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植酸技术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355879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植酸技术的生产方法
新型植酸技术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本项目发明涉及生物工程(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 是关于提取植酸技术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但农副产品中米糖、麦麸、玉米内 含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植酸的提取甚少,因此,更多提取农副产品中有经济价值 的物质,便成为各农业大国研究的重大课题。植酸化学名称为环乙醇六磷酸酯,又称肌醇六磷酸锈磷酸。分子量为660. 4 (按1983年国家原子量表),植酸为无色或淡黄色稠状液体易溶于水,95%乙 酸和内酮,可溶于含乙醇和醚的混合物,微溶于无水乙醇、甲醇,几乎不溶于 水醚、笨、乙烷。目前我国同类技术所提取的工艺陈旧,即原料浸泡一过滤一加碱沉淀一 酸化分解一脱色一浓色过滤一成品包装,该工艺反映时间长,产生大量的废气、 废水、废渣等,而且提取植酸纯度很低,仅达到40%左右。而本发明一改传统工艺,采用先进的离子交换技术,即在原工艺上增加加 热与离子交换。即原料浸泡一过滤一加碱沉淀一酸化分解一加热一离子交换 一脱色一浓色过滤一成品包装,所提取的植酸纯度可达70%以上,且三废(废气、 废水、废渣)大大降低,可达到20%。虽然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排除率已达到80%,但还有20%的三废 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有待今后进一步改善。发明内容原料介绍糠、玉米或麸皮任意一种;'盐酸又称氢氯酸,是一种强酸,对皮肤、织物、纸张等有腐蚀性,在配制溶液时需使用耐酸的溶器。如玻璃、陶资、塑料类溶器,不能使用金属溶器。 操作时需戴防护手套,溅于皮肤或衣物上时及时用氷沖洗。这里作萃取剂,选 用工业品。氢氯化钠又名烧碱,片碱,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这里作中 和剂,选用工业品,使用时按要求配成水溶液。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外观为棕黄色或棕褐色的球状颗粒,在溶液中呈酸性, 能以氢离子交换溶液中的阳离子,金属离子,不溶于有机溶剂。D204树脂是一种聚苯乙烯二乙苯三四胺型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交换能 力较强。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有强大的作用, 有颗粒和粉末两种状态,这里作脱色剂,用粉末状分析纯。工艺流程原料浸泡一过滤一加碱沉淀一 酸化分解一加热 一 离子交换一脱色 一 浓色过 滤一成品包装。


新型植酸技术的生产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 水将盐酸稀释成2%的稀盐酸溶液,将米糠与稀盐酸按l: 4的比例混 合,搅拌均匀,夏天浸泡4-6小时,冬天6-8小时。2、将浸泡好的米糠用120目的滤布过滤,去掉糠渣(糠渣经清洗晒千后可 作为饲料)。3、 将上述滤液加10%的氢氧化钠进行中和,调PH值为7-9,中和过程中要 不断搅拌,然后静置6-8小时进行沉淀。4、 将沉淀好的溶液倒去上层清液,下层沉淀物用300目以上的滤布过滤,即可得到植酸钙镁(必要时清洗一次)。
5、在植酸4丐镁中加入5倍的3%稀盐酸溶液进行酸化溶解,同时加入SF活性 催化剂(添加量按10升植酸鈣镁加入50毫升7M崔化剂),然后加热到沸腾进 行分解,使植酸钙镁断链生成植酸水溶液。
6、 将上述溶液先用732阳离子树脂,再加D204树脂各交换3-5分钟,去 除阴、阳离子。
7、 将适量的活性炭放入溶液中进行脱色,l-2分钟即可。
8、 将脱色后的溶液进行加热浓缩,浓度达到70%,过滤除杂质,即为成品。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增加了加热与离子交换程序,利用新的植酸提取技术,大大缩短了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时间,直接提高了深加工的产品质量和经 济效益,减少了环境污染,使广大农户直接受益。
权利要求
1. 一种新型植酸技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先进的离子交换技术,即在原工艺上增加加热与离子交换,即原料浸泡-过滤-加碱沉淀-酸化分解-加热-离子交换-脱色-浓色过滤-成品包装,其提取的植酸纯度可达70%以上,且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大大降低,可降低到20%。
2、 依据权利要求1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先进的离子交换技术。
3、 依据权利要求1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增加加热的流程。
4、 依据权利要求1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了糠、玉米或麸皮(任意一 种)、盐酸、氢氯化钠、732阳离子交换树脂、D204树脂、活性炭原料。
全文摘要
本项目发明属生物工程(是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是关于提取植酸技术的生产方法。采用新型植酸技术的生产原料,在原传统工艺上增加加热与离子交换程序,即原料浸泡—过滤—加碱沉淀—酸化分解—加热—离子交换—脱色—浓色过滤—成品包装。利用新型植酸技术,所提取的植酸纯度可达到70%以上,且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可降低到20%,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缩短了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时间,直接提高了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使广大农户直接受益。
文档编号C07F9/117GK101225091SQ20071000112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8日
发明者萍 李 申请人:萍 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