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锡精矿直接制取锡酸钠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92008阅读:17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锡精矿直接制取锡酸钠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属化工冶金生产化合物的生产方法,特别是锡酸钠的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外生产锡酸钠都是以精锡作为原料。用精锡作为原料生产锡盐,是一种逆加工,它必须用锡精矿通过还原熔炼、粗金属锡火法精炼及电解精炼等过程,然后再用所得精锡在氧化剂存在条件下与碱反应转化为粗锡酸钠,再通过浸出、除杂、浓缩结晶等工艺才获得锡酸钠。这种生产工艺由于存在逆加工、使能源、化工材料浪费,同时,用精锡作原料生产锡酸钠时,由于锡的熔点低、比重又比熔融碱大,反应一开始,锡即熔化沉于锅底,不利于反应进行,使锡的转化率低,一般只有40~70%。1983年《有色冶炼》第八期“从低品位锡渣中制取锡酸钠”一文中所提出的工艺过程与现行的工艺方法比较,工艺过程有所缩短,但其原料成分是以氯化锡为主,不具普遍性,工艺上仍需二次结晶。
本发明针对原生产方法存在逆加工和锡的转化率低的问题,目的在于寻找一种以锡精矿直接制取锡酸钠的新方法,从而避免了逆加工过程,节约能源和化工原材料,同时使锡的转化率高,工艺、设备简单易行,降低产品成本。
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主要是直接将锡精矿在450~500℃的温度下与氢氧化钠进行熔合,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熔合生产粗锡酸钠,再经过浸出、净化、除杂浓缩结晶、脱水烘干等工序,获得锡酸钠。
熔合时锡精矿与氢氧化钠的配料比=1∶1.5~2,熔合温度为450~500℃,保持500℃1小时左右,总的熔合时间2~3小时。在搅动状态下进行。熔合初期,精矿与熔融的EaOH混合均匀,呈稀糊状,有利于反应进行,因此锡的转化率高。熔合结束时,形成灰黄色粘糊状产物,取出冷却,冷却后破碎成约2×2公分大小块状,以备浸出。浸出时,溶合料中的锡酸钠溶入水溶液,使其与渣和大部分杂质分离,然后净化除去浸出液中的砷、锑、铅、硅等杂质,可用空气或过氧化氢将亚铁氧化成高价铁,使砷呈砷酸铁沉淀;陈化(静置)浸出液3~5天,使硅酸盐凝聚脱硅;并冷却至3~7℃,使砷酸钠以Na3AsO4·12H2O析出;再以1∶1的盐酸清洗过的锡箔置换除锑,并附带除铅。
将净化后的浸出液浓缩,控制比重在1.27~1.3之间使Na2SnO3·3H2O结晶析出,过滤取出结晶,在70~75℃温度下用15~20%NaOH溶液洗涤结晶产物,烘干即得产品。
用本发明工艺生产锡酸钠,可以省去锡精矿冶炼精锡的全过程,从而节约了大量能源和化工原料,并且在锡精矿中加入氢氧化钠直接熔合时,锡的浸出率可高达98%左右,整个工艺锡的直收率达80%,总回收率达95%,而且本发明工艺设备简单,原料价格便宜、易得。生产规模可大可小,经济效果高。无环境污染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工艺流程如图1。
所用原料是广宁县矿冶工业公司收购矿民所生产的锡矿,含砷较高,其化学元素分析结果如表1。
生产工艺的主要过程
1.熔合 锡精矿与氢氧化钠的配料比=1∶1.5~2,此时,锡精矿中的锡能很好的转化成锡酸钠。续后锡的浸出率可高达98%左右,熔合时的温度为450~500℃,在400~450℃时反应急烈,需加强搅拌,以免熔合物冒锅溢出。在500℃保温1小时左右,总的熔合时间约2~3小时。
表1 锡精矿成分元素SnAsPbSbSFeMn含量%65.191.200.0130.111.402.620.108元素NiSiO2WO3MoTa2O3Nb2O3Cu含量%<0.054.211.17<0.0050.180.120.11
熔合时用井式电阻炉加热,温度用DRZ-4型温度控制器控制。
熔合锅可用熟铁或铸铁制造,用铸铁时,头几次熔合物中含杂质较高,须加强净化,用熟铁锅时则无此现象。
2.浸出 使熔合料中的锡酸钠转入水溶液,使其与渣及大部分杂质分离。浸出作业在室温下进行,这样有利于锡酸钠溶解,而锑酸钠基本上留在渣中。
浸出可在带电动搅拌器的搪瓷桶,铁(或不锈钢)制的浸出槽中进行,浸出时按液固比=4~5所需水量加入浸出槽,在搅动状态下逐步加入熔合料,根据温度升高情况控制加料的速度。浸出搅拌速度可在150~300转/分之间,浸出时间1~1.5小时,再将浸出液进行净化。
3.净化 除去浸出液中的砷、锑、铅、硅等杂质,这是能否得到合格产品的关键。对浸出液采用本发明的净化方法,经一次浓缩结晶,便能得到符合广州Q/HCI-58-84企业标准的合格产品。也能生产出符合外贸出口要求的产品。浸出液净化前后各元素含量如表2所示。
净化除杂设备,可用搪瓷桶或不锈钢槽。
4.浓缩结晶 净化除杂后的溶液,在带搅拌器的蒸汽夹套或电加热的不锈钢槽内进行,浓缩至原体积的 1/2 ~ 1/3 ,控制比重在1.27~1.3之间,使Na2SnO3·3H2O结晶析出。
表2

5.脱水烘干 结晶出的Na2SnO3·3H2O用不锈钢离心机过滤,也可用真空吸滤设备过滤。过滤后用70~75℃的15~20%NaOH溶液洗涤结晶产物,过滤洗涤后的锡酸钠盛于搪瓷盘或不锈钢盘中,送到干燥室烘干。干燥室可用蒸汽,红外或电阻加热。烘干时温度控制在100~140℃,料层厚度2~4公分,烘干时间6~10小时。
锡酸钠产品经烘干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6.母液处理 浓缩结晶过滤出的母液与洗液合并一起,自然冷却结晶析出砷酸钠,把砷酸钠过滤分离后的母液,即可浓缩返回熔合工段使用;也可将除去砷酸钠后的母液直接送到熔合工段浓缩使用。结晶出的砷酸钠,可作副产品出售,给玻璃厂作澄清剂使用。
7.金属衡算及技术经济指标 以处理1公斤锡精矿计算,其原材料消耗,锡酸钠产出率,Sn的回收率等列于表4。
从表4可以看出,Sn的直收率为80.15%;Sn的总回收率为95.88%;Sn的浸出率为96.32%,每公斤精矿可产出锡酸钠1.34公斤;每公斤金属量精矿可产出锡酸钠2.03公斤;每公斤锡酸钠耗碱0.597公斤;每公斤精矿耗碱0.8公斤。
表4 原材料消耗及锡酸钠产出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锡酸钠的方法,包括熔合、浸出、净化、浓缩结晶、脱水烘干等工序,其特征在于用锡精矿为原料,在450~500℃的温度下与氢氧化钠熔合,直接浸出。
2、据权利要求
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浸出液经净化,一次结晶,制取锡酸钠。
3、据权利要求
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剂为粗锡酸钠浸出时,用空气或过氧化氢将亚铁氧化成高价铁,使砷呈砷酸铁沉淀,进行初步除砷。
4、据权利要求
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方法为粗锡酸钠浸出液陈化(静置)3~5天,使硅酸盐凝聚脱硅,并使浸出液冷却3~7℃,使砷酸钠以Na,AsO4·12H2O析出,进一步除砷。
5、据权利要求
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粗锡酸钠以1∶1的盐酸清洗过的锡箔置换除锑,并附带除铅。
6、据权利要求
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70~75℃的15~20%NaOH溶液洗涤结晶产品(Na2SnO3·3H2O)。
专利摘要
本发明属化工冶金生产化合物的生产方法,是从锡精矿直接转化成粗锡酸钠;并解决了粗锡酸钠的浸出、净化、精制液的浓缩结晶,及产品烘干等技术问题。可获得符合广州Q/HGI-58-84企业标准的一级品和外贸出口要求的产品。Sn的直收率达80.15,总回收率为95.88%。 本发明解决了经典法用精锡制锡酸钠的逆加工问题。节约能源与材料,Sn回收率高、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流程短,设备简单,母液能返回使用,不污染环境。
文档编号C10G19/00GK85104036SQ85104036
公开日1986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1985年5月23日
发明者刘希澄, 郑文裕 申请人:广东工学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