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927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的聚合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
广义聚碳酸酯是指分子主链中含有一
—链节的热塑性树脂, 按分子结构中所带酯基不同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脂肪一芳香族型,其中 具有实用价值的是芳香族聚碳酸酯,并以双酚A型聚碳酸酯为最重要。狭义 聚碳酸酯在商业上一般专指双酚A聚碳酸酯。本发明中的聚碳酸酯也专指双 酚A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英文名Polycarbonate,简称PC。 PC是一种无定型、无臭、 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 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縮强度高;蠕变性小,尺寸 稳定;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 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可在-60 120^下长期使用;无明显 熔点,在220-23(TC呈熔融状态;由于分子链刚性大,树脂熔体粘度大;吸 水率小,收縮率小,尺寸精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薄膜透气性小;属自熄性 材料;对光稳定,但不耐紫外光,耐候性好;耐油、耐酸、不耐强碱、氧化 性酸及胺、酮类,溶于氯化烃类和芳香族溶剂,长期在水中易引起水解和开 裂,缺点是因抗疲劳强度差,容易产生应力开裂,抗溶剂性差,耐磨性欠佳。
PC可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热成型、印刷、粘接、涂覆和机加工, 最重要的加工方法是注塑。成型之前必须预干燥,水分含量应低于0.02%, 微量水份在高温下加工会使制品产生白浊色泽,银丝和气泡,PC在室温下具 有相当大的强迫高弹形变能力。冲击韧性高,因此可进行冷压,冷拉,冷辊 压等冷成型加工。挤出用PC分子量应大于3万,要采用渐变压縮型螺杆,长 径比l: 18 24,压缩比l: 2.5,可采用挤出吹塑,注-吹、注-拉-吹法成型
高质量,高透明瓶子。PC合金种类繁多,改进PC熔体粘度大(加工性)和 制品易应力开裂等缺陷,PC与不同聚合物形成合金或共混物,提高材料性
能。具体有PC/ABS合金,PC/ASA合金、PC/PBT合金、PC/PET合金、PC/PET/ 弹性体共混物、PC/MBS共混物、PC/PTFE合金、PC/PA合金等,利有两种材 料性能优点,并降低成本,如PC/ABS合金中,PC主要贡献高耐热性,较好 的韧性和冲击强度,高强度、阻燃性,ABS则能改进可成型性,表观质量, 降低密度。PC的三大应用领域是玻璃装配业、汽车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 其次还有工业机械零件、光盘、包装、计算机等办公室设备、医疗及保健、 薄膜、休闲和防护器材等。PC可用作门窗玻璃,PC层压板广泛用于银行、使 馆、拘留所和公共场所的防护窗,用于飞机舱罩,照明设备、工业安全档板 和防弹玻璃。PC板可做各种标牌,如汽油泵表盘、汽车仪表板、货栈及露 天商业标牌、点式滑动指示器,PC树脂用于汽车照相系统,仪表盘系统和 内装饰系统,用作前灯罩,带加强筋汽车前后档板,反光镜框,门框套、操 作杆护套、阻流板、PC被应用用作接线盒、插座、插头及套管、垫片、电视 转换装置,电话线路支架下通讯电缆的连接件,电闸盒、电话总机、配电盘 元件,继电器外壳,PC可做低载荷零件,用于家用电器马达、真空吸尘器, 洗头器、咖啡机、烤面包机、动力工具的手柄,各种齿轮、蜗轮、轴套、导 规、冰箱内搁架。PC是光盘储存介质理想的材料。PC瓶(容器)透明、重量 轻、抗冲性好,耐一定的高温和腐蚀溶液洗涤,作为可回收利用瓶(容器)。 PC及PC合金可做计算机架,外壳及辅机,打印机零件。改性PC耐高能辐射 杀菌,耐蒸煮和烘烤消毒,可用于采血标本器具,血液充氧器,外科手术器 械,肾透析器等,PC可做头盔和安全帽,防护面罩,墨镜和运动护眼罩。PC 薄膜广泛用于印刷图表,医药包装,膜式换向器。
聚碳酸酯工业化合成主要是界面光气化路线,以双酚A为原料,使用光 气、氢氧化钠和二氯甲垸为原料及反应助剂,此法工艺成熟,产品质量较高, 易于规模化和连续化生产,经济性好等,长期占据着聚碳酸酯生产的主导地 位。但由于该法使用的原料光气剧毒,因此近年来各大公司纷纷研究非光气 法生产路线。1993年非光气法工艺研究成功,并由GE塑料实现了工业化生
产。主要以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为原料,该工艺是--种符合环境要求的"绿 色工艺",已成为今后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发展方向,预计未来在聚碳酸酯 生产中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最近日本旭化成化学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合成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生产工
艺,亦即固相聚合工艺。在这种聚合工艺中,聚碳酸酯预聚物粉末(Mw"6200) 通过浸泡在丙酮中或者暴露在丙酮蒸气中而结晶后,在惰性气流下或真空下, 于190 — 230。C下进行固相聚合8-10,得到了高分子量的据碳酸酯(Mw" 30000)。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得到色泽优异性能优越的高分子量的产物。缺 点是预聚物粉末易发生粘结,导致生产工艺的不稳定和产物品质的劣化。提 高粉末粒径可以使结块减轻,但提高粒径会减缓聚合速度。 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是通过强力搅拌并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把单体分散成无数的小 液珠悬浮于水中由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悬浮聚合体系一般包括四种基本组分单体,引发剂,水,悬浮剂。其
中单体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引发剂溶于单体。悬浮剂是一类能将油溶性单 体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悬浮液的物质, 一般为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或不溶于水
的无机物。悬浮聚合得到的是粒状树脂,粒径在0.01 5mm范围。
悬浮聚合体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需借搅拌和分散剂维持稳定。在搅 拌剪切作用下,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成小液滴,悬浮于水中引发聚合。单 体液滴相当于本体聚合的小反应器,聚合机理与本体聚合相同。但当聚合转 化率为15% 50%时,聚合物-单体液滴粘度增大,有相互粘结成粒的危险。 除搅拌外,须用适当分散剂隔离保护。最终所得聚合物颗粒直径约为0. 001 5mm,这与搅拌强度、悬浮体系性质有关。
悬浮聚合的优点是(l)体系以水为连续相,粘度低,容易传热和控制; 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窄;(2)聚合产物 为固体珠状颗粒,易分离,干燥;(3)生产投资和费用少;产物比乳液聚合的纯 度高。其缺点是(1)存在自动加速作用;(2)必须使用分散剂,且在聚合完成
后,很难从聚合产物中除去,会影响聚合产物的性能(如外观,老化性能等);(3) 聚合产物颗粒会包藏少量单体,不易彻底清楚,影响聚合物性能;(4)难于采 用连续法生产.
悬浮聚合目前大都为自由基聚合,但在工业上应用很广。如聚氯乙烯的 生产75%采用悬浮聚合过程,聚合釜也渐趋大型化;聚苯乙烯及苯乙烯共聚 物主要也采用悬浮聚合法生产;其他还有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酯类、氟树 脂等。
固相聚合法
固相聚合是在聚合温度低于预聚物的熔点而高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而进 行的一种聚合方法.
固相聚合的机理为在低分子量的预聚体(切片、粉末等)中, 一部分(经 常是大部分)分子链段被"冻结"形成结晶区,而官能团末端基、小分子单体 及催化剂被排斥在无定形区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从而可以通过扩散互相靠近 发生有效碰撞,发生进一步的聚合反应。借助真空或惰性气体将反应体系中小 分子副产物带走,反应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分子链继续增长,得到较 高分子量的产物。这些加长的分子链段又会在晶区聚结,一部分会结晶,使得 聚合物的结晶度增加。固相聚合速度同时依赖于化学反应与物理扩散两方面 的竞争,小分子产物从粒子内部扩散至粒子表面、进而从粒子表面扩散进入周 围真空或惰性气体氛围。根据低速决定原理,整个聚合反应的反应速率由上 述最慢的一步决定。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催化剂、真空度(或氮气流量)、 预聚体结晶度、预聚体几何形状等都将影响固相聚合反应的进程。
固相聚合中由于官能团末端基和催化剂一般不可能存在于晶区而导致末 端基和催化剂在无定形区域富集。比如,当结晶度为50wtQ/^时,催化剂在无 定形区域的浓度为本体浓度的2倍;80wt^时,为本体浓度的5倍;90wtX时, 为本体浓度的10倍。由于固相聚合中,结晶度常常达到70 — 90wt^,所以末 端基和催化剂在无定形区域的富集程度相当高。这种富集有利于聚合速度的 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末端基的活动能力会受到晶区的限制,导致活度下降, 而这会导致聚合速度下降。
预聚物一般以切片或粉末形式进行固相聚合,其粒径一般在几十微米到 几毫米之间。这种小的粒子尺寸(相当于熔融聚合的液深)是有利于小分子 副产物的扩散和除去,从而推动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另一方面,固相聚合 体粒子中由于晶区的存在,又会抑制小分子副产物的扩散和除去。
固相聚合的优点(1)因固相聚合温度较低,可明显减少因高温而引起 的副反应的发生,因而一般只产生线型高分子。 一些聚合物由于高温时极易降 解,采用高温熔融聚合时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得到高分子量的产物。要制备 这些聚合物的高分子量产物,固相聚合就成了唯一的选择。(2)由于同样的 原因,固相聚合的产物一般色泽较好,物性也较熔融聚合产物更为优异。(3) 另一方面,固相聚合可大大提高残留单体转化率而降低单体在聚合产物中的 含量,所以聚合后不再需要对聚合物作进一步的纯化处理。(4)同时,由于
聚合过程中不使用溶剂,因而对环境较为友好。(5)易于实现连续化工业生产。 固相聚合的缺点是固相粒子,特别是粒径较小的粒子,在结晶或聚合过
程中容易结块导致搅拌和流动困难。导致结块的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三方面
(1)结晶度过小,特别是表面层结晶度过小;(2)温度不均匀,局部过热导 致局部温度超过预聚物的熔点;(3)结晶速度过快,结晶热大量放出。
目前,固相縮聚普遍用于聚酯、尼龙、聚碳酸酯等聚合物制备和生产中, 通过固相聚合可得到高分子量的聚酯、尼龙、聚碳酸酯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粒子或粉末的结块,聚合效果 好的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其特征在于将固态预聚物 粉末或粒子悬浮于液态惰性介质中进行固相聚合,聚合温度介于预聚物的玻 璃化转变温度与熔点之间。在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子都处于固态。
悬浮固相聚合的温度(Ts)介于预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熔点 (Tm)之间
Tg<Ts<Tm (1)
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反应不可能进行。高于熔点则不再是固相聚合。 由于温度低,聚合速度也低。 一般情况下是在保证粒子或粉末不融解的情况 下,应该尽量提高聚合温度。在大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前提下,较好的悬浮 固相聚合的温度范围为熔点以下40°C到熔点之间-
Tm-40STs<Tm (2) 更好的悬浮固相聚合的温度范围为熔点以下20°C到熔点之间
Tm-20^Ts<Tm (3)
最好的悬浮固相聚合的温度范围为熔点以下10°C到熔点之间
Tm-10^Ts<Tm (4)
对于聚碳酸酯预聚物,其Tg和Tm分别为 150"C和 225"C,所以较好 的悬浮固相聚合的温度范围为
1850C^Ts<2250C (2) 更好的悬浮固相聚合的温度范围为
205 0C ^Ts〈225。C (3)
最好的悬浮固相聚合的温度范围为
2150C$Ts<2250C (4)
由于聚合体系在聚合过程中分子量不断增长,一般结晶度也会不断提高, 所以体系的熔点也会在聚合过程中不断变化。 一般情况下熔点会不断提高, 而且经常是初期提高较快,而中后期提高较慢甚至几乎不变。所以在聚合过 程中,聚合的温度Ts可以保持恒定;也可以随着聚合进程而不断变化;也可 以在初期将Ts设定在较低的温度,中期保持在中等温度而后期保持在较高温 度;也可以在初期根据聚合进程将Ts不断调整而后期则恒定于某一固定温度 等等。
由于高分子的多分散性,高分子的熔融有一定的温度范围。所以有必要 对上述熔点(或熔融温度)Tm作一说明。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高分子熔 点与测定时的升温速度有一定关系。本发明中的Tm是指中等升温速度(10 20°C/min)下所测定的熔融起始温度。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方法要求预聚物是结晶的。对结晶度
并没有什么限制。可以在悬浮于惰性介质前对它们进行结晶处理也可在悬浮 于惰性介质后进行结晶处理。聚碳酸酯的预聚物的结晶可以通过与丙酮的接 触而完成,也可使用使用其他溶剂或其他方法来结晶。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方法要求起始物预聚物以粉末或粒子 形态悬浮于惰性介质中。对粉末和粒子的尺寸并没有什么限制。到考虑到悬 浮的难易性和聚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小分子副产物的扩散和除去速度,粒径不
宜过大, 一般以不大于10mm为宜。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方法要求悬浮介质对起始物预聚物, 中间聚合物和最终聚合物是惰性的。也就是要求液态介质不与起始物预聚物、 中间聚合物、最终聚合物及催化剂和引发剂发生化学反应;液态介质对于起 始物预聚物,中间聚合物和最终聚合物是非溶剂或微溶剂。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方法对液态介质的沸点有一定限制, 要求在聚合压力下,液态介质的沸点不小于聚合温度。惰性液态介质在聚合 温度和压力下处于液态。
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方法中惰性液态介质可以是有机溶
剂、离子液体、在聚合温度和压力下处于液态的非有机溶剂的小分子化合物、
在聚合温度和压力下处于熔融态的高分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可以有效防止粒子或粉末的结块,聚合效果好。 本发明采用的悬浮固相聚合既是悬浮聚合的一种也是固相聚合的一种;
与此同时,悬浮固相聚合既是经典悬浮聚合的一种延伸和扩展也是固相聚合
的一种延伸和扩展。悬浮固相聚合和经典悬浮聚合的主要差别是(1)在悬
浮固相聚合过程中作为起始物的预聚物或单体一直处于固态,而在经典悬浮
聚合中,其起始单体处于液态;(2)在悬浮固相聚合体系中一般不含有悬浮 剂,而在经典悬浮聚合体系中一般含有悬浮剂;(3)悬浮固相聚合方法适用 于縮合聚合而经典悬浮聚合不适合于縮合聚合。悬浮固相聚合和一般固相聚
合的主要差别是在悬浮固相聚合中固体粒子或粉末悬浮于惰性介质中而一 般固相聚合中固体粒子或粉末堆积在一起进行反应。相对于一般固相聚合, 悬浮固相聚合的优点是聚合热和结晶热易扩散,温度易于控制,可以有效防
止粒子或粉末的结块。所以即使是微粉( l一100um)的固相聚合,采用悬
浮法时聚合也可平稳地进行。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以实际聚合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方 法。但这并不说明本发明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起始物聚碳酸酯预聚物粉末,粉末粒径D"100uni,分子量Mw二6000, 结晶度30%,熔点Tm=225"C,玻璃化转变温度Tg = 148"C. 液态惰性介质苯基硅油
将250ml苯基硅油注入500ml放有磁子的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一 口连 接氮气,一口连接真空系统,一口插入热电偶温度计。将三口烧瓶放入油浴 后开始搅拌,打开真空,并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氛下,将25g预聚物粉末 慢慢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打开真空将压力降至200Pa后,升温至220°C并在 聚合温度Ts 220°C和聚合温度压力P为200Pa下保持8小时。在整个过程中, 粒子处于流离状态,未出现结块现象。将所得悬浮液过滤得到聚碳酸酯白色 粉末,用lO(kl无水乙醇洗涤5次,真空干燥,称重得21g聚碳酸酯,产率 为84%; Mw为3. 0万。
实施例2
起始物聚碳酸酯预聚物粉末,粉末粒径D"250um,分子量Mw二6000, 结晶度30%,熔点Tm=225"C,玻璃化转变温度Tg=148"C. 液态惰性介质苯基硅油
将250ml苯基硅油注入500ml放有磁子的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一口连
接氮气,一口连接真空系统,一口插入热电偶温度计。将三口烧瓶放入油浴
后开始搅拌,打开真空,并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氛下,将25g预聚物粉末 慢慢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打开真空将压力降至200Pa后,升温至220。C并在 聚合温度Ts 220°C和聚合温度压力P为200Pa下保持8小时。在整个过程中, 粒子处于流离状态,未出现结块现象。将所得悬浮液过滤得到聚碳酸酯白色 粉末,用100ml无水乙醇洗涤5次,真空干燥,称重得22g聚碳酸酯,产率 为88%; Mw为2. 8万。 实施例3
起始物聚碳酸酯预聚物粒子,粒径D^2mm,分子量Mw二6000,结晶度 30%,熔点Tm=225°C,玻璃化转变温度Tg=148°C. 液态惰性介质苯基硅油
将250ml苯基硅油注入500ml放有磁子的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一口连 接氮气,一口连接真空系统,一口插入热电偶温度计。将三口烧瓶放入油浴 后开始搅拌,打开真空,并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氛下,将25g预聚物粉末 慢慢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打开真空将压力降至200Pa后,升温至220°C并在 聚合温度Ts 220T和聚合温度压力P为200Pa下保持10小时。在整个过程 中,粒子处于流离状态,未出现结块现象。将所得悬浮液过滤得到聚碳酸酯 白色粉末,用100rnl无水乙醇洗涤5次,真空干燥,称重得24g聚碳酸酯, 产率为96%; Mw为2. 5万。
实施例4
起始物聚碳酸酯预聚物粒子,粒径D^6mm,分子量Mw-6000,结晶度 30%,熔点Tm=225°C,玻璃化转变温度Tg = 148°C.
液态惰性介质苯基硅油
将250ml苯基硅油注入500ml放有磁子的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一口连 接氮气,一口连接真空系统,一口插入热电偶温度计。将三口烧瓶放入油浴 后开始搅拌,打开真空,并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氛下,将25g预聚物粉末 慢慢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打开真空将压力降至200Pa后,升温至220"C并在 聚合温度Ts 220°C和聚合温度压力P为200Pa下保持10小时。在整个过程
中,粒子处于流离状态,未出现结块现象。将所得悬浮液过滤得到聚碳酸酯
白色粉末,用100ml无水乙醇洗涤5次,真空干燥,称重得24g聚碳酸酯, 产率为96%; Mw为2. 3万。 实施例5
起始物聚碳酸酯预聚物粉末,粉末粒径D&250um,分子量Mw二6000, 结晶度30%,熔点Tm=225°C,玻璃化转变温度Tg = 148"C.
液态惰性介质l-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頂]+ [BFJ)将250ml苯基硅油注入500ml放有磁子的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一口连 接氮气,一口连接真空系统,一口插入热电偶温度计。将三口烧瓶放入油浴 后开始搅拌,打开真空,并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氛和搅拌下,将25g预聚 物粉末慢慢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打开真空将压力降至200Pa后,升温至220"C 并在聚合温度Ts 220°C和聚合温度压力P为200Pa下保持8小时。在整个过 程中,粒子处于流离状态,未出现结块现象。将所得悬浮液过滤得到聚碳酸 酯白色粉末,用100ml无水乙醇洗涤5次,真空干燥,称重得23g聚碳酸酯, 产率为92%; Mw为2. 6万。
实施例6
起始物聚碳酸酯预聚物粉末,粉末粒径D"250um,分子量Mw二6000, 结晶度30%,熔点Tm=225°C,玻璃化转变温度Tg=148"C. 液态惰性介质苯基硅油
将250ml苯基硅油注入500ml放有磁子的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一口连 接氮气,一口连接真空系统,一口插入热电偶温度计。将三口烧瓶放入油浴 后开始搅拌,打开真空,并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氛下,将25g预聚物粉末 慢慢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打开真空将压力降至200Pa后,升温至210"C并在 聚合温度Ts 210T和聚合温度压力P为200Pa下保持10小时。在整个过程 中,粒子处于流离状态,未出现结块现象。将所得悬浮液过滤得到聚碳酸酯 白色粉末,用100ml无水乙醇洗涤5次,真空干燥,称重得23g聚碳酸酯, 产率为92%; Mw为1.8万。
实施例7
起始物聚碳酸酯预聚物粉末,粉末粒径D"250um,分子量Mw^6000, 结晶度30%,熔点Tm=225°C,玻璃化转变温度Tg二148"C. 液态惰性介质苯基硅油
将250ml苯基硅油注入500ml放有磁子的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一口连 接氮气,一口连接真空系统,一口插入热电偶温度计。将三口烧瓶放入油浴 后开始搅拌,打开真空,并置换氮气三次。在氮气氛下,将25g预聚物粉末 慢慢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打开真空将压力降至200Pa后,升温至190"C并在 聚合温度Ts 190°C和聚合温度压力P为200Pa下保持10小时。在整个过程 中,粒子处于流离状态,未出现结块现象。将所得悬浮液过滤得到聚碳酸酯 白色粉末,用100ml无水乙醇洗涤5次,真空干燥,称重得24g聚碳酸酯, 产率为96%; Mw为O. 7万。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其特征在于将固态预聚物粉末或粒子悬浮于液态惰性介质中进行固相聚合,聚合温度介于预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熔点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其特征 在于液态惰性介质是不与预聚物、最终聚合物、催化剂和引发剂发生化学 反应的介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其特征 在于液态惰性介质为聚碳酸酯的非溶剂或微溶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其特征在于液态惰性介质在聚合温度和压力下处于液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其特征 在于预聚物是结晶形式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其特征在于液态惰性介质的沸点有一定限制,要求在聚合压力下,惰性液态介质 的沸点不小于聚合温度。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其特征 在于液态惰性介质是有机溶剂、离子液体、在聚合温度下处于液态的非有 机溶剂的小分子化合物、在聚合温度下处于熔融态的高分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悬浮固相聚合法,将固态预聚物悬浮于液态惰性介质中进行固相聚合,聚合温度介于预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熔点之间。本发明主要解决了一般固相聚合中易出现聚合热和结晶热难于扩散,粒子或粉末易结块的难题。
文档编号C08G64/00GK101367923SQ20071002605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5日
发明者波 于, 勇 何, 左璞晶, 戴夏冀, 玲 樊 申请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