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装置和方法_2

文档序号:951771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52]步骤(3)、贮存和均衡搅拌
[0053]经固液分离后的粪便浆液进入粪便调节池,调节池主要功能为贮存经固液分离处理后的粪便浆液,使后段粪便浆液脱水装置能实现连续稳定均匀地进行浆液的脱水工作,均衡由于粪便运输等原因产生的变化系数。
[0054]调节池为钢筋混凝土池,地下式。池体的尺寸为LXB = 13X 13m,池深为5.5m,有效水深为5.0m,容积为930m3,有效容积为845m3。由于粪便具有静态分层的特性,即表面结痂,池底沉淀固化,中间悬浮,这些都将导致调节池内物料性质恶化,严重影响后续工艺的运行及对设备造成损伤,因此本步骤还伴有搅拌步骤,即采用水力搅拌系统对粪液进行搅拌。该水力搅拌系统由地下栗房控制柜控制搅拌栗的开启和关闭,将调节池中的粪液进行水力搅拌,有效的解决了粪液表面结痂和池底沉淀的问题。
[0055]调节池水面以上设置粪液回流装置,所述粪液回流装置用以将调节池内的搅拌栗搅拌时溅到池外的粪液循环回池内。粪液回流装置包括直径为65mm?100mm的网架管道,所述网架管道通过池壁和池顶盖板下部的不锈钢管夹固定在调节池上。
[0056]所述地下栗房位于所述调节池旁边,栗房尺寸为LXB = 13X5.4X5.5m,地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栗房地下部分高度为5.5m。地下栗房内设计粪液提升栗3台。主要技术参数:Q = 25m3/h,H = 20m, N = 4kW,2用1备。所述粪液提升栗具有一延伸到调节池内的提升管,粪液提升栗启动,粪液提升栗将调节池内的粪液向上提升,使粪液循环,防止调节池内粪便板结,影响进液。
[0057]步骤(4)、絮凝脱水
[0058]此步骤至少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然沉淀;第二阶段,絮凝沉淀;第三阶段,缓冲初步脱水;第四阶段,专门脱水。
[0059]第一阶段,来自粪便浆液在密闭污泥沉淀池内自然沉淀,粪液中一部分固体颗粒沉入池底,上部分为含杂质较少的粪便稀浆;含杂质较少的粪便稀浆输送密闭污泥浓缩池内;
[0060]第二阶段,来自于第一阶段的含杂质较少的粪便稀浆进入设置于密闭污泥浓缩池内的絮凝反应器,与絮凝反应器内的絮凝剂发生絮凝反应,经絮凝反应后的稀浆逐渐被提升并越来越干形成污泥,污泥沉淀后抽入密闭污泥缓冲设备内进行缓冲;
[0061]其中,在第二阶段中,所述絮凝反应器内的絮凝剂用量为:3?5g/kg干絮凝剂,干絮凝剂具体为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通过絮凝投放装置加入到絮凝反应器内。
[0062]第三阶段,来自于第二步骤的污泥进入密闭污泥缓冲设备内,污泥在密闭污泥缓冲设备内可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0063]第四阶段,来自于密闭污泥缓冲设备内的污泥首先进入粪液调节罐,再进入密闭挤干设备内,粪液调节罐用于调节进入密闭挤干设备粪便浆液量;经密闭挤干设备脱水后形成细渣,粪便浆液脱水将4?5%固含量的稀浆液最终脱水成固含量20?30%的细渣,细渣送至固定区域进行最终处理。
[0064]步骤(5)、发酵
[0065]步骤将(4)处理后的细渣进行首次堆积发酵;从田间收集来的秸杆粉碎后放入浸料池进行首次发酵;将发酵好的细渣和发酵好的秸杆以质量比2:1进行混合堆积并搅拌得到发酵好的生物有机肥;
[0066]步骤(6)、造粒
[0067]通过颗粒机将发酵好的生物制成颗粒状有机肥;
[0068]步骤(7)、成品
[0069]将颗粒状生物有机肥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在80 °C?82°C,烘干时间15?20分钟,去除水分,最终得到成品生物有机肥。
[007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卸粪车,所述卸粪车通过卸粪系统将粪液从化粪池转移到固液分离设备; 固液分离设备,所述固液分离设备包含将不能生化分解的格栅滤渣分离出来的细格栅;将所述格栅滤渣进行脱水处理的提渣装置,所述提渣装置外形呈微圆筒型,与地面呈60°夹角布置,电机安装在圆筒上端,处于最高点;用以将脱水后的格栅滤渣送出至出渣间的无轴螺旋输送机;将含有污泥的粪液进行沉砂排砂的沉砂箱,所述沉砂箱内设有用以探测沉砂箱箱体液位的液位探头;对含有污泥的粪液进行分离的提砂螺杆;将分离出的沉砂物质进行运输的水平运砂螺杆;将所述水平运砂螺杆运输的沉砂物质排出的排砂螺杆; 调节池,用于接收固液分离设备分离的粪液,所述调节池内设有对粪液进行搅拌,防止其表面结痂的水力搅拌系统;所述水力搅拌系统包括位于调节池内的搅拌栗,以及控制所述搅拌栗开启和关闭的栗房控制柜;所述调节池外设有粪液回流装置和将所述调节池内的粪液向上提升的粪液提升栗; 密闭污泥沉淀池,用以自然沉淀来自调节池内的粪液; 密闭污泥浓缩池,来自密闭污泥沉淀池内的粪液在密闭污泥浓缩池内与絮凝剂混合进行絮凝反应后粪液逐渐变化,稀浆逐渐被提升并越来越干; 密闭污泥缓冲设备,用以对污泥进行缓冲,防止污泥被水流过多的带入密闭挤干设备; 密闭挤干设备;用以对来自于密闭污泥缓冲设备内的污泥脱水形成细渣。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装置的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卸料:将化粪池内粪便通过密封罐运输车运送到粪便处理厂,经计量称重后通过泄粪系统进入固液分离设备; (2)、固液分离:固液分离设备进行固液分离;首先经过细格栅过滤处理之后分离成两部分,一部分为不能生化分解的格栅滤渣;另一部分为含有污泥的粪液;格栅滤渣在提渣装置内滤渣挤干后送至垃圾填埋场,含有污泥的粪液流入沉砂箱进行沉砂分离; (3)、贮存和均衡搅拌:调节池内的粪液,采用水力搅拌系统进行水力搅拌,防止表面结痂,池底沉淀固化,中间悬浮;所述水力搅拌系统包括位于调节池内的搅拌栗,以及控制所述搅拌栗开启和关闭的栗房控制柜; (4)、絮凝沉淀:来自调节池内的粪液经过密闭污泥沉淀池自然沉淀后,进入密闭污泥浓缩池内与絮凝剂混合絮凝反应,在密闭污泥缓冲设备内缓冲后,再进入密闭污泥挤干设备内脱水,将4?5%固含量的稀浆液最终脱水成固含量20?30%的细渣,细渣送至固定区域进彳丁最终处理; (5)、发酵:将步骤(4)处理后的细渣进行首次堆积发酵;并将从田间收集来的秸杆粉碎后放入浸料池进行首次发酵;将发酵好的细渣和发酵好的秸杆以质量比2:1进行混合堆积后搅拌得到发酵好的生物有机肥; (6)、造粒:通过颗粒机将发酵好的生物有机肥制成颗粒状有机肥; (7)、成品:将颗粒状生物有机肥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在80°C?82°C,烘干时间15?20分钟;去除水分,最终得到成品生物有机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和所述絮凝沉淀的过程中,各处理车间产生的臭气通过臭气收集管道收集后,通过负压风机引至填料除臭设备,处理达标后高空排放。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渣装置外形呈微圆筒型,与地面呈60°夹角布置,电机安装在圆筒上端,处于最高点;格栅滤渣由提渣装置底端进入,在上端电机驱动下,筒内压榨器开始工作,随筒体上升,粪便中浆液通过挤压进入筒内部,由浆液收集口进入调节池;经过脱水后的格栅滤渣由无轴螺旋输送机送至出渣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箱内设有液位探头,当沉砂箱的箱体达到内一定液位之后,沉砂箱和提砂螺杆启动工作对含有污泥的粪液进行分离,分离出的粪液自流入调节池,分离出的沉砂物质由水平运砂螺杆转交排砂螺杆,然后经过脱水处理之后运出沉淀箱箱体之外。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水面以上设置粪液回流装置,所述粪液回流装置用以将调节池内的搅拌栗搅拌时溅到池外的粪液循环回池内;粪液回流装置包括直径为65mm?100mm的网架管道,所述网架管道通过池壁和池顶盖板下部的不锈钢管夹固定在调节池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旁设有地下栗房;地下栗房的地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栗房地下部分高度为5.5m ;地下栗房内设计粪液提升栗3台,2用1备;所述粪液提升栗具有一延伸到调节池内的提升管,粪液提升栗启动,粪液提升栗将调节池内的粪液向上提升,使粪液循环。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粪便浆液在密闭污泥沉淀池内自然沉淀后,流入密闭污泥浓缩池内与絮凝剂混合,絮凝剂用量为3?5g/kg,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干混凝剂,经絮凝反应后的稀浆逐渐被提升并越来越干形成絮体,沉淀后抽入密闭污泥缓冲设备内进行缓冲,缓冲处理后,通过污泥进料栗进入密闭污泥脱水池内经密闭挤干设备脱水后形成细渣,粪便浆液脱水将4?5%固含量的稀浆液最终脱水成固含量20?30%的细渣,细渣送至固定区域进行最终处理,污水进入污水处理。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密闭污泥缓冲设备出来的污泥先经过粪液调节罐后再进入密闭挤干设备。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利用化粪池内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粪液依次经过的卸粪车、固液分离设备、调节池、密闭污泥沉淀池、密闭污泥浓缩池、密闭污泥缓冲设备、密闭挤干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卸料;固液分离;贮存和均衡搅拌;絮凝沉淀;发酵;造粒;成品。本发明将化粪池内的粪便处理后的污泥得到充分利用,制成生物有机肥可以明显提升肥力,通过土壤钝化处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秸秆回收利用率高,将秸秆粉碎发酵,增加污泥的营养含量,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特点;避免污染环境;化粪池和秸秆原材料来源广泛,可持续供应,不存在原料不足的问题,生产成本低,可持续供应,不存在原料不足的问题,生产成本低。
【IPC分类】C05F3/06
【公开号】CN105272394
【申请号】CN201510766980
【发明人】侯陆
【申请人】侯陆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