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5280发布日期:2023-08-09 18:5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节能减排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新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生产矿渣粉与水泥产品分别都是采用的单独生产工艺方法,而单独生产矿渣粉和水泥产品,造成当前矿渣粉行业和水泥行业供大于求,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下降,竞争加剧,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效益下滑,供给问题更加凸显,单独工艺投资大,占地多,也造成矿渣粉和水泥产品质量下降,需水量大,颗粒级配不合理,活性指数低,强度降低,同时也影响了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强度降低,需水量大,坍落度损失大,减水剂用量增加等问题缺陷。

2、目前市场上的矿渣粉和水泥产品是用单独的粉磨机械工艺方法生产的,该工艺中颗粒微细粉分布不合理,矿渣粉活性指数低,需水量大,比表面积小,水泥强度低,凝结时间偏长。并且矿渣粉粉磨电耗是水泥生产的2—3倍,如何进一步挖掘电耗潜力,确保用足阶梯电价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能够改变3-32μm微细粉颗粒和比表面积,提高产品的活性指数、抗折抗压强度和比表面积,降低标准稠度用水量;本工艺还具有提高台时产量、降低电耗、节约投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优势。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联合粉磨工艺是采用原料配料控制系统、辊压机系统、循环风机系统、v型静态选粉机系统、热风炉系统和三仓粉磨机系统组成的联合粉磨系统,用于粉磨矿渣和水泥。

3、进一步地,所述辊压机系统在粉磨矿渣和水泥产品时,其辊滚间隙距分别调整为4-6mm和8-15mm。

4、进一步地,所述原料配料系统在原料配比中将矿渣粉的矿渣水分含量控制为8-15%,热风炉系统的温度控制为400度。

5、进一步地,所述联合粉磨系统的三仓粉磨机系统在形成矿渣粉和水泥产品时的钢球钢锻最佳规格和级配参数为;一仓φ30mm、φ20mm、φ15mm;级配比为1:2.5:1.2;二仓φ15mm、φ1omm,级配比为1:10,三仓φ10*12mm、φ12*14mm,级配比为3:7。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工艺是由原料配料控制系统、辊压机系统、循环风机系统、v型静态选粉机系统、热风炉系统和三仓粉磨机系统六大系统等联合于一体组成工艺创新技术;可提高矿渣粉质量3-32μm微细粉颗粒总量20.5-21%,提高比表面积59-113m2/kg,降低45μm细度6.3-6.8%,降低标准稠度用水量3.6-3.9%;增加相容性100-115mm,提高活性指数3天15-16%、7天18.5-20.2%、28天12-15%,提高台时产量78-85吨,降低电耗每吨31-33度,提高水泥产品质量3-32μm微细粉颗粒总量18.6-19.1%,提高比表面积81-132m2/kg,降低45μm细度9.2-9.9%,降低标准稠度用水量0.4-0.6%,增加相容性65-100mm,提高水泥抗折抗压强度3天、28天0.6-1.1mpa、2.2-9.8mpa,缩短凝结时间71-74分钟,提高台时产量42-56吨。同时提高和改善混凝土的质量,节约了投资,节约了土地,节约了电耗,减少了企业供大于求的问题,保证了企业满负荷生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其特征在于,联合粉磨工艺是采用原料配料控制系统、辊压机系统、循环风机系统、v型静态选粉机系统、热风炉系统和三仓粉磨机系统组成的联合粉磨系统,用于粉磨矿渣和水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渣粉与水泥产品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该工艺是由辊压机系统生产矿渣粉和水泥产品将辊滚间隙距调整为4‑6mm、8‑15mm,并将物料进入最佳球锻规格和级配进行调整的粉磨机以及经过循环风机,V型静态选粉机、热风炉、配料控制等系统组成联合粉磨于一体的创新技术工艺,生产的矿渣粉和水泥产品3‑32μm微细粉颗粒总量提高20.5‑21%和18.6‑19.1%,提高比表面积59‑113m<supgt;2</supgt;/kg和81‑131m<supgt;2</supgt;/kg,降低标准稠度用水量3.6‑3.9%和0.4‑0.6%,提高活性指数7天18.5‑20.2%、28天12‑15%和3天0.6‑1.0pma、28天2.2‑9.8pma,提高产量78‑85吨和和42‑56吨,节电31‑33度等其他性能,同时改善和提高了混凝土好的质量,节约了投资,减少了企业供大于求的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葛凯,毛广新,谭纪林,沈江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盱眙狼山水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