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特丁基结构芳香二胺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37204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特丁基结构芳香二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特丁基结构芳香二胺及其制备法。
美国专利US3427282,US3481900,US3560443报道了一系列含侧基的芳香二胺,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R为乙基或具有3至6个碳原子的仲烷基,主要是异丙基、仲丁基和2-己基。这些芳香二胺被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
本发明是从分子结构设计和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合成一种含特丁基结构的芳香二胺,其结构式如(1)所示,化学名为4,4’-次甲基-二(2-特丁基苯胺)。它可作为合成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原料,聚胺酯的扩链剂或环氧树脂固化剂。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以2-特丁基苯胺和甲醛为原料,水作溶剂,以盐酸为催化剂,在60-100℃下,反应6-10小时,反应结束后,用氨水中和,分出油相,通过减压蒸馏和无水乙醇重结晶可得含特丁基的芳香二胺白色针状晶体,其熔点为86.5℃,在80Pa下沸点为192-194℃。反应过程可表述如下 本发明具体制备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常温下,2-特丁基苯胺与盐酸在水溶剂中成盐。第二阶段为在成盐后的2-特丁基苯胺水溶液中滴加甲醛,进行缩合反应,生成含特丁基芳香二胺。第三阶段为产品的纯化阶段,即用氨水中和后,分出油相,通过减压蒸馏,馏出物再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针状含特丁基芳香二胺纯品。
含特丁基芳香二胺(1)的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谱振分析得到证实。
本发明合成的含特丁基芳香二胺可作为合成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原料,聚胺酯的扩链剂或环氧树脂固化剂,有着广泛的用途。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将150毫升去离子水和25克(0.1678mol)特丁基苯胺加入装有搅拌装置、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中,此时分为油水两相。在常温强烈搅拌下,开始滴加14毫升(0.1678mol)浓盐酸,15分钟内滴加完后,反应液呈棕黄色均相溶液,缓慢升温至65℃,在此温度下滴加5.1克(0.0629mol)37%甲醛溶液,滴加速度尽可能慢一些(约1小时滴完),并强烈搅拌,滴完后保温搅拌6小时。然后在15分钟内滴加浓氨水14.5毫升,滴完后保温搅拌1小时。停止搅拌静置冷却后,分为油水两相,分出油相,用热水洗涤至无氯离子。然后进行减压蒸馏,80Pa下收集192-194℃馏分,为淡黄色油状物,冷却后成淡黄色琥珀状透明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针状晶体,6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即得纯净含特丁基芳香二胺(1),收率为68.3%。
实施例2将150毫升去离子水和14毫升(0.1678mol)浓盐酸加入装有搅拌装置、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中。常温和强烈搅拌下,开始滴加25克(0.1678mol)特丁基苯胺,15分钟内滴完后,反应液呈棕黄色均相溶液,缓慢升温至60℃,在此温度下滴加6.8克(0.0839mol)37%甲醛溶液,滴加速度尽可能慢一些(约1小时滴完),并强烈搅拌,滴完后保温搅拌4小时,再升温至90℃,保持2小时。冷却到60℃,在15分钟内滴加浓氨水14.5毫升,滴完后保温搅拌1小时。停止搅拌静置冷却后,分为油水两相,分出油相,用热水洗涤至无氯离子。然后进行减压蒸馏,80Pa下收集192-194℃馏分,为淡黄色油状物,冷却后成淡黄色琥珀状透明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针状晶体,6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即得纯净含特丁基芳香二胺(1),收率为65.6%。
权利要求
1.一种含特丁基结构芳香二胺,其特征是它具有如下的分子结构
2.一种含特丁基结构芳香二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常温下,2-特丁基苯胺与盐酸在水溶剂中成盐;第二阶段在成盐后的2-特丁基苯胺水溶液中,在60-100℃下滴加甲醛,进行缩合反应,反应时间为6-10小时,生成含特丁基芳香二胺;第三阶段产品纯化阶段,用氨水中和后,分出油相,通过减压蒸馏,馏出物再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针状含特丁基芳香二胺纯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特丁基结构的芳香二胺[4,4’-次甲基-二(2-特丁基苯胺)]及其制备方法。采用2-特丁基苯胺与甲醛为原料,无机酸(盐酸)为催化剂,在水溶剂中,于60-100℃下反应6-10小时,然后经氨水中和、减压蒸馏和重结晶可得含特丁基结构芳香二胺白色针状晶体。该芳香二胺可作为合成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原料,聚胺酯的扩链剂或环氧树脂固化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C07C211/50GK1323783SQ01112808
公开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30日
发明者黄卫, 颜德岳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