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3748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于重防腐涂料的制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海洋技术的进步,产生了一些更为苛刻的腐蚀环境化工环境(化工介质、化工大气)和海洋环境(海洋气候、海水)等,对这种苛刻腐蚀环境下的海洋构筑物、桥梁、船舶、发电设备、输电铁塔、化工设备、贮罐、管线及平台等的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区别以往的防腐涂料,重防腐蚀涂料应运而生。乳液作为涂料的关键组分之一,对其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丙烯酸酯类树脂具有优良的耐光性、耐候性、耐紫外光照射、耐腐蚀性,用其制成的丙烯酸涂料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保光性和保色性,同时它们可以经过配方的调节能得到不同硬度、柔韧度和其它要求的性质。但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还存在缺点,如耐水性差、低温易变脆、高温变粘失强、易回黏、机械强度稍差,从而影响了其使用价值。至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好的方案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适用于较苛刻的腐蚀环境下的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针对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地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以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基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β-羟丙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中任选一种以上作为主单体,以主单体为一个质量单位,按照下表的配方,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为占总的主单体的质量百分数①在反应容器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3%~15%的环氧单体,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加入反应容器中,所述阴离子乳化剂为烃基丙烯酸-2-乙磺酸钠、2-丙烯酰胺-2,2二甲基乙磺酸钠、对苯乙烯磺酸钠、顺丁烯二酸高级醇单酯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非离子乳化剂为聚氧化乙烯壬基酚丙烯酸酯、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化乙烯芳基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其中,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1.0%~3.0%,剩余的阴离子乳化剂2.0%~4.5%;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的氟单体、硅单体和剩余环氧单体,乳化,并于1h~1.5h内加入反应容器中,同时加入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加入之后的几分钟后加入完毕;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得到产品。
整个反应过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溶剂采用滴加的方法。整个聚合过程反应十分平稳,且最终制得的胶乳稳定性很好,转化率均可达到90%以上。
所用氟单体为氟化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十九氟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全氟辛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
所用硅单体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三甲基硅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叔丁基硅烷中的一种。
所用环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所用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钾或硫代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用乳化剂为阴/非离子复合型可聚合乳化剂,使制得的乳液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氟、硅、环氧同时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制得的胶乳及其膜不仅具有优异的弹性和抗龟裂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涂膜的抗污性、防水防油性、耐候耐腐蚀性以及抗老化性。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同时以氟、硅、环氧单体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而且由于硅烷偶联剂和环氧单体的交联作用,使聚合物形成网状结构,有效提高了聚合物的耐腐蚀性能;采用全滴加得方式,整个聚合过程反应十分平稳,且最终制得的胶乳稳定性很好,转化率均可达到90%以上;采用阴/非离子复合型可聚合乳化剂,使制得的乳液更加稳定;以水作溶剂,环保、安全且价廉。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现有技术和未完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与本发明作比较,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比较例与实施例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为占总的主单体的质量百分数。
以下为现有技术及未完全使用本发明的技术的比较例比较例1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在2h~3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③在预乳化液滴加1h~1.5h后,开始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比较例2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2.5%的乳化剂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3%~15%的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剩余的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硅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剩余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比较例3
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3%~15%的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氟单体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剩余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比较例4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氟单体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硅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以下为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主单体为丙烯酸正丁酯25~30g、甲基丙烯酸甲酯5~10g和苯乙烯5~10g组成的复合主单体。
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烃基丙烯酸-2-乙磺酸钠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过硫酸铵;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丙烯酸正丁酯25~30g、甲基丙烯酸甲酯5~10g和苯乙烯5~10g组成的复合主单体,3%~15%的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其中,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1.0%~3.0%,剩余的阴离子乳化剂2.0%~4.5%;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氟单体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硅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剩余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实施例2主单体为丙烯酸正丁酯25~30g和苯乙烯10~20g组成的复合单体。
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聚氧化乙烯芳基酚丙烯酸酯、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烃基丙烯酸-2-乙磺酸钠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过硫酸钾;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丙烯酸正丁酯25~30g和苯乙烯10~20g组成的复合单体,3%~15%的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其中,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1.0%~3.0%,剩余的阴离子乳化剂2.0%~4.5%;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氟单体丙烯酸十九氟庚酯、硅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剩余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实施例3主单体为丙烯酸正丁酯25~30g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0~20g组成的复合单体,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聚氧化乙烯芳基酚丙烯酸酯、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对苯乙烯磺酸钠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过硫酸钾;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丙烯酸正丁酯25~30g、甲基丙烯酸甲酯10~20g组成的复合单体,3%~15%的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其中,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1.0%~3.0%,剩余的阴离子乳化剂2.0%~4.5%;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硅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剩余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实施例4
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25~30g和苯乙烯10~20g组成的复合单体。
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2-丙烯酰胺-2,2二甲基乙磺酸钠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硫代硫酸钾;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25~30g、苯乙烯10~20g组成的复合单体,3%~15%的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其中,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1.0%~3.0%,剩余的阴离子乳化剂2.0%~4.5%;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硅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剩余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实施例5主单体为丙烯酸环己酯25~30g和苯乙烯10~20g组成的复合单体。
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聚氧化乙烯壬基酚丙烯酸酯、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烃基丙烯酸-2-乙磺酸钠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过硫酸铵;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丙烯酸环己酯25~30g、苯乙烯10~20g组成的复合单体,3%~15%的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其中,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1.0%~3.0%,剩余的阴离子乳化剂2.0%~4.5%;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硅单体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剩余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实施例6主单体为丙烯酸乙酯15~25g和二丙烯酸乙二醇酯15~25g组成的复合主单体共30~50g。
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聚氧化乙烯芳基酚丙烯酸酯、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对苯乙烯磺酸钠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过硫酸钾;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丙烯酸乙酯15~25和二丙烯酸乙二醇酯15~25组成的复合单体共30~50g,3%~15%的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其中,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1.0%~3.0%,剩余的阴离子乳化剂2.0%~4.5%;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氟单体丙烯酸十九氟庚酯、硅单体乙烯基三叔丁基硅烷和剩余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实施例7主单体为二丙烯酸乙二醇酯15~20g和丙烯酸环己酯20~30g组成的复合主单体共30~50g。
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聚氧化乙烯壬基酚丙烯酸酯、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对苯乙烯磺酸钠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过硫酸铵;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为二丙烯酸乙二醇酯15~20克和丙烯酸环己酯20~30可组成的复合主单体共30~50g,3%~15%的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其中,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1.0%~3.0%,剩余的阴离子乳化剂2.0%~4.5%;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硅单体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剩余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实施例8丙烯酸正丁基酯10~30g和丙烯酸乙酯15~20g组成的复合单体共30~50g。
①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顺丁烯二酸高级醇单酯钠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过硫酸钾;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为丙烯酸正丁基酯10~30克和丙烯酸乙酯15~20克组成的复合单体共30~50g,3%~15%的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其中,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1.0%~3.0%,剩余的阴离子乳化剂2.0%~4.5%;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硅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剩余环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乳化,并于1h~1.5h内滴加到反应瓶中,同时滴加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滴完之后的几分钟后滴完;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即得产品。
将使用现有技术和未完全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所得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然后将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将二者测试所得的性能参数列表如下

通过对参数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氟单体、硅单体和环氧单体的加入,溶胀率都有减小的趋势,乳胶膜的耐溶剂性、耐酸碱性增强;且共聚物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随着氟单体、硅单体和环氧单体的加入而降低。而使用本发明方法,在乳胶膜中同时引入氟单体、硅单体和环氧单体时,其耐溶剂性、耐酸碱性最强,表面能最低,我们所测得的最低表面自由能为15.5mN/m。
权利要求
1一种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基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β-羟丙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中任选一种以上作为主单体,以主单体为一个质量单位,按下表配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为占总的主单体的质量百分数①在反应容器中加入0.5%~1%的非离子乳化剂、0.5%~1.5%的阴离子乳化剂以及30g水,升温至水浴温度达到82±2℃,加入0.1%~0.4%的引发剂;②10~30min后,将主单体,3%~15%的环氧单体,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0.05%~0.15%的引发剂和25g水组成的预乳化液的一半在1h~1.5h内加入反应容器中,所述阴离子乳化剂为烃基丙烯酸-2-乙磺酸钠、2-丙烯酰胺-2,2二甲基乙磺酸钠、对苯乙烯磺酸钠、顺丁烯二酸高级醇单酯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非离子乳化剂为聚氧化乙烯壬基酚丙烯酸酯、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化乙烯芳基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其中,剩余的非离子乳化剂1.0%~3.0%,剩余的阴离子乳化剂2.0%~4.5%;③在剩下的预乳化液中加入所有的氟单体、硅单体和剩余环氧单体,乳化,并于1h~1.5h内加入反应容器中,同时加入由剩余引发剂和pH缓冲液碳酸氢钠组成的溶液,并使其在所有单体加入之后的几分钟后加入完毕;④将温度保持在82±2℃反应1.5h~2h得到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反应过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溶剂采用滴加的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氟单体为氟化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十九氟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全氟辛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硅单体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三甲基硅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叔丁基硅烷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环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钾或硫代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乳化剂为阴/非离子复合型可聚合乳化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防腐涂料用氟、硅、环氧改性低表面能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本方法是一种采用全滴加的方式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基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β-羟丙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中任选一种以上作为主单体,引入氟、硅、环氧改性,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的方法。本方法操作简便,产率较高(>90%),所得胶乳具有较强的耐水性、耐溶剂性、耐酸碱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所得膜的表面能最低可达15.5mN/m。
文档编号C08F2/44GK1944476SQ20061012480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9日
发明者鲁德平, 熊娉婷, 陈沛志, 管蓉 申请人:湖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