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微生物氮素肥料的制备工艺

文档序号:28497556发布日期:2022-01-15 04:2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肥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含微生物氮素肥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氮素是蛋白质、遗传材料以及叶绿素和其它关键有机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所有生物体都需要氮来维持生活,作为构成活体生物组织最基本的化学元素,氮在氧、碳、氢之后位列第四,其完全可以替代尿素使用,是未来氮肥的发展趋势,叶大、穗大、棒大、果实大,市面传统氮肥,养分单一,作物吸收率低,土壤长期使用单一氮肥,土壤板结,肥害严重,使用氮肥,可以团粒结构更加优良,胶体数量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更强。
3.根据氮肥中氮素的形态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氰氨态氮肥5种,不同种类、形态的氮肥,性质差异很大,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也不同,对不同作物种类及土壤性质的反应也有差别,一是铵态氮肥:肥料中的氮素以铵(或氨)形态存在的,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二是硝态氮肥:硝态氮肥中氮素是以硝酸根离子的形态存在的,包括硝酸钠、硝酸钙等;三是硝铵态氮肥:硝酸铵,肥料中氮素是以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两种形态存在,其氮素含量高,兼有前两类肥料的特点;四是酰胺态氮肥:尿素,肥料中的氮素以酰胺基形式存在,含n 46.7%,是固体氮中含氮最高的肥料,大部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一般需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转为铵态氮之后,再供作物吸收;五是氰氨态氮肥:石灰氮(氰氨化钙),肥料中的氮素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酰胺基,大部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一般需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转为铵态氮之后,再供作物吸收。
4.现有技术的氮素肥料在使用中,不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同时也不利于改善土壤的有机质,因此提出含微生物氮素肥料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含微生物氮素肥料的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氮素肥料在使用中,不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同时也不利于改善土壤的有机质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含微生物氮素肥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9.s1:制备泾阳链霉菌:将煮熟的马铃薯置于容器中密封,并将容器内的温度控制在35-37℃,制备完成后将泾阳链霉菌在4-6℃下冷藏保存,备用;
10.s2:取中量元素、微量元素、枯草芽孢杆菌、和氮源按照2∶3∶1∶5的质量比进行均匀混合搅拌,制得组分a;
11.s3:将泾阳链霉菌与组分a进行混合,并密封发酵,泾阳链霉菌分三次加入,每次加入的间隔时间为48h,每次添加时需要进行混合搅拌,最后在密封环境下静置24h,制得组分
b;
12.s4:取棕色固氮菌与米曲霉、组分b按照3∶2∶6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制得含微生物的氮素肥料,并进行造粒包装。
13.优选的,所述s2中的中量元素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钙3-12%、镁12-21%、硫8-30%,微量元素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铁2-8%、铜0.5-7%、锌15-28%、锰3-6%、钼0.3-2%、硼10-23%、镍1-4%、钴0.4-1.2%和氯8-17%。
14.优选的,所述s2中氮源为氨水、铵盐、硝酸盐、玉米浆、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粉、鱼粉、酵母浸出液中的任意一种。
15.优选的,所述s3中的混合发酵温度为34-38℃,且在静置状态下温度不能低于25℃,组分b的ph值为6.9-7.1。
16.优选的,所述s4中棕色固氮菌与米曲霉、组分b的混合时间为25-30mi n,混合的温度为30-37℃,并将ph值控制在7.0-7.3。
17.优选的,所述s4中在混合之后需要对含微生物的氮素肥料进行烘干,随后通过使用造粒机进行造粒。
18.(三)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供了含微生物氮素肥料的制备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通过在肥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的有机质,有利于改善作物的生长态势,使得作物更加容易增产增收。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
2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含微生物氮素肥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24.s1:制备泾阳链霉菌:将煮熟的马铃薯置于容器中密封,并将容器内的温度控制在36℃,制备完成后将泾阳链霉菌在5℃下冷藏保存,备用;
25.s2:取中量元素、微量元素、枯草芽孢杆菌、和氮源按照2∶3∶1∶5的质量比进行均匀混合搅拌,制得组分a;
26.s3:将泾阳链霉菌与组分a进行混合,并密封发酵,泾阳链霉菌分三次加入,每次加入的间隔时间为48h,每次添加时需要进行混合搅拌,最后在密封环境下静置24h,制得组分b;
27.s4:取棕色固氮菌与米曲霉、组分b按照3∶2∶6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制得含微生物的氮素肥料,并进行造粒包装。
28.s2中的中量元素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钙4%、镁16%、硫18%,微量元素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铁7%、铜2%、锌25%、锰4%、钼0.8%、硼19%、镍1.5%、钴0.7%和氯12.5%。
29.s2中氮源为氨水、铵盐、硝酸盐、玉米浆、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粉、鱼粉、酵母浸出液中的任意一种。
30.s3中的混合发酵温度为37℃,且在静置状态下温度不能低于25℃,组分b的ph值为
7.1。
31.s4中棕色固氮菌与米曲霉、组分b的混合时间为25mi n,混合的温度为35℃,并将ph值控制在7.2。
32.s4中在混合之后需要对含微生物的氮素肥料进行烘干,随后通过使用造粒机进行造粒。
33.实施例二:
34.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35.s1:制备泾阳链霉菌:将煮熟的马铃薯置于容器中密封,并将容器内的温度控制在36℃,制备完成后将泾阳链霉菌在5℃下冷藏保存,备用;
36.s2:取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氮源按照2∶3∶5的质量比进行均匀混合搅拌,制得组分a;
37.s3:将泾阳链霉菌与组分a进行混合,并密封发酵,泾阳链霉菌分三次加入,每次加入的间隔时间为48h,每次添加时需要进行混合搅拌,最后在密封环境下静置24h,制得组分b;
38.s4:取棕色固氮菌与米曲霉、组分b按照3∶2∶6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制得含微生物的氮素肥料,并进行造粒包装。
39.s2中的中量元素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钙4%、镁16%、硫18%,微量元素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铁7%、铜2%、锌25%、锰4%、钼0.8%、硼19%、镍1.5%、钴0.7%和氯12.5%。
40.s2中氮源为氨水、铵盐、硝酸盐、玉米浆、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粉、鱼粉、酵母浸出液中的任意一种。
41.s3中的混合发酵温度为37℃,且在静置状态下温度不能低于25℃,组分b的ph值为7.1。
42.s4中棕色固氮菌与米曲霉、组分b的混合时间为30mi n,混合的温度为37℃,并将ph值控制在7.2。
43.s4中在混合之后需要对含微生物的氮素肥料进行烘干,随后通过使用造粒机进行造粒。
44.实施例三:
45.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46.s1:制备泾阳链霉菌:将煮熟的马铃薯置于容器中密封,并将容器内的温度控制在36℃,制备完成后将泾阳链霉菌在5℃下冷藏保存,备用;
47.s2:取中量元素、微量元素、枯草芽孢杆菌、和氮源按照2∶3∶1∶5的质量比进行均匀混合搅拌,制得组分a;
48.s3:将泾阳链霉菌与组分a进行混合,并密封发酵,泾阳链霉菌分三次加入,每次加入的间隔时间为48h,每次添加时需要进行混合搅拌,最后在密封环境下静置24h,制得组分b;
49.s4:取棕色固氮菌与组分b按照3∶6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制得含微生物的氮素肥料,并进行造粒包装。
50.s2中的中量元素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钙4%、镁16%、硫18%,微量元素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铁7%、铜2%、锌25%、锰4%、钼0.8%、硼19%、镍1.5%、钴0.7%和氯12.5%。
51.s2中氮源为氨水、铵盐、硝酸盐、玉米浆、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粉、鱼粉、酵母浸出液中的任意一种。
52.s3中的混合发酵温度为37℃,且在静置状态下温度不能低于25℃,组分b的ph值为7.1。
53.s4中棕色固氮菌与组分b的混合时间为28mi n,混合的温度为35℃,并将ph值控制在7.2。
54.s4中在混合之后需要对含微生物的氮素肥料进行烘干,随后通过使用造粒机进行造粒。
55.作物的抗逆性的实验数据表:
[0056]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50℃0.0400.0620.04170℃0.1200.1210.122伤害率%34.60%56.50%34.70%
[0057]
土壤表层机质变化的实验数据表:
[0058]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1年17.18g kg-1
17.10g kg-1
17.13g kg-1
3年17.22g kg-1
17.18g kg-1
17.14g kg-1
5年17.69g kg-1
17.57g kg-1
17.25g kg-1
[005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