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0981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
【背景技术】
[0002]吸收足够的营养、无病是粮食作物增产的必备条件,粮食作物患病大多由有害真菌引起,目前人们对粮食作物的杀菌和病害防治均采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进行喷洒的方法。用农药进行喷洒虽见效快,但药效持续时间短、杀菌成本大、杀菌效果单一、污染大、破坏生态环境。目前对粮食作物的施肥方法大多采用根部施肥,但由于根部施肥易造成流失,月巴效持续时间短,施肥成本大,易污染土壤,使粮食作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得不到合理的补充,造成粮食作物发育不正常,生理病害严重,使粮食作物产量减少或不能提高,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目前,针对粮食作物的补肥、杀菌、防病的农药均是单一的,尚欠缺具备补肥、杀菌和防病的效果并使粮食作物增长的营养剂。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其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氮肥3-8、钾肥1-4、磷肥2-6、酵素2-8、磷细菌2-8、硅酸盐细菌1-4、甲克素2-3、氨基酸1_3、赤霉素0.2-0.5、吲哚乙酸
0.2-0.5、固氮菌 0.3-0.5。
[0005]进一步的,其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氮肥6、钾肥3、磷肥4、酵素6、磷细菌5、硅酸盐细菌2、甲克素2、氨基酸2、赤霉素0.3、吲哚乙酸0.3、固氮菌0.4。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EM菌0.5。
[0007]有益效果:
本营养剂含有均衡的营养元素,对粮食作物的生理化学反应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加快作物根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快细胞分裂,从而增加作物生长速度,且具有天然杀菌剂,作物抗虫害能力强。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09]实施例一:
将以下重量份数原料:氮肥3、钾肥1、磷肥2、酵素2、磷细菌2、硅酸盐细菌1、甲克素2、氨基酸1、赤霉素0.2、吲哚乙酸0.2、固氮菌0.3混合、搅拌均匀后造粒,即制得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
[0010]实施例二:
将以下重量份数原料:氮肥6、钾肥3、磷肥4、酵素6、磷细菌5、硅酸盐细菌2、甲克素2、氨基酸2、赤霉素0.3、吲哚乙酸0.3、固氮菌0.4、EM菌0.5混合、搅拌均匀后造粒,即制得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
[0011]实施例三:
将以下重量份数原料:氮肥8、钾肥4、磷肥6、酵素8、磷细菌8、硅酸盐细菌4、甲克素3、氨基酸3、赤霉素0.5、吲哚乙酸0.5、固氮菌0.5混合、搅拌均匀后造粒,即制得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
[0012]上述实施例制得的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施入粮食作物种植土壤中后,令植物茎壮、叶茂、花盛、果实大而多,改善植物及其果实的品质。
[0013]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其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氮肥3-8、钾肥1-4、磷肥2-6、酵素2-8、磷细菌2_8、硅酸盐细菌1_4、甲克素2_3、氨基酸1-3、赤霉素0.2-0.5、吲哚乙酸0.2-0.5、固氮菌0.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氮肥6、钾肥3、磷肥4、酵素6、磷细菌5、硅酸盐细菌2、甲克素2、氨基酸2、赤霉素0.3、吲哚乙酸0.3、固氮菌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M菌0.5。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食作物增产营养剂,包括氮肥3-8、钾肥1-4、磷肥2-6、酵素2-8、磷细菌2-8、硅酸盐细菌1-4、甲克素2-3、氨基酸1-3、赤霉素0.2-0.5、吲哚乙酸0.2-0.5、固氮菌0.3-0.5。本营养剂含有均衡的营养元素,对粮食作物的生理化学反应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加快作物根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快细胞分裂,从而增加作物生长速度,且具有天然杀菌剂,作物抗虫害能力强。
【IPC分类】C05G3/00
【公开号】CN105130597
【申请号】CN201510496529
【发明人】张美琴
【申请人】张美琴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