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吸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12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波吸收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波吸收体、宽频带频率特性的电磁波吸收体以及层叠电磁波吸收体。特别涉及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阻燃性优异,温度依存性小,并且柔软,附着强度优异,具有高电阻高绝缘特性,无贴附限制的电磁波吸收体;宽频带频率特性的电磁波吸收体以及既可以贴附在壳体顶面,又可以贴附在高速运算元件等不必要电磁波的放射源上的电磁波吸收性、电磁波屏蔽性优异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广播、移动通信、雷达、手机、无线LAN等电磁波应用的发展,电磁波散射在生活空间中,频频发生电磁波障碍、电子机器错误工作等问题。特别是从发生电磁波的机器的内部元件或者印刷基板图案放射的不必要电磁波(噪声)会引起干涉或者共振现象,导致机器性能、可靠性降低,应对这种邻近电磁场的电磁波措施以及应对由于运算元件速度提高而导致发热量增大的放热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采取使发生的噪声反射,使其还原于发生源的反射法,将噪声引导至电位稳定面(接地部等)的旁路法或屏蔽法等。
但是最近由于对机器体积小·重量轻的需求,使得安装密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安装噪声应对部件的空间变小;由于要求节约电能致使元件驱动的低电压化,随之而来的是在电源系统内容易接受来自其它介质的高频电磁波;根据运算处理速度急速提高的要求,同步脉冲信号变窄,随之容易受到高频电磁波的影响;随着树脂壳体快速普及,形成容易泄漏电磁波的结构;随着利用频带急速加宽,机器经常被置于容易互相影响的环境中等,基于这些理由,上述反射法、旁路法、屏蔽法等任意方法都不能成为同时充分满足应对邻近电磁场电磁波和放热两方面要求的方法,此为现状。
而且,随着数字功能元件、数字回路单元等工作的高速化,这种倾向已涉及到超过1GHz的频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始使用将从树脂制壳体内的元件和印刷基板图案发生的噪声转换为热能的电磁波吸收体。电磁波吸收体有必要具有利用磁性损失特性吸收所发生的噪声的电磁波能量,将其转换成热能,抑制壳体内的噪声反射和透过的功能、以及对于基板图案或元件端子作为天线而放出的电磁能量,通过附加阻抗使天线效果变差,使电磁能量水平低下的功能,优选充分具有这些功能的物质。
另外,优选在1~10GHz的广范围高频带区域中发挥效果的电磁波吸收体。
作为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将电磁波能量损失材料和保持材料混合形成的具有挠性的片状电波吸收层和在有机纤维布上通过无电解镀高导电性金属材料而形成的电波反射层进行层叠而成的柔软薄型电磁波吸收体(专利文献1)。
另外为了防止电磁波向机器外部泄漏,采用了将金属板作为电磁波屏蔽材料而设置的方法和使壳体具有导电性而赋予电磁波屏蔽性能的方法,但是因为这种屏蔽材料使得反射、散射的电磁波充满机器内部,存在着助长电磁干扰的问题和设置于机器内部的多个基板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层叠含有导电性支持体、软磁性体粉末和有机粘合剂的绝缘性软磁性体层形式的电磁波干扰抑制体(专利文献2)。
还公开了以在使导电性填充剂分散于硅酮树脂中形成的电磁波反射层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层叠将电磁波吸收性填充剂分散在硅酮树脂中形成的电磁波吸收层为特征的电磁波吸收体(专利文献3),其具有高电磁波吸收性能、高电磁波屏蔽性能,而且可以体现硅酮树脂自身的性质,成为在加工性、柔软性、耐候性、耐热性方面优异的物质。还进一步公开了由含有铁氧体等金属氧化物磁性体粒子和金属氧化物等导热性填充剂的硅酮凝胶组合物形成的电磁波吸收性导热硅酮凝胶成形片(专利文献4)。
还公开了由含有扁平状软磁性粉、粘合剂和溶剂的浆状混合物进行成膜的复合磁性体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5)。在这种方法中,很难提高扁平状软磁性粉材料的体积占有率,不能期待在1GHz或更高的高频电磁波范围获得高导磁率。另外,还公开了为得到电磁波吸收特性优异的复合软磁性体,即使高填充软磁性粉,也能够以优异成形性形成前述复合软磁性体的固化性硅酮组合物(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7)。但是在这些组合物中,它们的填充量不充分,还具有成形性差的问题。进一步公开了在高频率的噪声转换成热能中,含有作为复数导磁率和复数介电常数的平衡优异的扁平软磁性粉末、平面形状比为20或更大的扁平状软磁性体粉末、粒子尺寸为100μm或更小的铁氧体粉末和树脂粘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用复合磁性体(专利文献8)。
但是在上述任意一种技术中,电磁波吸收体的结构,均使用把铁氧体等磁性损失材料粉末和碳等介电性损失材料的粉末均匀填充到橡胶或者塑料等中形成的结构,但是其填充度有限度,同时,在为了对应要被安装的结构物的多种形状的柔软性方面存在有问题。
特别是作为针对电子机器内部的电子机器元件高密度化、高集成化部位的电磁波吸收体,必需是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高电阻高绝缘性、导热性能的材料。但是不存在兼备这三种性能的材料,在这样用途当中,还必需具有柔软性、耐热性、阻燃性等,但没有能够同时满足这些性能的材料。特别在兼备有电磁波反射功能的吸收体中,其设置场所受到限制,例如在树脂制壳体的顶面等处就不能很好地设置,此为实际情况。
另外,无论在哪一种技术中,电磁波吸收体的结构都存在着扁平状软磁性体粉末等的填充度有限度,与此同时,在为了对应被安装结构物多种形状的柔软性方面存在着问题。特别是不存在在MHz~10GHz范围具有相同效果,并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高电阻高绝缘性、导热性能的材料,在这种用途中,还必需有柔软性、耐热性、阻燃性等,但是没有材料能够同时满足这些性能要求。
专利文献1特许第309734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7-212079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2-329995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平11-335472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0-243615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2001-294752号公报专利文献7特开2001-119189号公报专利文献8特开2002-15905号公报发明内容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高填充磁性损失材料,在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阻燃性方面优异,温度依存性小,并且柔软,附着强度优异,具有高电阻高绝缘特性,无贴附限制的电磁波吸收体,另外在MHz~10GHz的宽频带频率、特别在高频带具有稳定能量转换效率的电磁波吸收体;以及在使用这些电磁波吸收体,吸收来自树脂制壳体内外的不必要电磁波,并且在电磁波吸收层上层叠导电性电磁波反射层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中,具有可以贴附在高速运算元件等不必要电磁波放射源上的附着力,并且具有即使贴附到树脂制壳体的水平玻璃面形状的顶面上,也不会脱落的粘合力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精心研究,发现通过使用经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作为磁性损失材料填充剂,使用在高频带范围电磁波吸收效果好的扁平软磁性金属粉,使用磁铁矿作为阻燃性提高剂和导热性提高剂,使用硅酮作为柔软、附着强度优异的材料,并以特定比例配合这些材料,由此可以得到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阻燃性优异,温度依存性小,并且柔软,附着强度优异,具有高电阻高绝缘特性,在MHz~10GHz的宽频带频率范围具有稳定能量转换效率,另外,电磁波吸收层至少含具有可以附着在高速运算元件等不必要电磁波放射源上的附着性的胶粘剂,粘合剂层至少具有即使贴附在树脂制壳体的水平玻璃面形状的顶面上,也不会脱落的粘合力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通过本发明的第1项发明,提供了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含有(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60~90重量%、(c)磁铁矿3~25重量%、和(c)硅酮7~15重量%。
通过本发明的第2项发明,提供了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含有(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40~60重量%、(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20~30重量%、(c)磁铁矿3~10重量%、和(d)硅酮7~25重量%。
通过本发明的第3项发明,提供如第2项发明中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和(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重量配合比是1.8~2.3∶1。
通过本发明的第4项发明,提供如第1~3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是用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或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
通过本发明的第5项发明,提供如第1~4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的pH是8.5或更小。
通过本发明的第6项发明,提供如第1~5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用于(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中的软铁氧体粒径分布D50为1~30μm。
通过本发明的第7项发明,提供如第1~6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用于(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中的软铁氧体是Ni-Zn系铁氧体。
通过本发明的第8项发明,提供如第2~7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b)扁平软磁性金属是在加热下的大气中经过曝露试验的重量变化率为0.3重量%或更低的、低自氧化性扁平软磁性金属。
根据本发明的第9项发明,提供如第2~8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比表面积是0.8~1.2m2/g。
根据本发明的第10项发明,提供如第2~9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粒径分布D50为8~42μm 。
根据本发明的第11项发明,提供如第1~9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是经过微囊化处理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12项发明,提供如第1~11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c)磁铁矿的粒径分布D50为0.1~0.4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13项发明,提供如第1~12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c)磁铁矿是八面体形状微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14项发明,提供如第1~13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d)硅酮是JIS K2207-1980(50g负荷)的针入度为5~200的硅酮凝胶。
根据本发明的第15项发明,提供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是在第1~14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上层叠有导电体反射层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反射层外侧有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16项发明,提供如第15项发明中所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是吸收来自树脂制壳体内外的不必要电磁波,在电磁波吸收层体上层叠导电性电磁波反射层,并且在电磁波反射层外侧通过绝缘体层层叠粘合剂层,在电磁波吸收体层外侧以及粘合剂层外侧分别层叠剥离薄膜层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电磁波吸收体层至少具有能够附着在高速运算元件上的附着性,粘合剂层至少具有贴附在水平玻璃顶面上而不会脱落的粘合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17项发明,提供如第15或16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电磁波吸收体层和电磁波反射层之间具有绝缘体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18项发明,提供如第15~17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电磁波反射层是铝金属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19项发明,提供如第15~18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粘合剂层是丙烯酸系树脂粘合剂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20项发明,提供如第15~19中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绝缘体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层。
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阻燃性优异,温度依存性小,并且柔软,附着强度优异,具有高电阻高绝缘特性,并具有无贴附限制的效果。
本发明电磁波吸体在MHz~10GHz宽频带频率范围发挥稳定的能量转换效率的效果,其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阻燃性优异,温度依存性小,并且柔软,附着强度优异,具有高电阻高绝缘特性。
本发明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按剥离薄膜层、电磁波吸收层、电磁波反射层、绝缘体层、粘合剂层以及剥离薄膜层的顺序进行层叠,因此可以以一种形式的制品进行任意应用,例如既可以贴附到壳体顶面,也可以贴附到高速运算元件等上,在电磁波吸收性、电磁波屏蔽性方面发挥优异效果。


图1是实施例、比较例的电磁波吸收体磁性损失的测定结果图。
图2是层叠电磁波吸收体之一例的剖面图。
图3是说明层叠吸收体使用方法之一例的图。
图4是说明层叠吸收体使用方法之一例的图。
图5是说明层叠吸收体使用方法之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的邻近电磁场电磁波吸收率测定结果的图。
符号说明
1电磁波吸收层2电磁波反射层3绝缘体层4粘合剂层5,6剥离薄膜层10,10’,15基板11,11’,12,12’高速运算元件20壳体21壳体顶面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含有(a)软铁氧体、(c)磁铁矿和(d)硅酮的电磁波吸收体;含有(a)软铁氧体、(b)扁平软磁性体金属粉、(c)磁铁矿和(d)硅酮凝胶的电磁波吸收体;具有含有前述电磁波吸收体的电磁波吸收层和导电体的电磁波反射层,并且按剥离薄膜层、电磁波吸收层、电磁波反射层、绝缘体层、粘合剂层和剥离薄膜层的顺序进行层叠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以下对各构成成分、制法等进行详细说明。
1.电磁波吸收体的构成成分(a)软铁氧体本发明电磁波吸收体中所用的软铁氧体是即使在微弱励磁电流作用下,也能发挥磁功能的物质。作为软铁氧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Ni-Zn系铁氧体、Mn-Zn系铁氧体、Mn-Mg系铁氧体、Cu-Zn系铁氧体、Ni-Zn-Cu铁氧体、Fe-Ni-Zn-Cu系、Fe-Mg-Zn-Cu系以及Fe-Mn-Zn系等软铁氧体,在这些铁氧体中,从电磁波吸收特性、导热性、价格等平衡方面考虑,优选Ni-Zn系铁氧体。
对于软铁氧体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制成球状、纤维状、不定形状等所需要的形状。在本发明中,为了能够以高填充密度进行填充,并且能够获得更高的导热性,优选软铁氧体的形状为球形。当软铁氧体的形状为球形时的粒径,能够以高填充密度进行填充,而且还能够防止粒子凝聚,容易进行配合操作。
通过以这样的形状使用Ni-Zn系铁氧体,不会引起后述的硅酮凝胶的固化阻碍,向硅酮凝胶材料中的分散性也优异,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导热性。
进一步,软铁氧体的粒径分布D50为1~30μm,优选为10~30μm。另外,在使用(b)扁平软磁性体金属粉的电磁波吸收体中,更优选1~10μm。如果软铁氧体的粒径分布D50低于1μm,则在500MHz或更低的低频带范围具有电磁波吸收性能降低的倾向;如果超过30μm,则作为电磁波吸收体的平滑性差,从而不优选。
这里所谓粒径分布D50表示从通过粒度分布仪求出的粒径小的值开始,到累计重量达到50%时的粒径的值的范围。
为了抑制存在于软铁氧体表面的残留碱离子的影响,本发明中所用的软铁氧体必需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处理。软铁氧体在后述的硅酮中配合使用,但是存在于其表面的残留碱离子,在硅酮的缩合型或加成型固化机理中,有时会成为固化阻碍的主要原因,如果引起固化阻碍,则不能高填充软铁氧体,而且填充的软铁氧体分散不充分。
通过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对软铁氧体表面进行处理,使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的pH达到8.5或更小,优选达到8.2或更小,更优选达到7.8~8.2。通过使软铁氧体的pH达到8.5或更小,可以抑制硅酮的固化阻碍,可适用于任意的硅酮中。另外,软铁氧体和硅酮的亲和性良好,其结果可以增加软铁氧体在硅酮中的填充量,而且还可以提高与导热性填充材料的混合性,得到均匀的成形体。
作为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软铁氧体表面处理用的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可以举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其中,优选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这些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作为本发明软铁氧体的表面处理用硅烷化合物,如果使用填料等在表面处理中使用的一般含有官能团的硅烷偶合剂,例如使用环氧系硅烷化合物、乙烯基系硅烷化合物等表面处理剂,在加热环境试验中,如果发生硬度升高的硬度变化,则会产生由热分解造成的裂纹等,不能维持形状,引起外观损伤,从而不优选。
用上述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的软铁氧体表面的处理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利用一般硅烷化合物等进行的无机化合物表面处理方法。例如将软铁氧体浸渍·混合在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约5%重量的甲醇溶液中,接着向该溶液中加入水,进行加水分解处理,用亨舍尔混合机等对所得处理物进行粉碎·混合而得到。相对于软铁氧体,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优选约为0.2~10重量%。
在本发明的含有(a)、(c)、(d)电磁波吸收体中,软铁氧体的配合量为60~90重量%,优选为75~85重量%。通过将软铁氧体的配合量设定在该范围,可以赋予充分的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和电绝缘性,并确保良好的成形性。如果软铁氧体的配合量小于60重量%,则得不到足够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如果超过90重量%,则难以形成片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含有(a)、(b)、(c)、(d)电磁波吸收体中,软铁氧体的配合量为40~60重量%,优选为45~55重量%。通过将软铁氧体的配合量设定在该范围,可以赋予充分的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和电绝缘性,并确保良好的成形性。如果软铁氧体的配合量小于40重量%,则得不到充分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如果超过60重量%,则难以形成片状。
(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可以在本发明电磁波吸收体中使用的(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是在高频带范围具有稳定的能量转换效率效果的材料。
作为(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显示软磁性,经过机械处理可以扁平化的金属粉即可。优选具有高导磁率,并且具有低自氧化性,在形状方面,径厚比(平均粒径除以平均厚度得到的值)高的物质。作为具体的金属粉,可以举出Fe-Ni合金系、Fe-Ni-Mo合金系、Fe-Ni-Si-B合金系、Fe-Si合金系、Fe-Si-Al合金系、Fe-Si-B合金系、Fe-Cr合金系、Fe-Cr-Si合金系、Co-Fe-Si-B合金系、Al-Ni-Cr-Fe合金系、Si-Ni-Cr-Fe合金系等软磁性金属,其中,从自氧化性低的观点考虑,优选Al或Si-Ni-Cr-Fe系合金。这些合金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更多种混合使用。
自氧化性可以在加热下的大气中进行曝露试验,由试样的重量变化率求出。优选在200℃的大气中曝露300小时,其重量变化率在0.3%或更小的物质。如果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自氧化性低,则具有即使用透过性高的硅酮凝胶等作为胶粘剂树脂,也不会引起由湿度等周边环境条件变化导致的磁性特性随年头变化而恶化的特点。因此具有可以使用任何胶粘剂树脂的优点。
进一步,如果自氧化性低,则没有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可以作为非危险物进行处理,进行大量贮存,具有使用容易,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径厚比,优选为10~150,更优选17~20;堆积密度,优选为0.55~0.75g/ml。另外,优选对这些金属磁性体扁平状粉的表面实施抗氧剂处理。
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01~1μm。如果比0.01μm薄,则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变差,即使施以外部磁场的定向处理,粒子也不能充分地在一个方向上整齐排列。即使是相同组成的材料,导磁率等磁特性降低,磁屏蔽性也降低。相反,如果平均厚度超过1μm,则填充率降低。另外,由于径厚比变小反磁场的影响变大,导致导磁率降低,因此屏蔽特性变得不充分。
还有,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粒径分布D50,优选为8~42μm。如果粒径分布D50低于8μm,则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如果超过42μm,则粒子的机械强度降低,在进行机械混合时容易破损。
这里所谓粒径分布D50表示从通过粒度分布仪求得的粒径小的值开始,到累计重量达到50%时的粒径的值的范围。
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比表面积,优选为0.8~1.2m2/g。扁平软磁性金属粉是通过电磁感应实现能量转换功能的材料,所以比表面积越大,越能够维持高能量转换效率,但是比表面积越大,机械强度越弱。因此必需选择最佳范围。如果比表面积小于0.8m2/g,则可以进行高填充,但是能量交换功能降低;如果超过1.2m2/g,则机械混合时容易破损,难以保持形状,即使能够进行高填充,能量交换功能也降低。
这里比表面积是用BET测定装置测定的值。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扁平软磁性金属粉,优选进行微囊化处理后使用。如果将扁平软磁性金属粉和软铁氧体等进行复合填充,则体积电阻和绝缘破坏强度容易降低。通过进行微囊化处理可以防止该绝缘破坏强度降低,而且可以提高其强度。
微囊化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使用能够以一定厚度被覆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表面,并且用不影响扁平软磁性金属粉能量转换功能的材料来进行处理的方法,就可以是任意方法。
例如,作为被覆扁平软磁性金属粉表面的材料,可以使用明胶,使软磁性金属粉末分散在溶解有明胶的甲苯溶液中,然后挥发除去甲苯,得到用明胶将软磁性金属粉进行被覆囊化处理的扁平软磁性金属粉。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明胶重量为20%、扁平软磁性金属粉为80%左右的重量比的微囊化处理物,可以得到具有约100μm粒径的物质,使用了该物质的电磁波吸收体的绝缘破坏强度,可以提高到未进行微囊化处理时的大约2倍。
在本发明的含有(a)、(b)、(c)、(d)的电磁波吸收体中,(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配合量为20~30重量%。通过将(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配合量设定在该范围内,可以维持高能量转换效率。如果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配合量小于20重量%,则能量转换效率变差;如果超过30重量%,则难以进行混合。
在本发明电磁波吸收体中,(a)软铁氧体和(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重量配合比优选为1.8~2.3∶1.0,更优选为1.9~2.2∶1.0。如果(a)和(b)的重量配合比不在上述范围内,则不能维持能量转换效率和片成形性的平衡。
(c)磁铁矿本发明电磁波吸收体中的(c)磁铁矿是氧化铁(Fe3O4),通过与前述软铁氧体一起使用,可以赋予电磁波吸收体以阻燃性,而且可以提高导热系数,进一步,通过附加磁铁矿的磁性特性导致协同增效作用,还可以提高电磁波吸收体整体的电磁波吸收效果。
磁铁矿的粒径分布D50,优选为0.1~0.4μm。通过使磁铁矿的粒径分布D50达到软铁氧体粒径分布D50的大约1/10,就可以高填充软铁氧体。另外,如果磁铁矿的粒径分布D50小于0.1μm,则处理困难;如果超过0.4μm,则不能进行与软铁氧体的高填充。
这里所谓粒径分布D50表示从通过粒度分布仪求得的粒径小的值开始,到累计重量达到50%时的粒径的值的范围。
磁铁矿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制成球状、纤维状、不定形状等所需要的形状。在本发明中,为了得到高阻燃性,优选八面体形状微粒子。当磁铁矿是八面体形状微粒子时,比表面积大,赋予阻燃性的效果好。
在本发明的含有(a)、(c)、(d)的电磁波吸收体中磁铁矿的配合量为3~25重量%,优选为5~10重量%。如果磁铁矿的配合量小于3重量%,则得不到充分的阻燃效果;如果超过25重量%,则电磁波吸收体带有磁性,对周边的电子机器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在本发明的含有(a)、(b)、(c)、(d)的电磁波吸收体中磁铁矿的配合量为3~25重量%,优选3~10重量%。如果磁铁矿的配合量小于3重量%,则得不到充分的阻燃效果;如果超过25重量%,则电磁波吸收体带有磁性,对周边的电子机器造成不良影响。
(d)硅酮本发明电磁波吸收体中的(d)硅酮,作为上述软铁氧体、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磁铁矿的胶粘剂发挥作用,而且还具有能够使电磁波吸收体的温度依存性变小,可以在-20~150℃的宽温度范围内使用的功能。作为(d)硅酮,可以适当选择以往已知的、一般作为市售的各种硅酮材料使用的物质。因此可以使用加热固化型或常温固化型的硅酮,固化机理为缩合型或加成型的硅酮等任意材料。另外,对于结合在硅原子上的基团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等烷基,环戊基、环己基等环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链烯基,苯基、甲苯基等芳香基,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出这些基团的一部分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结合基团取代的物质。
用于本发明电磁波吸收体中的硅酮可以是凝胶状态的硅酮,例如可以使用固化后的JIS K2207-1980(50g负荷)的针入度为5~200的硅酮凝胶。如果使用这种柔软程度的硅酮凝胶,则作为成形体使用时,在附着性方面是有利的。通过使用这样的硅酮,可以使本发明中所用的电磁波吸收层至少具有可以附着在高速运算元件上的附着性。
在本发明的含有(a)、(b)、(d)的电磁波吸收体中,硅酮的配合量为7~15重量%,优选为10~14重量%。如果硅酮的配合量小于7重量%,则难以形成片状;如果超过15重量%,则得不到电磁波吸收性能。另外,在本发明的含有(a)、(b)、(c)、(d)的电磁波吸收体中,硅酮的配合量为7~25重量%,优选为15~25重量%。如果硅酮的配合量小于7重量%,则难以形成片状;如果超过25重量%,则得不到电磁波吸收性能。
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体中,其种类和量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范围内,可以配合其它成分。作为这样的其它成分,可以举出催化剂、固化阻抑剂、固化促进剂、着色剂等。
2.电磁波吸收体的制造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体是使(d)硅酮树脂中含有上述(a)软铁氧体、(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c)磁铁矿的复合材料层。可以根据所需目的,对该(a)~(d)进行组合。例如,(i)以高电阻高绝缘性为目的的电磁波吸收体,优选是包含(a)、(c)和(d)的组合;(ii)以在2~4GHz频带范围的高电磁波吸收性为目的的电磁波吸收体,优选是包含(b)、(c)和(d)的组合;(iii)以宽频带频率特性为目的的电磁波吸收体,优选是包含(a)、(b)、(c)和(d)的组合。
在以上述(i)为目的的含有(a)、(c)和(d)的电磁波吸收层中,各成分的组成比,优选配合达到含有(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60~90重量%、(c)磁铁矿3~25重量%以及(d)硅酮7~15重量%。在以上述(ii)为目的的含有(b)、(c)和(d)的电磁波吸收层中,各成分的组成比,优选配合达到含有(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60~70重量%、(c)磁铁矿3~10重量%以及(d)硅酮20~37重量%。在以上述(iii)为目的的含有(a)、(b)、(c)和(d)的电磁波吸收层中,各成分的组成比,优选配合达到含有(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40~60重量%、(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20~30重量%、(c)磁铁矿3~10重量%以及(d)硅酮7~25重量%。
在本发明中所用的电磁波吸收体如前所述,是由在硅酮中高填充软铁氧体、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磁铁矿等的混合物而得到的,但是通常如果在硅酮橡胶中高填充铁氧体、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磁铁矿等无机填料,则粘度升高,难以进行辊混炼、班伯里混炼、捏合机混炼。假定即使可以进行混炼,复合物的粘度也高,用压缩成形不能形成均匀的厚度。但是如果使用硅酮凝胶,即使进行高填充,也容易用化学混合机(ケミカルミキサ一)进行混炼,容易用一般片成形机进行厚度均匀的片成形。另外,由于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对软铁氧体表面进行处理,所以具有能够容易混炼等的效果。进而通常如果在硅酮中高填充铁氧体、进行辊混炼,则硅酮对铁氧体的保持强度不足,不能互相集结在一起,而且复合物还会粘着在辊上,不能形成均匀的复合物,但是由于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对软铁氧体表面进行处理,所以在硅酮中的分散性优异,具有使含有铁氧体的片等成形容易的效果。另外,使用对扁平软磁性金属粉进行微囊化处理的物质时,具有更容易进行混炼等的效果。
本发明的含有(a)、(c)、(d)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阻燃性优异,温度依存性小,并且柔软,附着强度优异,具有高电阻高绝缘特性,特别是在高电阻高绝缘性、导热性以及电磁波吸收性的平衡方面优异,所以没有必要采用如只能贴附用于特定的噪声发生源的贴附限制,具有可以用于任意噪声源的特点。因此,可用于噪声发生源是缆线、高速运算元件、印刷基板图案等任意情况。
3.层叠电磁波吸收体本发明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是层叠含有上述电磁波吸收体的电磁波吸收层和导电体反射层的层叠体,优选可以吸收来自树脂制壳体内外的不必要电磁波,在电磁波吸收体层上层叠导电性电磁波反射层,在电磁波反射层外侧通过绝缘体层层叠粘合剂层,在电磁波吸收体层外侧以及粘合剂层外侧,分别层叠剥离薄膜层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电磁波吸收体层至少具有可以附着在高速运算元件上的附着性,粘合剂层至少具有可以贴附到水平玻璃顶面上而不会脱落的粘合力。
(1)电磁波吸收体层在本发明层叠电磁波吸收体中所使用的电磁波吸收体层是使用在(d)硅酮树脂中含有上述(a)软铁氧体、(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c)磁铁矿等的复合材料,根据目的,对(a)~(d)进行组合使用的层。
对于电磁波吸收体层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制成所需形状。例如,在制成片状时,优选厚度为0.5mm~5.0mm,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贴合2~3片使用。
(2)电磁波反射层在本发明层叠电磁波吸收体中,通过设置电磁波吸收层和反射层,可以简单而便宜,并且即使是薄片制品,也可以通过因屏蔽效果导致的连续反射衰减和电磁波吸收层的热能转换来提高电磁能量的衰减性能。电磁波反射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铝、铜、不锈钢等导电体,可以是铝箔,也可以是蒸镀到树脂薄膜等上的铝层。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反射层,可以直接层叠到上述电磁波吸收层上,也可以通过绝缘体层层叠到电磁波吸收层上。
(3)绝缘体层在本发明层叠电磁波吸收体中,必需在层叠于电磁波吸收层上的电磁波反射层上设置绝缘体层。绝缘体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薄膜、聚丙烯树脂薄膜、聚苯乙烯树脂薄膜等绝缘材料构成,在抑制电磁波吸收体的绝缘破坏强度降低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强度。
另外,根据需要,绝缘体层还可以设置在电磁波吸收层和电磁波反射层之间。
绝缘体层的厚度优选为25~75μm。
另外,绝缘体层的层叠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粘结剂等。
(4)粘合层在本发明层叠电磁波吸收体中,在层叠于电磁波反射层上的绝缘体层外侧,设置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至少具有贴附到水平玻璃面形状的顶面上而不会脱落的粘合力。通过设置这样的粘合剂层,可应用于壳体的顶面和侧面,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粘合剂。
进一步优选在PET薄膜等绝缘体层的一侧设置粘合层/剥离薄膜,一体化成形而得到的物质。
(5)剥离薄膜层在本发明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中,在电磁波吸收层的外侧和粘合剂层的外侧设置剥离薄膜层。剥离薄膜层可以使用PET树脂薄膜、聚丙烯树脂薄膜、聚苯乙烯树脂薄膜等绝缘性薄膜,厚度优选为20~30μm。剥离薄膜层通过电磁波吸收层硅酮凝胶的粘性以及粘合剂层的粘合力进行层叠。
4.层叠体的层构成和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是层叠上述各层得到的,例如形成具有如图2所示剖面图的层叠体。在图2中,1是电磁波吸收层,2是电磁波反射层,3是绝缘体层,4是粘合剂层,5、6是剥离薄膜层。
在使用本发明层叠电磁波吸收体时,对于不必要电磁波的入射方向,经常以形成电磁波吸收层/电磁波反射层的层叠顺序使用。用图3~5说明其使用例。例如,在来自于高速运算元件、缆线、图案等的不必要电磁波放射源能够特别指定的情况下,即在图3中的基板10上的高速运算元件11特别指定为不必要电磁波放射源时,在该高速运算元件11上,剥离电磁波吸收层1外侧的剥离薄膜5,利用电磁波吸收层1具有的粘性,按箭头方向(11的放大图)直接贴附在该高速运算元件上面。当不能特别指定不必要电磁波放射源时,在可能贴附到基板上的情况下,可以剥离电磁波吸收层1外侧的剥离薄膜5,贴附到基板上。当基板为多层结构的情况时,可以层叠在基板之间,例如在位于上部的基板下侧贴附粘合剂层时,即在图4中,在基板10和10’之间,为了防止来自基板10的高速运算元件11、12等的不必要电磁波对基板10’的影响,剥离粘合剂层4的外侧的剥离薄膜6,按箭头方向在基板10’的下侧贴附粘合剂层4。进一步,在不能特别指定不必要电磁波放射源,也不能贴附到基板上的情况下,即在图5中,不能特别指定壳体20内基板15上的缆线、图案、元件等中哪一个是不必要电磁波放射源,在形状方面也不可能进行贴附时,可以剥离粘合剂层4外侧的剥离薄膜6,按箭头方向把粘合剂层4贴附到壳体顶板21上使用,防止不必要电磁波向壳体外侧的反射及透过。这样,本发明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虽然是一种形式的制品,但是可以应对所有不必要电磁波放射源的情况。
实施例根据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定。实施例中的物性值、评价,是用下述方法测定的。
(1)针入度根据JIS K 2207-1980求得。
(2)磁性损失(导磁率)使用导磁率&诱导率(诱导率)测定系统(Anritsu&Keycom公司制造的S参数方式同轴管er,μr测定仪系统)测定。
(3)体积电阻根据JIS K 6249测定。
(4)绝缘破坏强度根据JIS K 6249测定。
(5)导热系数根据QTM法(京都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求得。
(6)阻燃性根据UL94测定。
(7)耐热性在150℃恒温下放置,测定针入度、导热系数,观察随时间的变化,把在1000小时或更长时间内无变化的定为○,把有变化的定为×。
(8)外观通过目测观察表面的颜色,对颜色进行判断。在此,黑色是由于添加磁铁矿而导致的颜色。
(9)成形(批量生产)性用片成形机,把可以形成片的定为○,不能形成片的定为×。
(10)吸收率使用近域用电磁波吸收材料测定装置(Keycom公司制)测定。
(11)自氧化性在φ100培养皿中将约10g的金属粉末平置,在200℃大气烘箱中静止放置,300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用电子天平测定重量,由曝露前后的重量差求出重量变化率。
(实施例1)将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粒径分布D50为10~30μm的Ni-Zn系软铁氧体(BSN-828(商品名)户田工业(株)制)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83重量%、粒径分布D50为0.1~0.4μm的八面体形状磁铁矿微粒子(KN-320(商品名)户田工业(株)制)5重量%,以及JIS K2207-1980(50g负荷)的针入度为150的硅酮凝胶(CF-5106(商品名)Toray·DowCorning·Silicone(株)公司制)12重量%混合,进行真空脱泡后,以不使空气混入的方式流入到玻璃板之间,在70℃下加热60分钟进行加压成形,得到厚度为1mm的表面平滑的成形体。该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2)变化磁铁矿和硅酮凝胶的配合量,使其达到表1所示的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
(比较例1)使用不经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不配合磁铁矿,使硅酮的量达到表1所示的配合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如果使用不经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则在硅酮中只填充20重量%,就会产生硅酮的固化阻碍,不能得到充分的成形体。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
(比较例2)用作为含有官能团的硅烷化合物的环氧三甲氧基硅烷进行软铁氧体的表面处理,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得到的成形体在耐热性方面差。
(比较例3)用作为含有官能团的硅烷化合物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软铁氧体的表面处理,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得到的成形体在耐热性方面差。
(比较例4)变化磁铁矿的配合量,使其低于本发明范围,并把软铁氧体、硅酮的配合量变化成表1中所记载的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得到的成形体在阻燃性方面差。
(比较例5)变化硅酮的配合量,使其等于或大于本发明范围,并将软铁氧体的配合量变化成表1中所记载的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得到的成形体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差。
(比较例6)将硅酮的配合量设为低于本发明范围,并将软铁氧体、磁铁矿的配合量变化成表1中所记载的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得到的成形体在成形性方面差。
(比较例7)变化磁铁矿的配合量,使其高于本发明范围,并将软铁氧体、硅酮的配合量变化到表1中所示的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得到的成形体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差,而且发生磁性残留。


(实施例3)将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粒径分布D50为1~10μm的Ni-Zn系软铁氧体(BSN-714(商品名)户田工业(株)制)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50重量%,粒径分布D50为8~42μm、自氧化性为0.26重量%的扁平软磁性金属粉(JEM-M(商品名)Jemco(株)制)25重量%,粒径分布D50为0.1~0.4μm的八面体形状磁铁矿微粒子(KN-320(商品名)户田工业(株)制)5重量%以及JIS K2207-1980(50g负荷)的针入度为150的硅酮凝胶(CF-5106(商品名)Toray·Dow Corning·Silicone(株)公司制)20重量%进行混合,真空脱泡后,以不使空气混入的方式流入到玻璃板之间,在70℃下加热60分钟进行加压成形,得到厚度为1mm的表面平滑成形体。该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2中。
另外,在0.5~10GHz范围内,对磁性损失进行了测定,为图1所示的A。
(实施例4)使实施例3中所用的扁平软磁性金属粉分散于溶解在甲苯中的明胶20重量%溶液中,然后挥发除去甲苯,得到用明胶被覆表面的微囊化扁平软磁性金属粉(明胶20重量%,扁平软磁性金属粉80重量%),使用此微囊化扁平软磁性金属粉,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5)在实施例3得到的成形体上层叠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绝缘层,制成电磁波吸收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2中。另外,PET薄膜是为了提高绝缘破坏强度而使用的物质。
(实施例6)将软铁氧体、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硅酮的配合量变更到表1中所记载的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另外,在0.5~10GHz范围内,对磁性损失进行了测定,为图1所示的B。
(比较例8)使用不进行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不配合扁平磁性金属粉和磁铁矿,使硅酮的量达到表2中所示的配合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如果使用不进行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则在硅酮中只填充20重量%,就会发生硅酮的固化阻碍,不能得到充分的成形体。评价结果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9)使用作为含有官能团的硅烷化合物的环氧三甲氧基硅烷对软铁氧体进行表面处理,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2中。得到的成形体在耐热性方面差。
(比较例10)使用作为含有官能团的硅烷化合物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软铁氧体进行表面处理,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示在表2中。得到的成形体在耐热性方面差。
(比较例11)变更磁铁矿的配合量,使其低于本发明范围,使软铁氧体达到表2中所示的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2中。得到的成形体在阻燃性方面差。
(比较例12)不配合扁平软磁性金属粉,变更软铁氧体、硅酮的配合量,使其达到表2所示的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2中。另外,在0.5~10GHz范围内,对磁性损失进行了测定,为图1所示的D。在1GHz或更高的高频带范围,磁性损失小,电磁波吸收性能差。
(比较例13)不配合软铁氧体,变更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硅酮的配合量,使其达到表2中所示的量,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得到成形体。成形体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2中。另外,在0.5~10GHz范围内,对磁性损失进行了测定,为图1所示的C。在2~4GHz的磁性损失优异,但是在如10GHz那样的高频带范围,磁性损失小,电磁波吸收性能差。


(实施例7)将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粒径分布D50为10~30μm的Ni-Zn系软铁氧体(BSE-828(商品名)户田工业(株)制)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83重量%,粒径分布D50为0.1~0.4μm的八面体形状磁铁矿微粒子(KN-320(商品名)户田工业(株)制)5重量%以及JIS K2207-1980(50g负荷)的针入度为150的硅酮凝胶(CF-5106(商品名)Toray·DowCorning·Silicone(株)公司制)12重量%进行混合,真空脱泡后,以不使空气混入的方式流入到玻璃板之间,在70℃下加热60分钟进行加压成形,得到厚度为1mm的表面平滑的电磁波吸收用片。
接着,使用所得的电磁波吸收用片,按厚度为20μm的PET薄膜剥离薄膜、电磁波吸收用片、铝箔、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厚度为1μm的粘合剂层、厚度为20μm的PET薄膜剥离薄膜的顺序进行层叠,得到层叠电磁波吸收体。测定该层叠电磁波吸收体的邻近电磁场电磁波吸收率。其结果为图6所示的A。另外,在图6中,为了进行比较,把没有层叠铝箔的电磁波吸收体的邻近电磁场电磁波吸收率的值作为B示出。
得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的性能如下,磁性损失μ”(1GHz)4.0;体积电阻2×1011Ω·m;绝缘破坏强度4.5kV/mm;导热系数1.2W/m·K;比重2.8;针入度60;阻燃性(UL94)相当于V-0;耐热性1000小时或更长时间。
工业上的可应用性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阻燃性优异,温度依存性小,而且柔软,附着强度优异,具有高电阻高绝缘特性,特别是因为在高电阻高绝缘性、导热性以及电磁波吸收性的平衡方面优异,可以通过对缆线、高速运算元件、印刷基板图案等中的任一种进行贴附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体在MHz~10GHz的宽频带频率范围可以发挥稳定的能量转换效率的效果,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阻燃性优异,温度依存性小,并且柔软,附着强度优异,具有高电阻高绝缘特性,特别是因为在高电阻高绝缘性、导热性以及电磁波吸收性的平衡方面优异,可以通过对缆线、高速运算元件、印刷基板图案等中的任一种进行贴附使用。
进一步,本发明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因为按剥离薄膜层、电磁波吸收层、电磁波反射层、绝缘体层、粘合剂层以及剥离薄膜层的顺序进行层叠,所以既可以在壳体顶面上进行贴附,也可以在高速运算元件等上进行贴附,在电磁波吸收性、电磁波屏蔽性方面发挥优异的效果,特别可用于吸收广播、手机、无线LAN等邻近电磁场的不必要电磁波的用途中。
权利要求
1.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含有(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60~90重量%、(c)磁铁矿3~25重量%和(d)硅酮7~15重量%。
2.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含有(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40~60重量%、(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20~30重量%、(c)磁铁矿3~10重量%和(d)硅酮7~25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和(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重量配合比是1.8~2.3∶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是用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或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的pH是8.5或更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用于(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中的软铁氧体的粒径分布D50为1~3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用于(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中的软铁氧体是Ni-Zn系铁氧体。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b)扁平软磁性金属是在加热下的大气中经过曝露试验的重量变化率为0.3重量%或更低的、低自氧化性的扁平软磁性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比表面积是0.8~1.2m2/g。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的粒径分布D50为8~42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b)扁平软磁性金属粉是经过微囊化处理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c)磁铁矿的粒径分布D50为0.1~0.4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c)磁铁矿是八面体形状微粒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d)硅酮是JIS K2207-1980(50g负荷)的针入度为5~200的硅酮凝胶。
15.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是在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体上层叠有导电体反射层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反射层外侧有绝缘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是吸收来自树脂制壳体内外的不必要的电磁波,在电磁波吸收层体上层叠导电性电磁波反射层,并且在电磁波反射层外侧通过绝缘体层层叠粘合剂层,在电磁波吸收体层外侧以及粘合剂层外侧分别层叠剥离薄膜层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电磁波吸收体层至少具有能够附着在高速运算元件上的附着性,粘合剂层至少具有贴附在水平的玻璃天花板顶面上而不会脱落的粘合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中所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电磁波吸收体层和电磁波反射层之间具有绝缘体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电磁波反射层是铝金属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粘合剂层是丙烯酸系树脂粘合剂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绝缘体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含有(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c)磁铁矿和(d)硅酮,或含有(a)用无官能团系硅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软铁氧体、(b)扁平软磁性体金属粉、(c)磁铁矿和(d)硅酮,电磁波吸收性、导热性、阻燃性优异,温度依存性小,并且柔软,附着强度优异,高电阻高绝缘特性,在MHz~10GHz宽频带频率范围内稳定的能量转换效率优异的电磁波吸收体;以及在该电磁波吸收体上层叠有导电体反射层的,可以附着在高速运算元件等不必要电磁波放射源上,具有即使贴附在树脂制壳体的水平玻璃面形状的顶面上也不会脱落的粘着力的层叠电磁波吸收体。
文档编号C08K9/00GK1926936SQ20048004243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0日
发明者小林达也 申请人:吉尔特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