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酸盐合成—成型—干燥三机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947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原酸盐合成—成型—干燥三机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原酸盐合成-成型-干燥三机工艺。
黄原酸盐(俗称黄药,以下简称黄药)干燥成型产品国外的生产工艺是用溶剂法生产出干燥黄药(粉状)后,再成型,造粒,可用下式表示。
ROH、CS2、NeoH (溶剂)/() 黄药干燥品(粉状) ( )/() →黄药干燥品(粒状)国内的生产工艺是采用直接合成法生产粉状黄药,再经真空干燥而成干燥黄药,用下式表示ROH、CS2、NeoH (混捏机)/() 黄药合成品(粉状) (真空干燥机)/() 黄药干燥品(粉状)式中,R-烷基(即CnH2n+1,n=2,3,4,5,6,7,8,……)。
Ne-金属K、Na离子国外溶剂法工艺由于溶剂(戊烷)等原因,国内无法采用,而国内直接合成法生产的粉状黄药存在易吸湿、结块,易氧化,易分解,化学性质不稳定,使用不便,环境污染严重等缺陷,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黄药合成-成型-干燥三机工艺,将粉状黄药合成品进一步深加工为颗粒状干燥黄药,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是在国内现有合成黄药工艺基础上运用独特的三机系统工艺,将粉状合成品黄药进一步深加工为颗粒状干燥品。本发明所述的三机工艺是指首先由混捏机直接合成生成含水量为5-15%(重量,下同)的粉末状黄药,经过卧式环模或立式平模类压粒机成型制成一定尺寸的粒、片、棒状黄药,再经过垂直圆盘振动类干燥机或振动流化床类干燥机,在常压或减压下低温干燥成黄原酸盐主含量≥90%的粒、片、棒状形式黄药的一整套三机工艺系统。本发明可用下式示意,即ROH、CS2、NeOH (混捏机)/() 黄药合成品(粉状) (成型机)/() 黄药合成品(粒) (干燥机)/() 黄药干燥品本发明黄药的成型是指经造粒机挤压成型,造粒机是指卧式环模类压粒机如KY(W)、YL等系列或立式平模类压粒机如KYL系列;其干燥温度是20-120℃,干燥压力为0~1×105Pa,黄药的粒、片、棒状尺寸为直径φ2-φ20mm,高(长)度2-30mm。黄药干燥机是垂直圆盘类干燥机如WZC系列等或流化床干燥机如GZQ系列等。
附图
为本发明工艺的示意图。
图中,Ⅰ-混捏机,Ⅱ-卧式环模或立式平模压粒机,Ⅲ-垂直圆盘振动或流化床振动干燥机。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1、本发明大大缩短了干燥时间,现有的一般真空干燥工艺需要5-7小时,而本发明工艺在常压下干燥仅需20-50分钟。
2、本发明即使在常压下低温干燥,也能有效地防止黄药分解,从而提高了黄药品质。
3、本发明可以减少黄药的粉尘污染,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实收率,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同时也有效地防止了使用过程中的化学粉尘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本发明产品有效地克服了粉状黄药易吸湿、结块、易氧化、易分解,化学性质不稳定,使用不便等严重缺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颗粒状黄药生产工艺。
实施例(生产乙基钠黄药产品)1)将NaOH、CS2、C2H5OH原料投入合成反应机(混捏机),生成主含量为82.5%的粉状乙基钠黄药。
2)将粉状乙基钠黄药送入卧式环模压粒机制成直径为φ4mm、长度为5-10mm不等的颗粒状乙基钠黄药。
3)将颗粒状的乙基钠黄药送入垂直圆盘振动干燥机,在常温下,控制干燥温度为40-65℃范围,经过38分钟干燥后,即得主含量为91.5%的成型干燥黄药产品。
权利要求
1.黄原酸盐合成-成型-干燥三机工艺,首先由混捏机直接合成生成含水量为5-15%的粉末状黄药酸盐,其特征在于将粉末状黄原酸盐经过卧式环模或立式平模类压粒机制成一定尺寸的粒、片、棒状,再经过垂直圆盘振动类干燥机或振动流化床类干燥机,在常压或减压下低温干燥成主含量大于(或等于)90%的粒、片、棒状黄原酸盐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机工艺,其特征在于黄药成形工艺是将黄药经粒造粒机挤压成粒、片、棒状黄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机工艺,其特征在于黄药造粒机是指卧式环模压粒机,如KY(W),YL等系列造粒机,或立式平模压粒机,如KYL系列压粒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黄药的粒、片、棒状尺寸为直径φ2-φ20mm,高(长)度为2-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黄药干燥机是指垂直圆盘振动类干燥机如WZC系列等或振动流化床干燥机如CZQ系列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黄药干燥工艺温度为20-120℃,干燥压力为0~-1×105Pa。
全文摘要
黄原酸盐合成—成型—干燥三机工艺,其特点是将直接合成法生产出的粉状产品经过卧式环模或立式平模类压粒机制成一定尺寸的粒、片、棒状,再经过垂直圆盘振动类干燥机或振动流化床类干燥机,在常压或减压下低温干燥成主含量≥90%的粒、片、棒状黄原酸盐产品。本工艺大大缩短了黄原酸盐的干燥时间,避免了其分解,同时克服了现有粉状产品易吸湿结块,易氧化分解,使用不便等严重缺陷,是一种较理想的黄原酸盐生产工艺。
文档编号C07C327/18GK1074902SQ9211176
公开日1993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5日
发明者徐林坤, 陈达健, 卢承杰, 唐增基, 周练初 申请人:株洲选矿药剂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