从而提高蒸涂效果的质量与蒸涂涂料的利用率。

具体的,所述蒸涂机构上方设有封闭罩7,所述封闭罩7封闭至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的上部,所述封闭罩7相对于所述蒸涂网带2移动方向的两侧面设有可滑动隔板8,所述隔板8与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相匹配。封闭罩7主要保证涂料不会随意散溢到外界,此外,隔板8可以按照不同产品调整其高度,从而能够起到半封闭的作用,进而减少气体的散溢。

具体的,还包括有抽余结构5,所述抽余结构5置于所述封闭罩7的上方,所述抽余结构5包括有抽余风机51与抽余管道52,所述抽余管道52贯穿所述封闭罩7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的端部相连通,所述抽余风机51与所述抽余管道52相连通,所述控制柜控制所述抽余风机51。具体的,所述加热循环机构的两个端部均设有抽余孔53,所述抽余管道52与所有的所述抽余孔53相连通。抽余结构5将部分飘溢到通风风栅33外的涂料气体或产生的其他尾气抽取出来,通过抽余风机51排放到专门的排废管道中,进一步保证工作过程中,散溢的气体或其他尾气不会排放到设备外部,保障工作环境。

具体的,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侧面设有热电偶39,所述热电偶39感知所述加热循环结构3的内部温度,所述控制柜与所述热电偶39电连接。热电偶39能够检测循环箱32内循环气流的温度,进而为控制柜实时提供设备内部的工作温度,进而使控制柜更好的控制加热棒34的工作情况。

在玻璃成型机和退火窑之间安装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涂装置,并采用旋转镂空的耐腐蚀不锈钢网带传送产品。蒸涂涂料通过涂料罐送进入加热循环结构3后,经过雾化喷头61使其初步雾化,再通过加热到其沸点使之完全雾化,雾化后的蒸涂涂料所形成的蒸汽与循环气流混合,自动寻热并附着在高温制品9的表面,在500-600℃的热量作用下氧化形成均匀透明的二氧化锡纳米包覆层,从而达到消除日用玻璃陶瓷制品表面微裂纹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上述日用玻璃陶瓷蒸涂装置的蒸涂涂料,由如下组分制备而成:

四丁基锡24%;

四氯化锡36%;

正庚烷10%;

去离子水30%;

特丁基对苯二酚0.1-0.3%;

油酸丁酯或油酸辛酯0.1-0.3%。

上述材料制成蒸涂涂料在经过蒸涂后,形成均匀透明的纳米二氧化锡涂层,不仅消除了日用玻璃陶瓷制品的微裂纹,还有效的提高日用玻璃陶瓷制品的化学奈腐蚀性。

本实用新型制备上述蒸涂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装料,在反应容器中按四丁基锡:四氯化锡为2:3的比例分别放四丁基锡与四氯化锡;

密封,对装料后的反应容器中冲入惰性气体,使惰性气体置换出反应容器内的氧气后将反应容器进行密封处理;

恒温反应,将密封后的反应容器缓慢升温至130℃并恒温反应5小时,获得丁基氯化锡混合溶液;

加料,按丁基氯化锡混合溶液:正庚烷:去离子水为6:1:3的比例,往反应容器中加入正庚烷与去离子水,获得混合液a;

提取,对混合液a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时间为1小时,后静止分液,提取下层液体,获得混合液b;

蒸馏,将混合液b放置到2.67kpa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收集100℃的蒸馏组成,获得蒸馏液;

成品制备,往蒸馏液中加入占总量0.1~0.3%的油酸丁酯或油酸辛酯与占总量0.1~0.3%特丁基对苯二酚,进行均匀搅拌,制成蒸涂涂料。

上述蒸涂涂料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工业应用建议,涉及设备较少,投入成本低。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