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粪便有机肥前段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4194发布日期:2020-08-07 18:3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物粪便有机肥前段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粪便有机肥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粪便有机肥前段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动物粪便进行有机肥处理已十分普遍,在进行有氧发酵时,一般是先搅拌菌种,然后通过传送机传至发酵装置,一般发酵24h左右即可获得有机肥。但当前采用的发酵装置一般都是直接将搅拌后的动物粪便加入发酵装置的通风网状履带中,在网状履带的缓慢运行下边传送边发酵,但基于尤其是新鲜的动物粪便,含水率高,有些新鲜动物粪便含水率高达80%以上,基于发酵装置一般是空气辅热发酵,高温下动物粪便会黏连硬化堵塞网状履带,久而久之发酵效能下降;同时,采用高温、长时间的发酵有害气体排放量大增,不利于达到当前环保要求指标。而采用前段发酵跟后段发酵的方式,通过在前段发酵过程大量供气供氧促进菌体有氧快速繁殖,且有效挥发掉新鲜动物粪便的水分,促使粪便含水量达到一定要求再加入上述常规发酵装置进行后段发酵;前段发酵用时相对后段发酵更短,温度较高;后段发酵用时较长,经过前段发酵的处理,在后段发酵中可以进行相对更低温、时间相对一般耗时更短的发酵,最终实现整体有害气体排放量的大幅减少。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针对动物粪便去除多余水分效果好、菌体繁殖快速的前段有机肥发酵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物粪便有机肥前段发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分布有漏斗状离心台;所述漏斗状离心台包括底板和漏斗侧板;所述漏斗侧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气细孔;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下方设有进风口;其中部上方设有抽风口以及进料口;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结合在驱动转轴上,并随所述驱动转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设有两个及以上,呈上下分布,且下层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漏斗侧板倾斜度相对上一层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漏斗侧板倾斜度大3度~10度;两个所述漏斗状离心台之间还设有接料漏斗;所述接料漏斗的上部与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结合,其下部分布在下一层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中部上方。

进一步的,下层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漏斗侧板倾斜度相对上一层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漏斗侧板倾斜度大3度~5度。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侧板上的通气细孔由下而上、自内向外倾斜开设。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下方还设有风扇叶;所述风扇叶结合在所述驱动转轴上。

进一步的,最下层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下方设有出料漏斗;所述出料漏斗的下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漏斗的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有空气加热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抽风口下端与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底板的距离不高于所述漏斗状离心台深度的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通过设有漏斗状离心台,在其中部上方(最低位)进行抽风,在驱动转轴的带动转动下,漏斗状离心台带动其上的动物粪便做离心运动,并形成动物粪便自内向外以及自低位向高位缓慢向上甩动,而气流自通气细孔自下而上流动,然后到达漏斗状离心台上表面后自高位向低位且四周往最低位的中部流动,与动物粪便形成“逆气流”,有效提高动物粪便水分挥发速率并有效减少动物粪便对漏斗状离心台的粘附、硬化堵塞,显著降低能耗,且动物粪便自内而外、自下而上进行滚动,其过程能够有效提高与空气的有效接触面积,显著提高菌种的供气量(氧气),提高菌种的繁殖速率。

2、通过将所述漏斗侧板上的通气细孔采用由下而上、自内向外倾斜开设,在结合离心趋势下,有效减少动物粪便对细孔的堵塞,显著减少后期得维护频率。

3、通过设成2层及以上的漏斗状离心台,下层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漏斗侧板倾斜度相对上一层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漏斗侧板倾斜度大3度~10度,能够确保在同一转速下获得所需含水量的动物粪便;显著降低装置制备成本。

4、设有的风扇叶显著提高气流流速,确保气流按效果1中所述气流流动路线进行流动,提高并长期保持所述“逆气流”的有益效果。

5、设有的驱动电机以及空气加热模块可调,实现离心转速、气流流速、空气温度的协同可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动物粪便有机肥前段发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内自上而下依次分布有第一漏斗状离心台11、第二漏斗状离心台8、第三漏斗状离心台6;当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漏斗状离心台的层数;三个漏斗状离心台都结合在驱动转轴14上,并随所述驱动转轴14一起转动。上述3个漏斗状离心台都包括有底板11-2和漏斗侧板;所述漏斗侧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气细孔11-1,所述漏斗侧板上的通气细孔由下而上、自内向外倾斜开设,主要起到防止离心过程造成堵塞以及促使自下而上的空气流形成向外周的方向流动趋势。所述第二漏斗状离心台8的漏斗侧板倾斜度相对第一漏斗状离心台11的漏斗侧板倾斜度大3度~10度,优选3度~5度之间;所述第三漏斗状离心台6的漏斗侧板倾斜度相对所述第二漏斗状离心台8的漏斗侧板倾斜度大3度~10度,优选3度~5度之间。所述第一漏斗状离心台11的中部上方设有抽风口13以及进料口12;所述抽风口13下端与所述第一漏斗状离心台11的底板11-2的距离不高于所述漏斗状离心台深度的1/3,以确保形成预期的“逆气流”的有益效果。

两个所述漏斗状离心台之间还设有接料漏斗9和接料漏斗7;所述接料漏斗的上部与所述装置本体1的侧壁结合,其下部分布在下一层的所述漏斗状离心台的中部上方,即作为下层漏斗状离心台的进料口以及进风口。本实施例的第一漏斗状离心台11和第三漏斗状离心台6的下方都还设有风扇叶5;所述风扇叶5结合在所述驱动转轴14上。第三漏斗状离心台6的下方设有出料漏斗4;所述出料漏斗4的下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孔4-1。所述出料漏斗4的一侧设有进风口2,所述进风口2内设有空气加热模块3,本实施例的空气加热模块3能实现温度的调控,当然,本装置本体1内也跟其他发酵装置一样设有温感模块,用于监控及显示内部气流的温度,便于操作员对相关电机转速、空气加热模块3参数的调控。本实施例的驱动转轴14通过齿轮14-1与可调速电动机15动力连接,当然在可调速电动机15处还设有电机保护壳,防止动物粪便的污染。

在使用时,可调速电动机15转动,带动漏斗状离心台、风扇叶5缓慢转动,空气加热模块3对空气加热,混合有菌株的动物粪便自顶部的进料口12加料,物料先进入第一漏斗状离心台11的底板11-2,在离心力作用下物料实现向四周分散摊开,且向上及外周甩动,此时,被加热后的空气自通气细孔11-1以及第一漏斗状离心台与装置本体1内壁的间隙向上流动,并在位于低位的抽风口13抽气作用下,气流在第一漏斗状离心台上板面自上而下流动,与物料运动方向形成“逆气流”,通过上述气流流动方式,自下而上、自内而外滚动的动物粪便能够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接触,大大提高有效空气接触面积,显著提高氧供应量,提高发酵菌种的繁殖速度,提高动物粪便水分的挥发速率;动物粪便的含水量降低、粘度降低、质量逐渐变轻,则被甩至第一漏斗状离心台11的外端,进而自与装置本体1内壁的间隙处下落至接料漏斗9内,并自接料漏斗9的下部下落至第二漏斗状离心台8的底板中,进行类似上述运动,第一漏斗状离心台11、第二漏斗状离心台8、第三漏斗状离心台6的转速是一样的,但下层的漏斗侧板倾斜度相对更大,因此,能够确保逐层缓慢发酵、水分挥发;通过控制转速或空气温度直至达到所需含水量的动物粪便后,自下部的出料漏斗4排出,出料漏斗4则可直接与常规动物粪便发酵装置的进料口连接,进入后段的常规发酵。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控制动物粪便含水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再进入现有常规发酵装置的网状履带进行后段发酵中,不会因为动物粪便过软造成对网状履带的堵塞、硬化,影响后续发酵,同时,通过进行本装置的前段发酵后,菌体已完成足够的繁殖,加快后段发酵速率、缩短后段发酵时间、发酵产热量增加,在进行的后段常规发酵中相比采用传统单一常规发酵所需制热量减少,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了整体发酵耗时相比传统单一常规发酵耗时大大缩短至16h以内,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时间的缩短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高温发酵时长的缩短也能减少动物粪便有机质的分解,提高肥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