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化合物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5082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镁化合物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烯烃聚合用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其是通过原位负栽化方法将非茂金属配体与含有催化活性金属的镁化合物直接接触而得到的.通过将本发明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与铝氣烷或烷基铝等助催化刑组合,可以用于催化烯烃的均聚或共聚.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非茂金属催化刑,又称为茂后催化剂,主催化刑的中心原子包括了几乎所有的过渡金属元素,是继Ziegler、Ziegler-Natta和茂金属催化剂之后的笫四代烯烃聚合催化刑,该类催化刑在某些性能上已经达到或甚至超过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刑不含有环戊二烯基团,配位原子为氧、氮、疏和磷,其特征是中心离子具有较强的亲电性,且具有顺式烷基或由素金属中心结构,容易进行烯烃插入和o-键转移,中心金属容易烷基化,有利于阳离子活性中心的生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限定的几何构型,立体选择性、电负性及手性可调节性.另外,形成的金属-碳鍵容易极化,利于烯烃的聚合,因此,即使在较高的聚合反应温度下也能获得较高分子量的烯烃聚合物.但均相烯烃聚合催化剂在晞烃聚合反应中已被证实其具有活性持续时间短、容易粘釜、高的甲基铝氧烷用量,以及得到聚合物分子量太低或太高等不足之处,严重限制了其工业应用.专利ZL01126323.7、ZL02151294.9、ZL02110844.7和WO03/010207所制备的一种烯烃均聚/共聚催化刑或催化体系,具有广泛的烯烃均聚/共聚性能,适用于多种形式的聚合工艺,但在该专利所公开的催化剂或催化体系在烯烃聚合时需要较高的助催化剂用量,才能获得合适的烯烃聚合活性,而且聚合过程中存在着粘釜现象.通常的做法是将非茂金属催化剂通过一定的负栽化技术,制成负栽型催化剂,从而改善烯烃的聚合性能和所得聚合物的颗粒形态.其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适当降低了催化刑的初始活性,延长催化刑的聚合活性寿命,减少甚至避免了聚合过程中的结块或暴聚现象,改善聚合物的形态,提高聚合物的表观密度,可以使其满足更多的聚合工艺过程,如气相聚合或淤浆聚合等.针对专利ZLOl126323.7、ZL021S1294.9、ZL02110844.7和WO03/010207所公开的非茂金属催化刑,专利CN1539855A、CN1539856A、CN1789291A、CN1789292A、CN1789290A、WO/2006/063501、200510119401.x等采用了各种方式进行负栽,得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但这些专利均涉及将含有过渡金属的非茂金属有机化合物(或称为非茂金属催化刑、或非茂金属配合物)负栽于处理后的栽体之上,要么非茂金属催化刑负栽量较低,要么其与栽体结合不很紧密.已有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专利大多基于茂金属催化刑,如us4808561、US5240894、CN1049439、CN1136239、CN1344749、CN1126480、CN1053673、CN1307594、CN1130932、CN1103069、CN1363537、CN1060179、US574417、EP685494、US4871705和EP0206794等,但是这些专利也都涉及将含有过渡金属的茂金属催化剂负栽于处理后的栽体之上.专利EP708116公开了先使气化的四氟化锆在160-4501C温度下同栽体接触并负栽,再将负栽的四氣化锆同配体的裡盐反应得到负栽型茂金属催化刑,然后通过与助催化刑配合而用于烯烃的聚合.该催化剂存在的问趙是负栽工艺要求髙温,高真空,不适用于工业生产.专利ZL01131136.3公开了一种合成负栽型茂金属催化刑的方法,其中在常压下使硅胶与IVB族过渡金属卣化物在溶剂中混合,再直接与配体负离子反应,从而在一步中实现茂金属催化刑的合成和负栽.但该方法要求过渡金属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1,并且需要加入质子授体,如丁基锂等,而且所采用的配体是桥联型或非桥联型的含环戊二烯基团的茂金属配体.萧翼之等在论文中公开"新型Ni(acac)2/TiCl4/L配体复合催化刑催化乙烯聚合制备支化聚乙烯的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3):28),其将无水MgCh、Ni(acac)2以及L,溶解于四氩呋喃-乙醇混合溶刑后,加人硅胶搅拌反应,加入一定量的四氟化钛继续反应,再加入一定重的Et2AlCl反应,抽干得催化刑,由此制备了以氣化镁一硅胶为栽体,以ot—二亚胺配体L修饰的Ni(acac)2/TiCl4复合催化剂.采用该催化刑催化单-乙蜂聚合可以获得支化聚乙烯,其中配体L2制得支化度为4一12支链数/1000C的支化聚乙烯.以硅胶栽体或以含有硅胶的复合栽体作为非茂金属催化剂的栽体虽然可以聚合得到顆粒形态良好的聚合物,而且可以控制聚合物粒径分布,但催化刑的聚合活性较低,由于灰份中含有硅胶,限制了聚合物的实际用途.有文献报道采用氣代乙基铝处理MgCh(THF)2,并负栽二氦二茂锆,由此制得负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过程是将氣化镁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己烷沉淀洗涤后用氣代乙基铝处理,最后负栽二氣二茂锆(EUROPEANPOLYMERJOURNAL,2005,41,941~947).孙敏等在论文中公开"原位反应法制备CpTi(dbm)CVMgCl2栽体型催化刑及其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高分子学报,2004,(1):138),其采用格氏试刑法制备氦化镁栽体,同时加入CpTi(dbm)Cl2,以此制备CpTi(dbm)Cl2/MgCl2栽体型催化刑.这样使催化刑的烷基化和负栽化在一步中完成,大大减少了催化刑的制备工序.专利CN200510080210.7公开了原位合成的负栽型钒系非茂聚烯烃催化刑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先将二烷基镁同酰基萘酚或P-二稱反应形成酰基萘酚镁或P-二稱镁化合物,再与四价钒的氦化物反应,同时形成栽体和活性催化组分.专利CN200610026765.8公开了一类单活性中心齐格勒-纳塔烯烃聚合催化刑.该催化刑以含有配位基团的水杨i^或取代的水杨8^衍生物作为给电子体,是通过向镁化合物(如氯化镁)/四氩呋喊溶液中加入经过预处理的栽体(如硅胶),金属化合物(如四氯化钛)及该给电子体,处理后得到的.专利CN200610026766.2与之相类似,公开了一类含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刑中的应用.虽然如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普遍存在的问題是,烯烃聚合活性低,并且为了提高其活性,就必须辅助较高的助催化剂用量.而且,现有技术由于采用了硅胶等作为负栽栽体,因此通过聚合所获得的聚合物中含有灰份,从而限制了聚合物的实际用途.另外,采用现有技术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时,所得到的聚乙烯等聚合物具有较低的聚合物堆密度.因此,仍旧需要一种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并且可以克服现有技术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中存在的那些问题.
发明内容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鍈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其是通过原位负栽化方法将非茂金属配体与含有过渡金属的镁化合物直接接触而得到的.在其制备过程中,无须质子授体和给电子体等,也无须苛刻的反应要求和反应条件.因此,该负栽型催化刑的制备方法简单,并且非常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1、一种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使镁化合物与选自IVB族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处理剂接触,得到接触产物的步骤,和以非茂金属配体处理所述接触产物,得到所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步稞.2、按照方面1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与所述化学处理刑接触之前,用选自铝氧烷、烷基铝和其混合物的助化学处理剂处理所述镁化合物的步稞.3、按照方面l或2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是经过改性的.4、按照方面3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镁化合物是通过向由所述镁化合物和四氩呋响-醇混合溶刑构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用溶刑使之沉淀而得到的.5、按照方面l-4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经过过滤和洗涤,或者不经过过滤和洗涤,而直接干燥所获得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步骤.6、按照方面l-5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步骤在可溶解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的存在下进行.7、按照方面6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解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选自烷烃、环烷烃、由代烷烃、面代环烷烃、芳香烃和面代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8.按照方面7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解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选自烷烃、由代烷烃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9.按照方面8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解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选自己烷、二氣甲烷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10.按照方面l-9任一项所迷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选自卣化镁、坑氣基卣化镁、烷氧基镁、烷基镁、烷基卣化镁和烷基烷氣基镁中的一种或多种.11.按照方面IO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选自卣化镁、乙氧基由化镁、乙氣基镁和丁氣基镁.12.按照方面1-11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选自IVB族金属的卤化物、烷基化合物和卣代坑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3.按照方面12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选自IVB族金属齒化物.14.按照方面13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由化物选自四氯化钛和四氣化锆.15.按照方面l-14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VB族金属元素计的所述化学处理刑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100.16.按照方面15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VB族金属元素计的所述化学处理刑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5~50.17.按照方面l-16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所述接触产物的质量比为0.01-0.50:1.18.按照方面17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所述接触产物的质量比为O.IO-0.30:1.19.按照方面4-18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选自脂肪醇、芳香醇和脂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其中所述醇任选被选自坑基、由原子和烷氧基的基团取代.20.按照方面19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选自脂肪醇.21.按照方面20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醇选自乙醇和丁醇.22.按照方面4-21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铗化合物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5~100,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醇的摩尔比为1:0.5-20.23.按照方面22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锬化合物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10-30,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醇的摩尔比为1:1~8.24.按照方面4-23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体积计,所迷沉淀用溶刑与四氢呋喃之比为1:0.5~6.25.按照方面24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体积计,所述沉淀用溶刑与四氢呋喃之比为426.按照方面4-25任一项所述的鎂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用溶刑选自坑烃.27.按照方面26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用溶刑逸自戊烷、己烷、庚烷和癸烷.28.按照方面2-27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化学处理刑选自甲基铝氣烷、异丁基铝氣烷、三乙基铉和三异丁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29.按照方面2-27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刑的摩尔比为l:0,5-8.30.按照方面29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剂的摩尔比为1:1~4.31.按照方面l-30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其中q选自0或1;d选自0或1;A选自氧原子、硖原子、砀原子、I、-NR23R24、-N(0)R25R26、、R"、-PR28R29、-P(0)R3°OR31、砜基、亚砜基或画Se(0)R39;B选自含氮基团、含磷基团或C!-C幼烃基;D选自氧原子、碟原子、硒原子、含氮的Q-C3o烃基、含裤的d-C30烃基、砜基、亚砜基、、R22、-N(O)R"R26、Y"或-P(O)R32(OR33),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E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硖基团、含竭基团或含裤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G选自d-C3。烃基、取代的d-C3。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代表单键或双鍵;—代表共价键或离子鍵;R1、R2、R3、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30、R31、R32、R"和RW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C3o烃基、卣素原子、取代的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可以彼此成鍵或成环.32.按照方面31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A)和(B)化合物(A)(B)其中F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硖基团、含硒基团或含磷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其他按照方面31所述定义.33.按照方面32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A-l至A-4和B-l至B-4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formula>其中Y和Z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氮基团、含氧基团、含碟基团、含砀基团或含磷基团,其中N、o、S、Se和p分别为配位原子;r4、r6、r7、r8、r9、r10、r11、r12、r"、r14、r15、r16、r17、r18、r19、r"和r"各自独立地选自氛、C广C3o烃基、卣素原子、取代的Q-C30烃基或情性功能性基团,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可以彼此成鍵或成环;r5选自氮上孤对电子、氢、C广C加烃基、取代的C广C3o烃基、含氣基团、含硖基团、含氮基团或含磷基团,前提是当W为含氣基团、含硫基团、含氨基团、含硒基团或含砩基团时,rs中的n、o、s、p、Se分别为配位原子;其他按照方面32所述定义.34.按照方面31-33任一项所迷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素选自F、Cl、Br、I;所述惰性功能性基团选自由素、含氣基团、含氮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含碟基团或含锡基团;所述含氮基团选自、B22、-NR23R24、-T-NR"R"或-N(0)r2Sr26;所述含磷基团选自I、-PR28R29、4(0)11301131或^(0)1132(01133);所述含氣基团选自羟基、-OR"和-T-OR";所述含碟基团选自-SR35、-T-SR35、-S(O)R36或-T-S02R37;所述含硒基团选自-SeR38、-T-SeR38、-86(0)议39或-1^6(0)1139;所述基团T选自d-C30烃基、取代的d-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所述C广C30烃基选自d-C30的烷基、C2-C30的环状烷基、C2-C30的烯基、C2-C30的炔基、C6-C30的芳基、C8-C30的稠环基或C广C3o的杂环基;所述取代的C广C30烃基选自由代的C广C30的烃基、由代的C6-C30的芳基、卤代的C8-C邓的稠环基或卤代的C4-C30的杂环基;所述含硅基团选自-SiR42R"R44、-T-SiR4S;所述含锗基团选自-GeR46R47R48、-T-GeR49;所述含锡基团选自-SnR5°R51RS2、-T-SnR53或-T-Sn(0)RS4;所述R34、R35、R36、R37、R"和R42、R"、R44、R45、R"、R46、R47、R48、R49、R5fl、RS1、RS2、RS3、1154各自独立地选自氩、Q-C30烃基、卤素原子、取代的C^-C3o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35.按照方面31-34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36.按照方面32-35任一项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37.—种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包含栽体和负栽于其上的非茂金属催化刑,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方面1~36任一項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造的.38.—种烯烃均聚/共聚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按照方面37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为主催化剂,以选自铝氣烷、烷基铝、卣代烷基铝、硼象坑、烷基硼和烷基硼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助催化剂,使烯烃均聚或共聚.39.按照方面38所述的烯烃均聚/共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催化刑选自铝氣烷和烷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40.按照方面39所述的烯烃均聚/共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催化刑选自甲基铝氧烷和三乙基铝.41.按照方面38-40任一项所述的烯烃均聚/共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选自C2-Cw单烯烃、双烯烃、环烯烃和其他烯鍵式不饱和化合物.42,按照方面41所述的烯烃均聚/共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2~Qo单烯烃选自乙烯、丙烯、l-丁烯、l-己烯、l-庚烯、4-甲基-1-戊烯、l-辛烯、l-癸烯、l-十一烯、l-十二烯、l-环戊烯、降水片烯、降水片二烯和苯乙烯,所述双烯烃选自1,4-丁二烯、2,5-戊二烯、1,6-己二烯和l,7-辛二烯,而所述其他烯鍵式不饱和化合物选自醋酸乙烯醋和(甲基)丙烯酸醋.本发明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行,而且非茂金属配体的负栽量可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其负栽量,由此大幅度地提高该催化刑的聚合活性.另外,通过采用不同的化学处理刑用量,可以获得聚合活性从低到高而可调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由此适应不同的蜂烃聚合要求.采用本发明所获得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与助催化刑构成催化体系时,仅需要比较少的助催化刑(比如甲基铝氧烷或三乙基铝)用量,就可以获得高的烯烃聚合活性.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錄使镁化合物与选自IVB族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处理刑接触,得到接触产物的步稞,和以非茂金属配体处理所述接触产物,得到所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步骤.所述镁化合物是该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栽体,比如可以选自鹵化镁、烷氣基由化镁、烷氧基镁、坑基镁、烷基由化镁、烷基烷氧基镁或其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具体而言,卣化镁比如可以选自氣化镁(MgCl2)、溴化镁(MgBr2)、碘化镁(MgI2)和象化镁(MgF2)等,其中优选氩化镁.烷氣基卤化镁比如可以逸自甲氣基氣化镁(Mg(OCH3)Cl)、乙氣基氯化镁(Mg(OC2Hs)Cl)、丙氣基氣化镁(Mg(OC3H7)Cl)、正丁氣基氯化镁(Mg(OC4H9)Cl)、异丁氣基氣化镁(Mg(i-OC4H9)Cl)、甲氣基溴化镁(Mg(OCH3)Br)、乙氧基溴化镁(Mg(OC2Hs)Br)、丙氣基溴化镁(Mg(OC3H7)Br)、正丁氧基溴化镁(Mg(OC4H9)Br)、异丁氣基溴化镁(Mg(i-OC4H,)Br)、甲氣基碘化镁(Mg(OCH3)I)、乙氣基硖化镁(Mg(OC2Hs)I)、丙氧基碘化镁(Mg(OC3H7)I)、正丁氣基碘化镁(Mg(OC4H9)I)和异丁氧基碘化镁(Mg(i-OC4H9)I)等,其中优选甲氣基氣化镁、乙氣基氣化镁和异丁氧基氦化镁.烷氧基镁比如可以选自甲氣基镁(Mg(OCH3)2)、乙氧基镁(Mg(OC2H5)2)、丙氣基镁(Mg(OC3H7)2)、丁氣基镁(Mg(OC4H9)2)、异丁氣基镁(Mg(i-OC4H9)2)和2-乙基己氣基镁(Mg(OCH2CH(C2H5)C4H)2)等,其中优选乙氣基镁和异丁氣基镁.烷基镁比如可以选自甲基钱(Mg(CH3)2)、乙基镁(Mg(C2Hs)2)、丙基镁(Mg(C3H7)2)、正丁基镁(Mg(C4H9)2)和异丁基镁(Mg(i-C4H9)2)等,其中优选乙基镁和正丁基镁.烷基由化镁比如可以选自甲基氣化镁(Mg(CH3)Cl)、乙基氣化镁(Mg(C2H5)Cl)、丙基氦化镁(Mg(C3H7)CI)、正丁基氦化镁(Mg(C4H9)Cl)、异丁基氦化镁(Mg(i-C4H9)C1)、曱基溴化镁(Mg(CH3)Br)、乙基溴化镁(Mg(C2Hs)Br)、丙基溴化镁(Mg(C3H7)Br)、正丁基溴化镁(Mg(C4H9)Br)、异丁基溴化镇(Mg(i-C4H9)Br)、甲基碘化镁(Mg(CH3)1)、乙基碘化镁(Mg(C2Hs)I)、丙基碘化镁(Mg(C3H7)I)、正丁基碘化镁(Mg(C4H9)I)和异丁基碘化镁(Mg(i-C4H9)I)等,其中优选甲基氯化镁、乙基氣化镁和异丁基氯化镁.烷基烷氧基镁比如可以选自甲基甲氣基镁(Mg(OCH3)(CH3))、甲基乙氧基镁(Mg(OC2Hs)(CH3))、甲基丙氣基镁(Mg(OC3H7)(CH3))、甲基正丁氣基镁(Mg(OC4H9)(CH3))、甲基异丁氧基镁(Mg(i-OC4H9)(CH3))、乙基甲氣基镁(Mg(OCH3)(C2Hs))、乙基乙氣基镁(Mg(OC2Hs)(C2Hs))、乙基丙氧基镁(Mg(OC3H7)(C2Hs))、乙基正丁氧基镁(Mg(OC4H9)(C2Hs))、乙基异丁氧基镁(Mg(i-OC4H9)(C2H5))、丙基甲氣基镁(Mg(OCH3)(C3H7))、丙基乙氣基镁(Mg(OC2Hs)(C3H7))、丙基丙氣基镁(Mg(OC3H7)(C3H7))、丙基正丁氧基镁(Mg(OC4H9)(C3H7))、丙基异丁氧基镁(Mg(i-OC4H9)(C3H7))、正丁基甲氧基镁(Mg(OCH3)(C4H9))、正丁基乙氣基镁(Mg(OC2H5)(C4H9))、正丁基丙氣基镁(Mg(OC3H7)(C4H9))、正丁基正丁氣基镁(Mg(OC4H9)(C4H9))、正丁基异丁氣基镁(Mg(i-OC4H9)(C4H9))、异丁基甲氣基镁(Mg(OCH3)(i-C4H9))、异丁基乙氣基镁(Mg(OC2H5)(i-C4H9))、异丁基丙氣基镁(Mg(OC3H7)("C4H9))、异丁基正丁氣基镁(Mg(OC4H9)(i-C4H9))和异丁基异丁氣基镁(Mg(i-OC4H9)(i-C4H9))等,其中优选丁基乙氣基镁.这些镁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多种混合使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举例而言,任意两者之间的摩尔比比如为0.25~4,优选0.5-3,更优选1-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采用的镁化合物可以是其改性形式.该改性镁化合物比如可以通过向由所述镁化合物和四氬呋喊-醇混合溶刑构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用溶刑使之沉淀而得到的.在沉淀之后,通过过滤等固液分离方法,由此可以获得该改性镁化合物.具体而言,将镁化合物加入到四氩呋喃中,然后加入醇,在20TC到低于四氩呋喃-醇混合溶刑的沸点5TC的温度范闺内加热搅拌,至锬化合物完全溶解,得到镁化合物溶液.然后加入沉淀用溶刑使之沉淀,最后过滤、洗涤和干燥由此获得的改性镁化合物.对改性镁化合物制备过程中的溶解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已知的是,当选择温度较低时,应采用长的溶解时间,而当选择温度较高时,可采用较短的溶解时间.举例而言,溶解时间一般为0.5~24小时.在该制备过程中,可以利用搅拌来促进镁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和沉淀用溶刑在镁化合物溶液中的分散,并有利于镁化合物的最终沉淀,该搅拌可采用任何形式,比如搅拌桨等,其转速一般为10~1000转/分钟.在该改性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醇比如可以选自脂肪醇、芳香醇和脂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所述醇可以任选被选自坑基、卣原子和烷氧基的基团取代,其中优选脂肪醇.举例而言,脂肪醇比如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丁醇、戊醇、2-甲基戊醇、2-乙基戊醇、2-己基丁醇、己醇和2-乙基己醇等,其中优选乙醇、丁醇和2-乙基己醇;芳香醇比如苯甲醇、苯乙醇和甲基苯甲醇等,其中优选苯乙醉;环醇比如环己醇、环戊醇和环辛醇等,其中优选环己醇;烷基取代的醇比如甲基环戊醇、乙基环戊醇、丙基环戊醉、甲基环己醇、乙基环己醇、丙基环己醇、甲基环辛醇、乙基环辛醇和丙基环辛醇等,其中优选甲基环己醇;由原子取代的醇比如三氣甲醇、三氣乙醇和三氣己醇等,其中优选三氣甲醇;烷氣基取代的醇比如乙二醇-乙鍵、乙二醇-正丁醚和l-丁氣基-2-丙酵等,其中优选乙二醇-乙醚.在这些醇中,更优选乙醉和丁醇.这些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多种混合使用.在制备所述镁化合物溶液时,以镁元素计的所迷镁化合物与四氦呋喃的摩尔比一般为1:5~100,优选1:10~30,而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醇的摩尔比一般为1:0.5~20,优选1:1-8.制备所述改性镁化合物时,所述沉淀用溶刑可以选用任何对于所述镁化合物而言为不良溶刑,而对于所述四氩呋喃-醇混合溶刑为良溶刑的溶刑,比如可以举出烷烃类溶刑.作为所述坑烃类溶刑,可以举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和癸烷等,其中优选己烷、庚烷和癸坑,最优选己烷.这些沉淀用溶刑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多种混合使用,对所述沉淀用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按体积计,所述沉淀用溶刑与四氩呋喃之比一般为1:0.5-6,优选1:1~4.对所述沉淀用溶刑的温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一般优选常温,而且该沉淀过程一般也优选在镁化合物溶液冷却到常温之后进行.另外,对于所述改性镁化合物(沉淀)的过滤、洗涤和干燥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定.本发明的镁化合物(包括改性镁化合物)可以直接用来进行与化学处理剂的接触步骤,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与化学处理刑接触之前,用选自铝氣烷、烷基铝和其混合物的助化学处理刑预先处理所述镁化合物(预处理步緣).所述铝氣坑可以选自以下通式(I)所示的线型铝氣烷R2-A1-(Al(R)-O)n-O-A很2,和以下通式(II)所示的环状铝氣坑一(A1(R)—O—)n+2.<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formula>(I)<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formula>(II)其中,R基团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优选相同,并且彼此独立地选自CVCs烷基,优选甲基、乙基和异丁基,最优选甲基;n为l-50的整数,优选10~30.具体举例而言,该铝氧烷优选选自甲基铝氣烷、乙基铝氧烷、异丁基铝氣烷、丁基铝氧烷和异丁基铝氣烷,其中最优选甲基铝氣坑和异丁基铝氣烷.这些铝氧坑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所述烷基铝为具有如下通式(HI)的化合物A1(R)3(HI)其中R基团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优选相同,并且彼此独立地选自CrCs烷基,优选甲基、乙基和异丁基,最优选甲基.具体而言,该烷基铝比如可以举出三曱基铝(A1(CH3)3)、三乙基铝(A1(CH3CH2)3)、三丙基铝(A1(C3H7)3)、三异丁基铝(Al(i-C4H9)3)、三正丁基铝(A1(C4H9)3)、三异戊基铝(Al(i-CSH)3)、三正戊基铝(Al(CsH")3)、三己基铝(Al(C(jH")3)、三异己基铝(Al(i-C6H13)3)、二乙基甲基铝(AI(CH3)(CH3CH2)2)和二甲基乙基铝(A1(CH3CH2)(CH3)2)等,其中优选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异丁基铝,最优选三乙基铝和三异丁基铝.这些烷基铝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助化学处理刑,可以只采用铝氧烷,也可以只采用烷基铝,也可以采用其各自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而且,对该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逸择.在进行本发明所规定的该预处理时,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刑的摩尔比一般为1:0.5-8,优选1:1~4.作为进行所述预处理步骤的方法,可以举出以下方法.首先制备所述助化学处理刑的溶液,然后在常温至溶液中溶刑的沸点以下的温度下向镁化合物加入规定童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刑,反应0.5~6小时(必要时借助搅拌),从而获得经过该预处理的所述镁化合物.所获得的预处理镁化合物可以通过过滤和洗涤(1~6次,优选1~3次)的方式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备用(优选最终经过干燥),但也可以不用分离而直接用来进行与如下所述的化学处理刑的接触步騍.在制备所述助化学处理剂溶液时,对所使用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其可以溶解该助化学处理剂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举出C5C12的烷烃或由代烷烃、C6-C12芳烃或由代芳烃等,比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环己烷、甲苯、乙苯、二甲苯、氣代戊坑、氦代己烷、氣代庚烷、氣代辛坑、氯代壬烷、氣代癸烷、氣代十一烷、氟代十二烷、氣代环己烷、氣代甲苯、氣代乙苯和氯代二甲苯等,其中优选戊烷、己烷、癸烷、环己烷和甲苯,最优选己烷和甲苯.应当注意的是,此时不能选用能够溶解镁化合物的溶剂,比如鍵类溶剂,进一步比如四氩呋喃等.这些溶刑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另外,对所述助化学处理刑在其溶液中的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所规定的所述锬化合物与所述助化学处理刑的摩尔比范围即可.如前所述,本发明的镁化合物(在下文中,所述钹化合物包括镁化合物本身和改性镁化合物)可以直接用来进行与化学处理剂的接触步艰,但也可以在经过前述的预处理步稞之后再用于该接触步猓.根据本发明,所述化学处理剂选自IVB族金属化合物.作为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可以举出IVB族金属由化物、IVB族金属烷基化合物、IVB族金属烷氧基化合物、IVB族金属坑基面化物和IVB族金属烷氣基卣化物.作为所述IVB族金属卣化物、烷基化合物、烷氣基化合物、烷基囟化物和烷氣基卣化物,可以举出如下通式(IV)结构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8</formula>(iv)其中m选自0、1、2、3、4;n选自0、1、2、3、4;M为IVB族金属,比如钛、锆、铪等;X为囟素,比如F、CI、Br、I等;Rt和RZ各自独立地选自d-Cjo烷基,比如甲基、乙基、丙基、正丁基、异丁基等,W和I^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而言,所述IVB族金属卤化物可以举出四氟化钛(TiF4)、四氯化钛(TiCU)、四澳化钛(TiBr4)、四碘化钛(Til4);四象化锆(ZrF4)、四氣化锆(ZrCl4)、四溴化锆(ZrBr4)、四碘化锆(Zrl4);四象化铪(HfF4)、四氣化铪(HfC")、四溴化铪(Hfflr4)、四碘化铪(Hfl4);所述IVB族金属烷基化合物可以举出四甲基钛(Ti(CEb)4)、四乙基钛(Ti(CH3CH2)4)、四异丁基钛(Ti(i-C4H9)4)、四正丁基钛(Ti(C4H9)4)、三乙基甲基钛(Ti(CH3)(CH3CH2)3)、二乙基二甲基钛(Ti(CH3)2(CH3CH2)2)、三甲基乙基钛(Ti(CH3)3(CH3CH2))、三异丁基甲基钛(Ti(CH3)(i-C4H,)3)、二异丁基二甲基钬(Ti(CH3)2(i-C4H9)2)、三甲基异丁基钛(Ti(CH3)3(i-C4H9))、三异丁基乙基钛(Ti(CH3CH2)(i-C4H9)3)、二异丁基二乙基钛(Ti(CH3CH2)2(i-C4H9)2)、三乙基异丁基钛(Ti(CH3CH2)3(i-C4H9))、三正丁基甲基钛(Ti(CH3)(C4H9)3)、二正丁基二甲基钛(Ti(CH3)2(C4H9)2)、三甲基正丁基钛(Ti(CH3)3(C4H9))、三正丁基甲基钛(Ti(CH3CH2)(C4H9)3)、二正丁基二乙基钛(Ti(CH3CH2)2(C4H9)2)、三乙基正丁基钛(Ti(CH3CH2)3(C4H9))等;四甲基锆(Zr(CH3)4)、四乙基锆(Zr(CH3CH2)4)、四异丁基锆(Zr(i-C4H9)4)、四正丁基锆(Zr(C4H9)4)、三乙基甲基锆(Zr(CH3)(CH3CH2)3)、二乙基二甲基错(Zr(CH3)2(CH3CH2)2)、三甲基乙基锆(Zr(CH3)3(CH3CH2))、三异丁基甲基牿(Zr(CH3)(i-C4H9)3)、二异丁基二甲基锆(Zr(CH3)2(i-C4H9)2)、三甲基异丁基锆(Zr(CH3)3(i-C4H9))、三异丁基乙基锆(Zr(CH3CH2)(i-C4H9)3)、二异丁基二乙基锆(Zr(CH3CH2)2(i-C4H9)2)、三乙基异丁基锆(Zr(CH3CH2)3(i-C4H9))、三正丁基甲基锆(Zr(CH3)(C4H9)3)、二正丁基二甲基锆(Zr(CH3)2(C4H9)2)、三甲基正丁基锆(Zr(CH3)3(C4H9))、三正丁基甲基锆(Zr(CH3CH2)(C4H9)3)、二正丁基二乙基锆(Zr(CH3CH2)2(C4H,)2)、三乙基正丁基锆(Zr(CH3CH2)3(C4H9))等;四甲基铪(Hf(CH3)4)、四乙基铪(Hf(CH3CH2)4)、四异丁基铪(Hf(i-C4H9)4)、四正丁基铪(Hf(C4H9)4)、三乙基甲基铪(Hf(CH3)(CH3CH2)3)、二乙基二甲基铪(Hf(CH3)2(CH3CH2)2)、三甲基乙基铪(Hf(CH3)3(CH3CH2))、三异丁基甲基铪(Hf(CH3)(i-C4H9)3)、二异丁基二甲基铪(Hf(CH3)2(i-C4H9)2)、三甲基异丁基铪(Hf(CH3)3(i-C4H,))、三异丁基乙基铪(Hf(CH3CH2)(i-C4H9)3)、二异丁基二乙基铪(Hf(CH3CH2)2(i-C4H9)2)、三乙基异丁基铪(Hf(CH3CH2)3(i-C4H9))、三正丁基甲基铪(Hf(CH3)(C4H9)3)、二正丁基二甲基铪(Hf(CH3)2(C4H9)2)、三甲基正丁基铪(Hf(CH3)3(C4H9))、三正丁基甲基铪(Hf(CH3CH2)(C4H9)3)、二正丁基二乙基铪(Hf(CH3CH2)2(C4H9)2)、三乙基正丁基铪(Hf(CH3CH2)3(C4H9))等;所述IVB族金属烷氧基化合物可以举出四甲氣基钛(Ti(OCH3)4)、四乙氧基钛(Ti(OCH3CH2)4)、四异丁氣基钛(Ti(i-OC4H9)4)、四正丁氣基钛(Ti(OC4H9)4)、三乙氣基甲氣基钛(Ti(OCH3)(OCH3CH2)3)、二乙氣基二甲氣基钛(Ti(OCH3)2(OCH3CH2)2)、三甲氧基乙氣基钛(Ti(OCH3)3(OCH3CH2))、三异丁氧基甲氣基钛(Ti(OCH3)("OC4H9)3)、二异丁氣基二甲氣基钛(Ti(OCH3)2(i-OC4H9)2)、三甲氣基异丁氣基钛(Ti(OCH3)3(i-OC4H9))、三异丁氧基乙氣基钛(Ti(OCH3CH2)(i-OC4H9)3)、二异丁氧基二乙氧基钛(Ti(OCH3CH2)2(i-OC4H9)2)、三乙氧基异丁氧基钛(Ti(OCH3CH2)3(i-OC4H9))、三正丁氧基甲氧基钛(Ti(OCH3)(OC4H9)3)、二正丁氣基二甲氣基钛(Ti(OCH3)2(OC4H9)2)、三甲氣基正丁氣基钛(Ti(OCH3)3(OC4H9))、三正丁氣基甲氣基钛(Ti(OCH3CH2)(OC4H9)3)、二正丁氧基二乙氣基钛(Ti(OCH3CH2)2(OC4H9)2)、三乙氣基正丁氧基钛(Ti(OCH3CH2)3(OC4H9))等;四甲氣基锆(Zr(OCH3)4)、四乙氣基锆(Zr(OCH3CH2)4)、四异丁氧基锆(Zr(i-OC4H9)4)、四正丁氧基锆(Zr(OC4H9)4)、三乙氣基甲氣基锆(Zr(OCH3)(OCH3CH2)3)、二乙氧基二甲氣基锆(Zr(OCH3)2(OCH3CH2)2)、三甲氧基乙氣基锆(Zr(OCH3)3(OCH3CH2))、三异丁氣基甲氧基锆(Zr(OCH3)(i-OC4H9)3)、二异丁氧基二甲氣基锆(Zr(OCH3)2(i-OC4H9)2)、三甲氧基异丁氣基锆(Zr(OCH3)3(i-C4H9))、三异丁氣基乙氧基锆(Zr(OCH3CH2)(i-OC4H9)3)、二异丁氧基二乙氧基锆(Zr(OCH3CH2)2(i-OC4H9)2)、三乙氧基异丁氣基锆(Zr(OCH3CH2)3(i-OC4H9))、三正丁氣基甲氣基锆(Zr(OCH3)(OC4H9)3)、二正丁氧基二甲氧基锆(Zr(OCH3)2(OC4H9)2)、三甲氣基正丁氣基锆(Zr(OCH3)3(OC4H9))、三正丁氧基甲氧基锆(Zr(OCH3CH2)(OC4H9)3)、二正丁氣基二乙氧基锆(Zr(OCH3CH2)2(OC4H9)2)、三乙氣基正丁氣基锆(Zr(OCH3CH2)3(OC4H9))等;四甲氣基铪(Hf(OCH3)4)、四乙氣基铪(Hf(OCH3CH2)4)、四异丁氣基铪(Hf(i-OC4H9)4)、四正丁氣基铪(Hf(OC4H9)4)、三乙氧基甲氧基铪(Hf(OCH3)(OCH3CH2)3)、二乙氣基二甲氣基拾(Hf(OCH3)2(OCH3CH2)2)、三甲氣基乙氧基铪(Hf(OCH3)3(OCH3CH2))、三异丁氧基甲氧基铪(Hf(OCH3)(i-OC4H9)3)、二异丁氣基二甲氣基铪(Hf(OCH3)2(i-OC4H,)2)、三甲氣基异丁氣基铪(Hf(OCH3)3(i-OC4H9))、三异丁氣基乙氧基铪(Hf(OCH3CH2)(i-OC4H9)3)、二异丁氧基二乙氣基铪(Hf(OCH3CH2)2(i-OC4H9)2)、三乙氣基异丁氣基铪(Hf(OCH3CH2)3(i-C4H9))、三正丁氣基甲氧基铪(Hf(OCH3)(OC4H9)3)、二正丁氣基二甲氣基铪(Hf(OCH3)2(OC4H9)2)、三甲氣基正丁氧基铪(Hf(OCH3)3(OC4H9))、三正丁氣基甲氣基铪(Hf(OCH3CH2)(OC4H9)3)、二正丁氣基二乙氣基铪(Hf(OCH3CH2)2(OC4H9)2)、三乙氣基正丁氣基铪(Hf(OCH3CH2)3(OC4H9))等.所述IVB族金属烷基卣化物可以举出三甲基氯化钛(TiCl(CH3)3)、三乙基氯化钛(TiCl(CH3CH2)3)、三异丁基氯化钛(TiCl(i-C4H9)3)、三正丁基氟化钛(TiCl(C4H9)3)、二甲基二氯化钛(TiCl2(CH3)2)、二乙基二氣化钛(Tia2(CH3CH2)2)、二异丁基二氯化钛(TiCl2(i-C4H9)2)、三正丁基氟化钛(TiCl(C4H9)3)、甲基三氯化钛(Ti(CH3)Cl3)、乙基三氣化钛(Ti(CH3CH2)Cl3)、异丁基三氣化钛(Ti(i-C4H9)C13)、正丁基三氣化钛(Ti(C4H9)Cl3);三甲基溴化钛(TiBr(CH3)3)、三乙基溴化钛(TiBr(CH3CH2)3)、三异丁基溴化钛(TiBr(i-C4H9)3)、三正丁基溴化钛(TiBr(C4H9)3)、二甲基二溴化钛(TiBr2(CH3)2)、二乙基二溴化钛(TiBr2(CH3CH2)2)、二异丁基二溴化钛(TiBr2(i-C4H9)2)、三正丁基溴化钛(TiBr(C4H9)3)、甲基三溴化钛(Ti(CH3)Br3)、乙基三溴化钛(Ti(CH3CH2)Br3)、异丁基三溴化钛(Ti(i-C4H9)Br3)、正丁基三溴化钛(Ti(C4H9)Br3);三甲基氣化锆(ZrCl(CH3)3)、三乙基氟化锆(ZrCl(CH3CH2)3)、三异丁基氣化锆(ZrCl(i-C4H9)3)、三正丁基氣化锆(ZrCl(C4H9)3)、二甲基二氦化锆(ZrCl2(CH3)2)、二乙基二氣化锆(ZrCl2(CH3CH2)2)、二异丁基二氣化锆(ZrCl2(i-C4H9)2)、三正丁基氣化锆(ZrCl(C4H9)3)、甲基三氦化锆(Zr(CH3)Cl3)、乙基三氣化锆(Zr(CH3CH2)Cl3)、异丁基三氣化锆(Zr(i-C4H9)C13)、正丁基三氣化锆(Zr(C4H9)Cl3);三甲基溴化锆(ZrBr(CH3)3)、三乙基溴化锆(ZrBr(CH3CH2)3)、三异丁基溴化锆(ZrBr(i-C4H9)3)、三正丁基溴化锆(ZrBr(C4H9)3)、二甲基二溴化锆(ZrBr2(CH3)2)、二乙基二溴化锆(ZrBr2(CH3CH2)2)、二异丁基二溴化锆(ZrBr2(i-C4H9)2)、三正丁基溴化锆(ZrBr(C4H9)3)、甲基三溴化锆(Zr(CH3)Br3)、乙基三溴化锆(Zr(CH3CH2)Br3)、异丁基三溴化锆(Zr(i-C4H9)Br3)、正丁基三溴化锆(Zr(C4H9)Br3);三甲基氦化铪(HfCl(CH3)3)、三乙基氣化铪(HfCl(CH3CH2)3)、三异丁基氣化铪(HfCI(i-dH9)3)、三正丁基氣化铪(HfCl(C4H9)3)、二甲基二氯化铪(HfCl2(CH3)2)、二乙基二氣化铪(HfCl2(CH3CH2)2)、二异丁基二氣化铪(HfCl2(i-C4H9)2)、三正丁基氣化铪(HfCl(C4H9)3)、甲基三氣化铪(Hf(CH3)CI3)、乙基三氣化铪(Hf(CH3CH2)Cl3)、异丁基三氟化铪(Hf(i-C4H9)C13)、正丁基三氣化铪(Hf(C4H9)Cl3);三甲基溴化铪(Hffir(CH3)3)、三乙基溴化铪(HfBr(CH3CH2)3)、三异丁基溴化铪(Hffir(i-C4H9)3)、三正丁基溴化铪(HfBr(C4H9)3)、二甲基二溴化铪(Hffir2(CH3)2)、二乙基二溴化铪(HfBr2(CH3CH2)2)、二异丁基二溴化铪(Hffir2(i-C4H9)2)、三正丁基溴化铪(HfBr(C4H9)3)、甲基三溴化铪(Hf(CH3)Br3)、乙基三溴化铪(Hf(CH3CH2)Br3)、异丁基三溴化铪(Hf(i-C4H9)Br3)、正丁基三溴化铪(Hf(C4H9)Br3);所述IVB族金属烷氣基由化物可以举出三甲氧基氟化钛(TiCl(OCH3)3)、三乙氣基氯化钛(TiCl(OCH3CH2)3)、三异丁氣基氣化钛(TiCl(i-OC4H9)3)、三正丁氣基氣化钛(TiCl(OC4H9)3)、二甲氧基二氣化钛(TiCl2(OCH3)2)、二乙氧基二氣化钛(TiCl2(OCH3CH2)2)、二异丁氧基二氣化钛(TiCl2(i-OC4H9)2)、三正丁氣基氣化钛(TiCl(OC4H9)3)、甲氣基三氣化钛(Ti(OCH3)Cl3)、乙氣基三氣化钛(Ti(OCH3CH2)Cl3)、异丁氣基三氣化钛(Ti(i-C4H9)C13)、正丁氧基三氣化钛(Ti(OC4H9)Cl3);三甲氣基溴化钛(TiBr(OCH3)3)、三乙氧基溴化钛(TiBr(OCH3CH2)3)、三异丁氣基溴化钛(TiBr(i-OC4H9)3)、三正丁氣基溴化钛(TiBr(OC4H9)3)、二甲氧基二溴化钛(TiBr2(OCH3)2)、二乙氣基二溴化钛(TiBr2(OCH3CH2)2)、二异丁氧基二溴化钛(TiBr2(i-OC4H9)2)、三正丁氧基溴化钛(TiBr(OC4H9)3)、甲氧基三溴化钛(Ti(OCH3)Br3)、乙氣基三溴化钛(Ti(OCH3CH2)Br3)、异丁氧基三溴化钛(Ti(i-C4H9)Br3)、正丁氣基三涣化钛(Ti(OC4H9)Br3);三甲氧基氣化锆(ZrCl(OCH3)3)、三乙氣基氣化锆(ZrCl(OCH3CH2)3)、三异丁氣基氯化锆(ZrCl(i-OC4H9)3)、三正丁氣基氯化锆(ZrCl(OC4H9)3)、二甲氣基二氯化锆(ZrCl2(OCH3)2)、二乙氧基二氣化锆(ZrCl2(OCH3CH2)2)、二异丁氣基二氣化锆(ZrCl2(i-OC4H9)2)、三正丁氣基氯化锆(ZrCl(OC4H9)3)、甲氣基三氯化锆(Zr(OCH3)Cl3)、乙氧基三氣化锆(Zr(OCH3CH2)Cl3)、异丁氧基三氯化锆(Zr(i-C4H9)C13)、正丁氧基三氯化铪(Zr(OC4H9)Cl3);三甲氣基溴化锆(ZrBr(OCH3)3)、三乙氧基溴化锆(ZrBr(OCH3CH2)3)、三异丁氧基溴化锆(ZrBr(i-OC4H9)3)、三正丁氧基溴化锆(ZrBr(OC4H9)3)、二甲氣基二溴化锆(ZrBr2(OCH3)2)、二乙氧基二溴化锆(ZrBr2(OCH3CH2)2)、二异丁氣基二溴化锆(ZrBr2(i-OC4H9)2)、三正丁氣基溴化锆(ZrBr(OC4H9)3)、甲氣基三溴化锆(Zr(OCH3)Br3)、乙氧基三溴化锆(Zr(OCH3CH2)Br3)、异丁氣基三溴化锆(Zr(i-C4H9)Br3)、正丁氧基三溴化锆(Zr(OC4H9)Br3);三甲氧基氣化铪(HfCl(OCH3)3)、三乙氧基氯化铪(HfCl(OCH3CH2)3)、三异丁氣基氯化铪(HfCl(i-OC4H9)3)、三正丁氧基氯化铪(HfCl(OC4H9)3)、二甲氣基二氣化铪(HfCl2(OCH3)2)、二乙氣基二氯化铪(HfCl2(OCH3CH2)2)、二异丁氧基二氯化铪(HfCl2(i-OC4H9)2)、三正丁氣基氣化铪(HfCl(OC4H9)3)、甲氣基三氯化铪(Hf(OCH3)Cl3)、乙氣基三氣化铪(Hf(OCH3CH2)Cl3)、异丁氧基三氣化铪(Hf(i-C4H9)C13)、正丁氧基三氣化铪(Hf(OC4H9)Cl3);三曱氣基溴化铪(Hfflr(OCH3)3)、三乙氣基溴化铪(Hffir(OCH3CH2)3)、三异丁氣基澳化铪(HfBr(i-OC4H9)3)、三正丁氧基溴化铪(HfBr(OC4H9)3)、二甲氣基二溴化铪(HfBr2(OCH3)2)、二乙氣基二溴化铪(HfBr2(OCH3CH2)2)、二异丁氧基二溴化铪(Hffir2(i-OC4H9)2)、三正丁氣基溴化铪(Hffir(OC4H9)3)、甲氣基三溴化铪(Hf(OCH3)Br3)、乙氣基三溴化铪(Hf(OCH3CH2)Br3)、异丁氣基三溴化铪(Hf(i-C4H9)Br3)、正丁氧基三溴化铪(Hf(OC4H9)Br3).其中,作为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优选IVB族金属卣化物,更优选TiClj、TiBr4、ZrCl4、ZrBr4、HfCl4、HfBr4,最优选TiClj和ZrCl4.这些IVB族金属化合物可以羊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作为进行所述接触步稞的方法,只要能够实现所述镁化合物(包括镁化合物本身、改性镁化合物和经过预处理的镁化合物)与所述化学处理刑的接触而获得接触产物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如下方法,但并不限于此.在采用固态化学处理刑(比如四氣化锆)的情况下,首先制备所述化学处理刑的溶液,然后向镁化合物加入(优选滴加)规定量的所述化学处理刑;在采用液态化学处理刑(比如四氣化钛)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但也可以在制备成溶液之后)将规定重的所述化学处理剂向镁化合物中加入(优选滴加),使接触反应(必要时借助搅拌)进行0.5~24小时,优选1~8小时,更优选2~6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和洗涤,接着干燥,由此获得接触产物.所述过滤、洗涤和干燥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其中洗涤用溶刑可以采用与溶解固态化学处理刑时所用相同的溶刑.该洗涤一般进行l-8次,优选2-6次,最优选2-4次*在进行所述接触步骤时,以IVB族金属元素计的所述化学处理刑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100,优选1:0.5~50.在制备所述化学处理剂的溶液时,对所使用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适用制备助化学处理剂溶液时所用的那些.而且,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应当注意的是,此时不能选用能够溶解镁化合物的溶剂,比如醜类溶刑,进一步比如四氩呋喃等.对所述化学处理刑在其溶液中的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所规定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化学处理刑的摩尔比范围即可.根据本发明,对所述接触反应的温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虽然选用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助于化学处理剂与镁化合物栽体的反应,可以减少反应时间.但是由于溶剂不同,其沸点也是不同的.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化学处理刑与栽体的反应温度应低于溶剂的沐点,比如对于己烷而言,反应温度可选择在20TC""65TC之间,对于甲苯可选择在201C~10510之间等等.因此,反应温度随溶刑的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选择在低于溶剂沸点5-101C之间,但对温度的下限并没有限定.另外,对该接触反应的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可以选用0.5~24小时.在提高反应温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可以适当越短.需要指出的是,在该接触步騍中,溶刑的使用并不是必需的.也就是是或,所述化学处理剂与所述镁化合物的反应可以在没有溶刑存在的情况下进行,但此时化学处理刑必须为液态.此时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确定,一般而言,反应温度应至少低于化学处理刑的沸点5~10TC,接触反应时间一般为2~24小时.举例而言,化学处理剂与栽体的反应越激烈,反应温度就设置得越低,由此使得反应时间越长.比如,化学处理剂为四氣化钛时,反应温度可以是-301C-126TC,对应的反应时间为2-12小时.另外,也可以使用前述预处理步骤中所获得的未经过分离的混合液代替所述镁化合物来进行该接触步骤.此时,由于该混合液中已存在溶刑,所以可以省略使用溶刑或者减少溶刑的用量.根据本发明,所获得的接触产物通过与非茂金属配体进行处理,即可获得本发明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A)和(B)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6</formula>(A)(B)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A-l至A-4和B-l至B-4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6</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7</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8</formula>在以上所有结构式中,q选自0或1;d选自0或1;A选自氣原子、硤原子、竭原子、、"2、-NR"R24、-N(O)R"R26、、R"、-PRMR29、-P(0)R3°OR31、飒基、亚砜基或-Se(O)R";B选自含氮基团、含辨基团或C!-C3o烃基;D选自氧原子、碟原子、砀原子、含氮的Ct-C3o烃基、含磷的Cj-C犯烃基、砜基、亚砜基、I、-N(0)R25R26、I、-P(O)R32(OR33),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E选自含氮基团、含氧基团、含硖基团、含硒基团或含磷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F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硖基团、含竭基团或含砩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G选自d-C3。烃基、取代的d-C3o烃基或情性功能性基团;Y和Z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疏基团、含砀基团或含碑基团,比如可以举出-NR"R"、-N(0)R2SR26、-PR28R29、-P(O)R30R31、-OR34、-SR35、-S(O)R36、-86议38和-86(0)1139,其中N、O、S、Se和P分别为配位原子;—代表单鍵或双键;一代表共价鍵或离子键;R1、R2、R3、R4、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3°、R31、R32、R33、R34、R3S、R36、1138和113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C30烃基、卤素原子、取代的Q-C30烃基(其中优选卤代烃基,比如-CH2Cl和-CH2CH2Cl)或惰性功能性基团,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如W与R2、R3,W与R4、R6、R7、R8、R9,及R"与R24或R"与R"等可以彼此成鍵或成环;R5选自氮上孤对电子、氩、C广C30烃基、取代的C广C30烃基、含氧基团(包括羟基和烷氣基,比如-OR"和-T-OR34)、含硫基团(包括-SR35、-T-SR35)、含氮基团(包括-NR"R24、-T-NR23R24),或含磷基团(包括-PR28R29、-T-PR28R29、-T-P(0)R3()R31);当议5为含氣基团、含硫基团、含氮基团、含硒基团或含礴基团时,RS中的N、O、S、P、Se分别为配位原子,并且能够与IVB族金属原子进行配位;和根据本发明,所述卤素选自F、Cl、Br、I;所述含氮基团选自、"2、-NR23R24、-1^^11231124或->1(0)11251126;含磷基团选自、R27、-PR28R29、-P(O)R30R31或卬(0)1132(01133);所述含氣基团选自幾基和烷氣基,比如-OR^和-T-OR3,所述含硤基团选自-SR35、-T-SR35、-S(O)R36或-T-SOzR37;所述含竭基团选自-SeR38、-T-SeR38、-Se(O)R39或-T-Se(0)R3、所述基团T选自d-C30烃基、取代的d-C3。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所述1137选自氦、d-C3o烃基、卤素原子、取代的C广C邓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根据本发明,所述Ci-C30烃基包括d-C30的烷基、C2-C加的环状烷基、C2-C30的烯基、C广C30的炔基、C6-C30的芳基、C8_C30的稠环基或C4-C3Q的杂环基;所述取代的烃基指的是带有一个或多个情性取代基的烃基.所谓惰性,指的是这些取代基对与中心金属原子的配位过程没有实质性的干扰.如非特殊说明,所述取代的C,-C30烃基一般指的是由代的Q-C30的烃基、卣代的C6-C30的芳基、由代的Cs-C30的稠环基或卣代的C4-C3o的杂环基;惰性功能性基团指的是除烃基与取代的烃基以外的其它情性功能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惰性功能性基团比如可以举出卤素、含氣基团、含氮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含硖基团或含锡基团,具体而言,比如可以举出醚(如-OR34或-TOR35)、d-do酯基、d-C10胺、d-do坑氣基和硝基等.所述含硅基团选自-SiR42R43R44、-T-SiR45;所述含锗基团选自-GeR46R47R48、-T-GeR49;所述含锡基团选自-SnRSflR51R52、-T-SnR53或-T-Sn(O)R";所述R42、R43、R"、R"、R"、R47、R48、R49、Rs°、RS1、RS2、R53、R"各自独立地选自氳、d-C3o烃基、由素原子、取代的d-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根据本发明,所述情性功能性基团要满足以下的条件(1)不干扰与IVB族金属原子的配位过程,(2)与结构式中的基团A、D、E、F、Y和Z均不同,和(3)与IVB族金属原子的配位能力低于所述A、D、E、F、Y和Z基团,并且不置换这些基团与IVB族金属原子的配位.作为该非茂金属配体,比如可以举出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0</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1</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2</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3</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4</formula>其中,所述非茂金属配体还优选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所述非茂金属配体更优选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这些非茂金属配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根据本发明,通过用所述非茂金属配体处理之前的接触步骤中所获得的接触产物,可以使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该接触产物中所含的IVB族金属发生反应,从而原位生成非茂金属配合物(原位负栽化反应),由此获得本发明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对该原位负栽化反应的进行方式没有任何的限定,只要能够实现该原位负栽化反应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如下方法.首先制备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液.如果选择的是对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解度不是很高的溶刑,則可以选择适当加热的方式以促进其溶解;而对于对非茂金属配体溶解度较高的溶刑,则可以不采用加热方式.如果需要搅拌,则该搅拌的转速在10-500转/分钟.根据本发明对最终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中非茂金属催化刑含量的规定,以及此阶段所采用的溶刑对该非茂金属配体的溶解性,溶液中该非茂金属配体的质量浓度一般为10~250克/升,优选50-160克/升.对此时所用的溶刑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可以溶解所迷非茂金属配体即可,比如可以选自烷烃,比如戊坑、己烷、庚烷、辛坑、壬烷、癸烷等;环烷烃,比如环己烷,环戊烷、环庚烷、环癸坑、环壬烷等;卣代烷烃,比如二氟甲烷、二氟己烷、二氣庚烷、三氣甲烷、三氯乙烷、三氣丁烷、二溴甲烷、二溴乙烷、二溴庚烷、三溴甲烷、三溴乙烷、三溴丁烷等;卣代环坑烃,比如氣代环戊烷、氦代环己烷、氣代环庚烷、氣代环辛烷、氣代环壬烷、氣代环癸坑、溴代环戊烷、溴代环己烷、溴代环庚烷、溴代环辛烷、溴代环壬烷、溴代环癸烷、芳香烃,比如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二乙苯等;和囟代芳香烃,比如氦代甲苯、氯代乙苯、溴代甲苯、溴代乙苯等。其中,优选烷烃、卣代烷烃或芳香烃,最优选己烷、二氯甲烷和甲苯.这些溶刑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应当注意的是,此时不能选用能够溶解镁化合物的溶刑,比如醚类溶剂,进一步比如四氩呋喃等.然后,在室温到低于溶刑沸点5TC的温度范围内在均匀搅拌下将所述接触产物加入到该非茂金属配体溶液中,以使得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所述接触产物的质量比为0.01~0.50:1,优选0.10~0,30:1,继续反应0.5~24小时.搅拌可以采用螺带式搅拌或错式搅拌等方式,对于螺带式搅拌,搅拌速度一般为5~50转/分钟,对于锚式搅拌,搅拌速度一般为5-200转/分钟.反应后,将反应混合液经过过滤、洗涂和千燥,或者不经过过滤和洗涤而直接干燥,即获得本发明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一般而言,对于固含重较低的反应混合液,采用前一种方式,而对于固含量较高的反应混合液,则采用后一种方式.必要时,该洗涤一般进行l-8次,优选2~6次,最优选2~4次.所述干燥可以采用常法进行,比如惰性气体干燥、抽真空干燥,或者加热抽真空千燥,优选抽真空干燥.一般而言,干燥时间一般为2~24小时,但实际可以通过抽样,并根据样品的热失重情况来判定干燥终点.即,在低于所采用的溶刑的沸点5-45lC的温度下热失重小于5%即为干燥终点.在选择低淬点的溶剂时,可采用较短的干燥时间,而选择高沸点溶剂则一般采用较长的干燥时间.干燥温度一般低于所用的溶刑的沸点5~451C,比如在采用四氩呋喃作为溶刑时,干燥温度可选择在23~631C之间,在选择甲苯作为溶剂时,干燥温度可选择在65M0S1C之间,再比如在选择二氯甲坑作为溶剂时,干燥温度可选择在0-371C之间,等等.另外,考虑到所述接触产物和非茂金属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应后的混合液一般在常温下进行0.5~24小时的密闭老化,以増加栽体和非茂金属配体之间的鍵合强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知道,以上所述的各种接触和处理过程一般都在严格的无水无氣条件下进行,这里所说的无水无氧条件是指体系中水和氣的含量持续小于lOppm.而且,本发明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在制备后通常在密闭氮封下微正压保存备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还涉及由前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制造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本发明制造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与助催化剂共同构成催化体系,可以用于催化烯烃的均聚/共聚.通过以本发明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为主催化剂,以选自铝氧烷、烷基铝、卣代坑基铝、硼氟坑、烷基硼和坑基硼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助催化刑,可以催化烯烃的均聚和/或共聚.对所述烯烃的均聚和/或共聚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那些,比如可以举出淤浆法、乳液法、溶液法、本体法和气相法.所述烯烃选自C2-d。单烯烃、双烯烃、环烯烃和其他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具体而言,所述C2-do单烯烃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l-己烯、l-庚烯、4-甲基-l-戊烯、l-辛烯、l-癸烯、l-十一蜂、l-十二烯、l-环戊烯、降水片烯、降水片二烯和苯乙烯,所述双烯烃可以举出1,4-丁二烯、2,5-戊二烯、1,6_己二烯和1,7_辛二烯,而所述其他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可以举出醋酸乙烯醋和(甲基)丙烯酸酯.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本发明所说的均聚是指一种烯烃的聚合,而共聚合是指两种以上烯烃之间的聚合.如前所述,所述助催化刑可以选自铝氣烷、坑基铝、卣代烷基铝、硼象烷、烷基硼和烷基硼铵盐,其中优选铝氣烷和坑基铝.作为铝氣坑和烷基铝,可以采用之前作为助化学处理剂时所提到的那些,其中优选甲基铝氧烷和三乙基铝.本发明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行,而且非茂金属配体的负栽量可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其负栽量,由此大幅度地提高该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另外,通过采用不同的化学处理刑用量,可以获得聚合活性从低到高而可调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由此适应不同的烯烃聚合要求.采用本发明所获得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与助催化剂构成催化体系时,仅需要比较少的助催化刑(比如甲基铝氣坑或三乙基铝)用量,就可以获得高的烯烃聚合活性.实施例以下采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聚合物堆密度测定参照标准GB1636-79进行(单位是g/cm3).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中镁和钛的含量采用ICP一AES进行测定,催化刑的聚合活性按照以下方法计算聚合反应结束之后,将反应釜内的聚合产物过滤并干燥,然后称重该聚合产物的质重,以该聚化剂的聚合活性(单位是kg聚合物/gCat)实施例1镁化合物为无水氣化镁(MgCl2),化学处理刑为四氣化钛(TiCl4).称取5g无水氯化镁,加入25ml己烷作为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剂而使其分散,然后在撹拌下用30分钟滴加入四氣化钛,在60"C下反应4小时后过滤,己烷洗涤3次,每次25ml,真空抽千得到接触产物.四氯化钛与镁化合物摩尔配比为1:2.将结构式。的非茂金属配体溶解于己烷中(配体质量浓度为100克/升),然后在撹拌下加入接触产物,反应4小时后过滤,己烷洗涂2次,每次己坑用量25ml,然后在251C下干燥6小时,得到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其中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11:1.该催化刑记为CAT-1,其中镁含重为13.7wt%,钛含量为8,4wt%,实施例1-1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溴化镁(MgBr2),化学处理刑为四溴化钛(TiBr4),其与镁化合物的摩尔配比为1:4.5.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癸烷.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0</formula>,溶解于癸烷中,配体质量浓度为5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22:1.实施例1-2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氣基氣化镁(MgCl(OC2Hs)),化学处理刑改变为四氯化锆(ZrCl4)(甲苯溶液),其与镁化合物的摩尔配比为1:1.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甲苯.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0</formula>,溶解于甲苯中,配体质量浓度为17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29:1.实施例1-3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丁氣基溴化镁(MgBr(OC4H9)),化学处理刑改变为四溴化锆(ZrBr4),其与镁化合物的摩尔配比为1:30.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戊烷.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1</formula>,溶解于戊坑中,配体质量浓度为9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48:1,实施例1-4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氣基镁(Mg(OC2Hs)2),化学处理刑改变为四乙基钛(Ti(CH3CH2)4),其与镁化合物的摩尔配比为1:25.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二氯甲烷.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1</formula>,溶解于二氣曱坑中,配体质量浓度为214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15:1.反应后不经过过滤,直接251C下真空干燥.实施例1-5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钹化合物改变为异丁氣基镁(Mg(i-OC4H9)2),化学处理刑改变为四丁基钛(Ti(C4H9)4),其与镁化合物的摩尔配比为1:7.5.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剂改变为二甲苯.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实施例1-6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基镁(Mg(C2Hs)2),化学处理刑改变为三丁基氣化钛(TiCl(C4H9)3),其与镁化合物的摩尔配比为1:20.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环己烷.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环己烷中.实施例1-7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异丁基镁(Mg(i-C4H9)2),化学处理刑改变为四异丁氧基钛(Ti(i-C4H9)4).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剂改变为甲基环己烷.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2</formula>,溶解于甲基环己坑中.实施例1-8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基氣化镁(Mg(C2Hs)Cl),化学处理剂改变为异丁氣基乙基锆(Zr(CH3CH2)(i-C4H9)3).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氟代己烷.nhm2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2</formula>,溶解于氣代己烷中.实施例1-9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丁基氣化镁(Mg(C4H9)CI),化学处理刑改变为二乙氣基二氣化钛(TiCI2(OCH3CH2)2).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氣代甲笨.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11.实施例1-11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氣化镁(MgCh)和乙氧基镁(Mg(OC2Hs)2)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1:2.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氟代甲苯中.实施例1-10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丁基乙氧基镁(Mg(OC2Hs)(C4H9)).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11.实施例1-13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氯化镁(MgCl2)和溴化镁(MgBr2)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1:4.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实施例1-14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氣基氟化镁(Mg(OC2Hs)Cl)和乙基丁氣基镁(Mg(C2Hs)(OC4H9))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0.5: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实施例1-12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4</formula>镁化合物改变为乙氣基锬(Mg(OC2Hs)2)和丁基镁(Mg(C4H9)2)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0.5:1.参考例1-1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配体与接触产物的质量配比为0.30:1.催化剂记为CAT-A.其中锬含量为12.3wt%,钛含量为7.9wty。,由该参考例可知,接触产物制备过程相同,但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中镁和钛的含量降低.这一现象是由于非茂金属配体加入重増加导致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负栽量增加所致的.这说明采用本发明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可以获得高的非茂金属配体负栽量,并且其负栽重可调.参考例1-2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四氯化钛与镁化合物的摩尔配比为1:1.催化刑记为CAT-B.其中镁含量为ll.6wt%,钛含重为9.7wt。/。.在非茂金属配体加入量相同的条件下,由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中钛含量增加和镁含量降低、聚合活性增加这一现象可知,采用本发明的钹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化学处理剂用量,而得到催化烯烃聚合活性高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实施例2在下文中,为了表述简洁之故,将化学处理剂和助化学处理刑的组合统称为复合化学处理刑,并且以化学处理刑为基准来确定助化学处理剂的用量,但这并不与本发明之前的规定范围产生矛盾.镁化合物为无水氯化镁,复合化学处理刑为四氣化钛和三乙基铝.称取5g无水氣化镁,加入25ml己烷分散,继而在搅拌下用1S分钟滴加入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反应1小时后过滤,己坑洗涤1次,得到预处理产品,再向其中在搅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氣化钛,在60TC下反应2h后过滤,用己烷洗涤3次,每次己烷用重25ml,25TC干燥6小时后制得接触产物.其中,四氯化钛与镁摩尔配比为1:2,与三乙基存摩尔比为1:1.'on将结构式八的非茂金属配体溶解于己烷中(配体质童浓度为100克/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接触产物,反应4小时后过滤,己烷洗涂2遍,每次己烷用量2Sml,然后25匸下干燥6小时,得到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中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11:1.催化刑记为CAT-2.实施例2-1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溴化镁(MgBr2),复合化学处理刑为四氣化钛-甲基铝氣烷,四氣化钛与镁化合物摩尔比为1:4.5,与甲基铝氣烷摩尔比为1:2.先在挽拌下用15分钟滴加入甲基铝氣烷的甲苯溶液,反应2小时后过滤,甲苯洗涤1次,再在搅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氦化钛,在1051C下反应0.5h后过滤,甲苯洗涤2次.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甲苯中.配体质量浓度为5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22:1.实施例2-2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氣基氣化镁(MgCl(OC2Hs)),复合化学处理刑为四氟化锆(ZrCU)-三乙基铝,四氟化锆和三乙基铝摩尔比为1:0.5,与镁化合物的摩尔配比为1:1.先在搅拌下用15分钟滴加入三乙基铝的庚烷溶液,反应2小时后过滤,庚烷洗涤2次,再在搅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氯化锆的甲苯溶液,在100n下反应4h后过滤,庚烷洗涤l次.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庚烷中.配体质量浓度为17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29:1.实施例2-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化学处理剂为四溴化钛(TiBr4)-三乙基铝,四溴化钛和三乙基铝摩尔比为1:0.25.先在搅拌下用15分钟滴加入三乙基铝的癸坑溶液,反应1小时后,再在搅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溴化钛的癸烷溶液,在110TC下反应lh后过滤,姿烷洗涂l次,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癸烷中.配体质量浓度为79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48:1.实施例2-4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化学处理刑为四澳化锆(ZrBr4)-三异丁基铝,四溴化锆和三异丁基铝摩尔比为1:2.先在搅拌下用15分钟滴加入三异丁基铝的戊坑溶液,反应1小时后,再在搅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溴化锆的戊烷溶液,在30TC下反应8h后过滤,戊烷洗涤,溶解于二氦甲烷配体质量浓度为214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15:1.直接真空抽干.实施例2-5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氣基镁.复合化学处理剂为四氦化钛-三甲基铝,四氦化钛和三甲基铝摩尔比为1:4.乙苯洗涂.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乙苯中.实施例2-6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异丁氣基镁(Mg(i-OC4H9)2).复合化学处理剂为四氣化钛-三乙氧基铝,四氯化钛与三乙氧基铝摩尔比为l:l,与钹化合物的摩尔配比为1:7.5.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环己烷中.实施例2-7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基氣化镁(Mg(C2Hs)Cl).复合化学处理刑为四氦化钛-三异丁基铝氣坑,三异丁基铝氣烷和四氯化钛摩尔比为1: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hpw,溶解于甲基环己坑中.实施例2-8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丁基乙氣基镁(Mg(OC2Hs)(C4H9)).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实施例2-9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丁基氟化镁(Mg(C4H9)Cl).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实施例2-10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氣化镁(MgCl2)和乙氣基镁(Mg(OC2Hs)2)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1:2.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11.实施例2-11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氣基镁(Mg(OC2Hs)2)和丁基镁(Mg(C4H9)2)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0.5: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II.实施例3镁化合物为无水氟化镁,化学处理刑为四氣化钛.将5g无水氯化镁溶解于四氢呋喃和乙醇混合溶液中,加热到60X:,搅拌反应1.5小时后形成溶液,然后加入25ml己烷使镁化合物沉淀,然后过滤,25ml己烷洗涤l次,真空加热到80t:抽干制得改性镁化合物.在所得改性镁化合物中加入50ml己坑,在攬拌下用30分钟滴加入四氯化钛,在601C下反应4小时,过滤,采用己烷洗涤3次,每次己烷用量25ml,然后加热到卯TC干燥2小时,得到接触产物.在搅拌下加入接触产物,反应4小时后过滤,采用己烷洗涤2次,每的非茂金属配体溶解于己烷中,然后次己烷用量25ml,然后2S1C下干燥2小时,得到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中,无水氣化镁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12,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4,四氣化钛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镇的摩尔配比为1:2,配体质量浓度为10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11:1.该催化刑记为CAT-3.实施例3-1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氣化镁改为溴化镁(MgBr2),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20.乙醇改为丙醇,溴化镁与丙醇的摩尔比为1:3.化学处理剂改变为四溴化钛(TiBr4),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镁的摩尔配比为1:4.5.采用癸烷使镁化合物沉淀,并用癸烷洗涤2次.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z、,溶解于癸烷中.配体质量浓度为5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22:1.实施例3-2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氣化镁改为乙氧基氣化镁(MgCl(OC2Hs)),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20.乙醇改为丁醇,乙氧基氣化镁与丁醇的摩尔比为1:6.化学处理刑改变为(ZrCl4),首先溶解于甲苯中,四氟化锆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镁的摩尔配比为1:1.采用戊烷使镁化合物沉淀,并用戊烷洗涤3次.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甲苯中.配体质量浓度为17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重配比为0.29:1.实施例3-3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氣化镁改为丁氣基溴化镁(MgBr(OC4H9)),乙醇改为己醇.丁氣基溴化镁与四氩呋喃的摩尔比为1:H,与己醇的摩尔比为1:15,化学处理剂改变为四溴化锆(ZrBr4),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镁的摩尔配比为1:30.采用环己烷使镁化合物沉淀,并用环己烷洗涤.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环己烷中.配体质量浓度为79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重配比为0.48:1.实施例3-4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氯化镁改为乙氣基镁(Mg(OC2Hs)2),乙氧基镁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10.乙醇改为庚醇,丁氣基氣化镁与庚醉的摩尔比为1:6.3,化学处理刑改变为四乙基钛(Ti(CH3CH2)4),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镁的摩尔配比为l:25.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剂改变为二氟甲烷.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3</formula>,溶解于二氣甲烷配体质量浓度为214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重配比为0.15:1.不经过过滤,直接25TC下真空干燥.实施例3-5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氣化镁改为异丁氣基镁(Mg(i-OC4H9)2),异丁氣基镁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25.乙醇改为环己醇.化学处理剂改变为(Ti(C4H9)4),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镁的摩尔配比为1:7.5,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二甲苯.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3</formula>溶解于二甲苯中。实施例3-6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基镁(Mg(C2Hs)2),乙醇改为苯基丁醇;化学处理刑改变为三丁基氣化钛(TiCl(C4H9)3),三丁基氣化钛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镁摩尔配比为1:20;采用环己烷使镁化合物沉淀,并用环己坑洗涂.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改变为环己烷.实施例3-7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异丁基镁(Mg(i-C4H9)2),化学处理刑改变为四异丁氣基钛(Ti(i-C4H9)4)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甲基环己烷.实施例3-8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基氣化镁(Mg(C2Hs)Cl),化学处理刑改变为三异丁氣基乙基锆(Zr(CH3CH2)(i-C4H9)3),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氣代己烷.实施例4镁化合物为无水氦化镁,复合化学处理刑为四氣化钛和三乙基铝.将5g无水氣化镁加入四氩呋喃和乙醇混合溶刑中,在搅拌下加热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甲基环己烷中.到60TC,1.5小时后形成溶液,然后加入25ml己坑使镁化合物沉淀,然后过滤,25ml己烷洗涤l次,真空加热到801C抽干制得改性镁化合物.在该改性镁化合物中在撹拌下用15分钟滴加入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浓度为0.88mol/L),反应1小时后,再在搅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氯化钛,在60TC下反应2h后过滤,己烷洗涂3次,每次己烷用量25ml,25TC干燥后6小时制得接触产物.'OII将结构式八的非茂金属配体,溶解于己烷中,然后在搅拌下加入上述接触产物,反应4小时,过滤,己烷洗涤2次,每次己烷用量25ml,然后251C下干燥6小时,得到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其中,氦化镁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U,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4,复合化学处理剂中四氯化钛和三乙基铝摩尔比为1:1,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镁的摩尔配比为1:2.配体质量浓度为10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重配比为0.11:1.该催化剂记为CAT-4.实施例4-1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氦化镁改为溴化镁(MgBr2),乙醇改为丙醇.采用癸烷使镁化合物沉淀,并用癸烷洗涤2次.复合化学处理剂为四氣化钛-甲基铝氧烷.先在搅拌下用15分钟滴加入甲基铝氧烷的甲苯溶液(浓度为10wt%),反应4小时后,过滤,再在撹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氣化钛,在105TC下反应0.5h后过滤,姿烷洗涂2次.其中,溴化镁与四氫呋喃的摩尔比为1:20,与丙醇的摩尔比为1:3,四氯化钛与与甲基铝氧烷摩尔比为1:2,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镁的摩尔配比为1:4.5.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6</formula>,溶解于癸坑中.配体质量浓度为5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重配比为0.22:1.实施例4-2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氯化镁改为乙氣基氯化镁(MgCl(OC2Hs)),乙醇改为丁醇.乙氧基氯化镁与四氩呋喃的摩尔比为1:20,与丁醇的摩尔比为1:6.复合化学处理剂为四氣化锆(ZrCl4)-三乙基铝,四氯化锆与三乙基铝摩尔比为1:0.5,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镁的摩尔配比为1:1.其中,先在搅拌下用15分钟滴加入三乙基铝的甲苯溶液,反应2小时后过滤,甲苯洗涤1次,再在撹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氯化锆的甲苯溶液,在IOOIC下反应4h后过滤,甲苯洗涂.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6</formula>,溶解于曱苯中.配体质量浓度为170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重配比为0.29:1.实施例4-3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氯化镁改为丁氣基溴化镁(MgBr(OC4H9)),乙醉改为己醇.丁氧基溴化镁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14,与己醇的摩尔比为1:15,采用环己烷使镁化合物沉淀,并用环己烷洗涤.复合化学处理剂为四溴化钛(TiBr4)-三乙基铝,四溴化钛与三乙基铝摩尔比为1:0.25,与改性镁化合物中镁的摩尔配比为1:34.先在搅拌下用15分钟滴加入三乙基铝的癸坑溶液,反应1小时后再在搅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溴化钛的癸坑溶液,在IIOTC下反应lh后过滤,姿烷洗涂4次.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癸烷中.配体质量浓度为79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48:1.实施例4-4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氦化镁改为乙氧基镁(Mg(OC2Hs)2),乙醇改为庚醇.乙氧基镁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10,与庚醉的摩尔比为1:6.3,复合化学处理刑为四氟化钛-三甲基铝,四氣化钛和三甲基铝摩尔比为1:4.先在搅拌下用15钟滴加入三乙基铝的戊坑溶液,反应1小时后,再在搅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澳化锆的戊烷溶液,在30*0下反应8h后过滤,二氯甲烷洗涤.,溶解于二氣甲烷配体质量浓度为214克/升,配体与接触产物质量配比为0.15:1.不经过过滤,直接251C下真空干燥.实施例4-5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氯化镁改为异丁氣基镁(Mg(i-OC4H9)2),与四氩呋喃的摩尔比为1:25,乙醇改为环己醇.复合化学处理刑为四溴化锆-三异丁基铝,四溴化锆和三异丁基铝摩尔比为1:4.先在搅拌下用15分钟滴加入三异丁基铝,反应1小时后,再在搅拌下用30分钟滴加四澳化锆的二甲苯溶液,在SOTC下反应8h后过滤,二甲苯洗涤.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实施例4-6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基镁(Mg(C2Hs)2),乙醇改为苯基丁醇;采用环己烷使镁化合物沉淀,并用环己烷洗涤.复合化学处理剂为四氟化钛-三乙氣基铝,四氣化钛和三乙基铝摩尔比为1: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环己烷中.实施例4-7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异丁基镁(Mg(i-C4H9)2).复合化学处理刑为四氣化钛-三异丁基铝氧烷,四氦化钛和三异丁基铝氣烷摩尔比为1: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甲基环己烷中.实施例4-8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镁化合物改变为乙基氯化镁(Mg(C2Hs)Cl).接触产物制备用溶刑改变为氣代己烷.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于氣代己烷中.实施例5(应用实施例)将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得的催化剂CAT-1、CAT-2、CAT-3、CAT-4以及参考例中制得的CAT-A和CAT-B分别在2升聚合高压釜中采用淤浆聚合工艺,以己烷为聚合溶刑,以甲基铝氣烷或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在总压0.8MPa、聚合温度85TC、氢气分压0.2MPa和反应时间为2小时的条件下使乙烯均聚,研究改变助催化刑用童(铝钛摩尔比)和种类时,对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和聚合物堆密度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表l.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烯烃聚合反应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0</column></row><table>通过表1中序号1与2、3与4的试验结果数据的对比可知,增加助催化刑三乙基铝的用量,即提高铝钛摩尔比时,对催化剂聚合活性和聚合物堆密度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说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量就可以获得高的烯烃聚合活性.通过表l中序号1与5和6的试验结果数据的对比可知,通过提高化学处理刑用量或非茂金属配体加入量,可以提高所得的催化刑的聚合活性,并且改善聚合物的堆密度.由此可以说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锬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其聚合活性灵活可调,因此可广泛地适应于不同的烯烃聚合要求.另外,通过表1中序号7与8、9与10、11与12的试验结果数据的对比可知,改变助催化刑的种类对催化刑聚合活性和聚合物堆密度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说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在选择助催化刑的种类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权利要求1.一种镁化合物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使镁化合物与选自IVB族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处理剂接触,得到接触产物的步骤,和以非茂金属配体处理所述接触产物,得到所述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步骤。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与所述化学处理刑接触之前,用选自铝氧烷、烷基铝和其混合物的助化学处理刑处理所述镁化合物的步骤.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是经过改性的.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镁化合物是通过向由所述镁化合物和四氩呋喃-醇混合溶刑构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用溶剂使之沉淀而得到的.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经过过滤和洗涤,或者不经过过滤和洗涤,而直接干燥所获得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步稞.6.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步稞在可溶解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的存在下进行.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解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选自烷烃、环烷烃、囟代烷烃、卣代环烷烃、芳香烃和卣代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解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选自烷烃、由代烷烃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解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选自己烷、二氯甲烷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钹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选自面化镁、烷氧基卣化镁、烷氣基镁、烷基镁、烷基由化镁和坑基烷氣基镁中的一种或多种.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选自面化镁、乙氧基由化镁、乙氧基镁和丁氣基镁.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选自IVB族金属的由化物、烷基化合物和由代烷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选自IVB族金属由化物.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由化物选自四氣化钛和四氣化锆,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VB族金属元素计的所迷化学处理刑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100.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VB族金属元素计的所迷化学处理刑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5-50.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所述接触产物的质量比为0.01-0.50:1,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所述接触产物的质量比为0.10~0.30:1.19.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选自脂肪醇、芳香醇和脂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其中所述醇任选被选自烷基、卣原子和坑氣基的基团取代.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逸自脂肪醇.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迷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醇选自乙醇和丁醇.22.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四氦呋喃的摩尔比为1:5~100,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醇的摩尔比为1:0.5~20.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10~30,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醉的摩尔比为1:1~8。24.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体积计,所述沉淀用溶剂与四氦呋喃之比为1:0.5-6,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体积计,所述沉淀用溶剂与四氦呋喃之比为1:1~4.2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用溶剂选自烷烃.27.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用溶刑选自戊烷、己烷、庚烷和癸烷.2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化学处理刑选自甲基铝氣烷、异丁基铝氧烷、三乙基铝和三异丁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2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刑的摩尔比为1:0.5~8.30.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锬化合物与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刑的摩尔比为1:1~4.3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其中q选自0或1;d选自0或1;<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formula>A选自氧原子、硖原子、硒原子、I、-NR23R24、-N(0)R2SR26、、7、-PR28R29、-P(0)R3°OR31、巩基、亚砜基或-Se(0)R^B选自含氮基团、含碑基团或C,-C3o烃基;D选自氧原子、硖原子、硒原子、含氮的C广C3o烃基、含礴的d-C3。径基、砜基、亚巩基、、R22、-N(0)R25R26、、R27或-P(0)R32(OR33),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E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硤基团、含竭基团或含磷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G选自d-C3o烃基、取代的d-C3o烃基或情性功能性基团;—代表单鍵或双键;一代表共价鍵或离子鍵;R1、R2、R3、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30、R31、R32、R"和R"各自独立地选自氦、d-C3o烃基、卣素原子、取代的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可以彼此成鍵或成环.32.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A)和(B)化合物(A)(B)其中F选自含氮基团、含氧基团、含疏基团、含硒基团或含裤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其他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定义.33.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A-l至A-4和B-l至B-4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8</formula>其中Y和Z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氮基团、含氧基团、含硖基团、含砀基团或含磷基团,其中N、o、S、Se和p分别为配位原子;r4、r6、r7、r8、r9、r10、r11、r12、r13、r14、r"、r16、r17、r18、r19、r^和r"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广C3o烃基、由素原子、取代的G-C30烃基或情性功能性基团,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可以彼此成鍵或成环;rs选自氮上孤对电子、氣、c广c30烃基、取代的c广c30烃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氮基团或含礴基团,前提是当RS为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氮基团、含硒基团或含砩基团时,rs中的n、o、s、p、Se分别为配位原子;其他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定义.34.按照权利要求31-33任一項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素选自F、Cl、Br、I;所述惰性功能性基团选自由素、含氧基团、含氮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含硖基团或含锡基团;所述含氮基团选自、"2、-nr23r24、-t-nr23r24或-1^(0)11251126;所述含裤基团选自I、-PR28R29、-P(O)R30R31、-P(0)R32(OR33)、-T-PR28(OR29)、-T-P(O)R30R31或-T-P(0)r32(OR");所述含氧基团选自羟基、-OR34和-T-OR";所述含碟基团选自-SR35、-T-SR35、-8(0)1136或-1^021137;所述含硒基团选自-SeR38、-T-SeR38、-1^6(0)议39或-86(0)1139;所述基团T选自d-C3n烃基、取代的d-C邓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所述d-C30烃基选自d-C30的烷基、C2-C30的环状烷基、C2-Qo的烯基、C2-C幼的炔基、C6-C3o的芳基、C8-C30的稠环基或C4-C3o的杂环基;所述取代的C广C卯烃基选自卣代的d-C3o的烃基、面代的C6-C30的芳基、由代的Cs-C30的稠环基或卤代的C4-C30的杂环基;所述含硅基团选自-SiR42R43R44、-T-SiR45;所述含铐基团选自-GeR46R471148、-T-GeR49;所述含锡基团选自-SnRS0R51R52、-T-SnR"或-T-Sn(0)R";所述R34、R3S、R36、R37、R38和R42、R43、R44、R45、R46、R47、R48、R49、Rso、R51、RS2、R53、RS4各自独立地选自氣、d-C3。烃基、卣素原子、取代的C广C30烃基或情性功能性基团.35.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36.按照权利要求35所述的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37.—种镁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包含栽体和负栽于其上的非茂金属催化刑,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权利要求1~36任一项所述的钹化合物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造的.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化合物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是通过原位负载化方法将非茂金属配体与含有过渡金属的镁化合物直接接触而得到的。该制备方法的工艺简单可行,并且催化剂负载量和聚合活性的可调范围宽。在将本发明的镁化合物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组合而用于催化烯烃的均聚/共聚时,仅需要比较少的助催化剂用量,就可以获得高的烯烃聚合活性。文档编号C08F10/00GK101412768SQ20071016267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6日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6日发明者姚小利,李传峰,李晓强,王亚明,陈韶辉,顾越峰,马忠林申请人: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