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6852发布日期:2022-03-05 02:0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矿用制氮装置主要分为深冷空分法、碳分子筛空分法与膜空分法三种型式。
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11770313u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自加热的煤矿井下用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解决了煤矿井下制氮装置中不使用加热器膜组无法达到最佳运行温度的问题,在节省空间并满足煤安防爆要求的同时,满足膜组运行温度的要求。
4.但现有的制氮装置在煤矿井下移动时缺乏防护装置,导致煤矿井下移动时,车板在井下转弯处行走不便,易对制氮装置本体造成撞击损坏,不利于制氮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包括主机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主机组件包括车身,所述车身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贯穿卡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上端规固定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安装有制氮主机,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充气保护壳、充气机和胶链,所述充气保护壳一侧贯穿有气管,所述气管内贯穿汇总管,所述汇总管的一端与充气机连接,所述胶链包括衔接扣。
7.优选的,所述车身包括两截活动车板,所述车身底部各端角分别连接有自锁滚轮。
8.优选的,所述车身上贯穿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侧边棱,所述第一侧边棱的侧面设有l型切口。
9.优选的,所述l型切口内贯穿有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侧边棱,所述第二侧边棱呈一侧设有与l型切口匹配的切口。
10.优选的,所述第一侧边棱的一侧设有限位口,所述限位口与放置板阻尼卡接。
11.优选的,所述充气保护壳内贯穿有连接杆,所述充气保护壳侧面设有适配连接杆的圆柱通孔。
12.优选的,所述气管表面设有气阀。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汇总管将气体分配至气管内,用于充气保护壳的充气,对车身两端形成软防护,防止井下装置行走时,前后端发生碰撞,充气充气保护壳为柔性橡胶壳,其表面设有放气芯,放气后,便于收卷放置,汇总管和气管均为柔性橡胶管,可弯曲形变,适应井下使用,胶链与衔接扣连续多个地连接,可在车身转弯时,适应不同转弯角,提升装置煤矿井下的适应性;
15.(2)本实用新型车身用于支撑主机组件和防护组件,车身包括两截活动车板,便于
井下使用时,车身转弯使用,若车身过长,松开锁紧螺杆,以定位轴为中心旋转第一侧边棱和第二侧边棱,车身可自然分为活动连接的两截车板,方便井下转弯使用,提升了车身的场合适应性,限位口与放置板匹配卡接,辅助滑槽对放置板的移动限位,l型切口与第二侧边棱的侧面互相匹配,便于两个侧边棱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不影响限位口的开设,便于使用,极大地提升了装置井下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煤矿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煤矿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图1中a的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煤矿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的右侧视角结构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煤矿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的俯视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主机组件;11、车身;111、自锁滚轮;12、制氮主机;13、滑槽;14、放置板;141、凸块;15、定位轴;16、第一侧边棱;161、限位口;17、l型切口;18、第二侧边棱;19、锁紧螺杆;2、防护组件;21、连接杆;22、充气保护壳;23、气管;231、气阀;24、汇总管;25、充气机;26、胶链;261、衔接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包括主机组件1和防护组件2,主机组件1包括车身11,车身11包括两截活动车板,车身11底部各端角分别连接有自锁滚轮111,车身11上设有滑槽13,车身11上贯穿有定位轴15,定位轴15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侧边棱16,第一侧边棱16的侧面设有l型切口17,第一侧边棱16的一侧设有限位口161,限位口161与放置板14阻尼卡接,l型切口17内贯穿有锁紧螺杆19,锁紧螺杆19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侧边棱18,第二侧边棱18呈一侧设有与l型切口17匹配的切口,滑槽13内贯穿卡接有凸块141,凸块141上端规固定放置板14,放置板14顶部安装有制氮主机12;
25.其中,车身11用于支撑主机组件1和防护组件2,车身11包括两截活动车板,便于井下使用时,车身11转弯使用,若车身11过长,松开锁紧螺杆19,以定位轴15为中心旋转第一侧边棱16和第二侧边棱18,车身11可自然分为活动连接的两截车板,方便井下转弯使用,提升了车身11的场合适应性,限位口161与放置板14匹配卡接,辅助滑槽13对放置板14的移动限位,l型切口17与第二侧边棱18的侧面互相匹配,便于两个侧边棱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不
影响限位口161的开设,便于使用,极大地提升了装置井下使用的灵活性。
26.请参阅图2-图4,防护组件2包括充气保护壳22、充气机25和胶链26,充气保护壳22一侧贯穿有气管23,气管23内贯穿汇总管24,汇总管24的一端与充气机25连接,胶链26包括衔接扣261,充气保护壳22内贯穿有连接杆21,充气保护壳22侧面设有适配连接杆21的圆柱通孔,气管23表面设有气阀231;
27.其中,充气保护壳22可分别通过连接杆21安装在车身11的两端,使用时,启动充气机25,打开气阀231,通过汇总管24将气体分配至气管23内,用于充气保护壳22的充气,对车身11两端形成软防护,防止井下装置行走时,前后端发生碰撞,充气充气保护壳22为柔性橡胶壳,其表面设有放气芯,放气后,便于收卷放置,汇总管24和气管23均为柔性橡胶管,可弯曲形变,适应井下使用,胶链26与衔接扣261连续多个地连接,可在车身11转弯时,适应不同转弯角,提升装置煤矿井下的适应性。
28.整体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该装置中的所有需电部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充气保护壳22可分别通过连接杆21安装在车身11的两端,使用时,启动充气机25,打开气阀231,通过汇总管24将气体分配至气管23内,用于充气保护壳22的充气,对车身11两端形成软防护,防止井下装置行走时,前后端发生碰撞,充气充气保护壳22为柔性橡胶壳,其表面设有放气芯,放气后,便于收卷放置,汇总管24和气管23均为柔性橡胶管,可弯曲形变,适应井下使用,胶链26与衔接扣261连续多个地连接,可在车身11转弯时,适应不同转弯角,提升装置煤矿井下的适应性,车身11用于支撑主机组件1和防护组件2,车身11包括两截活动车板,便于井下使用时,车身11转弯使用,若车身11过长,松开锁紧螺杆19,以定位轴15为中心旋转第一侧边棱16和第二侧边棱18,车身11可自然分为活动连接的两截车板,方便井下转弯使用,提升了车身11的场合适应性,限位口161与放置板14匹配卡接,辅助滑槽13对放置板14的移动限位,l型切口17与第二侧边棱18的侧面互相匹配,便于两个侧边棱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不影响限位口161的开设,便于使用,极大地提升了装置井下使用的灵活性。
2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0.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