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101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设有搅拌器、搅拌电机、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外设有夹套,所述夹套设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釜体内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上盘管和下盘管,所述上盘管和下盘管分别环设于所述釜体内侧壁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盘管设有冷却水入口,所述下盘管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上盘管和下盘管间纵向设有多个冷却列管,所述冷却列管分别与上盘管和下盘管连通。该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设计合理,既可以对釜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又可以使反应后的反应液有效快速地降温,其密封性良好,生产人员可实时掌握釜体内的反应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和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

【背景技术】
[0002]头孢克肟活性酯,化学名为(Z)-2-(2-氨基噻唑-4-基)-2_甲氧羰基甲氧亚胺基-巯基苯骈噻唑酯,是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头孢克肟的主要原料,其合成主要是以头孢克肟侧链酸、二苯并噻唑二硫醚及亚磷酸三乙酯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乙腈等存在下反应而制得。
[0003]头孢克肟活性酯所用的合成装置多为反应釜,各原料在反应釜内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完全,经降温后,再进行过滤、干燥。现用的头孢克肟活性酯的合成釜所用的加热、降温装置多为设在合成釜外的夹套,先向夹套内通入蒸汽对合成釜进行加热,后再通入冷却水进行降温,降温时需先将夹套降温后才能对合成釜进行降温,其降温过程较慢,从而影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降温较快,可提高生产效率的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传动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设于所述釜体的顶部,所述釜体的顶部还设有进料口,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釜体外设有夹套,所述夹套的上部设有蒸汽进口,所述夹套的下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釜体内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上盘管和下盘管,所述上盘管环设于所述釜体内侧壁的上部,所述下盘管环设于所述釜体内侧壁的下部,所述上盘管设有冷却水入口,所述下盘管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伸出所述夹套夕卜,所述上盘管和下盘管间纵向设有多个冷却列管,所述冷却列管分别与所述上盘管和下盘管连通。
[000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盘管和下盘管间纵向等间距设有6?12个冷却列管。
[000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和设于所述搅拌轴底端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的底部设有多根搅拌条。
[000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釜体的内侧壁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每个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一个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设于所述夹套上。
[00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进料口、出料口、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与所述釜体接触处均设有密封垫。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包括搅拌器、夹套、冷却装置等,搅拌器用于搅匀釜体内的各原料及溶剂,夹套用于对釜体内的原料及溶剂进行加热、保温,保证反应温度。
[0013]冷却装置用于对釜体内反应后的反应液进行降温,上盘管和下盘管分别设于釜体内的上部和下部,上盘管和下盘管间设有多个冷却列管,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入口进入上盘管内,流经各冷却列管,最后经下盘管的冷却水出口流出,由于冷却列管设于釜体内,其直接对釜体内的反应液进行冷却、降温,其降温速度快,可有效提供生产效率。
[0014]搅拌叶片的底部设有多根搅拌条,由于现有的合成釜其搅拌轴及搅拌叶片与釜体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釜体底部的物料常常不会被搅起,影响了搅拌混合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反应速率和生产效率,搅拌条可触及釜体底部的物料,从而对其进行搅拌,可提高其搅拌效果,提高反应速率和生产效率,且可避免物料沉积在釜体底部而堵塞出料口。
[0015]釜体内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显示器可了解釜体内不同部位的实时温度,便于生产人员掌握反应情况。
[0016]密封垫可保证进料口、出料口、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与釜体接触处的密封性,由于反应过程对密封性要求比较严格,密封垫可很好地保持整个釜体内的密封性,便于反应的顺利进行。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其设计合理,既可以对釜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又可以使反应后的反应液有效快速地降温,其密封性良好,生产人员可实时掌握釜体内的反应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和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实施例三提供的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_釜体,2-搅拌电机,3-夹套,4-冷却装置,5-搅拌条,6-温度传感器,7-温度显示器,11-进料口,12-搅拌器,13-出料口,31-蒸汽进口,32-蒸汽出口,41-上盘管,42-下盘管,43-冷却水入口,44-冷却水出口,45-冷却列管,121-搅拌轴,122-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所示,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包括釜体1,釜体I的顶部设有搅拌电机2和进料口 11,釜体I内设有搅拌器12,搅拌器12与搅拌电机2传动连接,釜体I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13,釜体I外设有夹套3,夹套3的上部设有蒸汽进口 31,夹套3的下部设有蒸汽出Π 32。
[0025]釜体I内设有冷却装置4,冷却装置4包括上盘管41和下盘管42,上盘管41环设于釜体I内侧壁的上部,下盘管42环设于釜体I内侧壁的下部,上盘管41设有冷却水入口43,下盘管42设有冷却水出口 44,冷却水入口 43和冷却水出口 44穿过釜体I的外壁伸出夹套3外,上盘管41和下盘管42间纵向设有多个冷却列管45,冷却列管45分别与上盘管41和下盘管42连通,优选为6?12个冷却列管,该6?12个冷却列管环绕上盘管和下盘管的中心轴等间距设在上盘管和下盘管间。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搅拌器12包括搅拌轴121和搅拌叶片122,搅拌叶片122设于搅拌轴121的底端,搅拌叶片122的底部设有多根搅拌条5,多根搅拌条5可垂直设于搅拌叶片122的底部,也可以向釜体I的内壁方向发散性地设于搅拌叶片122的底部。
[0028]实施例三
[0029]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的结构与实施例二中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爸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爸体I的内侧壁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6,每个温度传感器6都电连接一个温度显示器7,温度显示器7设于夹套3上;进料口 11、出料口 13、冷却水出口 44、冷却水入口 43与釜体I的接触处均设有密封垫。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传动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设于所述釜体的顶部,所述釜体的顶部还设有进料口,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釜体外设有夹套,所述夹套的上部设有蒸汽进口,所述夹套的下部设有蒸汽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上盘管和下盘管,所述上盘管环设于所述釜体内侧壁的上部,所述下盘管环设于所述釜体内侧壁的下部,所述上盘管设有冷却水入口,所述下盘管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伸出所述夹套外,所述上盘管和下盘管间纵向设有多个冷却列管,所述冷却列管分别与所述上盘管和下盘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管和下盘管间纵向等间距设有6?12个冷却列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和设于所述搅拌轴底端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的底部设有多根搅拌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内侧壁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每个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一个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设于所述夹套上。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头孢克肟活性酯合成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出料口、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与所述釜体接触处均设有密封垫。
【文档编号】C07D277/74GK204051685SQ201420519635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0日
【发明者】周国营, 江海波, 孟杰 申请人:山东普洛得邦医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