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古生菌群的原料的微生物肥料、复配工艺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0563发布日期:2020-09-11 21:0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古生菌群的原料的微生物肥料、复配工艺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以古生菌群的原料的微生物肥料配方,复配工艺及其装置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发酵菌,功能菌需要的环境苛刻,发酵菌在温度达到65-70度时都处于休眠状态,难以持续恒温。功能菌对环境要求严格,温度,湿度,有机质任意一项不能满足都无法存活。导致菌群该发挥的作用都无法发挥。因此需要寻找到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菌群,并开发出合理的复配工艺;在复配工艺过程中,由于该菌种的十分珍贵,因此其复配时复配的装置必须做到无泄漏,以节约和达到复配菌群的最大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以古生菌群的原料的微生物肥料、复配工艺及其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以古生菌群的原料的微生物肥料,本发明所述的微生物肥料包括极端嗜热菌,该极端嗜热菌取至高温温泉出口及火山口附近;使用该极端嗜热菌作为原料制造微生物肥料。

进一步为,本发明微生物肥料所述的原料还包括极端嗜酸菌和极端嗜碱菌;

所述的极端嗜热菌为:将高温温泉出口及火山口附近提取的高温嗜热菌培养在ph值为6.6-7的pda培养基上,并置于水浴锅上,保持温度65-100度情况下扩繁得极端嗜热菌;

所述的极端嗜酸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酸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酸菌一起培养在ph值1.5-3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所述的极端嗜碱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碱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碱菌一起培养在ph值10.5-12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极端嗜酸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酸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酸菌一起培养在ph值1.5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所述的极端嗜碱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碱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碱菌一起培养在ph值10.5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极端嗜酸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酸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酸菌一起培养在ph值3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所述的极端嗜碱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碱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碱菌一起培养在ph值12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上述任一的以古生菌群的原料的微生物肥料,本发明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提取:在高温温泉出口及火山口附近取得高温嗜热菌;在酸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酸菌;在碱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碱菌;

2)菌种分离提纯:将高温温泉出口及火山口附近提取的高温嗜热菌培养在ph值为6.6-7的pda培养基上,并置于水浴锅上,保持温度65-100度情况下扩繁得极端嗜热菌;

将极端嗜热菌和嗜酸菌一起,在ph值1.5-3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得极端嗜酸菌;

将极端嗜热菌和嗜碱菌一起,在ph值10.5-12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得极端嗜碱菌;

3)复配:1份极端嗜热菌加1份极端嗜酸菌加1份极端嗜碱菌,复配成古生菌群;

4)植入有机肥:将复配好的古生菌群加入到有机肥中。

进一步为,本发明该复配装置为防漏渣的多菌种有机肥复配装置,包括:传送带10、下料机构、绞龙输送机;所述传送带10的第一端为进料端,第二端为出料端,所述传送带10的出料端与下料机构相连接;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箱体21、多个导料板和导料筒23,箱体21的一侧为敞口,传送带10的第二端伸入箱体21内并下料;所述箱体21的底面为敞口;所述导料板的一端与箱体21底面周缘相连接,另一端与导料筒23顶面周缘相连接;四个导料板的侧壁两两相邻固定连接,导料筒23的第二端与绞龙输送机的下料接口31相连接;所述导料筒23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箱体21横截面的长或宽;各所述导料板外壁上设置振动器;所述绞龙输送机包括:壳体32、转轴34、多个绞龙叶片33,转轴34沿壳体32的横向延伸,绞龙叶片33设置于转轴34外壁上;所述转轴34沿壳体32横向延伸,转轴34的两端分别伸出壳体3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转轴34与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壳体32外设置保温层和电加热器。

进一步为,本发明该复配装置包括:第一导料板221、第二导料板222、第三导料板223和第四导料板,第一导料板221的顶面与箱体21底面第一边相连接;所述第二导料板222的顶面与箱体21底面第二边相连接;

所述第三导料板223的顶面与箱体21底面第三边相连接;所述第四导料板的顶面与箱体21底面第四边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料板221的底面与导料筒31顶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导料板222的底面与导料筒31顶面相连接;所述第三导料板223的底面与导料筒31顶面相连接;所述第四导料板的底面与导料筒31顶面相连接。

进一步为,本发明该复配装置还包括:传送带支架11,所述传送带支架11设置于传送带10的进料端。

进一步为,本发明该复配装置所述导料筒23横截面为矩形环或圆环;所述绞龙输送机包括:第一轴承座341和第二轴承座342,第一轴承座341设置于壳体32的第一端外,所述转轴34第一端安装于第一轴承座341内;所述第二轴承座342设置于壳体32的第二端外,转轴32第二端安装于第二轴承座342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得古生菌群有机肥可使用于极端土壤,高度烟碱地,严重偏酸地,在这些地块中可以起到很大的功效发挥。装置方面: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漏渣的多菌种有机肥复配装置,通过在上行传送带与绞龙输送机相连接的一端处设置下料机构,将粉体物料通过倾斜导料板和下料筒的导引,直接落入绞龙输送机内,从而避免了上行传送带粉体下料易漏粉的问题,避免物料浪费,还无需人工定期清理也能保持生产环境清洁。通过菌液储存桶与下料机构相连通,通过菌液对附着于下料机构内壁上的分体物料进行冲洗,避免物料因静电吸附作用吸附于下料机构内壁上造成物料的浪费,极大地避免了古生菌群的损失。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下料机构局部剖视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以古生菌群的原料的微生物肥料,本发明所述的微生物肥料包括极端嗜热菌,该极端嗜热菌取至高温温泉出口及火山口附近;使用该极端嗜热菌作为原料制造微生物肥料。

进一步为,本发明微生物肥料所述的原料还包括极端嗜酸菌和极端嗜碱菌;

所述的极端嗜热菌为:将高温温泉出口及火山口附近提取的高温嗜热菌培养在ph值为6.6-7的pda培养基上,并置于水浴锅上,保持温度65-100度情况下扩繁得极端嗜热菌;

所述的极端嗜酸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酸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酸菌一起培养在ph值1.5-3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所述的极端嗜碱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碱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碱菌一起培养在ph值10.5-12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极端嗜酸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酸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酸菌一起培养在ph值1.5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所述的极端嗜碱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碱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碱菌一起培养在ph值10.5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极端嗜酸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酸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酸菌一起培养在ph值3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所述的极端嗜碱菌为:将极端嗜热菌连同在碱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碱菌一起培养在ph值12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而得的菌种。

上述任一的以古生菌群的原料的微生物肥料,本发明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提取:在高温温泉出口及火山口附近取得高温嗜热菌;在酸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酸菌;在碱性化工原料堆放场地取得嗜碱菌;

2)菌种分离提纯:将高温温泉出口及火山口附近提取的高温嗜热菌培养在ph值为6.6-7的pda培养基上,并置于水浴锅上,保持温度65-100度情况下扩繁得极端嗜热菌;

将极端嗜热菌和嗜酸菌一起,在ph值1.5-3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得极端嗜酸菌;

将极端嗜热菌和嗜碱菌一起,在ph值10.5-12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扩繁得极端嗜碱菌;

3)复配:1份极端嗜热菌加1份极端嗜酸菌加1份极端嗜碱菌,复配成古生菌群;

4)植入有机肥:将复配好的古生菌群加入到有机肥中。

本发明提供的防漏渣的多菌种有机肥复配装置,包括:传送带10、下料机构、绞龙输送机;传送带10的第一端为进料端,第二端为出料端,与下料机构相连接。粉体物料进入下料机构中进行下料。本发明中传送带10为上行传送带10。下料机构包括:箱体21、多个导料板和导料筒23。箱体21的一侧为敞口,传送带10的第二端伸入箱体21内并下料。箱体21的底面为敞口;箱体21底面敞口的周缘上分别设置四个导料板。导料板的一端与箱体21底面周缘相连接,另一端与导料筒23顶面周缘相连接。四个导料板的侧壁固定连接。四个导料板围成倒锥台下料斗。导料筒23的第二端与绞龙输送机的下料接口31相连接。导料筒23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箱体21横截面长或宽。通过箱体21、导料筒23和导料板将下料粉料全部包裹住,防止粉料下料时向外泄露,节约物料,保护生产环境,无需人工清理,提高效率。同时通过设置与箱体21底面四周的导料板将粉体物料向下导出,并利用重力自动下落,提高下料效率。导料板外壁上设置振动器,通过振动器使导料板发生小幅度振动,将粘附于导料板内壁上的粉体物料震落,无需人工清理下料机构内壁。

绞龙输送机包括:壳体32、转轴34、多个绞龙叶片33,转轴34沿壳体32的横向延伸,绞龙叶片33设置于转轴34外壁上。转轴34两端分别伸出壳体3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转轴34与电机驱动连接。通过电机带动转轴34转动后,绞龙叶片33推动进入壳体32的粉体物料混合并出料。通过绞龙输送机后,粉体物料混合均匀,能有效提高发酵效率。绞龙输送机壳体32外设置保温层和电加热器。通过对壳体32内加热,能预热物料,为有效提高发酵效率,缩短发酵时间。

优选地,包括:第一导料板22、第二导料板222、第三导料板223和第四导料板,第一导料板22的顶面与箱体21底面第一边相连接;第二导料板222的顶面与箱体21底面第二边相连接;第三导料板223的顶面与箱体21底面第三边相连接;第四导料板的顶面与箱体21底面第四边相连接。

优选地,第一导料板22的底面与导料筒23顶面相连接;第二导料板222的底面与导料筒23顶面相连接;、第三导料板223的底面与导料筒23顶面相连接;第四导料板的底面与导料筒23顶面相连接。

优选地,第一导料板22、第二导料板222、第三导料板223和第四导料板的相邻侧边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传送带10支架,传送带10支架设置于传送带10的进料端。

优选地,导料筒23横截面为矩形环或圆环。可根据与之匹配的进料接口形状进行选择。

优选的,还包括下料支架25,下料支架25设置于箱体21底面上,以将下料机构整体支撑于地面上。

优选地,还包括传送带支架,传送带支架的设置于传送带的上料端上。

优选地,绞龙输送机包括第一轴承座341和第二轴承座342,第一轴承座341设置于壳体32的第一端外,转轴34第一端安装于第一轴承座341内;第二轴承座342设置于壳体32的第二端外,转轴34第二端安装于第二轴承座342内。

优选地,绞龙输送机包括出料接口36,出料接口36设置于壳体32的第二端底面上,用于将依据混合好的物料出料。

优选地,还包括:菌液储存桶30、冲洗管24、计量阀244,冲洗管24的一端与菌液储存罐底部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与箱体21侧壁相连接;计量阀244安装于冲洗管24上。通过设置冲洗管24能利用菌液在下料的同时,将附着于箱体21、导流板侧壁上的粉体物料冲洗并进入绞龙输送机,同时通过计量阀244对接种量进行计量,提高接种准确性,避免菌液的浪费。

优选地,菌液储存桶30外壁上设置保温层和电加热器,对储存桶内温度进行调节,保持菌种活性,有利于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效率。

优选地,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冲洗管241和第二冲洗管242,第一冲洗管241的一端与箱体21侧壁相连通,另一端与菌液储存桶30相连通;第二冲洗管242的一端与箱体21侧壁相连通,另一端与菌液储存桶30相连通。通过设置多个冲洗管24,能提高冲洗效果,实现对下料机构内壁全面冲洗。

本发明涉及高温嗜热菌为商业取到获得,极端嗜热菌、极端嗜酸菌,极端嗜碱菌的制备过程中无新菌种出现。由于原料菌种为高温温泉出口及火山口附近生长存在,故称为古生菌(群)。古生菌中极端嗜热菌在发酵菌种可让物料在厌氧条件下持续65度高温5天以上快速完成物料的分解。且不惧怕物料ph值的改变。极端嗜酸菌,极端嗜碱菌加入到功能菌中可在酸性,碱性土壤中存活。营养上它们从化能无机自养生物到有机营养生物。也就是说不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低都能存活,能把矿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无论土壤极酸极碱都不影响古生菌的存活。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具体实施例(由于本发明的配方属于数值范围,故实施例不能穷举,本发明所记载的保护范围以本发明的数值范围和其他技术要点范围为准),方案中公知的具体内容或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