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2448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每公斤煤矸石粉添加0.48kg水,每公斤过氧化妈粉末添加0.4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6.65kg ;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0.9%;质量为0.9kg,溶质包括0.887kg淀粉、0.0088kg苯酚、0.0039kg白油、0.004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15:0.98:0.43:0.44 ;
[0148]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52转,得到长度I约为2mm的颗粒;
[0149]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C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0150]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0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
100.72kg; 10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18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0151]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0152]裂石试验中,在约2.6mX 3mX 5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三角形顶点,274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I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实施例11:
[0153]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与玉米轴粉,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63:25:12 ;
[0154]—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155]步骤一、质量为63kg的煤矸石粉、12kg的玉米轴粉、25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0156]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I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0157]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矸石粉添加0.48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5kg水,每公斤玉米轴粉添加0.47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7.13kg ;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0.9% ;质量为0.9kg,溶质包括0.887kg淀粉、0.0088kg苯酚、0.0039kg白油、0.004kg 亲水性硅油,质量为 98.15:0.98:0.43:0.44 ;
[0158]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47转,得到长度I约为2mm的颗粒;
[0159]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C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0160]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0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
100.68kg; 10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22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0161]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0162]裂石试验中,在约3.4mX 4mX 4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46mm、深度为1.9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三角形顶点,39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I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实施例12:
[0163]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83:17 ;
[0164]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165]步骤一、质量为83kg的煤矸石粉、17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0166]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I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0167]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矸石粉添加0.48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7.49kg ;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0.9%;质量为0.9kg,溶质包括0.887kg淀粉、0.0088kg苯酚、0.0039kg白油、0.004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15:0.98:0.43:0.44 ;
[0168]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4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5转,得到长度I约为2mm的颗粒;
[0169]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C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0170]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40目、5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4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
100.69kg ;40目铜筛上面以及5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21kg ;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0171]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4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0172]裂石试验中,在约12.0m X 6m X 4m的巨石上分布6个直径为42mm、深度为3.5m的石孔,138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I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0173]实施例13:
[0174]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高氯酸钾粉与小麦秸杆粉,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48:27:25 ;
[0175]—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176]步骤一、质量为48kg的煤粉、25kg的小麦秸杆粉、27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0177]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I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0178]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48kg水,每公斤小麦稻杆添加0.51kg水,粉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7.94kg ;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2% ;质量为1.2kg,溶质包括1.182kg淀粉、0.0118kg苯酚、0.0052kg白油、0.0053kg 亲水性硅油,质量为 98.15:0.98:0.43:0.44 ;
[0179]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2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35转,得到长度I约为2mm的颗粒;
[0180]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C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0181]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20目、3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2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
101.01kg;10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19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0182]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0183]裂石试验中,在约2.1mX 3mX 2m的巨石上分布4个直径为28mm、深度为1.4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三角形顶点,170g产品分别填充于四个石孔内,在I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0184]实施例14:
[0185]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80:20 ;
[0186]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187]步骤一、质量为80kg的煤粉与20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0188]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I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0189]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49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8.2kg ;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2% ;质量为1.2kg,溶质包括1.182kg淀粉、0.0118kg苯酚、0.0052kg白油、0.0053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15:0.98:0.43:0.44 ;
[0190]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2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78转,得到长度I约为2mm的颗粒;
[0191]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9月10日 20:05
    怎么会有高氯酸钾成份?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